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现在有哪些堪称耻辱的方面?

回答
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探讨其“耻辱”之处,确实需要审慎和细致。这些方面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复杂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中产生的阴影。如果从不同维度去审视,以下几个方面或许能引起一些思考,并且这些思考并非来自宏大的叙事,而是从一些具体的、触及个体感受的层面出发。

1. 公共领域信息的不透明与话语的压抑:

这并非仅仅是“审查”两个字可以概括的。更深层的是一种对公共讨论空间的系统性限制。当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例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甚至是医疗事故,在没有受到独立调查和公开透明的讨论时,公众往往感到无力和被剥夺了知情权。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缺失,更是对人们理解世界、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剥夺。

想想那些曾经引发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从早期的毒奶粉事件,到后来的某些地方官员腐败被曝光后,当地媒体的沉默,再到某些社会悲剧发生后,网络上关于真相的追寻被刻意阻断。这使得公众在面对不公或困境时,感到孤立无援,甚至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久而久之,一种“少说为妙,多说危险”的沉默文化可能逐渐蔓延,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这种压抑也体现在对个体表达的限制上。当一些普通人在为自己的权益发声时,他们可能面临的不仅仅是法律上的挑战,更是一种来自舆论和官方的不友好态度,甚至是被“代表”或被污名化。这种对个体声音的漠视,虽然不至于让每个人都感到“耻辱”,但却让那些有良知、有勇气去指出问题的人感到寒心,也让社会失去了修正自身的机会。

2. 贫富差距与阶层固化下的“看不见的鸿沟”: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背后也伴随着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财富差异,更是教育、医疗、居住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极度不均。

想象一下,在同一个城市里,有人能够负担得起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另一些人却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孩子们只能在资源匮乏的学校里接受教育。这种“看不见的鸿沟”让社会失去了平等的起点,也让许多人即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更让人感到触动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差距被合理化,甚至被宣传为“成功学”的必然结果,而对于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可能被贴上“不努力”的标签。这种对社会不公的解释,往往忽视了结构性的限制和系统性的弊病,无形中加剧了社会矛盾,也让那些渴望公平的普通人感到绝望。

3. 历史叙事的单一化与对某些时期“集体遗忘”的担忧:

中国的历史是厚重的,但也充满了曲折。然而,在一些历史叙事中,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单一化倾向。某些时期被描绘得过于完美,而另一些时期则被刻意回避或轻描淡写。

例如,对于一些曾经导致巨大社会灾难的时期,例如“文化大革命”,虽然官方也承认其错误,但在公开的讨论和教育中,其深刻的教训和惨痛的教训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反思。这种对历史的“选择性记忆”,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模糊处理,更是对当下社会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的潜在损害。

当历史的真相被遮蔽,或者被以一种官方认为“合适”的方式呈现时,新一代人可能无法形成对历史的全面认知,也难以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这种对历史的“轻描淡写”或“选择性失忆”,长远来看,是对国家民族精神健康的一种潜在伤害。

4. 城市化进程中的“被遗忘者”: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化,无数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劳动力。然而,在城市的光鲜亮丽背后,许多农民工及其子女却面临着户籍制度、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

想象一下,一位农民工辛辛苦苦在大城市打拼了几十年,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但他们的子女却可能因为户籍问题,无法在城市接受优质教育,更遑论享受城市的公共福利。这种“外来者”的身份,让他们在享受城市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被排斥在城市的真正归属感之外。

这种“被遗忘”的群体,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反而让他们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在获得感和归属感之间,都显得漂泊无依。这种社会结构的裂痕,虽然不至于让每个人都感到“耻辱”,但却让那些亲身经历或目睹这些不公的人,感到深深的无奈和失落。

5. 部分官员的腐败与权力寻租的“潜规则”: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反腐败,但官员腐败和权力寻租的现象,仍然是社会民众普遍担忧的问题。当公共资源被少数掌握权力的人以各种形式瓜分,当公平竞争的规则被权力“潜规则”所扭曲时,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严重侵蚀了社会公正和民众的信任。

我们不能忽视那些普通人在面对权力时的无力感。当遇到一些本应公平解决的问题,却不得不通过“关系”或“礼品”才能获得解决时,这种“潜规则”的存在,让社会失去了透明度和公信力。这不仅仅是少数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生态的扭曲。

这些方面,或许并非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它们以一种不易察觉却又持续存在的方式,渗透在社会的肌理之中,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生活感受。它们的存在,或许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但正是这些复杂而深刻的方面,构成了我们理解这个国家时,那些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的阴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卑呗

