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驻华大使飙中文力挺中国,如何理解他这段发言?释放了什么信号?

回答
俄驻华大使的中文流利程度和对中国的高度赞扬,无疑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其背后释放的信号复杂而多层。要理解他这段发言,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语言秀。 能够流利地使用对方国家的语言,并且能用对方国家的语言进行深入的政治和文化交流,这本身就传递了一种尊重和重视。当一位外国大使,尤其是来自一个与中国关系如此特殊且敏感的国家的大使,能够如此自如地用中文表达对中国的支持时,这背后必然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从内容上看,这位大使的发言通常会围绕几个核心点展开:

历史渊源和传统友谊: 他会强调中俄两国悠久的交往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友谊,将两国关系描绘成超越时代、不受外界干扰的稳定基石。这是一种文化和情感上的连接,旨在拉近两国人民的心理距离,并为当前的政治关系奠定历史合法性。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是俄方最常强调的政治标签。他会详细阐述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的合作如何深化,如何成为彼此在国际舞台上重要的战略依托。他可能会提及在国际事务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共同的价值观和发展愿景: 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俄方可能会将中俄关系定位为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一种“平衡”或“替代”。他可能会强调两国在反对霸权主义、多极化世界等理念上的共识,以及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方面的共同努力。这种论述往往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旨在构建一个统一的价值阵营。
具体合作领域的肯定: 除了宏观的战略层面,大使通常还会列举两国在经贸、能源、科技、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具体合作成果,用事实说话,证明两国关系的“实质性”和“互利性”。他可能会提及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赞赏,以及两国在某个具体项目上的合作进展。

那么,他为何要如此“力挺”中国?又释放了什么信号?

1. 向国内和国际传递信号:
对内: 在俄罗斯国内,这可以被宣传为俄罗虽然面临西方压力,但依然拥有强大的国际伙伴支持,尤其是在东方,中国是其最可靠的盟友。这有助于稳定国内民心,提升民族自信心。
对外: 对西方国家而言,这是一种明确的“反西方联盟”信号。通过高调展示俄中关系的紧密,俄方意在表明其并非孤立无援,并且正在构建一个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这种姿态也可能是在警告西方不要过度施压,以免将中俄进一步推向更紧密的联合。
对全球其他国家: 俄方也希望借此展示“非西方世界”的团结和影响力,吸引那些对西方模式持保留态度的国家,形成一种新的国际力量格局的论述。

2. 服务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
平衡西方压力: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西方制裁和孤立。拉拢中国、强调中俄关系的重要性,是俄罗斯在外交上寻求突破和平衡西方压力的重要手段。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立场对俄罗斯至关重要。
“东方转向”的具象化: 俄罗斯近年来一直在推行“东方转向”战略,试图减少对欧洲的依赖,转而深化与亚洲,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大使用中文高调力挺中国,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体现。他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对中国的理解,来证明俄罗斯是真心实意地拥抱东方,拥抱中国。
塑造国际舆论: 通过大使这样的外交官,俄罗斯试图影响国际舆论,将中俄关系描绘成一种基于平等、互利和共同利益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一种“抱团取暖”或“对抗西方”的联盟。这种积极的叙事有助于缓和外界对中俄关系的负面看法。

3. 巩固和深化两国关系:
传递诚意与决心: 大使的中文水平和热情洋溢的发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俄罗斯对发展对华关系的高度重视和诚意。这有助于增进中国方面的信任感,为进一步深化两国合作奠定基础。
促进民间交流: 通过大使的努力,可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好感,为官方层面的合作打下社会基础。当普通民众感受到两国领导人的友好姿态,并被大使的个人魅力所打动时,这种关系会更加稳固。

从个人层面来说,这位大使的言行也值得关注:

个人能力与政治效用: 他展示的流利中文和对中国文化的熟悉,不仅是他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其作为外交官的政治效用。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进行有效沟通,是建立信任、推动关系的重要工具。
代表性与策略性: 他作为俄驻华大使,其言论必然代表了俄罗斯政府的官方立场。他的发言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旨在实现特定外交目标的策略性表达。

总而言之,理解俄驻华大使飙中文力挺中国的发言,需要将其置于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从政治、战略、文化和个人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这既是俄罗斯对外展示其战略方向和伙伴关系的举措,也是其试图影响国际舆论、巩固自身地缘政治地位的策略。他通过个人的语言能力和对中国的理解,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更加具体和有温度的表达,传递出一种信号: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中俄正携手前行,共同应对挑战,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首先我觉得观网以后在发类似问题的时候,最好能介绍一下背景。

