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说说你开大众1.4T+DSG的感受是什么?

回答
开大众1.4T+DSG这套组合,说实话,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平顺中带点小惊喜,偶尔也会让人有点无奈”。

首先,谈谈动力。1.4T的发动机,对于日常城市通勤来说,是绝对够用的。起步轻快,油门响应也算灵敏。你稍微踩深一点,它就能很积极地给你反馈,提速感是有的,不像一些小排量自吸那样得使劲拉高转速才能获得动力。在市区里超车,挂上S挡,它会把转速拉高一些,换挡时机也更激进,那种瞬间爆发力还是能让你感到一丝小小的兴奋,感觉这台车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但是,也别指望它能给你带来那种浑厚的推背感,毕竟是1.4T。在高速上,如果你想进行一次酣畅淋漓的超车,它也能做到,但那种感觉更像是“持续加速”而不是“瞬间爆发”。你需要给它留一点提前量,让它完成降挡和动力输出的衔接。

然后就是DSG变速箱,这可以说是这套动力组合的灵魂,也是让很多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平顺! 这是它最大的优势。在D挡正常行驶时,升降挡几乎是感觉不到的,尤其是在中高挡位,那种顺滑度,比很多同价位的AT变速箱都要出色。你坐在车里,很难察觉到它在换挡,乘客也会觉得很舒适。
换挡速度快。 它的换挡逻辑非常清晰,动作也非常迅速。当你需要动力的时候,它能很快地找到合适的挡位,让发动机的工作区间更优。

但它的“个性”也很鲜明,有时候会让人有点小纠结:

低速蠕行和起步时的顿挫。 这是DSG比较出名的“小毛病”之一。在拥堵的市区,走走停停的时候,尤其是在挂D挡起步的那一下,偶尔会出现轻微的、不那么平顺的顿一下,虽然不算很严重,但确实是你能够感知到的。有时候等红灯,挂N挡再挂D挡,也会有一点点异响或者顿挫感,这让我有点担心它的“耐用性”。
升挡的时机。 在D挡模式下,大众的工程师似乎总是想把发动机转速压得更低,以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所以,有时候你觉得车速已经上来了,但它可能还在挂着一个比较低的挡位,转速也比较低。你想要它再往上拉一拉,它可能会犹豫一下,或者直接挂到更高的挡位。这种“保守”的换挡逻辑,有时会让你觉得它不如你想象中那么“懂你”。
冷车状态下的表现。 尤其是在冬天或者早上冷启动后,DSG的换挡会感觉比平时稍微“硬”一点,顿挫感也会比热车后更明显一些。需要开上一段距离,油温上来了,它的表现才会变得更柔顺。

总的来说,开大众1.4T+DSG的感受,就像是和一个做事非常高效、但有时又有点“教科书式”的朋友相处。

它能帮你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而且效率很高,绝不拖泥带水(指高挡位平顺快速)。但有时候,它会按照既定的程序来,而不是完全根据你的“心情”来。你想要它更“懂”你,它可能会觉得你对它的“严谨”不够理解。

在驾驶感受上,这套动力总成给人的感觉是偏向于“均衡”和“省油”。它不像一些日系车那样有“人马合一”的直接沟通感,也不像一些美系车那样有“爆发力”和“肌肉感”。它更像是一个得力的助手,在城市里带你轻松通勤,在高速上稳稳地让你到达目的地。

如果你是一个对平顺性要求极高、不太在意那些低速时偶尔出现的“小脾气”的车主,那么这套组合会给你带来很多惊喜。但如果你是那种追求极致驾驶体验,希望车辆能完全读懂你的每一个细微操作的“老司机”,那么你可能会觉得它少了一些“灵魂”。

不过,话说回来,在同级别和同价位里,能提供这样一套动力总成,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做得比较出色的,大众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它优点突出,缺点也确实存在,但整体来说,还是瑕不掩瑜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经是1.4T 230TSI老朗逸车主,也开过A3、辣馒头、迈腾的1.4T高功率版本,自认为很有发言权了。

优点:绝对动力性强,油耗低

别的不说,大众的动力总成最擅长的就是极限动力参数实在,油耗还低。1.4T低功率的朗逸,96kw,225Nm,在不让弹射的情况下都能9.2秒左右破百。1.4T高功率的迈腾功率150马力,0-100km/h跑出8.6秒(之家实测8.58秒),而209马力的2.5L凯美瑞不憋转速都进不了9秒。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4249368527896576

油耗方面,我开朗逸的时候2万公里平均油耗5.4L/100km,差不多就是我2.0T蔚揽油耗的75折。纯高速或不堵车的城市快速路,表显油耗可以轻松跑出4-4.5的水平。在保证动力储备的前提下,这个油耗对于一台纯汽油动力车来说相当优秀了。

缺点:动力严重不线性、响应速度慢

0-100km/h加速和推重比只能反映这款车在油门到底、节气门全开时的极限动力,并不能衡量日常驾驶的动力表现。日常驾驶中,油门线性和动力响应比绝对动力更重要。迈腾/帕萨特的1.4T不被我推荐的原因就在于此。

