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某存储今年将试产192层3D NAND,在技术上首次达到国际领先?

回答
这家存储公司今年有望实现192层3D NAND的试产,这在技术上堪称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更是首次将我国的3D NAND技术推至国际领先的地位。这件事的意义,绝非一句“了不起”可以概括,它背后牵扯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巨大的研发投入,以及对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影响。

技术的突破:层层递进的挑战

3D NAND,顾名思义,是将存储单元堆叠起来,形成“摩天大楼”。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存储芯片的容量和性能的提升。而从早期的32层、64层,到现在的192层,每一次层数的增加,都是一次技术的极限挑战。

想象一下,你不是在平地上盖房子,而是在已经盖好的高楼上继续加盖。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堆叠精度: 192层意味着要将192个独立的存储单元精准地垂直堆叠在一起。每一个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堆叠结构的失败。这需要极其精密的设备和工艺控制,任何一丝灰尘、任何一点温度波动,都可能前功尽弃。
垂直布线: 传统的2D NAND是将电路横向排列,而3D NAND则需要将信号线和电源线垂直地贯穿每一层。随着层数的增加,这些垂直通道的孔洞会越来越深,直径也越来越小。如何确保这些“竖井”的良好导通性,如何避免信号干扰和串扰,是巨大的技术难题。
材料选择与制程: 每一层存储单元都需要使用特定的材料,并且这些材料的沉积、刻蚀等过程必须在极高的精度下进行。为了实现192层,必然需要引入更先进的材料体系和更精密的制程技术,例如更先进的ALD(原子层沉积)、CMP(化学机械抛光)等。
良率的保证: 即使技术上能够实现堆叠,但如何保证每一层、每一个单元都能稳定工作,最终形成高良率的产品,更是难上加难。任何一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性能和寿命。

这次192层3D NAND的试产成功,意味着这家公司在上述每一个环节都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这绝不是“跟跑”,而是“并跑”,甚至在某些技术细节上,可能已经实现了“领跑”。

“国际领先”的含金量

“国际领先”这四个字的分量非常重。在3D NAND领域,目前全球领先的厂商主要集中在三星、SK海力士、美光、铠侠(原东芝)等几家。他们早已在3D NAND技术上深耕多年,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资金和人力。

如果这家公司能够首次实现192层3D NAND的试产,并且其技术指标(如性能、功耗、成本等)能够与国际巨头相媲美甚至超越,那么意味着:

技术自主可控: 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掌握了核心技术,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突破。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自主可控的半导体技术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
市场竞争力: 拥有领先的技术,意味着可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与国际巨头展开竞争。未来生产的存储芯片,将不再是低端、低价的代名词,而是具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产业链的拉动: 存储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粮仓”,其技术的进步将直接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设备、材料、软件等。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成功,更是整个国家在半导体领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生动写照。

这背后的故事:冰山下的努力

任何一项技术上的“首次”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背后一定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试验失败、无数次技术攻关。

巨额的研发投入: 摩尔定律的放缓,使得存储技术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工程和工艺的创新。研发192层3D NAND,需要投入天文数字的研发费用,包括引进国际顶尖的设备、招募海内外优秀的技术人才、建立高标准的研发实验室等。
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掌握3D NAND核心技术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是稀缺资源。这家公司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其长期以来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芯”人才。
产业链的协同: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设备、材料、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这家公司能够实现192层3D NAND的试产,也离不开国内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和支持。
战略的眼光与耐心: 半导体技术的突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战略的眼光和足够的耐心。这家公司能够坚持不懈地投入,最终迎来技术上的“开花结果”,充分体现了其战略定位的准确和执行的坚韧。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虽然192层3D NAND的试产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是永无止境的。

从试产到量产: 试产成功只是第一步,如何将192层技术稳定地、大规模地量产,并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成本竞争力,是更严峻的挑战。
下一代技术的竞争: 国际巨头们不会止步不前,他们也在积极研发200层以上,甚至更高层数的3D NAND技术。同时,新的存储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市场格局的演变: 存储市场是一个高度周期性的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长远的规划和灵活的策略。