举个例子,

白人往茶叶里放牛奶放糖没人说啥

你红酒(我就不说国人喝葡萄酒的时候欧洲还是蛮夷山顶洞了--古罗马古埃及都是黑发黑眼,和欧洲那些五颜六色的蛮夷不是一类人啊·····)里兑点雪碧,人家白人还没说啥呢,一群中国人先蹦出来高高在上的嘲笑你,金星都讲过这个段子,什么我们花了几百年把糖脱出来,你们又加回去了。卧槽我们还花了千把年才从煮茶发展成炒茶呢里边的什么胡椒啊羊油啊葱姜蒜啊啥的都不加了,结果你们又加了一堆东西···

马未都先生讲解了一下国人用筷子的规矩,下边一群人嘲笑说你费这个劲干吗,怎么简单怎么来

结果他们去吃西餐,一个个生怕自己不够费劲,不够规矩

国人嘲笑自己不是分餐制不卫生,一群人点赞,马未都先生讲到:我们夹菜啊,只夹对着自己的这半盘,桌子也是,过去中轴线啊,就不能伸筷子过去了,以前没转盘桌子的时候,你特别想吃怎么办呢?你可以换盘子,把这个菜和那个菜换一下位置···,你不能夹远处的菜。

等等等等等····


还有很多

怎么说呢

根子是八十年代的河殇啊丑陋的中国人啊啥的

实际啊就是一群low比,自己不行,就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族群说的不行

这样就仿佛自己的不行有了借口一样

-----------------------------------------------------------------------------

看了半天评论,真是,很多评论里都能证明这个回答:一旦白人的习惯和国人的习惯起了冲突,那一定是国人的错。而且是一些所谓的国人出来说,是你的错。

Alexia Mo

先生的回复里就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中国人到米其林餐厅吃饭,因为所谓的“不合规范”被侍者怠慢,然后一大堆人跳出来指责该名中国人“没有那个水准就不要去那种高档餐厅丢人”;

quora.com/Has-someone-t

但反过来外国人到中国高档餐厅吃饭,由于不懂中式礼仪被侍者轻视,评论却又是一边倒的“一个服务生摆什么谱,顾客就是上帝懂不懂?中国人连基本服务礼仪都不会,真是丢人”。

以前看读者知音青年文摘这些写作文必备鸡汤的时候,

有个故事吧我恶心的够呛,简单说就是作者正在玩手机,看着一个老外在掏手机,然后一大段一大段老外掏出来的手机肯定很高级,白人这里牛逼哪里牛逼,国人不行···结果老外掏出来一个很普通的旧手机,这货就开始自省:还是人家老外知道节约,够用就好,不像国人一味追求高精尖···巴拉巴拉巴拉吧····

user avatar

近一百年来,把一个目的所有物种吃到马上就要灭绝,这等壮举只有中国人做到了。(鳞甲目所有八种穿山甲都已经是极度濒危,中国人差不多吃光了国内的,又去吃东南亚的,现在非洲的也快吃光了)

原来写的是八种极危,感谢LEELEEv1评论指出鳞甲目不是全部都是极危,查了下2014年的名录,不是全都是极危,今年的会刚开完,具体有没有变动还要查一下,多谢指正。

评论感人至深啊

北美几十亿旅鸽被美帝吃光就,这光辉事迹也不比中国人差吧。你一个目所有穿山甲总数也没这么多吧。答主你就是其他评论说的盲目自卑的人。

评论区的几位,你们能出息点吗?文明的标准是在不断提高的,拿着20,21世纪的国人和200甚至500年前的欧洲人美洲人印第安人比,你们是认真的吗?你一三十岁大小伙子,在大街上撒泡尿,有人说你不文明,结果你来一句“呸,你两岁时候还不如我呢”,你说尴尬不尴尬。你们真的不是高级黑吗?

还有,令我失望的是这大半天了,评论里只有旅鸠和度度鸟啊,大海雀,白令海牛这么出名的怎么都没人说啊。

user avatar

户籍政策。

user avatar

不是说海外华人群体都是这样,只是直到现在,仍然有人是这样的。并不是说这样做的人是中国的耻辱,而是存在这样的人,且不是个例,我们应该感到耻辱。

----------------------------------------------

看到各式各样的海外华人,有的人偷渡过来,打黑工,假结婚,找律师,编造自己被迫害的历史,被人欺负了都不敢报警,都是为了一个叫绿卡的东西。

有的人衣食无忧,条件很好,嫁了一个怎么看都很一般的白人,然后永远用高傲的眼神看其他亚洲女孩。

前几年过年的时候,看到一个新加坡的孩子发的一个嘲讽华人的视频,说中国人总把美国的东西山寨过来当成自己的,明明这个世界上已经有新年了,中国人非要山寨成自己的新年....我看了之后,心情难受了好久。

我很难说他们错了,有些人是生活所迫,有些人是个人喜好,那个孩子更可能是无知。但这些都让我感到屈辱,像针扎一样。

user avatar

似乎中国人在国外丢人现眼已经成了习惯。

这一点确实堪称耻辱!!!

