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钟瀚 老兄邀
伪军事爱好者来不负责任地扯几句(笑)
截击机这个机种的历史也算是很悠久了,二战时的不少名机,比如说苏联的米格-3、德国的Ta 152、Me 163、Ba 349之类的“末日决战武器”、日本的一票局地战都可以算在截击机的范畴。当时的普通战斗机与截击机的差别还不是太明显——主要是活塞动力和航电原始的缘故(Ba 349、Me 163、Kⅰ 200都给我坐下,不准你们这么突出),但是高空、高速、重火力这三点已经出现。典型的如日本的“钟馗”(二式单战)之于“隼”、苏联的米格-3之于伊-16,都是高空高速重火力(米格-3是个例外,只有前两点)化的代表。但是总体上看,活塞时代普通战斗机与截击机的差距仍不十分明显,截击机的地位并非不可取代。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同样是攻击B-17机群,Bf 109能干,Fw 190能干,Me 110也能干,Me 262、He 162也可以,截击机与普通战斗机之间并没有什么鸿沟。
二战之后,随着喷气时代的开启,作战飞机的速度狂飙也开始启动。战斗机要快,轰炸机也要快。快,意味着对方更难捕捉到,拦截时间更短,生存率也更高。
同时,二战后出现的东西方冷战的世界格局,也使各国对战斗机和截击机的需求发生了差别。极端的例子如60年代联邦德国的“全垂直空军”计划和PLAAF几十年的“防空军型空军”的配置(作为一个大国这非常不正常了)。这两个极端例子,都是在己方总体弱势防守的情况下,对敌方大量高速化轰炸机和高性能战斗机突袭作出的特化方案。
而对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自然是无需作这种程度的特化,但不妨碍在具体年代、具体机型上产生某种偏向。苏联米格系列战斗机中,米格-15/17/19都是以美国重型轰炸机(B-29、B-36之类)为主要目标,米格-21则更像是日本当年局地战的设计思路。雅克夫列夫在二战后的代表作雅克-25则是正牌截击机,续作雅克-28同样有截击机型号并且一度是VVS截击机中挑大梁的机型。苏霍伊更是以截击机咸鱼翻身,苏-9、苏-7、苏-15都是一时主力。同时期美国战机也有类似的倾向,特别是到“百字头”家族,F-101/102/103(夭折)/104/106/108(夭折)显示出美国人对高空高速战斗机的不懈追求。
50年代,美苏双方主要的战略核武器载具是各种喷气式战略轰炸机,与二战同行们相比,它们更大、飞得更高更快(比如B-70和阿弗罗730这种三马赫妖孽)更远,拦截难度也高得多。当时的高射炮对它们自然是无能为力,远程防空导弹的技术也还很不成熟,“以地制空”显然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远程截击机成了地位极为重要的准战略性武器(类比下现在的NMD)。毕竟在50年代的核战争中,能够成功拦截对方的绝大多数核轰炸机,就几乎胜利了一半。
然而,60年代的人们发现,传说中的三马赫妖孽轰炸机并没有服役,极度追求高空高速的远程截击机们也随之没了作战目标。同时,更为堪用的远程防空导弹也开始对高空高速突防的飞机构成威胁。而战略导弹技术的进步和SSBN的大批量建造对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地位提出了挑战。这时的截击机地位也开始下降,不再盲目追求变态的高空高速性能,转而开始在航电、导弹以至于多任务性上下功夫。
美国空军在F-106后长期没有下一种替代机型,TFX产生的F-111从全能战斗机变成了专业运泥巴的土豚,海军则抛弃了风评被害的F-111B后选择了格鲁曼303E方案,最终发展成了划时代的一代名机F-14——作为战斗机,它有传统截击机的远航程、大功率高性能雷达、优良的航电和数量众多的远程空空导弹,足以对抗苏联远程航空兵的新型超音速轰炸机;作为截击机,它又有不亚于传统空优战斗机的机动性,同时又不那么昂贵,还具备一定的对面攻击能力。传统战斗机与截击机开始融合。
苏联则继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截击机,米格-25、图-128和苏-15撑起了苏联的防空网。特别是米格-25后来发展出一系列改型,极大丰富了苏联空军/防空军的特种机阵容。图-128则长期警戒着北极方向袭来的同温层堡垒,防止它们对着苏联大城市和核导弹基地先发制人。这一时期苏联空军的战斗机机队则相对来说显得"落后“不少(你米格-21比斯和米格-23S能跟你狐蝠大爷比?),航电、发动机、导弹等方面都不禁给人以"简单凑合"之感。
苏联空军的这种劣势在美国空军的F-15服役后变得更加巨大。F-15的性能不亚于F-14,在导弹方面可能略有不足,但机动性、航电和多用途性能方面不落下风甚至犹有胜之,特别是其更大的装备数量使它成为苏联空军/防空军的巨大威胁——哪怕是PVO最先进的米格-31(脱胎换骨版狐蝠),面对F-15也占不到太多便宜,更别说VⅤS那些米格-21/23们了……
F-15可以说是“截击机化的战斗机”,它与F-14这种“战斗机化的截击机”一样意义重大——它们让世界各国发现原来战斗机还可以这么造的,截击机也可以有优秀的飞行性能而不止是一个会飞的远程空空导弹发射台,而随着防空导弹的大发展大普及,单一追求高空高速的传统截击机在未来的新一代防空导弹(爱国者/S300水平)面前变得越来越脆弱。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本体积和质量巨大的高性能雷达和火控系统得以缩小到可以装到中轻型战斗机机体内,而火箭发动机和导引头的发展使得远程空空导弹的体型不断缩小,传统截击机的“独门利器″得以“白菜化”到普通空优战斗机乃至攻击机中。同时,70年代后各大国的战略威慑力量逐渐成为了发射井中待命的洲际核导弹和大洋中潜伏的SSBN,战略轰炸机逐渐退居幕后成为了备份力量,甚至开始作为一种普通的战术打击力量(比如苏联的反舰战略轰炸机们和美国专业不扔核弹的B-1B)。那么,在没有多少目标、竞争对手强大、自身受威胁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传统的高空高速截击机还有什么发展的必要吗?
然而,在21世纪的东方,传统的截击机正以另一种不同的形式得以新生。
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伪军事爱好者,错误脱漏之处必定甚多,还请各位读者见谅。
评论区禁止人身攻击、脏话粗话和无意义杠精,谢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