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兴华啊,印象深刻。
“……施密特引用了中国诗人昆仑的诗句来展望这种世界革命或战斗下的真正的政治的斗争和和平:把革命和战斗的火种当礼物,一把送给欧罗巴,一把送给美利坚,一把留给中国自己,这样和平才会来主宰世界。这是本人的翻译,未查到昆仑原诗。”
——《请不要用施密特来吓人好不好—论阅读施密特时所需的模态和分寸拿捏》,陆兴华
嗯,其实施密特说的是教员的《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留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作为一个号称研究施密特的“专业学者”,连施密特最爱引用教员语录这事都不知道……
作为一个大学人文教授……连教员一首并不冷门的诗词都认不出来……
当时在网上被群嘲他还下场和网友对喷来着,不过那时好像还是副教授,这没两年居然还升教授了?
不愧是同济。
饶毅和他的《知识分子》朋友圈的这些成功的官方科学家们仍在倡导这样的一种价值逻辑:必须根据由外国杂志确定发表的论文里的科学发现的价值本身(!!)来分配位置和票子。饶毅和裴钢之间原来吵的是这个!你看low不low?原来,他们最后关心的仍只是高层学阀之间的利益再分配。
这是本质问题啊!不过我觉得陆老师也不可能脱离利益去研究哲学,起码得能发下来工资吧!当然如果他退休了则另说。
我觉得当代科学界非常奇怪的一种行为就是“撤稿”。在互联网出现以前肯定没有撤稿这一说,难道把已经发给订户的杂志收回来?互联网出现以后,本来应该是大家直接在网上写文章,自由评判,但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杂志的形式还是保留下来了,并且演变成了利益分配的工具。这好吗?这很不好。
其实二十年前的科学理论,无法被重复,没有被证实,甚至被推翻,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啊。但不代表过去人类对科学的历史认识没有价值,不能保留下去。“撤稿”和科学本身无关,只和当前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关。
冥王星不是行星了,为此需要撤稿的文章得有几百万篇吧?科学史上的阶段性认识,后来被认为是错误的,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但它们提出时,也是有理论和实验依据的,岂能一撤了之?
暗物质学说目前占据主流,但另一套理论即引力修正论的论文并没有因此撤稿。营养学里盐的最佳摄入量从20克降到6克,当年认为是20克的那些论文也没有撤稿。科学论文绝不能认为是终极真理,只能说是当前的阶段性认识,即使被更新,历史认识也有参考价值应该保留,何况还有一些历史文献又被发现了新的价值。
作为一名在同济呆了将近八年的毕业生说两句:
同济就是一所德系土木院校。
同济最好的时候是李国豪当校长的时候
万钢不是土木出身,好歹有德国背景
至于裴钢和这种文科教授...
反正我是不觉得他们是同济人。
我觉得同济就应该从土木学院挑一个在德国留过学的教授当校长。
以上言论没有逻辑也没有道理,反驳起来非常容易,
但我就是这么觉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