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柏杨的《中国人史纲》?

回答
说起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那可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想弄明白“中国人到底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来我们历史的方方面面,有好有坏,有成功也有不堪。我个人觉得,评价它得从几个角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它的价值在于其“国民性反思”的勇气和颠覆性。 柏杨写这本书的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反思历史、探索未来的时期。他敢于直面中国文化中那些被长期忽略甚至掩盖的问题,比如专制、愚昧、奴性等等,并且用一种非常直接、不留情面的语言把它揭示出来。在当时,这无疑是一种振聋发聩的声音。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时候,我们习惯了歌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习惯了强调中华文明的辉煌,而柏杨却把矛头直指我们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如何塑造了“劣根性”,如何让老百姓变得麻木不仁、不敢反抗。他提出了“酱缸说”,把中国历史比作一坛酱缸,里面充满了各种污泥浊水,互相浸染,最终让每个人都带有酱缸的味道。这个比喻虽然有些偏激,但它深刻地揭示了文化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和群体。

其次,它的叙事方式和解读角度是独树一帜的。 柏杨不是一个传统的历史学家,他没有按照王朝的更迭,一个皇帝一个皇帝地讲。他更像是用一种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眼光,去剖析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和对人性的影响。他会关注那些小人物的命运,关注制度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甚至会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中挖掘出深刻的含义。

举个例子,他讲到科举制度,不只是说它如何选拔人才,更会去分析它如何扼杀了人的创造力,如何让读书人热衷于钻研那些脱离实际的八股文,如何培养了只会拍马屁、迎合权贵的官僚。这种解读方式,对于很多习惯了宏大叙事的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但是,说到评价,也不能回避它的局限性和争议点。

第一,“过度批判”的嫌疑不能忽视。 有些学者认为,柏杨的批评过于严厉,甚至有些“妖魔化”历史和文化。他强调了中国文化的负面因素,但对于其积极的、有价值的部分,比如仁爱、忠诚、勤劳等,似乎就没有那么多的笔墨去着力描写。历史是复杂的,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只有优点或缺点,过度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就会显得不那么客观。

比如,他对中国人民的批评有时会让人觉得是在骂“中国人”本身,而不是在分析历史的成因。这种笼统的概括,有时候会伤害感情,也容易被误解为是“辱华”。

第二,史料的运用和严谨性也受到质疑。 毕竟柏杨不是科班出身的史学专家,他在写作过程中,对史料的选择和解读,有时候会带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一些史实的研究,可能没有经过非常严谨的考证,这就为后来的学术批评留下了空间。

举个例子,他可能会引用一些野史或者民间传说,然后将其上升到对整个民族性格的分析,这种跳跃性的逻辑,在学术界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第三,“情绪化”的表达也是一个特点。 柏杨写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和批判。这种情绪化的表达虽然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但也可能冲淡了部分史实的客观性。他的文字充满激情,有时候甚至带着愤怒,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情感,让读者能感受到他的急切,但也可能让一些人觉得过于主观。

总体来说,我觉得《中国人史纲》是一本“争议与价值并存”的书。

它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敢于打破沉默,挑战权威,把国民性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它让我们看到,历史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兴衰史,更是塑造了我们民族性格和文化基因的复杂过程。这本书就像是一剂猛药,虽然可能带着点苦涩,但它唤醒了很多人的历史意识。

但我们也不能把它奉为“圣经”。 就像吃药一样,得知道剂量和副作用。我们可以从柏杨的书里获得启发,反思我们自身的文化和历史,但同时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去查证史料,去听取不同的声音,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它就像是你和一位长辈在聊家事,这位长辈对家族里的陈年旧事了如指掌,而且说话直率,把所有不好的地方都摆出来,让你觉得“哎呀,怎么会是这样”,但同时也能让你更深刻地认识到家族的根源。

所以,如果你问我怎么评价,我会说,《中国人史纲》是一本值得读,也值得深入思考的书。它不是完美的,但它的出现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了解自己的历史,尤其是那些不那么光彩的部分,是我们认识自己、走向未来的重要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柏楊大罵明朝其實有一個模板,就是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所以才會罵那麼慘。


