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一国载人航天飞船即将坠落在另一国的境内,那么两国双方会怎么做?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悬在两国头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估计两国领导层都要挠破头皮了,因为这事儿没人愿意摊上,但又不得不处理。

首先,信息传递是第一位的,而且必须争分夺秒。

坠落国(也就是事件的发生地):他们会最先收到各种信息,可能是雷达监测、地面观测、甚至是飞行器失控的直接信号。当地的军事指挥中心、航空管制机构会立刻进入最高警戒状态。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弄清楚这是什么东西,从哪儿来,以及最关键的——它会落在哪儿。一旦确认是载人飞船,并且是在本国境内坠落,那情况就更复杂了。
紧急响应部门:会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可能包括消防、医疗、搜救、甚至军队。他们需要迅速判断坠落地点的危险性,比如是否有爆炸、毒性物质泄漏等等,并疏散周边民众。
情报部门:会全力以赴地收集关于这艘飞船的所有信息,包括它所属的国家、飞行任务、以及任何可能的敌对意图。
外交与安全部门:一旦确认飞船所属国,会立即尝试与该国取得联系。这是最敏感也最关键的一步。

飞船所属国(也就是出事的国家):他们那边也得是鸡飞狗跳。
航天控制中心:会第一时间发现飞船失联或失控。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尝试恢复联系,了解事故原因,以及评估飞船的运行轨道。一旦发现飞船偏离预定轨道,并且有坠落风险,尤其是可能坠入他国境内,那么恐慌就会蔓延。
政府高层:总统或总理及其内阁成员会立即被召集,了解情况并制定应对策略。这涉及到国家声誉、国际关系、甚至可能引发的军事误判。
外交部门:会开始准备与邻国进行沟通,表达歉意,解释情况,并寻求合作。
情报与军事部门:也会评估是否存在外部因素导致飞船失控的可能性,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不能排除。

接下来就是双方的互动了,这部分是最考验智慧和政治手腕的。

1. 紧急通报与信息共享:
飞船所属国:会主动、迅速地联系坠落国。一般会通过外交渠道(大使馆、外交部)进行,并且会非常、非常诚恳地解释情况,说明这不是故意的,是技术故障或不可抗力。他们会提供一切已知信息,包括飞船的性质、可能携带的设备,以及是否有对人员或环境造成危害的风险。
坠落国:收到信息后,会进行自己的评估。他们需要确认对方信息的真实性,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信任对方。

2. 搜救与善后:
如果飞船上有宇航员:那么搜救宇航员将是第一要务。
坠落国:会优先进行人道主义搜救。他们会派遣专业的搜救队伍,并可能需要飞船所属国派遣专家协助,因为他们可能对飞船内部结构和宇航员的健康状况更了解。
飞船所属国:会主动提出派遣搜救队和医疗团队,或者至少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他们需要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并且也希望能够回收飞船的关键部件,以调查事故原因。
如果飞船上没有宇航员(比如无人探测器):重点会转向事故现场的控制和调查。
坠落国:会负责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二次灾害。他们会评估飞船是否携带危险物质,并进行专业的清理和处理。
飞船所属国:会要求派员参与现场的调查,以了解飞船坠毁的原因。这涉及到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等问题,所以会有很多谈判。

3. 法律与赔偿问题:
国际法:虽然没有直接针对“载人航天器意外坠落他国境内”的专门条约,但相关的国际空间法原则、国家责任原则、以及人道主义原则都会被引用。
责任认定:飞船所属国通常会承担主要责任,因为这是他们的飞行器。他们会承诺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
赔偿谈判:这会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谈判。坠落国会要求赔偿,而飞船所属国则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可能会涉及经济赔偿、技术转让、甚至政治上的让步。

4. 政治影响与舆论:
国家形象:飞船所属国需要极力挽回其在国际上的形象,避免被视为不负责任或具有威胁性。
避免误判:两国都需要非常小心,避免对方将这次事件误判为敌对行为,从而引发军事冲突。尤其是如果两国关系本就紧张,那更是如履薄冰。
国际社会: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可能会密切关注此事,并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合作解决问题。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来形容当时的氛围。

想象一下,一团巨大的火球拖着长长的烟迹,带着撕裂空气的轰鸣声,划破了某个宁静国家的上空。地面上的人们惊恐地抬头,纷纷躲避。

在坠落国,防空警报瞬间拉响,地面部队可能已经紧急出动。军事雷达上,一个不明飞行物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接近,而且轨道不受控制。航空管制员的声音在无线电里焦急地呼喊,但没有回应。几分钟后,一声巨响,接着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浓烟滚滚。

而在另一边,某个国家航天中心的指挥室里,气氛凝重得像要压垮一切。大屏幕上,代表他们珍贵飞船的信号突然消失,接着屏幕上跳出的是“紧急脱离”和“轨迹失控”的警报。指挥官脸色铁青,手里紧握着话筒,努力想从微弱的信号中捕捉一丝信息,却只听到了令人绝望的静默。