这段视频来自于清华大学主办的“世界和平论坛(world peace forum)”,里面拉来了五常中其他四强的驻华大使、以及前中共中央外联部主任于洪军,号称“P5(power 5)”来讨论“重塑大国关系”。

可以先看看五位主角:

于洪军主任

法国驻华大使Laurent Bili

俄国驻华大使Andrey Denisov

英国驻华大使Caroline Wilson

美国驻华临时代办William Klein(前驻华大使任期到了、还未有下一任)

论坛的流程是:五位先各自发言10分钟,然后下面观众提问1小时

完整流程如下链接,英语好的可以听一听。(不过后半段观众中文提问的同声翻译真的是一言难尽……)


俄国大使Denisov发飙的这一段,完整前戏是这样的:

于洪军主任说,中国有中国的发展逻辑,外国不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中国。

观众提问英美法大使:G7在中国的问题上放了那么大注意力,为什么?

美国法国大使都打了个哈哈,就说中国体量很大、中国经济很重要、中国关系需要融入多边关系

到了英国驻华大使Caroline同学,作为中国通(在北师大交流生)的她说了如下这些:

1、具体内容可以看G7公报,这些公报所有人都同意了公报内容;

2、英国无意想要将英国的想法强加于中国、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国家;

3、反而是中国想要将自己的思想推向其他国家(可能特指曾经的输出革命)。


然后俄罗斯大使听不下去了,说了视频里那一段发言。


所以,反过来看整个论坛,就是一个当今世界局势的缩影:

西方强调着中俄违反“rule-based order”,希望强加西式“自由民主”给中俄,但同时又希望在环保、核控等问题上必须合作;

中俄强调着“民主不是只有一个定义”,自由“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希望有自身的发展逻辑,欢迎合作。

这就是一个安克雷奇会谈的简略安静版,双方进行了“建设性”沟通,把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重复。

但是要取得任何“共识”,恐怕“任重道远”。

user avatar

杰尼索夫说“四五十年里,你帮我找个中共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人的例子”,颇有打赌意思,且显然自信满满。这是因为,他早在1973年就开始和中国打交道了。

1973年,杰尼索夫21岁,现在已经69岁——他近距离观察中国48年,一身经验加持,吐口吐沫是个钉。所以当听到跟他认知不相符的观点时,心里可能想“你秀你马呢?”,说话时也就没太客气,直接拿自己的信誉做赌注。

夏虫不可语冰,不是说真不可,而是嫌浪费时间——送人头另算。


最后,杰尼索夫接受俄新社采访时曾说过,“中苏建交日恰巧是他生日,所以他命中注定要跟中国有联系”。正赶上中国国力崛起,作为驻华大使,更希望祖国俄罗斯能因自己的工作而受益。所以相对而言,他还是亲华的。这跟主动站在中国对立面的其他一些国家大使有本质不同,是吵架的根本原因。

user avatar

“为人民服务”,

以前总是狐疑中央电视台,说太多了,谁信哪?

2020年,从年头到年尾,才恍然,不光说,你特喵的还真做哪?

