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仅仅因为孙悟空变了个戏法,他的师父就把他逐出师门了?

回答
在《西游记》这部充满神话色彩的小说中,孙悟空被师父菩提老祖逐出师门的情节,无疑是读者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桥段。然而,许多读者对此感到不解:仅仅因为悟空在朋友面前显露了自己学来的本事,菩提老祖为何如此决绝,将他踢出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背后的原因,远比我们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也更深刻地揭示了菩提老祖这位神秘高人的行事逻辑和对徒弟的深切期望。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菩提老祖的身份和立场。这位老祖,是《西游记》中一个极其关键却又异常低调的存在。他不仅拥有移星换斗、撒豆成兵、七十二般变化等通天彻地的本领,更是诸如孙悟空、牛魔王等大妖的启蒙恩师。然而,他却偏居海外,不问世事,如同隐士一般。这足以说明,他并非一般得道的仙人,而是拥有更深远的见识和更为谨慎的行事准则。他收徒,并非为了扩大势力,而是似乎在为某个更宏大的计划做准备,或者说,他收徒是出于某种“天道”的安排,而并非个人情怀。

孙悟空虽然天赋异禀,学艺刻苦,但他的本性中却有着难以掩盖的顽劣和冲动。这一点,从他刚开始见到菩提老祖时的“放刁”,以及后来在方寸山时,他虽然技艺精进,却也常常和师兄弟们嬉笑打闹,甚至“寻愁觅恨”就能看出。菩提老祖收他为徒,无疑是看到了他身上潜藏的巨大潜力,也可能是在履行某种“天命”。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潜力,如果被不当引导,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那么,悟空究竟做了什么,触碰了菩提老祖的底线呢?故事发生在孙悟空学艺有成之后。他学成了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以及长生不老之术。一次,他与其他师兄弟一同在菩提老祖面前听讲,按理说,这是师徒之间交流学问、增进感情的时刻。然而,当师兄弟们夸赞悟空的本事时,悟空却没有丝毫的谦逊,反而得意洋洋地将自己所学之术一一展示出来,甚至当着众人的面,表演了“拔毛变猴”的戏法。

这看似是悟空与师兄弟之间的一次普通互动,但落在菩提老祖眼中,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菩提老祖之所以将悟空逐出师门,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悟空的“卖弄”行为,暴露了他内心的“我慢”和“好胜心”。 菩提老祖传授悟空本领,是希望他能达到“真传”,追求的是“大道”。而“大道”的首要条件之一,便是“虚无”。这种“虚无”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指摆脱凡俗的执念,去除我慢、我执,拥有一颗宁静、平和之心。悟空在师兄弟面前炫耀本领,虽然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学习成果,但其根本上是一种“显圣”,一种对自身能力的炫耀,这恰恰是“我慢”的表现。他没有真正领悟到“术”的意义,只是将其当作炫耀的资本。

第二,悟空的“卖弄”行为,触犯了“天机”的禁忌。 菩提老祖传授的法术,尤其是能够长生不老、变化无穷的本领,并非凡间之物,乃是“仙道”的玄妙。这些本领的传承,往往有着严格的规矩和“天数”的限制。菩提老祖在传授之前,曾严厉告诫悟空:“日后有能耐,切不可说是我传的。” 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深层的考虑。

保护自身: 菩提老祖选择隐居海外,不问世事,本身就说明他不愿意卷入世俗的纷争,也不愿意自己的名声与修行之道暴露于众。一旦悟空在外宣扬他是菩提老祖的徒弟,并展示出他的本领,那么,必然会引起其他神仙、妖精的注意,甚至可能引来觊觎,从而打破他清净的修行生活,甚至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传授”的责任: 菩提老祖不仅是传授法术,更是传授一种“道”。他深知,这些强大的法术,如果落入心术不正之人手中,将会酿成大祸。悟空虽然心性尚可,但毕竟是一只猴子,本性中的野性和冲动并未完全磨灭。菩提老祖似乎预见了悟空未来可能惹出的祸端,而悟空的“卖弄”行为,恰恰是他冲动和不稳重的表现,让老祖觉得时机未到,或者说,悟空尚未完全准备好承担这份“道”的责任。
“应劫”的安排: 很多读者认为,菩提老祖驱逐悟空,实际上是在为悟空未来去西天取经的“应劫”做铺垫。悟空注定要经历一场惊天动地的磨难,而这场磨难,需要他独自去面对,去成长。如果他一直待在菩提老祖身边,有了靠山,那么他将无法真正独立,也无法完成他命中注定的使命。菩提老祖逐他出师门,也是一种“放飞”,一种让他去经历风雨,去磨练心性,最终成就“斗战胜佛”的必经之路。

