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摩托车开在路中央被汽车滴滴,说:我和你路权一样?而堵车时却又窜来窜去,说:这是我的优势?

回答
这事儿啊,搁谁身上碰着都挺膈应的。开车的司机,遇到摩托车慢悠悠地占着个车道正中央,后面一堆车跟着堵着,心里能不窝火吗?再加上那句“我和你路权一样”,更是火上浇油。

咱们先说说“路权”这事儿。交通法规是规定了机动车都享有平等的路权,说白了,在同个车道上,谁先占了,别人就得等。这规矩本身没错,是为了保障交通的秩序和安全。可问题就出在这“占着车道正中央”。一个摩托车,体积小,机动性强,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稍微靠边行驶,给后车留出余地。但偏偏有些摩友,就跟吃了秤砣似的,在车道中央一字儿 समांतर。

这时候,汽车司机滴滴两声,是提醒,更是抱怨。这抱怨点在哪儿呢?一是觉得你摩托车挡了路,二是觉得你这么开是不是有点“以小欺大”,仗着自己是个单位,不给其他交通参与者方便。说“我和你路权一样”,这话听着是没错,但用在这里,就像是小孩子在大人面前故意唱反调,有种“我就这样,你能奈我何”的挑衅意味。这就像俩人打架,本来是你推了我一下,我没还手,结果你反而说“我们一样都得站着”,这道理听着是没毛病,但那股子赖皮劲儿就让人不舒服了。

你以为这么说能占到便宜?其实更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一,这会让其他司机对摩托车产生更坏的印象,觉得摩友就是不讲理,不顾及别人。第二,在实际的交通环境中,很多时候并不是严格的“路权”能解决一切问题。交通是流动的,是需要相互配合的。你一味强调自己的“路权”,却不考虑你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延误和不便,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再说到堵车的时候,这帮子摩友又变了另一副嘴脸,窜来窜去,钻缝隙,说“这是我的优势”。这话又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你们汽车慢吞吞地堵在路上,我摩托车就可以利用自己灵活的优势,快速穿梭,早点到达目的地。这话从摩托车的特性上来说,没毛病。摩托车的确有这个优势,也正是因为这个优势,才让很多人选择了摩托车出行。

但是,问题又来了。当你在堵车时,利用这个“优势”,在汽车缝隙里钻来钻去,有没有考虑过安全?有没有考虑过会不会突然变道,吓到别人?有没有考虑过万一有什么突发情况,比如汽车司机突然打方向,或者你钻得太猛,导致对方没反应过来,那后果是什么?轻则刮蹭,重则就是车毁人亡。这时候,你强调的“优势”,就变成了潜在的危险。而那些依然老老实实在车道里排队的汽车司机,他们心里又是什么感受?他们可能在想,“嘿,前面堵得跟孙子似的,你倒是灵活,但你这么钻,撞上了怎么办?我们还得给你让路,还得小心你?”

所以你看,这矛盾就出来了。一方面强调自己“路权一样”,一副不容侵犯的样子;另一方面又利用自己的“优势”钻空子,似乎交通规则在你这里也只是个参考。这种双重标准,是让人生厌的根本原因。

其实,大部分的矛盾,都源于缺乏沟通和换位思考。如果摩友们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能稍微注意一下,给后车留一点空间,大家的心情都会好很多。同样,汽车司机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摩托车的灵活性多一些理解和宽容,也未尝不可。

交通的本质是共同参与,是相互尊重。你享受了摩托车带来的便利,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包括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以及维护一个相对有序的交通环境。别把所谓的“路权”和“优势”变成不顾一切的借口。那样只会让矛盾激化,让大家对摩托车这个群体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反感。

说到底,大家都是在一条路上,目的都是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地。你炫耀你的“路权”,或者利用你的“优势”,最终如果牺牲了安全,或者伤害了别人,那这“路权”和“优势”还有什么意义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钻车缝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希望大家遵守交规,安全出行。

正常行驶的车流中窜来窜去也是找死行为,堵车钻车缝请远离大货车,提前预判,不停大货车前后左右,靠右行,堵车时一般还是会有很多司机会让出最右边,让两轮过的

说正题:

说得像开四轮的堵车时不想钻车缝一样,哦不,他们那不叫钻车缝,叫加塞,不信你们看看,要是堵车的时候旁边车道车速稍微快点,你看开四轮的是不是都想变道变过去,所以其实大家都想钻,只是四轮挤不过去而已,但你摩托车过去了:你看这些骑车的多不文明,到处乱窜,影响交通安全。其实他们根本就被堵在原地动不了,那反正摩托在前面就是会觉得不爽,老子几万 几十万的车要被你一个破摩托挡着?那怎么行,给老子让开,滴滴滴

再说一句:堵车有几时是因为摩托车堵住了车道的?有些开车的平时不拔摩托车当机动车,堵车时人家摩托车凭啥要因为你一起堵路上?