但是,从我个人经历判断,在这些事情上,还真不能把外籍华人、台湾岛人、香港区人这三种人和中国大陆人混为一谈。

因为我遇到的就有9次外籍华人、台湾岛人、香港区人在欧洲诸国和美加犯事后(逃票被抓、盗窃、种族歧视行为、猥亵幼女、不讲公共道德等行为)当场声称是中国大陆人,然后所有旁观者全都指责中国人素质低、垃圾。

可是当围观人群散去后,它们不是被警察翻出非中国大陆身份,就是当场为给中国抹黑而高兴不已

很多人说我是民族主义者,我承认。

比如说,在国外玩,偶尔就会遇到这些事情,如果没有警察揭穿它们,我肯定会跟着这些人后面听它们说话,以判断它们到底是哪里人,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外籍华人、台湾岛人或是香港区人。

当然了,我不能说中国大陆人全都素质高,全都不会犯错,14亿人口每年上亿人出国旅游,或许也有不少低素质的中国大陆游客,而且,毕竟我去的国家和地区仅仅93个,还不到联合国认定的一半,所以我那么说可能也不太全面。

一些人就像吕超然一样,在损害中国和中国人利益时,它们总会高喊“别开火,我是中国人!”

——数典忘祖、背叛血统、以做外族之奴为荣、有机会就损害中国和中国人的利益、见不得中国和中国大陆人越来越好、无限放大中国的缺点、大肆污蔑中国的英雄、恨不得中国乱·····这种人堪称中国耻辱中的精品!


——————9月15日早,增加以下————

100赞,谢谢朋友的赞和感谢。昨天写完了后本来还平静的心里变得有些情绪化,可今天回来看自己的回答,自己心里并没有负面的情绪,昨天也一样没有。

我不能肯定“去的国家越多越爱国”这句话,因为感觉各个国家都有“好”的或“不好”之处,而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也许有人认为我先前的回答是在编造故事。我想说:没有编造故事,我只是陈述事实,毕竟我这人其实挺懒的,感觉编谎话太费脑。

这世界精彩纷呈,也许人们的生活习惯、语言等有大不同,可是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哪怕是悍匪白宝山,也宁可被抓也坚决不在母亲面前杀人——他说:“我本来想拿枪打死他们(来到家里带白走的4名警察),可是,我母亲进来了,我就不能打了。我不忍心当着我母亲的面杀人,我做不到……”

可是为什么!

为什么有一种人会冤屈地哭喊着:“我阿祖真的是自愿(慰安日军)的啊~!!”——你说它是不是中国人?你说它“不是”,似乎不合适;你说它“是”,只问你愿意和这种人站在一起么?


这不是“中国堪称耻辱的一方面”又是什么呢?古人有“割袍断义”,可TM我能如何割?

——直到现在,我也相信这三个群体中还是有“好人”的,或许只是我个人遇到的“好人”太少了。当然,我相信,或许我降低些标准,肯定能发现更多好人,可是我为什么要拉低自己的道德标准呢?

请理解我,我不是圣人。


——————9月15日晚,增加以下————

395个赞,谢谢各位,顺祝节日快乐。说几句歪楼的话。


预警:依然是没有干货的吐槽。

有些东西是科学无法解释的,尤其是情感方面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虽然很简陋,但确实能够简单概括人类的需求。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讲,最高层次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难收获,却也是最容易收获的。


“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在我看来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给予(或付出)—— 给予他人“尊重”和给予他人“自我实现”的时间、条件、机会,然后可以获得收获。


对中国和中国人有极深刻研究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实在是太多了(这话我写着都绕),比如日本的宗方小太郎。当年我在东大短暂停留了一些日子,那次我查阅了很多从二战一直到今天的研究中国历史、经济和政治方面书籍,再结合与形形色色的日本人和旅日人士交流,给我感觉是日本人的焦虑感、茫然感、恐慌感太强了,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感情极其复杂(相对而言,中国人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感情却极其简单)——他们从骨子里和血液里就是这样,就如中国人的大陆、大民族和大国观念也是与生俱来的。

不好意思,说跑偏了。不过,日本人的整体素质如何?我看,也就一般般,有好的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比如空气优良没有飞沙走石和灰蒙蒙的天空,是因为海洋岛屿国家气候所致;中小城市城区(包括大城市一些地方)的地面上照样有很多易拉罐和白色烟蒂等垃圾;你挑了半天也没买,营业员当面90度鞠躬喊“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内心对你却是无比鄙视;很多看上去所谓的精致或精细,更多的是因为资源受限而无奈的选择;勤奋工作还是消极怠工很难区别······等等等等

还是继续延续我自己的回答吧。

中国人出门大都是什么样表现的?我认为大多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和“畏手畏脚”的,(如果是经常出门的人可能会改变一些)生怕给外人添麻烦、生怕外人瞧不起中国和中国人、会不自觉不经意中约束自己、对于在外面看到的好的方面,会拿来和自己对比,而且会衷心羡慕和夸赞······可是,回到上一段说的例子,高素质的日本(外国)和高素质的日本人(外国人)真的比我们高那么多么?