第三,悟空的“自言自语”和“显摆”方式,也让菩提老祖感到失望。 悟空在向师兄弟们展示本领时,并非只是简单地展示,而是带有明显的炫耀和得意。他声称自己“学了变化,会七十二样,学了筋斗云,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他不仅说,还做,并且乐在其中。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姿态,让菩提老祖觉得,悟空尚未真正领会到“知足常乐”和“静水流深”的道理。他学的是“道”,而不仅仅是“术”,他追求的应该是“超脱”,而不是“荣耀”。

更重要的是,在悟空向师兄弟们展示本领时,他还提到了自己的拜师经历,甚至不小心地说出了“我师父是须菩提”这样的话。虽然菩提老祖当时并没有在场,但这种不经意间的泄露,对于一个讲究“天机不可泄露”的神秘高人来说,是极其严重的。这不仅暴露了悟空的口无遮拦,更可能意味着他将要承担的后果。

综合来看,菩提老祖驱逐孙悟空,并非仅仅因为一个“戏法”。这个“戏法”只是一个导火索,它触碰了菩提老祖对于徒弟的期望和对“天道”的理解。菩提老祖看到了悟空的潜力,也预见了悟空未来的道路,他知道悟空肩负着某种使命,而这份使命,需要悟空独自去经历、去成长。逐出师门,既是对悟空“我慢”和“不稳重”的惩戒,更是对他的一种“放逐”,一种让他去闯荡江湖,去经历磨难,最终完成“应劫”的安排。

所以,这次“逐师门”,对孙悟空而言,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一种“点拨”,一种“历练”,为他日后大闹天宫、西天取经打下了基础。菩提老祖的深谋远虑,以及他对孙悟空未来命运的洞察,使得这一情节在《西游记》中显得尤为重要和耐人寻味。他并非心狠,而是以一种看似严厉的方式,成就了孙悟空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孙悟空拜师后,菩提祖师问他要学什么。然后把,术字门,流字门,静字门,动字门的神通一一列举。孙悟空就一个问题“能长生吗?”再得到否认后就说,“不学,不学!”而后菩提祖师才打了一个哑谜让他半夜三更来找他。

这一段是解释祖师赶走孙悟空非常重要的背景。我们需要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孙悟空四次说不学之后,菩提祖师的其他弟子表现出来的态度是,这个猴子怎么那么不知好歹!这意味着这些人虽然在祖师这里呆了很久,但基本上都是祖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这样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因为你拜师学艺不就是别人教什么,你学什么吗。可是在祖师看来这些人都可归为一类,也就是“道心不坚”。何为“道心”?我们读《西游记》的时候,有些人觉得孙悟空最后被收编了,丧失了自由,为他感到难过。其实你们如果想一想猴子最初是为什么拜师学艺的也就明白完全不必为他难过。猴子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长生!而长生在《西游记》的世界里只有成正果才算长生,如同金翅大鹏鸟,牛魔王,九头虫这种妖怪虽然看起来也是长生不老的状态,但是没有“果位”,它们随时都可能因为天庭的某个运动而丧命。

我们回来说,求长生就是道心。这本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你会点石成金也罢,呼风唤雨也好,如果不能长生不老,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但是人们往往会因为这些过眼云烟迷了心窍,而后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也有的人,患得患失,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道心不坚。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菩提祖师真的不教猴子任何神通,那么猴子会如何?很简单,猴子会再次离开,划着小木舟,继续寻找。孙悟空对长生不老的执着是十分坚决的,这种坚决在整本《西游记》里才是推动他后面一系列行为的原动力。

