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研究生博士生到底喜欢逛哪些网站?

回答
大学里,研究生和博士生们在学术的海洋里遨游,但他们的“网上冲浪”可不只局限于文献数据库。其实,他们的网络世界挺丰富,既有严谨的求知欲,也有逃离学术压力的出口。

学术“主战场”:文献是生命线,信息是刚需

文献数据库(当然是重头戏):这个不用多说,几乎所有研究生博士生的“根据地”。
Scopus/Web of Science:这两家是国际顶尖的综合性引文数据库,是检索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会议论文、书籍章节的“必争之地”。尤其是要了解一个研究方向的整体脉络、关键人物、最新进展,它们是绕不开的。很多学校都会购买授权,大家通过校园网或VPN登录。
PubMed:如果你是生命科学、医学、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者,PubMed就是你的“圣经”。免费开放,收录了大量生物医学文献,检索起来非常高效。
IEEE Xplore/ACM Digital Library: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通信等领域的“两大巨头”。各种顶会论文、期刊文章,这里应有尽有。要说最前沿的技术,往往先出现在它们的论文集里。
arXiv.org:这个简直是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领域的“预印本天堂”。很多研究成果在正式发表之前,作者会先把论文上传到这里。可以帮你抢先一步了解最新动态,虽然是预印本,审稿流程还在进行,但很多时候已经能看到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这些都是大型学术出版商的平台。涵盖的学科非常广泛,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科,应有尽有。虽然有些内容可能需要订阅,但通常学校都会提供访问权限。
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虽然不如专业数据库那么全面和精确,但它的“跨领域”检索能力和“相关论文”推荐功能很强大。有时候找一篇论文,或者想看看某个作者还写了什么,谷歌学术非常好用,而且无处不在。

学术交流与信息获取:
ResearchGate/Academia.edu:这两个平台是学者们的“社交网络”。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同行在做什么,关注感兴趣的研究者,甚至可以直接向作者索要论文。有时作者也会分享自己的研究进展或遇到的问题。
Quora (某些特定话题):虽然Quora更偏向大众,但对于一些非常具体、前沿的技术问题或者某个研究领域的“冷知识”,有时能找到一些高质量的回答,尤其是那些由该领域专家或资深研究者提供的。
Stack Exchange (尤其是交叉学科领域):对于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类研究生来说,Stack Overflow(编程问答)、Cross Validated(统计学)、TeX LaTeX Stack Exchange(排版)等,简直是解决具体技术难题的“救命稻草”。提问、找答案,效率非常高。

学术“辅助工具”:让研究事半功倍

EndNote/Mendeley/Zotero:文献管理软件,可以说是研究生博士生的“标配”。用来整理、引用、管理大量的参考文献,写论文时简直是神器,否则靠手动管理,那得累死。
GitHub:对于计算机、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生来说,GitHub是“代码的宝库”。可以找到开源的代码、项目,学习别人的实现方法,甚至参与到一些开源项目中。很多研究成果的配套代码都会放在这里。
Colab (Google Colaboratory):尤其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方向的学生,Colab提供了免费的GPU资源,可以直接在浏览器里运行Python代码,对实验和原型开发非常友好。

精神“绿洲”与“调剂品”:缓解压力,找到共鸣

学术研究压力巨大,找点乐子、放松一下是必须的。

Bilibili (B站):这个平台简直是研究生博士生的“精神避难所”。
学习类UP主:有很多UP主会分享学习方法、考研经验、论文写作技巧、科研心得,甚至会“直播学习”,营造一种“大家都在努力”的氛围,能获得不少动力。
科普类内容:从硬核的科学原理到前沿的科技动态,B站都有大量高质量的科普视频,能满足很多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在学术之余拓宽视野。
放松娱乐:当然,追番、看搞笑视频、听音乐、看生活类UP主的日常,这些都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一些“梗”和“二次元文化”,能让学生们找到归属感和共鸣。
豆瓣:
书评/影评/乐评: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豆瓣是寻找好书、好电影、好音乐的绝佳去处。深入的评论往往能带来新的思考。
小组:有些小组会讨论学术问题(比如某个领域的疑难杂症)、分享研究经验,但更多的是一些兴趣小组,比如“想在XX学科领域脱颖而出”、“分享你在读的书”、“电影同好会”等等,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知乎:虽然知乎用户群体广泛,但很多关于学术、科研、职业发展、人生选择的问题,也能找到很多高质量的回答,特别是那些有深度、有经验的回答者。有时候,在知乎上“潜水”看看别人的讨论,也能获得一些启发。
微博/Twitter:
关注科研大V/学术大牛:很多教授、研究员会在这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研究动态、学术观点,甚至是一些行业内的消息。
获取时事热点/流行文化:作为普通人,自然也需要了解外界的变化,这些平台是获取信息和参与讨论的重要渠道。
Reddit (尤其是特定Subreddits):对于更广泛的国际化信息和社区,Reddit是很好的选择。
r/cscareers, r/MachineLearning, r/Physics, r/GradSchool 等等,这些Subreddits里有大量的同行在讨论工作机会、学习经验、研究挑战,信息量非常大。