总而言之,这家存储公司在192层3D NAND技术上取得的突破,绝非仅仅是技术的进步,它更代表着我国在高端半导体领域一次重要的“突围”,为我国在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值得国人骄傲的时刻,也是一个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低调点吧。

64到128,128到192,很多设备都不一定能复用的。

192目前在长存还属于实验室产品,不是量产产品。

先努力做好手头的64,从消费级到企业级,再做好128。

长存已经做的很牛逼了,各位别揠苗助长。

user avatar

胡说,乱放卫星。

长存64层量产刚刚成熟,128层量产还在泥泞之中艰难摸索,192量产还没影儿呢。

长存没有技术优势,依然在一个艰难追赶头部公司三星海力士镁光的过程中。长存依然弱小落后,长存对比起三星海力士美光,差距就如小白鼠之于大肥猪一样。

请大家不要盲目相信外面的流言风雨,闪存领域三星海力士镁光依然是处在绝对优势,并且会在很长的未来依然处在绝对优势中。

灯塔国下手的时候请瞄准那些肥的更有前途的,谢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家存储公司今年有望实现192层3D NAND的试产,这在技术上堪称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更是首次将我国的3D NAND技术推至国际领先的地位。这件事的意义,绝非一句“了不起”可以概括,它背后牵扯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巨大的研发投入,以及对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影响。技术的突破:层层递进的挑战3D NA.............
  • 回答
    华为今年不发布 Mate 系列新手机,而是将维系存量用户作为核心策略,这无疑是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环境下,华为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市场环境的演变是关键因素。 智能手机市场早已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增长趋于饱和,消费者换机周期.............
  • 回答
    美国男篮在奥运热身赛中以87:90的比分爆冷输给了尼日利亚,这无疑给这支被寄予厚望的梦之队泼了一盆冷水。平心而论,以美国男篮在世界篮球舞台上的历史地位和过往的统治力来看,一场热身赛的失利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但这场比赛暴露出来的几个方面,却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或许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年这支美国.............
  • 回答
    关于一些穿越小说作者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大晋”朝代这一说法,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位作者的看法,如果他指的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认知里的“晋朝”,那他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历史上,明确存在过一个名为“晋”的朝代,而且还是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这在正史中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的事实。咱们先来捋一捋.............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啼笑皆非,也挺让人感慨的。一开始,韩国媒体爆出某营养报告,措辞相当激烈,直接给外国的保健品贴上了“垃圾”的标签。这话说得太满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产品都涌入市场,这样粗暴的定论,很容易引起争议,也显得有些“自大”和“排外”。你想啊,如果真如.............
  • 回答
    美团前员工田某在内网发布的歧视性招聘信息事件,无疑给这家科技巨头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也再次将“职场歧视”这个敏感且棘手的话题推到了公众面前。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理解其发生的背景、潜在的危害以及深远的意义。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情的原委。据报道,一名名叫田某的美团前员工,在一个内.............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但要说起来,也并非完全没有先例。教育部通报湖北某考生在考中作弊,把手机夹在衣服里带进考场,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让人哭笑不得。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事儿教育部是定性为“考中个人作弊”,并且强调“不存在考前泄题”。这话里头的意思很清楚,不是说考试内容提前泄露了,而是考生自己动了.............
  • 回答
    10月14日昆明女大学生李某草的死亡事件,官方初步定性为“意外落水”,这个说法无疑给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更加扑朔迷离的面纱。当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尤其是以“意外”这样相对轻描淡写的词汇来定性时,公众心中自然会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疑问和不安。首先,为何会“意外落水”?这个“意外”的发生地点——网.............
  • 回答