其次,长生不老很简单吗?并没有!祖师第一个晚上就告诉孙悟空,长生不老之路无比艰辛要经历重重劫难,一个不留神就形神俱灭。可是孙悟空并没有被吓倒,反而表示要更加用心的跟师父学习法术渡过劫难,长生不老。这就解释了菩提祖师为什么只传孙悟空这些法门。简而言之,只有孙悟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长生不老,所以这些本事也只对他有用。

其实更多的时候本事还是其次的,决心往往比本事更重要。你能不能为了理想放下身段,忍受屈辱,能不能为了理想,忍受孤独,负重前行,能不能为了理想,绝不妥协,用尽力气拼到最后?读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猴子在西行路上被误解,被排挤,被火烧,被风吹,被毒扎,被水侵,但是猴子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去西天跟唐僧一样坚决。不为别的,为的就是他的道心。

由此我们知道为什么菩提祖师会传孙悟空本身,因为他的道心坚决。只有像他这样把长生当做最重要的人才能把教给他的本事发挥到极致,最终通过劫难,修成正果。而其他人,因为他们道心不坚,所以即便有了本事也没有用。而且因为道心不坚,传给这些人本事,他们反而会误入歧途,招灾惹祸。《西游记》里西天路上的妖魔,比如牛魔王,本事就比孙悟空大。可是贪杯好色,道心不坚,最后落得个沦为阶下囚的下场,这就是道心和本事不相匹敌的结果。

这其中的道理是无法跟所有人明说的,一旦明说,大家就都表示自己道心坚决,都要学一样的本事。谁又愿意去承认自己道心不坚决呢?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干脆不要让他们知道还有这些神通,免得他们这些道心不坚的人学了以后害人害己。也免得他们百般纠缠,徒费口舌。

孙悟空卖弄本事等于是打破了这种默契。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的神通以后,就会知道菩提祖师暗中传法。对菩提祖师他们自然不敢造次,可对孙悟空,他们自然不会客气。而这种组织内部的斗争对菩提祖师而言又非常难处理,因为内斗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引火烧身。

在这种情况下,菩提祖师只好让孙悟空离开。

问题描述说孙悟空只是变了个戏法,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戏法骗的是肉眼凡胎,而孙悟空的72变是连赤脚大仙,天蓬元帅都骗的过去的。法术的位阶非常的高。菩提祖师为什么教猴子逃跑和骗人的本事,这其间的用意大家想想就知道有多么深远。

事实上,天庭机构臃肿,人员冗余,要名正言顺地有一个果位,非常难!不用些非常手段是挤不进去的!祖师教了这么一个捣蛋鬼,自然是不能把名字留下。有关不许提自己名字,这其实从一开始就设定好了。并非因为孙悟空卖弄本事。

这么说吧,成正果的路只有一条,名额可能也只有一个。祖师选了猴子就不能再选其他人。让猴子走,恰恰是成全他。

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些神仙座下的精怪其实是神仙的奴隶,神仙对它们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所以这些精怪虽然活得久,一是没有自由,二是指不定那一天就被扒皮抽筋。孙悟空成的斗战胜佛是绝对的正果,在《西游记》的世界里,没有人敢动他,这就是寿与天齐。

此外,《西游记》里佛祖告诉孙悟空玉皇大帝是经历了层层劫难才做到了那个位置上。从这个设定上来说,天庭就是佛法里面六道轮回的神道,本质上还是落到了轮回里。也就是说玉皇大帝也难逃一死,也要再入轮回。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直接原因是蟠桃宴没有请他,在猴子眼里既然是齐天大圣,那么应该算得道了,应该在天界有地位。不然如何寿与天齐?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其实误入歧途,以为官做得大了就没人管得着,没人管得着就能长生不老。后来提出要做玉皇大帝也是这个动机。

读《西游记》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奇怪,那些青牛精,狮子精还有玉兔精,金鱼精,本事也不小,为什么它们不能得正果?后来明白了因为它们贪图享受,一下凡就作威作福,女人,美酒,吃人,快活一天是一天。丝毫不想着如何一劳永逸地成仙成佛。孙悟空最了不起的就在于,他为了长生不老,可以抛开一切,心无旁骛。女人,美食,面子,甚至自由都可以暂时不要。若无如此坚决,也成不了斗战胜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