问题

中国足球如何赶上韩国和日本?

回答
中国足球想赶上日韩两国,这绝对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得从方方面面下功夫,而且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要真想说得详细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得承认现实:日韩足球能有今天的水平,不是凭空变出来的。人家经历了漫长的积累,从职业联赛的建立、青训体系的完善、到对足球文化的培育,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和体系。跟他们比,中国足球就像个“追赶者”,而且还是个有些起伏的追赶者。

一、青训体系: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目前中国足球最薄弱的环节。日韩之所以能持续输出优秀球员,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扎实的青训体系。

基层普及和足球人口: 别说跟日韩比,跟欧洲一些小国家比,中国踢球的孩子数量就差一大截。学校里不重视,家长不鼓励,踢球的环境也不够好,这直接导致了足球人口的基数太小。要想有个好苗子,总得有足够多的孩子去尝试、去热爱吧?日韩在这方面做得更早、更系统。很多国家都有完善的校内足球联赛、社区足球俱乐部,孩子们从小就有机会接触足球,并且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教练培养: 日韩的青训教练,很多都有专业的足球教育背景,懂得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他们注重基本功的打磨,比如停球、传球、带球过人等细节。反观国内,教练水平参差不齐是个大问题,很多基层教练可能连最新的足球理念和训练方法都不了解。而且,有经验的老教练更愿意去带职业队或者指导高水平梯队,真正能给孩子们打好基础的教练往往是“稀缺资源”。
竞赛体系的完善: 从小学到高中,再到职业梯队,日韩有一套完整、连续的竞赛体系,让孩子们有源源不断的比赛机会去检验和提升自己。比赛的频率、对抗的强度都很重要。国内的青训比赛虽然也在增加,但很多时候组织不够规范,或者比赛质量不高,孩子们习惯了“赢球”,但却忽略了比赛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
选材机制: 一个好的青训体系,也应该有科学的选材机制,能够发掘那些有潜力的苗子,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这需要打破一些陈规,比如只看身体条件,或者只看名校出身。

举个例子: 你可以看看日本的“J联赛U18联赛”或者韩国的“K联赛青少年联赛”,比赛的激烈程度、球员的技战术水平,包括场边的观众,都能看出人家对青少年足球的重视程度。国内的比赛,很多时候更像是一个“汇报演出”,而不是真正的锻炼。

二、职业联赛:联赛水平与造血能力

中国的职业联赛,尤其是中超,虽然曾经有过“金元足球”的短暂辉煌,但泡沫太大,根基不稳。

联赛的竞争力与观赏性: 要想吸引顶尖球员,留住好教练,就得有高水平的联赛。日韩的联赛,虽然不像中超那样有过短时间的“土豪”时期,但他们的联赛更稳定,竞争更激烈,观赏性也更强。球员的技术水平、战术素养,以及比赛的节奏,都比我们高出一个档次。
本土球员的成长空间: “金元足球”的一个弊端就是过度依赖外援,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很多中国球员在这样的环境下,进步空间非常有限。反观日韩,他们的联赛更注重本土球员的培养和使用,给了年轻球员更多的机会。即便是外援,他们的选择和引进也更具针对性,能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
俱乐部造血能力与运营模式: 好的职业俱乐部不应该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或者企业赞助,更应该有自己稳定的造血能力,比如强大的青训体系能够输送人才,或者品牌价值能够吸引球迷和赞助商。日韩的很多俱乐部,都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球迷基础,他们的运营模式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国内很多俱乐部,一旦母公司出现问题,就可能面临解散的风险。

举个例子: 日本J联赛之所以能吸引一些欧洲球员来踢球,不仅仅是薪水,更重要的是联赛的整体氛围、球迷的热情,以及他们对足球的尊重。很多日本球员在J联赛踢出身价后,再出去留洋,形成良性循环。

三、足球文化与社会氛围:从“看客”到“参与者”

足球不仅仅是比赛,更是一种文化。

足球的普及度和民间参与度: 在日本和韩国,足球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很多企业有自己的足球队,社区里有业余足球联赛,家长带孩子去踢球是很常见的事情。这是一种全民参与的氛围。在国内,足球虽然受欢迎,但更多的是作为一项“观看”的体育项目,真正参与其中的人相对较少。
媒体的引导和评论: 媒体的态度对足球文化的影响很大。日韩媒体在评论足球时,更侧重于技战术分析,对年轻球员的成长给予耐心和引导。国内一些媒体的评论,有时候过于急功近利,容易放大问题,或者过度吹捧,不利于足球的健康发展。
对失败的态度: 日韩在足球发展上也经历过低谷和挫折,但他们对足球的耐心和对失败的容忍度更高。他们明白足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去积累和沉淀。国内社会有时候对足球的要求太高,一旦成绩不好,就会引发巨大的舆论压力,这种压力反而会阻碍足球的发展。