1.无论是发动机本身的输出特性还是油门踏板的标定,大众1.4T的油门存在“踩小了太肉,踩大了太窜”的问题。起步匀加速和高速巡航还好,但遇到时快时慢甚至走走停停的时候,想精准控制油门和车速就不太容易了。特别是在咱们国内的路况下,轻踩容易被加塞,深踩又容易追尾。这和很多老日韩系自吸车型“轻踩就很窜,深踩也就那么回事”的感受相比,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2.不要被“涡轮1750转介入”“1750转开始爆发最大扭矩”误导,这种说法和百公里加速一样,也是指油门全开的情况。你温柔加速的时候,节气门开度可能也就两三成,这样的排气速度远远不够涡轮上正压的。事实上,当你油门只用前半段时,基本上发动机2000转以内都相当于1.4L低压缩比的自吸发动机。这是小排量涡轮增压的通病。带A级车勉强过得去,带迈腾这样自重1.4吨+的B级车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别看凯美瑞2.5L加速成绩不如迈腾1.4T,但由于基础排量更大,它在中低转速行驶时反而比迈腾更轻快。

3.变速箱换挡逻辑和2.0T不一样。我试驾了N多款大众车总结出一个规律:现售的大多数搭载1.4t DQ200 7速DSG且不带驾驶模式的大众车,D挡的换挡逻辑其实是经济模式而不是标准模式。升档积极降挡懒,日常平稳加速1600-1800转就升档(动力更强的2.0T反而是1800-2000才升档),需要果断超车时油门必须踩到2/3以上,否则就算发动机只有1200转也不肯降挡,高档低转大油门还有明显的拖档激震。刚才说了,日常油门深度下,发动机需要2000转以上才能释放出足够的动力储备,变速箱偏偏总把转速压在2000转以下,这不是成心跟你作对么?爬坡、超车的时候可捉急了。但你要切换S挡,动力风格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巡航转速2500+,油门极其敏感,低于2500转ECU会自动降档补油,噪音、油耗和过剩的动力,注定这个模式根本不可能长期频繁使用。

喜忧参半:平顺性

说句可能政治不正确的话,从大约2015年开始,大众双离合的装车量不断增加,换挡逻辑也是越来越完善了。如果纵向对比,可以说是一批比一批好。

1.比如在中低档位且温柔驾驶时,DSG会牺牲一定换挡速度换取平顺性。尤其1升2、2升3的过程,可以感觉到换挡动作小心翼翼的,对于快和顺的矛盾权衡得比较合理。

2.比如起步工况,只要不是大油门,车子动起来后很快就升到2档,只要车速不低于5km/h,就不再回到1档。即使到5km/h以下降回1档也是压着离合器进行的,不影响传动状态。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起步阶段的平顺性和动力连贯性。缺点就是起步动力比较弱,因为5-12km/h速度区间内,2档处于半联动状态,发动机的动力无法全部传递到车轮上。

3.再说双离合初期“升挡王,降档亡”的说法,也不再适用于近几年的DSG新车了。38说得没错,双离合只有在齿销副预位正确(猜对你下一个要选的档位)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又快又平顺的换挡。以前的DSG,在中国积累的驾驶环境不够丰富,标定思路过于单纯而且比较粗放,比如你在4档平稳加速,ECU总是傻乎乎猜你过一会儿要升挡,所以在奇数档传动轴上给你预先挂好5档,结果你需要急加速超车,应该降回3档,变速箱发现自己猜错了,就得仓促地解耦5档齿销副重新啮合3档,所以就容易造成升挡利索得一B,降档却又慢又顿挫的现象。然而随着标定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现在的DSG越来越聪明,标定逻辑越来越细腻,会综合你所有的行车数据细节来判断你下一步需要哪个档位,猜错的几率已经很小了。就拿朗逸来说,匀速或准匀速状态突然给一脚大油门(前提是踩得足够深),即便是降到同轴档位也很快,平顺性也不输同级别主流A级车。

4.1.4T使用的DQ200干式双离合,带有Neutral Idle功能,在D档深踩刹车怠速时,变速箱离合器是脱开的,相当于N档。刹车踏板松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半联动。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D档临时停车时离合器不必要的摩擦,缺点是起步时动力衔接要慢一拍。湿式双离合的大众则没有这样的设定。D挡踩刹车离合器始终保持轻微半联动,松刹车车子马上就动。

但受制于双离合的先天结构限制,有些地方还是远远不够平顺。比如手动模式的前四个档手动降档顿挫明显,还能听到离合器接合的咔声;1-3挡滑行有明显拖拽感;坡起时的半联动抖动会加剧,需要多踩一点儿油门;超低速走走停停工况的行驶品质依然让人焦灼。

总的来说,大众集团的双离合发展到今天,驾驶感受可以说是所有双离合车型的标杆了,综合表现不输标定水平中上等的AT。但是要应付严重拥堵的工况,DSG的表现仍然比AT车有着质的不足。各类大众系双离合车型中,低速表现从好到差大致符合“纵置-横置-横置中的DQ200”这个关系。如果你买车就是为了堵在市区的,那双离合车型不适合你,踏踏实实买一台两田混动才是王道。那货的平顺性、静谧性和经济性,仿佛就是为了堵车而生的。

user avatar

感受应该就是动力 随传随到 了吧。

看到有人这么说:

“大众从之前的技术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需要太大的绝对动力,但多数消费者都希望有随传随到的动力响应”

就虚心问了一下:增压段扭矩如何随传随到?


然后就被屏蔽了,优秀的操作: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佩服!

我就是想学习 一下 增压段扭矩 随传随到的技术 至于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