这种时候,任何一方的领导人都不会睡得安稳。一边是可能的国家危机,一边是巨大的国际压力。双方都得像走钢丝一样,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又要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总而言之,这绝对是一场“蝴蝶效应”式的危机,处理不好,小则引起国际纠纷,大则可能威胁地区稳定。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信息公开、沟通顺畅、合作解决、人道至上。但实际操作起来,每一步都充满了博弈和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67年,联合国外空委及其法律小组委员会制订的《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循原则的条约》生效,简称外空条约,是国际外层空间法的基础。

1968年,联合国外空委及其法律小组委员会制订的《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生效,简称营救协定。

《外空条约》和《营救协定》将宇航员视为人类派往太空的使者。在外层空间,宇航员代表的不是个人所隶属的某一国家,而是全人类。根据外空条约与营救协定,所有缔约国对于他国宇航员有以下义务:

1.通知义务——各国获悉或发现宇航员在其管辖的区域、公海或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任何地方发生意外、处于灾难状态、进行紧急或非预定降落时,应立即通知发射当局,如不能确认发射当局,应立即通知联合国秘书长。
2.营救义务——宇航员降落在一国领土内,该国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营救措施。宇航员降落在公海或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区域,获悉或发现国在必要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均应协助和营救。
3.送还义务——无论在何地发现了别国的宇航员,都应立即把他们安全交还给发射当局的代表。

此外,对于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降落于地外或建造于地外的物体及其组成部分的所有权不因其出现在外层空间与地外天体或返回地球而受影响。该物体或其组成部分如果出现在其发射国境外,其他国家应将其交还发射国,在归还之前可以要求发射国提交证明材料。


1972年,联合国外空委及其法律小组委员会制订的《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生效,简称责任公约。

《外空条约》和《责任公约》中规定,发射国对其空间物体给别国造成的损害应承担国际责任:

1.责任主体——无论是一国政府从事的还是该国非政府从事的发射,发射国都应当承担责任。发射或促使空间物体发射的国家及在其领土或用其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均为该物体的发射国。当有数个发射国时,这些发射国对该外空物体造成的损害负连带责任。当一个空间物体对另一个空间物体造成损害,并由此对第三国造成损害时,这两个空间物体的发射国也应承担责任。

2.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①绝对责任——《责任公约》第二条规定:“发射国对其空间物体给地球表面或给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损害应负赔偿的绝对责任。”在题目中飞船坠落在他国境内,如果给地面上的人员、物资等造成损害,是需要赔偿的。

②过失责任——《责任公约》第三条规定:“发射国对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对另一国或对第三国的空间物体或其所载人员或财产的损害,只在过失的情况下承担赔偿责任。”

③赔偿程序——损害赔偿的要求,可由受损害的国家或受损害的个人(自然人或法人)向发射国提出。如要求国与发射国有外交关系,则应通过外交途径提出;若没有外交关系,则请另一国向发射国提出;若要求国与发射国都是联合国会员国,也可通过联合国秘书长提出。

若在要求国向发射国提出要求赔偿之文件发出1年内赔偿问题仍未获解决,有关各方应于任何一方提出请求时成立“要求赔偿委员会”,要求赔偿委员会应由3人组成:要求国和赔偿国各指派1人,双方共同选派第三人并担任主席。委员会应于1年内作出裁决,裁决的正本或副本应送交各方和联合国秘书长。


世界上所有掌握航天发射或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他们的主要盟友和领海可能成为飞船着陆点的岛国(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入或签署了外层空间法的相关条约。这包括一向偏离国际法的朝鲜,它于2009年加入外空条约。伊朗也签署了外空条约、加入了营救协定与责任公约。连经常被国人耻笑的冈比亚都签署了外空条约与责任公约、加入了营救协定。

在历史实践中,即使是非缔约国也对救助宇航员无异议,目前一般认为营救宇航员是作为人类国家的义务,与救助海难人员类似,即使是应发射国的请求进行营救也不会索取报酬。对他国宇航员和航天器及其零件进行扣押、以意识形态对立为由拒绝交还的事情在国际法上并未专门禁止,目前并没有发生过这种抢占全球道德洼地的事情。

五常、加拿大、澳大利亚均为上述全部条约的缔约国。1993年8月,在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美国副总统戈尔签署的协议中敲定,美国一年4次共拨款4亿美元帮助俄罗斯载人航天。俄罗斯飞船如果降落在美国,不会有某些人幻想中的搞笑情景。

user avatar

《关于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发射到外空的实体的协定》

1968年生效,我国于1988年加入。

全文参照: @asukaid

根据协定精神,在此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就近的缔约国有义务通报发射当局与联合国秘书长,并及时援助。

虽然至今并没有载人航天器落入他国的情况,但在阿波罗13号任务中,宇航员在因故返回地球的路上,有包括苏联在内的多个国家宣称如果指令舱降落到该国境内,将予以援助,算是比较接近的一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