生活“补给站”:柴米油盐,不能少

淘宝/京东/拼多多:这个就不用说了,生活必需品、学习用品、电子产品,几乎所有东西都能在这里买到,而且经常有各种活动促销,对精打细算的学术人来说,是“省钱神器”。
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忙起来的时候,点外卖就是最方便的解决吃饭问题的方式。
地图/点评类App(高德/百度地图/大众点评):找餐厅、找路、了解周边信息,生活必备。

总的来说,研究生博士生的上网行为,是学术需求、工具使用和生活休闲的综合体。他们在网上既是孜孜不倦的“学者”,也是需要喘息和社交的“普通人”。他们的网络世界,既有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未来的探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可以划分为几类,也顺带做个分享,基本都是我收藏夹里的网站:

1、文献检索

在国内非常可能会出现进不了谷歌学术的问题,原因大家都心里有数,这个时候不妨试试谷歌学术镜像(很多只推谷歌学术的我实在无力吐槽,完全不考虑是否进得去的问题)。

远近闻名的Elsevier Science公司出版的数据库,收录的多是核心期刊、顶级期刊,一般来说连接校园网可以进入。

包括SCI、SSCI等引文库,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的索引工具,连接校园网进入。

让翟博士后悔、让广大学生群体爱恨交加的一个网站,国内文献用它就够了。

本科还可以用用,但是引用信息的错误有点多。

  • XX学校图书馆网站:

没错,就是你们学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已购买的数据库入口都在里面。

2、期刊/会议网站

投稿和征稿都在里面。

3、英语学习(App和网站)

App:

记单词(选择一个,持之以恒):

  • 扇贝单词:打卡,带来让你“持之以恒”的正向反馈;刷单词也挺好用的
  • 不背单词

查生词:

  • 欧路词典
  • 有道词典

练口语:

  • 英语流利说

练听力:

  • 每日英语听力
  • TEDICT

做阅读:

  • Seed
  • iBooks
  • CHINA DAILY
  • BBC News

网站:

