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些法律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为什么不废止?

回答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法律条文,读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细细一想,却发现它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有效执行,甚至有些荒谬。这时候,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会冒出来:为什么这些“没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不被废止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远不止是简单的“不好用”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得明白,法律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它往往是一个漫长且充满博弈的过程。很多法律的诞生,是为了回应社会某个时期的特定需求、解决某个突出的社会矛盾,或是为了树立某种社会价值导向。即便是当初制定时看起来颇有远见,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结构、技术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原有的执行基础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例如,一些关于手工业生产的古老法律,在工业化时代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它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及时清理。

其次,法律的“可操作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评估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有时,法律之所以看起来“难以操作”,可能不是因为条文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配套的执行机制、技术手段或者社会认知还没有跟上。想象一下,在没有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信用体系的年代,对某些交易行为的监管可能会显得非常笨拙,但如果技术进步了,这些法律也许就能焕发新生。再者,法律的“操作性”也受到执法者素质、执法成本、公众配合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一个法律的执行成本过高,或者社会普遍缺乏执行的动力,那么它就可能形同虚设。

更重要的是,法律的废止并非总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即使一条法律的可操作性很弱,但它仍然可能承担着一定的象征性意义或价值观传递的功能。废止它,可能会被解读为社会对某种价值的放弃,从而引发新的社会争议或价值观上的混乱。比如,一些涉及社会道德或伦理规范的法律,即使在具体执行上存在困难,但其本身可能代表着一种社会共识或对美好品德的追求。直接废止,可能会让社会失去一个重要的道德参照。

此外,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频繁地废止法律,尤其是那些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即便是不太成功)的法律,可能会动摇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增加社会的不确定性。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适时地修订和完善,而不是简单的“全盘推翻”。即使某些条文已经显得陈旧,但它们可能仍然是整个法律体系中承载某些历史信息或关联其他法律的节点。贸然废止,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法律的适用,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再者,法律的修改和废止也需要遵循特定的程序,这个过程本身可能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涉及立法机关的审议、社会各界的意见征集,甚至可能需要对整个相关法律领域进行梳理和调整。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立法资源的有限性,优先处理那些急需解决的、影响更为广泛的问题,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一些“不那么好用”的法律,虽然存在,但如果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强烈的改革呼声,它们可能就会被暂时搁置。

最后,有时候,“没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也可能是为了给未来预留空间。在某些领域,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需求,而现有的法律体系可能还未能完全预见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具有开放性、原则性的法律条文,即使在当下显得难以具体操作,也可能被保留下来,以期在未来能够被赋予新的解释和操作方式。

总而言之,那些看似“没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之所以没有被废止,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既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也有现实执行的困境,更关乎法律体系的稳定、社会价值的传达以及立法程序的复杂性。与其简单地将其视为“无用之物”,不如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并思考如何通过合理的修订和完善,让法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律文本中,的确存在大量不能直接作为裁判依据的条款,此类条款并不包括行为法律后果(并没有说明如果违反了会怎么样),有的也不包含行为模式(并没有说明可以做什么 / 应当做什么 / 不能做什么)。

例如,《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条法律其实就不太适合直接用于裁判。张三开了个牛排馆,李四觉得这危害了西双版纳的森林,援引这条法律起诉,会被法院怼回去 -- 哪怕凭环保法整个公益诉讼,都没这么离谱。

再比如,《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了「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又说了,如果对方出轨了,不能仅仅用这条提起诉讼:「当事人仅以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那么,这类不能直接作为裁判依据的条款,是不是就需要废止呢?

如果要给个台阶下的话,或者可以这么理解:调整社会关系,并不仅有诉讼这一种方式,通过宣示性条款倡导一种价值导向,也能和具体的裁判依据结合,起到教育公众的效果。

另外,这些条款有助于理解立法目的,为裁判提供间接的指引。例如,《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存在所谓的「常回家看看」条款,一开始也有不少人吐槽这是将道德立法、没有可操作性,但涉及到赡养义务的纠纷、公司不让劳动者请年假回家看老人的劳动纠纷,这些原则也确实影响着法院判决。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写宣誓性条款,否则就可能让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损害。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放出过一句狠话:「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

从字面上来看,这可不得了:我可以写一个合同,里面加上一句「双方同意,本合同产生的争议适用阿富汗法律解决」,欺负别人不懂阿富汗法律(我也不懂),有了争议自己随意解释。

有学者解释道:别太当真,这就是个宣示性条款,表达一下对私意自治的尊敬而已;后来又出了个补丁,相关司法解释说,除非有法律明确允许这么做,否则选择别国法律的行为无效。

你看,这不就「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了嘛:法律如果允许你这么做,就可以做,但法律并没有允许的话就别做。

