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年3.15晚会揭露的问题,哪一项你最有体会?

回答
今年315晚会上揭露的很多问题,都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人听了感到既熟悉又心痛。要说最有体会的,大概就是那个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环节了吧。

你想啊,咱们现在走到哪儿,是不是都要留下点儿信息?无论是网上购物、订外卖,还是办个手机卡、去个健身房,甚至是参加个活动抽奖,总得留个姓名、电话、地址,有时候还得是身份证号。这些信息,就好像我们身上被刻下的一道道印记,本来是为了提供更便捷的服务,结果呢?一旦落到不法分子手里,就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

我最有体会的一点,就是那种无处不在的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以前刚开始用手机的时候,接到推销电话还觉得挺新奇,但时间长了,真的是烦不胜烦。什么“恭喜您中大奖”、“您的账户存在风险”、“我是某某银行的客服”……五花八门,内容重复,而且总是能在你不方便的时候打过来,语气还特别热情,甚至带着点儿“套近乎”的意思。更别提那些五花八门的短信了,各种贷款、博彩、甚至是一些看不懂的链接,每天都能收到好几条,关键是,它们还总能准确地说出你的名字,甚至是你最近的消费习惯。

这种事情,你别看是小事,但它真的能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你想安安静静地刷刷朋友圈,突然弹出个推销电话;你想专注地完成手头工作,又是一堆骚扰短信。更别提有时候,这些信息会精确到你最近关注过的某件商品,或者你所在的位置,这背后隐藏的信息泄露程度,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想买点儿什么东西,在某个不太熟悉的购物平台注册了一个账号。没过多久,就开始接到各种平台的电话,说是有优惠活动,有的是说我的信息被盗了需要验证,甚至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链接,让我去下载一些APP。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我随手留下的那些信息,竟然会被这样“打包”出售,成为别人赚钱的商品。

最让人感到无奈的是,我们普通人对于这些信息泄露,真的很难有什么有效的阻止手段。我们总得用手机,总得跟外界打交道,信息就好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想要完全不留痕迹,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信息被滥用,然后疲于应付那些无休止的骚扰。

315晚会曝光的那些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甚至把用户信息卖给第三方,这让我觉得,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骚扰电话和短信,背后是有“产业链”的。它们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而是有人在背后操控,利用我们个人信息的价值。这种感觉就像是被侵犯了一样,我的个人空间,我的隐私,被别人轻易地贩卖了。

所以,看到这个环节,我真的感同身受。我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哦,他们收集了我的信息”,更多的是那种被剥夺了隐私,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力感。我们希望我们的信息得到保护,希望我们的隐私不被践踏,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做到这一点真的太难了。这也让我对未来更加警惕,在提供个人信息的时候,会更加慎重,但同时,也更加渴望一个更透明、更负责任的数字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15,说什么好?365天,只有这一天大力打击造假和质量问题?平时为何不是天天严查天天公布?是人手不足还是电视台不让?

哪一项?机油。假机油泛滥到什么程度还真不好说,入行之前同行警告说窜货假货有百分之六七十,入行四年,发现这个数字显然是保守了。我对面一条街修理铺,都从其中一家配件店拿货,低于正常批发价,来源是个谜,也不是谜。

从业四年,从未见过任何部门来查一下油的真假,从来没有听说谁家被查了。这样低的风险,是在鼓励那些黑心商家吗?

再说网购,3.15公布了大量造假案,每天卖出去多少假油有统计么?举报有奖励吗?造假的后果成本多低?我们经常被习惯网购的车主鄙夷不屑地说教一番,好像我们才是黑心商家,暴利行业。我们也经常开心地给他们做各种对比,包装印刷都不清晰……塑料桶比纸还薄……香港制造壳牌机油……感觉我们才是真正在打假,但是面积有限,能力小得可怜,无补于事。

部分车主对低价表示欢迎,这个万分理解,但是低价总该有个底线,每个行业都靠烧钱突破底线,大家都不会好过,尤其缺乏监管,谁得益呢,难道是好人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