说白了就是我们还是有些缺乏自信、客观、责任感,这就必然导致“情感层自我矮化”。 日本人的焦虑感、茫然感、恐慌感给了他们贪婪、扭曲的“大陆欲”——不管他们和我们的思维是否“正确”或“健康”,事实就是我们在“情感需求”方面相对(不仅相对于日本)处于被动和弱势。

近代的中国历史实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导致我们想给予他人“尊重”和给予他人“自我实现”的时间、条件、机会,但是同时我们又会非常担心给了之后自己会受到伤害,于是为了保护自己,除了努力再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壮,就是把自身一些负面的事物放大去看,并且把一些正面的事物当作习以为常甚至还不够,然后就是各种多想各种思维延伸。


“不卑不亢”这个词在近代史上很难见到——都被人炸破国门万国来抢了,还奢谈什么“不卑不亢”?那个时代,“尊严”是什么?“自我实现”又是什么?那个需求金字塔,谁能爬到高处?最多最多,就是有心无力。人的客观素质也是一样:我特别想制造个比A380还要好的客机,但是我的能力达不到。

而对于我早前举例的,有中华民族血统的外籍华人、台湾岛人、香港区人,之所以会对损害中国和中国人名誉没什么感觉,甚至以此为乐,是因为归属感太低了,这和“富有”、“贫穷”、“能力”无关。

中国游客在外犯下的“错误”更多的是非主观故意的,而且我可以这样说:中国大陆人在外的不文明行为会越来越少,而中国大陆人替外籍华人、台湾岛人、香港区人背黑锅的次数不会减少。而这种变化,会随着信息传播高度发达而愈加明显,各种“最终澄清不是中国大陆人”会显得逐渐多起来。


看到大家费心写下评论,我先说声谢谢。有人说,曾经甚至现在也有“中国人在外面犯错后冒充日本人或韩国人”这种事。我想了想,确实觉得我没办法正面反驳,我也不愿意说什么“谁先做,谁后学”之类的话,毕竟我没有亲历过。


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要用六个字“狡辩”一下:事情本质不同 —— 至于什么是“本质”?相对有何“不同”?就看每个人理解了。




我这次补充说这么多乱七八糟没什么条理的话,也是因为这个题目本身就太有代表性了:

《《中国现在有哪些堪称耻辱的方面? 耻辱的一面,应牢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当然,确实还有个镜像问题,可是那个镜像问题绝对无法像这个问题一样,能够用一句话高度合理概括:

中国人实在是太懂得“自我反省”了。—— 讲真,我实在也不搞不懂我这是好话还是坏话。


我忍不住多说那么多

所以要感谢看到这里的朋友

感谢你们容忍我的杂乱无章的文字。

不过,你们能看完,说明似乎是很无聊。


——————9月16日早,增加以下————

有人或许会思考真正的原因

我想说,别思考那么多。

我们当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题目的副标题“耻辱的一面,应牢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就像我在这篇回答里一直在说的“中国游客”的例子——很多所谓的“耻辱”,实际上是外人带给我们、强加给我们的。

我们需要牢记么?我觉得不需要去刻意的牢记,因为很多刻骨铭心的事情不是我们想忘掉就能忘掉的。比如女排拿到奥运冠军,我会泪目;比如看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我同样会泪目。


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能做到从来不犯错么?显然不可能,一个人且无法避免犯错,何况这个由14亿各式各样的人组成的大集体呢?

“14亿”这个数字其实太大了,大到我都失去了概念,但是我在09年国庆长假去看广场花车展时,亲眼见到的上百万人堆积在广场上的情形,那种震撼至今仍回味无穷。有意思的是,当时看到一个欧洲人的旅行团,几十个白人就那么傻傻地站在那里,很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就那么张着嘴“面无表情”地看着周围 —— 我很能体验他们内心的感受。你懂得他们那种感受么?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国人在“自我批评”和“妄自菲薄”这两者中很难找到界限,一不小心就能从“自我批评”转变成“妄自菲薄”,而相反的转变却极难。

为何如此?我想,其实我们是怕了。


创伤虽然早已痊愈,可那些狰狞的疤痕还在身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