user avatar

我觉着没问题啊,说得很对。

我不会骑摩托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搁谁身上碰着都挺膈应的。开车的司机,遇到摩托车慢悠悠地占着个车道正中央,后面一堆车跟着堵着,心里能不窝火吗?再加上那句“我和你路权一样”,更是火上浇油。咱们先说说“路权”这事儿。交通法规是规定了机动车都享有平等的路权,说白了,在同个车道上,谁先占了,别人就得等。这规矩本身没错,是为了保障交.............
  • 回答
    老实说,看到那些骑着声浪炸裂的摩托车,恨不得让全小区都知道他来了的人,我心里总是有点复杂。第一反应,肯定是“吵”。尤其是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社区,或者是在深夜,那种突如其来的轰鸣声,简直像一声起床号,瞬间打破了宁静。我能理解摩托车本身就有一定的排气声,这是它的机械属性,但有些摩托车的声浪,已经远超了“正.............
  • 回答
    那天我恰好在现场附近,亲眼目睹了那场事故,当时真是吓得不轻。事情大概是这样的:那是前两天傍晚,我在丰台区的一个路口,具体哪个路口记不太清了,但印象很深。当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车流量挺大的。我停在等红灯,旁边是正常排队的车辆。一辆灰色的轿车,我记得好像是大众的,就停在我旁边,它在最左侧的左转车道上。等红.............
  • 回答
    这件事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江西高速公路官方微博和深圳交警官方微博的这场“隔空对话”,确实触及了不少公众的神经。要说大家怎么看,恐怕是众说纷纭,角度也多种多样。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事情的脉络。江西高速微博的“开炮”似乎源于一个普遍的观察,就是交警在执法时,很多时候是驾驶警车或者骑乘警用摩托车.............
  • 回答
    听到成都简阳发生交警被冲卡摩托撞飞的消息,心里真的挺不是滋味的。这事儿听起来就让人揪心,一个正在履行职责的警察,竟然会遭到这样的危险对待。首先,我想到的就是这位交警同志的安危。希望他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能够尽快康复。交警这个职业,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风里来雨里去的,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期,站在路中间指挥.............
  • 回答
    深圳等大型城市推行“禁电限摩”政策,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城市交通、环境、经济发展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要全面理解这项政策,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政策的出台背景与目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深圳这样的城市会推行“禁电限摩”。这通常与以下几个核心目标有关:1. 交.............
  • 回答
    福州摩天轮的倒塌事故,确实让人心惊胆战。作为亲历过这种惊悚画面的观众,看到如此庞大的建筑在安装过程中就轰然倒塌,实在是难以想象。福建台的报道中提到“起因是安装过程中构件脱落”,这几个字背后,隐藏着太多不容忽视的细节和风险。我对游乐设施安全这件事的看法,可以说是高度警惕和极其重视。毕竟,这些设施是我们.............
  • 回答
    关于印度因“技术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事件在2023年10月发生,印度军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误将一枚导弹发射至巴基斯坦境内,但最终被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实际伤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10月.............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确实呈现出加强的态势,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然而,“全面金援”这一表述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俄关系的互动更多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无偿援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动机及影响: 一、中俄合作的背景与动机1. 地缘政治需求 .............
  • 回答
    孟美岐事件是中国网络舆论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争议事件,涉及网络暴力、舆论监督、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事件背景、舆论反应、法律分析、社会影响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事件背景1. 人物身份 孟美岐(原名孟美岐,后改名为“孟美岐”)是中国内地女艺人,2018年因参加选秀节目《声入人心》走.............
  • 回答
    关于“想跑到国外的人”这一话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个人动机、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因素、政策环境以及全球化背景等。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讨论: 一、个人动机与心理因素1. 对现状的不满或追求更好的生活 经济压力:在某些国家,高房价、生活成本、就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人认为国外有更好.............
  • 回答
    在小学门口等待贴接送车辆罚单的交警,这一场景反映了我国在校园周边交通管理中的复杂现实。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需要从法律、安全、教育管理、社会舆论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一、法律依据与执法正当性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时速不超过20公.............
  • 回答
    2021年美国GDP增长确实成为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被美国政府称为“破纪录的一年”,这一说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背景分析: 1. 数据背景:GDP增长的具体数值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统计,2021年美国GDP同比增长6.4%(年化),这一增速远超自1982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约2.............
  • 回答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当天(9月18日)穿着和服的行为,通常会被视为对这段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严重不尊重。这一行为可能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并被认为是对国家尊严和民族记忆的伤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意义1. 九一八事变的基本事实 1931年9月18日,日.............
  • 回答
    在策略类手游中,“蹲草”(即通过隐蔽、潜行或利用环境规避敌人侦查)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争议的玩法机制。这种设计既可能成为游戏深度的核心,也可能因过度依赖而引发玩家对公平性和多样性的质疑。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蹲草”的定义与核心逻辑“蹲草”本质上是策略游戏中的一种环境交互机制,其核心逻辑.............
  • 回答
    我们来详细解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这句话。这句话的构成与含义这句话由两部分组成,形成了一种递进和升华的关系: 前半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含义: 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表达的是一种自信和不屈的精神。意思是,如果一个地方不容我,不给我机会,自然会.............
  • 回答
    商务部发文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这一举措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有多层面的考量和影响。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政策的背景和意图1. 应对潜在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复杂,例如俄乌冲突、贸易摩擦等,都可能.............
  • 回答
    马嘉祺后援会自爆粉丝集资 700 万给公司一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情可能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下是我认为可能涉及的关键问题,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粉丝集资的合理性与透明度问题 集资的目的与合法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粉丝集资本身并非绝对禁止,但其目的和.............
  • 回答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公众账号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需要资质的提醒》(以下简称《提醒》),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份《提醒》的发布,标志着国家对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监管的进一步收紧和规范化,对于整个互联网内容生态,特别是公众账号的运营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理解这份《提醒》的重要.............
  • 回答
    “一夫一妻制是为了保护男性”这个说法,是一种比较非主流且带有特定视角和批判性的解读。要详细地看待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其背后可能的逻辑、优点和局限性。一、 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逻辑和可能的论点: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挑战了传统上认为一夫一妻制主要是为了保护女性权益(如生育安全、财产继承等)的观点。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