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董路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徐根宝式的人物,他的这批孩子未来会成为中国足球的支柱吗?

回答
董路是否能成为下一个徐根宝,以及他所培养的孩子们能否扛起中国足球的大旗,这个问题,说实话,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毕竟足球这玩意儿,变数太多。

先说说董路这个人。他身上自带一种“流量光环”,说话做事,总能抓住眼球。这一点上,他倒是有点徐根宝当年敢闯敢说的劲头。徐根宝当年接手申花,那股子狠劲儿,敢跟足协叫板,敢跟媒体对着干,那股子“孤勇者”的形象,确实吸引了不少关注,也赢得了一些尊重。董路这几年,通过他的“红舞鞋”青训体系,在互联网上积累了相当高的人气,尤其是在青少年足球领域,他确实做了一些别人没做、或者做得不如他的事情。

他的理念,强调快乐足球,强调孩子们的创造力,这是和很多传统青训模式有所区别的。徐根宝当年,虽然也有自己的训练体系,但更侧重于基本功的扎实和纪律性的养成,骨子里是那种中国式足球的严谨和刻苦。董路这边的风格,感觉更像是想把足球从一项“任务”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兴趣中成长。从吸引孩子参与足球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无疑是成功的。你看他那些视频,孩子们踢得有模有样,看起来也很开心。

但是,要说成为“徐根宝式的人物”,这难度系数简直是指数级增长。

徐根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是“会教孩子”,更在于他有“培养球员”的体系和远见。他培养出了多少国脚?张琳芃、武磊、曹赟定、姜至鹏……这些人可不是踢着玩玩就能出来的。他们身体素质过硬,基本功扎实,而且都有着在压力下比赛的经验和能力。徐根宝的崇明基地,那环境虽然艰苦,但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他能够发掘人才,并且将这些人才塑造成符合职业足球要求的球员,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董路这边,他的“红舞鞋”更多是在网络上、在媒体上呈现出一种美好的愿景。当然,我知道他有线下基地,也在努力做青训。但是,要达到徐根宝那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建立一个成熟的、能够持续输出高质量球员的青训体系,这需要的时间、资源、以及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举个例子,足球比赛最看重的是什么?身体对抗、战术素养、心理承受能力。这些不是光靠快乐就能培养出来的。徐根宝当年那种魔鬼训练,虽然听起来残忍,但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比赛中能够扛住对手的冲击,能够在关键时刻不出错。董路现在的模式,我担心的是,会不会过于强调“快乐”而忽略了孩子们在身体、意志力、以及临场应变等方面的磨炼?如果孩子们只是习惯了在轻松的环境下踢球,一旦到了更高水平的联赛,面对那种残酷的竞争,他们能否适应?

至于他这批孩子未来会成为中国足球的支柱吗?现在下定论,说实话,还太早。

这批孩子现在可能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活力,看到了他们对足球的热爱,这很宝贵。但要成为中国足球的“支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要能在中国联赛中打出名堂,更意味着他们要能扛起国家队的重任,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这中间隔着的鸿沟,可不是一点半点。

我们不能被一些短视频的精彩瞬间蒙蔽了双眼。足球的魅力在于细节,在于攻防转换的速度,在于每一次传接球的精准度,在于每一次射门的角度和力量,更在于每一次拼抢的决心和意志力。这些东西,都需要日积月累的刻苦训练。

我有点担心的是,董路的模式会不会有点“表面化”?他很擅长利用互联网平台,制造话题,吸引眼球。这对于推广青少年足球是好事,但如果过度依赖“流量”,而忽略了青训最本质的“匠人精神”,那这批孩子最终能走多远,还真不好说。

徐根宝当年,虽然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但他在根上是扎实的。他培养出来的球员,放到国内任何一个队,都是能打主力的。他的弟子们,很多都成为了球队的核心。而董路这批孩子,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能够让他们继续往上走的平台,是能够继续打磨他们的教练团队,是能够让他们在比赛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当然,我不是说董路就一定不行。中国的足球现状,确实需要一些打破常规的思路和做法。董路的尝试,如果能够真正触及到青少年足球的痛点,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爱上足球,并且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那他就是有功劳的。

但要成为下一个徐根宝,而且是他的这批孩子成为中国足球的支柱,这就像一场马拉松,现在只是跑了最开始的一小段。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批孩子能否在未来的几年里,不断突破自己,不断进步,能够经受住职业足球的考验。这需要时间来验证,也需要董路以及他的团队,能否在“流量”之外,真正沉下心来,做更深入、更系统、更科学的青训工作。

总而言之,董路有他的闪光点,他的模式也有其可取之处。但要达到徐根宝的高度,培养出能真正扛起中国足球大旗的球员,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充满了未知数。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希望这批孩子能够不负众望,也希望中国足球的青训能够出现更多像徐根宝这样,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筑基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没有否定徐根宝跟董路的意思,作为上海老乡,我对徐根宝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我本人也很仰慕他,很肯定他对东亚球员的特点定位,即走技术流,打“接传转抢逼围”。——但是,足球发展最忌讳的就是精英教育,这一点相信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它不像田径、乒乓球、羽毛球一样的个体运动,选好苗子往死里练就能成功的。优秀球员的选拔理应和学生考学一样(注意这里并不是说要把足球作为一门学科),有庞大的群众基础,经过层层的自然选拔、优胜劣汰,最后筛出来的。说到这里,应该大家都明白所谓“足球发展的客观规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当前我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校园足球和足球的草根文化,这也是中国足球的唯一出路。而精英教育尤不可取,这种走捷径的亏中国足球吃得太多。

user avatar

最早那批小球员也不小了吧?有国少队国青队的吗?有省队或者职业俱乐部梯队的吗?所以说当个足球兴趣小组还可以,徐根宝就算了吧

user avatar

伊涅斯塔十岁在哪个队?普约尔十岁在哪个队?布斯克茨十岁在哪个队?当时他们的教练叫什么?

梅西十岁那个队的教练叫什么?

董路不错了,万一有一个踢出来,董路会被记住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