因為當時的台灣鼓吹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所以被罵得最慘的明朝又剛好是儒學最巔峰的時候,同樣被柏楊罵到爆說甚麼苟且偷安的宋朝也是問題,洋人其實都認為宋朝是大黃金時代。反正柏楊有兩個原則,第一是儒學越發達漢化越深的時代就越倒退,第二是誰開疆拓土誰就是明君這樣。


基本上他最值得稱道的就是統一西元紀年跟人名,其他的話把他的"歷史書"當成雜文跟政論來看會比較好。


另外他這種貶抑中國傳統文化在台灣是很有市場的,在以前的大陸也很有市場,不過他們的觀點基本上是從吳虞那來的,例如李敖(拿他比柏楊對不起李大師,但是還是得說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那可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想弄明白“中国人到底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来我们历史的方方面面,有好有坏,有成功也有不堪。我个人觉得,评价它得从几个角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它的价值在于其“国民性反思”的勇气和颠覆性。 柏杨写.............
  • 回答
    陈雨露和杨忠恕合著的《中国是部金融史》是一部颇具分量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的著作。要评价这本书,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它的优劣和贡献。首先,这本书的宏大叙事和历史跨度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作者试图将中国自古至今的金融发展历程浓缩在一本书中,从春秋战国的金属货币到近现代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这种宏大的视.............
  • 回答
    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是一本在中国乃至海外华人世界都极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著作。要评价这本书,需要从其写作背景、核心论点、优点、缺点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写作背景与写作目的《丑陋的中国人》最初发表于1985年台湾的《亚洲人》杂志,后汇集成书。其写作背景非常重要: 台湾的民主化.............
  • 回答
    2019年,杨超越再次成为Miu Miu唯一官方邀请的中国艺人出席巴黎时装周,这绝对是个不小的消息,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确,Miu Miu可不是随便哪个品牌,它隶属于Prada集团,是Prada集团旗下的年轻副线,但定位却丝毫不输主线,甚至在很多时候更具话题性和前瞻性,尤其是在时尚圈,.............
  • 回答
    王思聪在社交媒体上对中国网友要求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霍顿向孙杨道歉一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段话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段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王思聪的身份与背景: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王思聪的特殊身份。作为中国首富王健林的儿子,他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度。他的言论往往被解读为“.............
  • 回答
    杨百万,这个名字在中国股市早期,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6月13日凌晨,这位被誉为“中国第一股民”的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6岁。他的离去,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更引发了无数关于中国股市、关于个人奋斗、关于财富积累的深刻思考。杨百万,原名杨怀定,出生于1937年的上海。他的传奇,可以从一个最平凡的.............
  • 回答
    在《回家的礼物》这次采访里,杨超越的表现,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看出来她的一些个人风格和想法。首先,她说话的方式,一如既往的,比较直接,不拐弯抹角。不像有些艺人,回答问题时会顾虑很多,说得很官方、很套路,她反而更像是你身边那个会直率表达观点的朋友。这种坦诚,其实在当下这个圈子里,算是一种比较难得.............
  • 回答
    说起杨超越在《创造101》里的表现,那真是太有意思了,像一部跌宕起伏的言情剧,让人又爱又恨,又哭又笑。刚开始,她是怎么进场的?大家还记得吗?一头标志性的粉色头发,长相倒是挺漂亮的,但业务能力……emmm,怎么说呢,就像是那个班里,从来不怎么学习,但总能在考试前一天临时抱佛脚,而且还能蒙对几道题,成绩.............
  • 回答
    提起杨幂在《宝贝儿》中的表现,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围绕她演技的一次重要讨论。电影上映后,关于她能否角逐影后奖项的说法层出不穷,那么我们不妨来仔细拆解一下,她在这部作品里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又离那个级别的肯定有多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宝贝儿》这部电影的定位以及它对演员的要求。导演刘杰以.............