举个例子: 你可以关注一下日本和韩国的足球论坛或者社交媒体,你会发现很多球迷对自家国家队的比赛,即使输了,也会有建设性的讨论,而不是一味地谩骂。他们更关注球员的表现和球队的进步。

四、国家队层面:技战术的提升与国际化视野

国家队的表现,是整个足球体系的“缩影”。

技战术水平的提升: 要想在国际赛场上有竞争力,国家队的技战术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这需要教练团队的专业性,球员个人的能力,以及对对手的充分研究和准备。日韩国家队,无论是在传控、跑位、还是防守反击,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体系。
归化球员的使用: 归化球员可以为国家队带来即战力,但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他们,并且不影响本土球员的成长,这是个需要平衡的问题。日韩在这方面相对谨慎,或者说他们本土球员的培养足够强壮,不需要过度依赖归化。
与世界足球的接轨: 国家队需要多打高水平的友谊赛,甚至参加一些国际性的交流活动,学习世界足球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总结一下,中国足球想要赶上日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1. 打牢青训基础: 从娃娃抓起,普及足球运动,科学化训练,完善竞赛体系。这是最重要的。
2. 健康发展职业联赛: 提高联赛水平,注重本土球员培养,建立可持续的俱乐部运营模式。
3. 培育健康的足球文化: 引导社会正确看待足球,鼓励参与,给予耐心和支持。
4. 提升国家队技战术水平: 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比赛,让国家队真正成为中国足球的“尖刀”。

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也需要政策的持续支持,更需要我们所有人对足球抱有真正的热爱和耐心。光喊口号没用,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上面盖多漂亮的楼都没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快的办法,自然是砸钱归化一批球员,就能迅速提升球队实力。