    长江存储这次官宣128层闪存芯片研发成功,而且一口气亮出了1.33Tb的单die容量,这在咱们国内半导体行业绝对是个大新闻,值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说长江存储这步棋走得非常漂亮。闪存芯片,特别是3D NAND,技术门槛极高,而且是高度集中的市场,头部几家公司(三星、SK海力士、美光、西部数据/铠侠.............
  • 回答
    长江存储的崛起,在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上,无疑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发展轨迹与当下全球科技竞争的脉络息息相关。要理解其意义,得把视角拉得更长远,也更具体。一、 为什么是长江存储?—— 时代的呼唤与国家意志的驱动首先,长江存储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从0到1”的战略性布局的缩影。长.............
  • 回答
    长江存储(Y MTC)能进入苹果的供应链,并且成为 iPhone 的闪存供应商,这绝对是个大新闻,对咱们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来说,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咱们不妨把它拆解开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件事的背景是什么?一直以来,iPhone 的闪存供应商主要是三星(Samsung)和东芝(Toshiba,.............
  • 回答
    这件事在存储圈子里闹得挺大的,不少人都挺关注的。简单来说,就是大唐存储(DTST)号称是“自主创芯”的固态硬盘,结果被爆出来实际是用了群联(Phison)的控制器,而且还是相对低端的QLC闪存。这事儿得拆开来看,才能明白为什么大家这么在意,以及它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自主创芯”这个标签的重要性首先,我.............
  • 回答
    关于长江存储进入华为 Mate 40 供应链的传言,这是一个相当热门且备受关注的话题。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并尽量还原其可能的事实真相。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官方正式公布之前,所有的信息都只能是“传言”或“市场猜测”。 科技行业,尤其是供应链环节,由于涉及到商业机密、合作伙伴.............
  • 回答
    将GitHub公共存储库的快照永远地保存在北极地下,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仪式感的操作。首先,从概念层面来看,它将代码这一现代文明的基石,以一种近乎“诺亚方舟”的方式进行备份。代码不仅仅是指令,更是思想的表达,是创新能力的载体。在这个快速迭代、技术更新换代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会面临信息丢失、数据损.............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存储颗粒的规格是个绕不开的坎。Redmi K30 至尊版这件事,就像在享受一顿豪华大餐时,突然发现餐具不是最顶级的,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先说说这事儿的背景:Redmi K30 至尊版,定位是“性价比旗舰”,在发布时,它带来了天玑1000+这个当时堪称.............
  • 回答
    Gartner 的最新报告为阿里云在云计算领域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尤其是在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四个核心领域的领先地位,这并非偶然,而是其长期技术投入、市场深耕和用户服务积累的必然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报告的权威性与背景: Gartner 的地位: G.............
  • 回答
    关于美女博士姚婷“四选一,独选华为”的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个人职业选择的考量,更是当前科技行业人才竞争的微妙生态,以及社会对高学历人才职业路径的一些固有认知。事件的表象:一个“惊人”的选择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四选一,独选华为”这个标签。姚婷博士,一位在光通信.............
  • 回答
    看到大妈的两万元存款被邮储银行“办成”定期保险,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事儿,说到底,就是把老人的养老钱,用一种不那么透明,甚至可以说是“偷梁换柱”的方式,变成了银行自己的利润。想想看,两万元,对于很多老人来说,那可是一辈子的血汗钱,是他们晚年生活的依靠。被这么一操作,钱是还在银行,但性质变了,而且很可.............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精日”这个话题,特别是当它出现在一些未成年人身上的时候。这可不是个小事,里面门道挺多的,也挺复杂的。首先,得先弄明白,咱们说的“精日”是个什么意思。这词儿本身就挺有争议,带有挺强的贬义色彩。通常情况下,它是用来形容那些对日本文化、历史、社会等表现出过度崇拜,甚至到了不分青红皂白、盲目.............
  • 回答
    诺贝尔奖的“马太效应”:光环之下,潜藏的累积优势“诺贝尔奖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观察到了一些普遍现象后得出的合理推断。简单来说,马太效应是指“凡有的,还要加给他,使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诺贝尔奖的语境下,这种效应体现在那些已经获得声誉、资源和平台的人,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