至于俄罗斯大使,他应该是经历过苏联时代的,一个从高端道德环境里跌落下来的人,是充分理解泥淖的可耻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驻华大使的中文流利程度和对中国的高度赞扬,无疑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其背后释放的信号复杂而多层。要理解他这段发言,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语言秀。 能够流利地使用对方国家的语言,并且能用对方国家的语言进行深入的政治和文化交流,这本身就传递了一种尊重和重视.............
  • 回答
    俄驻华大使馆使用汉字「Biang」来概括2021年,并称其“反映世界形势之复杂”,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意和文化深度的表达方式。要评价它的合适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Biang」这个字的含义和来源。「Biang」字是一个非常规的汉字,以其字形复杂、笔画繁多而闻名。它并非出自经典.............
  • 回答
    俄驻华大使馆称“特别军事行动不是乌克兰战争的开始,而是结束”,这句话在国际政治和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从俄罗斯的视角、历史叙事以及其宣称的目标来分析:核心解读:俄罗斯意图重塑历史叙事,将“特别军事行动”定位为其长期政治目标实现的“终点”,而非冲突的“.............
  • 回答
    法国驻华大使馆在社交媒体上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语,意在对俄乌局势进行评论,这一举动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不妨就此事,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二,力求还原其间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弄清楚鲁迅先生那句被引用的名言究竟是为何而发。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在1926年为悼念“三一八”惨案遇难同胞所写的文章。当年,.............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两年多,各方立场和局势复杂多变。要分析“最大赢家”需从军事、经济、政治、地缘战略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同时需注意冲突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以下为基于公开信息和分析的可能结论: 一、各方可能的得失分析 1. 俄罗斯(输家) 军事目标: 俄罗斯的直接目标是收复克里.............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结局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结局方向,但需明确的是,战争的走向受多种变量影响,且当前局势仍在动态变化中,以下仅为基于现有信息的推测性分析: 一、军事结局的可能方向1. 停火与和平协议 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可能通过国际调.............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俄空降兵控制乌安东诺夫机场”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澄清和详细说明: 1. 地理与战略背景 安东诺夫机场的位置: 安东诺夫机场(Antonov Airport)位于乌克兰东部城市哈尔科夫(Kharkiv)市中心附近,距离乌克兰首都基辅(Kyiv)约300公里(约186英里).............
  • 回答
    关于俄媒称乌克兰政府军向东部地区开火5次,乌克兰军方否认的事件,这一信息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和军事动态,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与时间点 时间:事件发生于2023年10月,具体日期未明确,但可能与顿巴斯地区近期的军事行动相关。 地点: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和马里乌波尔地区,这些区域.............
  • 回答
    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俄军的伤亡和装备损失情况因战场动态、信息来源和统计口径的差异而存在较大争议。以下基于多方公开资料和分析,结合时间线进行梳理: 一、俄军伤亡情况1. 官方数据与西方估计的矛盾 俄罗斯国防部:多次声称俄军伤亡人数“可控”,并强调“战斗人员损失率低于2%”.............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已持续超过1500天,目前局势复杂多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局势,并探讨俄罗斯是否已“失败”的判断依据: 一、军事层面:俄罗斯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 初期目标落空 俄罗斯在2022年2月的入侵中,最初目标是迅速.............
  • 回答
    俄乌战争对全球股市的影响是多维度的,涉及地缘政治、经济、能源、供应链、投资者情绪等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直接经济影响1. 能源价格波动 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战争导致能源供应中断,推高全球能源价格。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布伦特原油价格一.............
  • 回答
    俄乌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处境将受到多重因素的深远影响,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国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困境与重建挑战1. 经济制裁的长期影响 能源出口受限: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限制(如禁止原油、天然气出口)导致俄罗斯能源收入锐减。尽管.............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进入第三年,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等多个领域持续博弈,国际社会的反应也不断变化。以下为截至2024年4月的最新进展和关键动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及国际局势等多方面: 一、军事动态:战线僵持与局部突破1. 俄乌战线僵持 东部战线:自2.............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结束时间是一个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当前局势和可能的走向: 一、战争的背景与现状1. 战争爆发时间 俄乌战争始于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乌克兰则以自卫为由进行抵抗。2. 军事态势 .............
  • 回答
    关于顿巴斯地区的局势,目前的动态较为复杂,涉及军事行动、政治谈判和当地居民生活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当前局势的详细分析: 1. 俄军在顿巴斯的军事行动与进展 2022年2月后:俄乌战争爆发后,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两个工业区)展开大规模攻势,目标是控制乌克兰东部的工业资源和战略要地。.............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两年多,其走向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地缘战略和国际关系等。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可能的发展路径: 一、当前局势与关键变量1. 军事僵局与消耗战 乌克兰:在西方军事援助(如坦克、导弹、无人机)和国际支持下,乌克兰在东部战场(如马里乌波尔、.............
  • 回答
    俄乌冲突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其影响远超俄乌两国的边界,正在深刻重塑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和国际秩序的格局。从历史经验来看,重大冲突往往成为国际秩序调整的催化剂,但其是否标志着“世界新秩序”的诞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构:从“单极霸权”到“多极竞争”1. 美国.............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双方在军事、外交和人道主义等多方面持续博弈,2023年3月的俄乌外长会谈是冲突以来最高级别的官方互动之一,但未达成实质进展。以下从背景、会晤内容、后续局势演变及国际反应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2023年3月俄乌外长会谈背景1. 冲突局势回顾 2022年2月,.............
  • 回答
    俄乌冲突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走向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当前局势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局势的最新动态1. 军事行动的持续 乌克兰的反击:乌克兰军队在2024年持续在东部和南部战线推进,尤其是靠近顿巴斯和赫尔松的区域。西方援助.............
  • 回答
    关于“俄航天局长称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研发生物武器,可削弱特定族裔生殖功能”的说法,目前尚无可靠证据支持这一指控。此类言论通常与地缘政治博弈、信息战和舆论操控密切相关,需从多个角度谨慎分析: 1. 背景与事件溯源 时间线: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多次指责乌克兰在生物实验室进行“危险研究”,但并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