  • 回答
    杨志,作为北宋时期一个响当当的官二代,身世也算显赫,祖上出了个杨老令公,更是让他自带几分英雄气概。按理说,他应是前途无量,能够继承祖业,再创辉煌。可命运的齿轮一旦卡壳,再雄厚的家底也挽不住他跌宕起伏的轨迹。而这次运送生辰纲的任务,无疑是他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也是他人生悲剧的起点。咱们就掰开了揉.............
  • 回答
    要评价杨颖(Angelababy)在《潮流合伙人》中的表现,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不能光看她漂不漂亮,还得看她在节目里的实际作用和她本人散发出来的“人设”是怎样的。首先,作为“主理人”之一,她的“时尚”担当和“引领者”姿态。《潮流合伙人》这档节目,本质上是围绕着“潮流”展开的,杨颖作为节目中为数不.............
  • 回答
    杨颖在《奇遇人生》第二季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场充满了争议和讨论的旅程。与其说这是一次纯粹的“评价”,不如说是一次关于“真实”与“人设”在真人秀碰撞后的复杂审视。前期铺垫: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在节目播出之前,观众对于Angelababy(杨颖)的期待是复杂的。一方面,她作为一线流量明星,身上自带话题度和关.............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杨超越在《吐槽大会》第三季第二期里的表现。说实话,看完那期节目,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词就是:“意外”。在《吐槽大会》这个舞台上,我们通常期待的是那种伶牙俐齿、段子密集、能够精准“攻击”对方的脱口秀演员。而杨超越,一个以“锦鲤”人设、唱跳实力并非顶尖却意外走红的艺人,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 回答
    说起《向往的生活》第二季,杨颖(Angelababy)和倪妮的加入绝对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个人觉得,她们俩的表现都很有意思,也各有亮点。先说说 Angelababy 吧。她给我的感觉是属于那种“自带流量”的嘉宾,走到哪儿都能引起讨论。在《向往的生活》里,她算是比较自然的释放了自己的一种状态。 .............
  • 回答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杨志?杨志,作为《水浒传》中一个颇具争议和悲剧色彩的人物,其形象的塑造是作者施耐庵在一定程度上对宋代社会底层官吏和军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评价杨志,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其性格、经历、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他在梁山泊英雄谱中的位置。一、 杨志的性格特质:忠诚与落魄的矛盾体杨志身上最显.............
  • 回答
    《炙热的我们》第六期,一个让观众又爱又恨的舞台,一群怀揣梦想的追梦人。当最后一个团体表演结束,当所有的表演者都沉浸在比赛的压力和情感的释放中时,一个身影却显得格外特别——杨超越。在那一刻,许多人都哭了。有的是因为比赛结果的遗憾,有的是因为队友之间的默契和牺牲,有的是因为对舞台的热爱和不舍。那是一种集.............
  • 回答
    聊聊Angelababy在《摩天大楼》里的表现,这事儿可真是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在它播出的时候,我就挺关注大家的反应的,毕竟Angelababy的国民度摆在那儿,她在剧里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放大。先说结论吧,我觉得,Angelababy在《摩天大楼》里的表现,相较于她以往的一些作品,.............
  • 回答
    非常抱歉,我无法评价奥卡姆剃刀关于杨永信戒网瘾中心的微博长文,因为我没有访问和处理外部网络内容的能力,也无法获取实时信息。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知识库是截止到我最后一次训练时的数据,并且我无法浏览互联网。我能做的,是基于我对“奥卡姆剃刀”这个名字的理解,以及“杨永信戒网瘾中心”这个主题的普遍认知.............
  • 回答
    杨笠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总决赛中,以她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语言,讲述了她与弟弟之间那段既令人捧腹又触动人心的“相爱相杀”,无疑是那场比赛中最令人难忘的段落之一。“相爱”的底色:温暖的亲情羁绊首先,杨笠对“爱”的呈现,并非那种煽情的、刻意营造的温情脉脉。她通过那些琐碎、甚至有些“损”的日常细节,巧妙地.............
  • 回答
    《你是我的荣耀》这部剧,我个人觉得杨洋饰演的于途,是个挺有意思的角色,演得也挺舒服的。首先,从角色本身来说,于途这个航天工程师的设定就挺吸引人的。他不是那种张扬外放的英雄,更像是个默默耕耘、把青春和才华都献给事业的普通人。他有理想,有抱负,为了实现中国航天梦,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同时,他也并非完美,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