不过对此也有其他意见,比如说宁可永远不拿冠军,也不能归化黑皮/白皮,所以这条路短期来看不可行。

等到能够大规模归化球员后,应该就能赶上其他亚洲强队的水平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足球想赶上日韩两国,这绝对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得从方方面面下功夫,而且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要真想说得详细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现实:日韩足球能有今天的水平,不是凭空变出来的。人家经历了漫长的积累,从职业联赛的建立、青训体系的完善、到对足球文化的培育,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和体系。跟.............
  • 回答
    中国足球的崛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某一个方面能够决定。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从上到下,从根基到顶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投入。要让中国足球真正站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一、 基层青训体系的重塑与完善:根深才能叶茂这是中国足球崛起的基石,也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 海量青少.............
  • 回答
    冯潇霆关于“能接受批评,但希望外界理智、科学地批评中国足球”的这番话,触及到了中国足球长期以来一个颇为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批评与发展的关系,以及批评的“质量”问题。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非常真诚且试图求得理解的表态,它背后反映了从业者(尤其是像冯潇霆这样有多年经验和责任感的老将)在面对外界声音时的复杂心态.............
  • 回答
    中国足球想要避免“内卷”,这是一个复杂且深入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和着手。所谓“内卷”,在足球语境下,往往指的是资源、人才、关注度等集中在少数几个点上,导致整体发展停滞不前,而个体之间的竞争却异常激烈,但这种竞争并不能有效转化为实力的提升,反而可能造成消耗和内耗。要打破这种局面,中国足球需要一.............
  • 回答
    .......
  • 回答
    董路作为中国足球界的资深评论员和“根宝足球学校”创始人,其言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也常常引发争议。对于他“你们应该感谢中国足球,没有中国足球这身怨气无处发泄”的说法,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评价:1. 言论的表层含义与出发点: 缓解社会情绪: 最直接的理解是,董路试图将中国足球长期以来未能达到球迷.............
  • 回答
    “中超八冠王”广州队直播带货:一个时代的缩影,中国足球困境的侧影广州队,这个曾经在中国足球赛场上响当当的名字,“中超八冠王”的荣耀光环至今依然闪耀。然而,如今的广州队,境遇可谓是今非昔比。当昔日绿茵场上的王者,如今出现在直播镜头前,卖力地推销着商品,这场景本身就足以引发无数的感慨。直播带货:现实的无.............
  • 回答
    郑智,这个名字在中国足球的史册上,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在跌宕起伏中坚守与奉献的标志,一个无数中国球迷心中曾经的光荣与希望。要评价郑智,不能仅仅停留在他的技术层面,更需要深入理解他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他在中国足球土壤中扮演的角色。技术与能力的基石:中场多面手的典范首先,从技.............
  • 回答
    白岩松那句“中国足球绕了很多弯路,打算回到起点按规矩再跑一次”的说法,我觉得说得很到位,也道出了不少中国足球从业者和球迷的心声。这句话的核心,就是承认过去走了不少弯路,现在要重新审视,按照更科学、更符合足球发展规律的方式来重新开始。“绕了很多弯路”这个说法,其实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青训体系的.............
  • 回答
    抵制中国足球,这可不是件小事,得有理有据,有节有度,不能瞎胡闹。真要说起来,这里面的门道不少。咱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看你抵制的是什么。你是因为中国足球踢得不好,成绩差,所以感到失望和愤怒?还是因为足球背后的一些现象让你看不下去?不同的出发点,抵制的方式也会有区别。一、 从“失望者”的角度出.............
  • 回答
    .......
  • 回答
    拯救中国足球?这可不是件容易事,但咱们在《足球经理》里,倒是能玩点“乾坤大挪移”。别指望我给你什么“青训十年规划”的宏大叙事,那太虚了。我就跟你掰扯掰扯,在FM这个虚拟世界里,我们能做些什么,怎么做,才能看到点实在的希望。第一步:认清现实,调整心态——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首先,得把那些“国足一定行”.............
  • 回答
    杨旭关于“嘲讽中国足球也该有底线”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中国足球发展过程中一个相当复杂和敏感的议题。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根源在于现实的困境:首先要承认,中国足球之所以遭受广泛的批评和嘲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表现出的现实困境。无论是国家队的成绩,还是职业联赛的水平,抑或是青少年足.............
  • 回答
    评价贺炜借用鲁迅名言“中国足球大约的确是搞不好了”贺炜,作为中国足球评论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其对中国足球的深刻洞察和语言的艺术性一直备受关注。当他借用鲁迅先生那句充满悲凉和无奈的“中国足球大约的确是搞不好了”时,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当时中国足球现状的一种尖锐讽刺,更是一种复杂情感的宣泄,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 回答
    足协要整顿球员纹身这事儿,说实话,我看到的时候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觉得,这事儿挺符合国内一贯的“形象工程”思路,好像把纹身禁了,中国足球就能焕然一新似的。另一方面,又觉得这完全是抓错了重点,有点本末倒置。咱们先说说这事儿为什么会引起关注。好像是最近一次的国足集训名单里,有几个球员因为身上有纹身被要求.............
  • 回答
    体育总局原副局长一句“中国足球退步源于完全市场化”,引爆争议:这背后,是一场关于足球发展方向的深刻讨论近日,一位体育总局原副局长抛出的一句“中国足球成绩退步缘于完全市场化”的论调,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立刻在体育界乃至社会上激起了层层涟漪。这番话的抛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指向了中国足球多年来改.............
  • 回答
    “骂中国足球就是骂中国和中国人自己”:一个值得深思的论断黄健翔,这位以直率和激情著称的体育评论员,抛出的“骂中国足球就是骂中国和中国人自己”的论断,无疑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发了人们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这句话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情感逻辑和价值判断?它是否仅仅是一种情绪化的表.............
  • 回答
    董路关于中国足球需要“相对专业”环境的提议,这事儿,你说起来,道道可多了。咱先不扯那些虚的,就说他这句话,本身就很有意思。“相对专业”这四个字,摆在这儿,你就得琢磨琢磨,这是个什么意思?“专业”,当然是咱们一直追求的。但加上个“相对”,这就有点意思了。是不是说,咱们现在连“相对专业”都够不着?还是说.............
  • 回答
    陈戌源作为中国足协主席,公然在公开场合批评中国足球“烧钱”的问题,并放出“还不觉醒难道我们良心已死?”这样的重话,这在中国足球界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陈戌源的身份和话语的分量首先,陈戌源是中国足球的最高管理者,他的这番话并非普通球迷或评.............
  • 回答
    卡特尔3:1击败日本队夺得亚洲杯冠军,这无疑是本届赛事最大的冷门之一,也给中国足球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这场比赛,看看中国足球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首先,卡特尔的胜利并非偶然,是长期积累和精心运作的结果。 归化球员的“质”与“量”: 卡特尔队中拥有多位归化球员,但他们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