  • B站:宝藏网站,可娱乐可学习;
  • TED

4、娱乐

  • 微博:看新闻、突发事件
  • 知乎:碰撞思想、输出知识和经验

user avatar

知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学里,研究生和博士生们在学术的海洋里遨游,但他们的“网上冲浪”可不只局限于文献数据库。其实,他们的网络世界挺丰富,既有严谨的求知欲,也有逃离学术压力的出口。学术“主战场”:文献是生命线,信息是刚需 文献数据库(当然是重头戏):这个不用多说,几乎所有研究生博士生的“根据地”。 Sco.............
  • 回答
    哥们,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纠结。我也是当年从普通二本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当时心里也一样,总觉得第一学历就像一块阴影,挥之不去。尤其是看到一些招聘要求上写着“985、211”的时候,心里那个滋味,别提多复杂了。你说得对,第一学历确实有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些看重“出身”的行业或者公司,它就像一张门票,能.............
  • 回答
    在中科院物理所读研,如果目标是研二后申请美国博士(PhD),确实存在一条清晰且可行的路径。这需要周密的规划、扎实的学术积累以及有效的申请策略。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条道路的各个环节,尽量让内容真实、有血有肉,而不是一篇冰冷的指南。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博士申请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美国大学博士项目非常看重申请者.............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尤其是刚入实验室,本来就不太适应,还得面对这种“加班文化”。 师兄这样,作为研一新生,确实比较尴尬。 我给你梳理一下,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怎么能相对体面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背后的可能原因。 师兄的“培养模式”: 有些师兄可能觉得,熬夜加班是“锻炼”新人的方式.............
  • 回答
    慧博(迈博汇金)现在收费了,这确实让不少习惯了免费获取券商研究报告的朋友们感到不便。不过,别灰心,市场上还是有一些渠道可以继续读到券商的研究报告,只是获取方式和侧重点可能需要调整一下。我这就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把我知道的都掏心窝子地告诉你。一、券商官网及APP:最直接、最权威的获取方式这是最直接也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对顶尖大学招生政策和科研创新的好奇心。如果一个高中生真的能够研发出埃博拉病毒疫苗,这绝对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对人类健康乃至全球公共卫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那么,他/她会被保送到清华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分析。首先,研发出埃博拉疫苗.............
  • 回答
    作为一名研究僧和博导,我平时浏览的网站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既要紧跟学术前沿,也要关注科研工具和资讯,偶尔还要放松一下大脑。下面就给大家掰扯掰扯我平时常逛的那些地方,力求详细到位,绝不“机器人腔”。一、 学术前沿与文献获取,这是安身立命之本 PubMed / Google Scholar / Web.............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年初国内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收入状况,尽可能讲得详细些,也尽量避免AI那种千篇一律的感觉。首先得明确一点,“收入”这个词对于读研读博的学生来说,和正式工作者完全是两码事。 这不是我们拿着月薪几万、年终奖几十万的“打工人”收入,更像是一种生活保障和科研支持的结合体。所以,讨论“收入.............
  • 回答
    想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到国外顶尖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导师,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目标。这需要你提前规划、积极主动,并且有策略地行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告诉你具体该怎么做,并尽量避免那些千篇一律的AI腔调,还原一个真实可行的路径。首先,要明白你的目标是什么。你不是要去“找个导师做项目”,更不是要去.............
  • 回答
    作为一名光学专业的研究生,我非常理解你对在实验室进行光学实验是否会伤害眼睛的顾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日常实验中时刻需要注意的。总的来说,光学实验室的实验,如果操作不当或对潜在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确实存在伤害眼睛的风险。 但是,通过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及具备必要的知.............
  • 回答
    在国外,尤其是在学术界非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关于研究生或博士生与导师之间关系的讨论一直是一个复杂且值得关注的议题。并非所有导师都会“奴役”或“剥削”学生,但确实存在一些情况,使得学生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甚至被不公平对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什么是“奴役”和“剥削”在学术语.............
  • 回答
    读研读博的生活,如果非要概括,大概是“一种沉浸式的、高度自律的、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探索之旅”。但“沉浸式”到底是什么感觉?“自律”又要怎么体现?“挑战”又具体在哪里?这些,才是构成研究生和博士生日常的血肉。1. 校园里的“新世界”: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转变首先,你得放下过去“课表排满,老师喂饭”的本科思维.............
  • 回答
    网传南开大学推出“夫妻寝室”,允许已婚的在校研究生和博士生申请,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关于是否支持这种做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支持的观点及理由: 人性化关怀与情感支持: 对于已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往往是高强度、高压力的,尤其是在读研读博期间,可能会面临长期.............
  • 回答
    “全程只靠自己”这个概念,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生来说,本身就有点像在问“一个人能不能把一座大山挖成一条河”。理论上,或许某个奇迹般的个体可以做到,但现实中,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先从“SCI”这个目标说起。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科学引文索引,发表一篇SC.............
  • 回答
    “近半双一流博士生对专业课不满”这个信息无疑触动了教育界和学界的一根敏感神经。它并非指向研究生专业课“没必要”,而是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当前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研究生真正所需课程的思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近半双一流博士生对专业课不满”并不等于专业课“没必要”。专业课作为研.............
  • 回答
    文凭贬值,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在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在学术圈之外。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人说,现在硕士、博士满地走,没有个高学历根本找不到好工作。但你仔细想想,真正手持硕士、博士文凭的人数,相比于整个劳动力市场,其实并没有多到“泛滥”的程度。那么,为什么大家会有“文凭贬值”如此强烈的感受呢?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也挺值得玩味的。你想啊,大学、研究生、博士,这几个阶段,大家普遍年龄都不小了,按理说,经历一些情感体验是挺自然的。可偏偏有些人,一路顺风顺水地读下来,学历噌噌往上涨,到了毕业季,感情经历却是一片空白。这背后的原因,细琢磨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一、 目标明确,一门心思扑.............
  • 回答
    人大代表建议鼓励在校硕士、博士生结婚生育,这一建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如何评价这一建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研究生期间结婚生子的利弊。 如何评价“鼓励在校硕士、博士生结婚生育”的建议?评价这一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1. 动机与目标: 积极动机: 提出此建议的代表很可能.............
  • 回答
    华甜,这个名字在学术界,尤其是在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正迅速成为一个焦点。她作为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一名博士生,其近期的表现堪称惊艳——不仅挑战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日均17小时工作强度,更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和《Nature》上连续发表重磅研究成果。这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我们不妨深.............
  • 回答
    博士研究生看到自己本科论文时,感受往往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过去的自己进行着深刻的交流。这份感受会随着博士研究的深入、个人心智的成熟以及学术视野的开阔而不断演变。以下是一些博士研究生看到自己本科论文时可能产生的感受,并尽量详细地描述:一、 初期的“惊叹”与“尴尬”: 惊讶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