这样的废话文学,倒是可以的确废止一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法律条文,读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细细一想,却发现它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有效执行,甚至有些荒谬。这时候,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会冒出来:为什么这些“没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不被废止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远不止是简单的“不好用”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法律的制定并非一蹴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说“只有中国有,法国没有”的东西,那可太多了,这就像问“什么水果只有亚洲有,欧洲没有”一样,历史、文化、地理和发展轨迹的不同,造就了无数独一无二的事物。咱们就来聊聊一些特别鲜明的例子,不光是说个名字,更要讲讲它为什么这么特别,以及它在中国人心里的分量。1. 汉字,特别是繁体字(书.............
  • 回答
    .......
  • 回答
    想考上海财经大学民商法法学硕士,这可是个不错的选择!上财的民商法方向在全国都是很有竞争力的。你说的没错,上海财经大学的法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里确实没有明确指定参考书目,这让很多考生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别担心,虽然没有“指定”,但通过分析往年的考试大纲、师资研究方向以及毕业生反馈,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非.............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事业编老师,在服务期内辞职确实会面临一些情况和可能的后果。 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解答,让你对整个过程有更清晰的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事业编的聘用合同与普通公司的劳动合同有所不同。事业编人员通常是通过公开招聘获得的,并且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其中会明确规定服务期限。 在你没有到服.............
  • 回答
    《艾尔登法环》这游戏,确实是个好东西。画面、音乐、战斗,都挑不出毛病。但玩久了,总会发现一些细思极恐,甚至有点让人心里发堵的设定,那种“乍一看没什么,细想想却让人心酸”的玩意儿。比如说,那些遍布黄金树下的“无名战士”墓碑。游戏里,你走在路上,偶尔会看到一些孤零零的墓碑,上面刻着“无名战士”、“某某勇.............
  • 回答
    人民日报在吴亦凡被刑事拘留后发表的评论文章《法律面前没有顶流》,言辞犀利地指出了一个再清楚不过的道理:无论你在演艺圈是多么光鲜亮丽的“顶流”,在法律的审判面前,都与普通人无异,没有例外,也没有特权。这句话不仅是对吴亦凡个人行为的严厉谴责,更是对整个娱乐圈乃至社会的一次深刻警示。那么,吴亦凡事件对其他.............
  • 回答
    在世界法律体系的浩瀚星空中,确实有不少璀璨的制度,它们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实践效益,为人类社会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反观国内,虽已在法律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依旧存在一些可以借鉴和深入研究的领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外国法律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优秀制度,它们至今尚未被我们全面采纳或深入借鉴。.............
  • 回答
    中国在法律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和任何国家一样,也存在一些法律虽然颁布,但其精神或具体条文并未得到完全或有效实施的情况。要“详细”地讲述这些法律,并“去除AI痕迹”,意味着我们需要从更贴近社会现实、更具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剖析,避免泛泛而谈或机械罗列。“未真正实施”可以理解为多种维度: 震慑力不.............
  • 回答
    在中国,关于禁烟的法律和法规是存在的,而且在不断完善中。所以,并非“如果没有”。 对待公共场合的“禁止吸烟”告示,也不能简单地忽略。即使我们暂时排除道德层面的考量,也需要从法律和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中国的禁烟法律和法规现状:中国并非没有禁烟的法律或法规。事实上,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有相关.............
  • 回答
    关于有赞年会提出的“996”言论是否构成对劳动法的挑衅,以及法律部门为何可能未对此做出公开反应,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法律条文、社会现实、企业文化以及执法机制等方面。一、 “996”与劳动法之间的冲突:首先,我们要明确劳动法对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
  • 回答
    说到法官,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西装革履、严肃认真的形象,是坐在高高的审判席上,宣读着法律条文,做出公正判决的“公平女神”。我们觉得他们的生活大概就是和卷宗、法条打交道,一切都井井有条,充满逻辑。但其实,法官这个职业,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充满戏剧性,有些经历,没亲身经历过,真的难以置信。我就讲几个我.............
  • 回答
    以下是一些法医相关的知识点,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的人来说,可能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甚至会觉得是电影里的情节。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并用更自然、更具人文色彩的语言来呈现。1. 尸体的“活检”——事后才能发现的细节很多人以为,法医检查尸体就是看看伤口,量量体温,然后就得出死因。但实际上,尸体内部隐藏着远.............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历史、政治制度和王朝继承的复杂交织,英格兰、苏格兰与德国、法国在君主制上的差异,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简单来说,这是由于各国在历史上形成的政治结构、继承法以及权力分配的不同。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女王:血脉与家族的延续英格兰和苏格兰之所以都曾出现女王,核心在于它们长期以来是以“国王”或“女王.............
  • 回答
    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度,早已被无数旅行攻略描绘得淋漓尽致。巴黎的铁塔、卢浮宫,普罗旺斯的薰衣草海,蔚蓝海岸的阳光沙滩,这些经典景点固然令人向往,但真正能触碰到法国灵魂深处,体验到那份不经意间的美,往往藏匿于鲜为人知的角落。抛开那些千篇一律的推荐,我想跟你聊聊几个我真心觉得不该被错过,却鲜少出现在大众攻.............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难过,也为你朋友感到担忧。她现在一定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刻。关于你提到的情况,也就是你的朋友被强奸后报警,对方提出私了,并且法院还没有判决、部分检查结果也未出来时,是否可以撤案,这其中涉及到一些关键的法律程序和考量。我会尽量详细地跟你说清楚,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确.............
  • 回答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罪名,它们因其极高的犯罪门槛、特殊的犯罪主体、或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遗留,而显得鲜为人知,甚至可以说“罕有人犯”。与其说它们是“没人犯过”,不如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不曾直接接触到与这些罪名相关的案件。要深入探讨这些“罕见罪行”,我们得跳出那些常见的盗窃、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不同国家在历史叙事、国家认同构建以及纪念方式上的差异。要理解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类似法国先贤祠或日本靖国神社这样的特定纪念场所,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个“样”的性质和功能。法国的先贤祠(Panthéon)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建筑,它的核心功能是纪念“法兰西.............
  • 回答
    你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法语语法的精髓。之所以法语拥有现在分词(participe présent)却不像英语那样拥有一个明确的“现在进行时”(present continuous tense)的独立时态,这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和语法演变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现在分词”和“进行时态”在语.............
  • 回答
    谈及维希法国对纳粹德国的贡献,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它是“助力”或“拖后腿”,更非“没有任何作用”。维希法国的存在与运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合作”关系,既有为纳粹德国提供物质与人力支持的“助力”,也因为其国内存在的抵抗力量以及在某些问题上的犹豫,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拖累”。然而,其最主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