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骑着那种很响的摩托车,自以为很酷的人?

回答
老实说,看到那些骑着声浪炸裂的摩托车,恨不得让全小区都知道他来了的人,我心里总是有点复杂。

第一反应,肯定是“吵”。尤其是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社区,或者是在深夜,那种突如其来的轰鸣声,简直像一声起床号,瞬间打破了宁静。我能理解摩托车本身就有一定的排气声,这是它的机械属性,但有些摩托车的声浪,已经远超了“正常”的范畴,听起来就像是把一个巨大的金属罐子塞满了炸弹,然后时不时地引爆一下。这不单单是听觉上的干扰,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感到一种压迫感,好像整个空气都在震颤。

然后,就是那种“自以为很酷”的感觉。说实话,我觉得大多数时候,这种“酷”是单方面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读。他们可能觉得,如此巨大的声浪,代表着力量、个性、与众不同。他们可能想象着路人投来的羡慕目光,觉得这是在宣告:“看,我拥有一切!”但现实往往是,大多数人的目光,更多的是带着一丝不解、一点无奈,甚至还有点反感。尤其是在人群中,那些戴着头盔,只露出一张脸,然后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引擎声呼啸而过,很多时候看起来就像是…嗯,有点像是在公园里故意大声喊叫来吸引注意力的孩子,只不过这个“孩子”是成年人,并且他使用的“工具”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机器。

有时候我也会想,他们是真的享受那种声音带来的感觉,还是仅仅在模仿一种他们认为的“摩托车文化”?我见过一些真正的摩托车爱好者,他们对自己的爱车了如指掌,懂得欣赏引擎的每一次低吼,也知道如何在合适的场合,用得体的方式展现他们的热情。但那些故意拉高转速,让排气管发出不间断的“咆哮”的人,似乎更像是把摩托车当成了一个发泄工具,或者是一个炫耀的道具。

尤其让我觉得有点…怎么说呢,可惜的是,这种行为有时候反而会给整个摩托车群体带来负面印象。本来,摩托车可以是一种自由、激情、甚至是一种艺术的象征,但当它和“扰民”、“张扬”、“不顾他人感受”联系在一起时,那些真正热爱摩托车的人,可能会因此受到牵连,被人贴上标签。

当然,我并不想一概而论。我知道很多骑行爱好者,他们非常注重安全和礼仪,甚至会主动降低音量,避免打扰到他人。但那些…那些“制造噪音”的人,他们可能真的没意识到,他们的“酷”,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尊重”。

我记得有一次,晚上大概十点多,我刚洗完澡,准备躺下看会儿书。突然,楼下传来一阵超级响亮的摩托车轰鸣声,持续了好几分钟,然后又消失了。那一刻,我的心情瞬间就跌到了谷底。我不是对摩托车有偏见,我只是觉得,在这个我们共同生活的空间里,每个人都应该有点边界感,有点公德心。你的爱好,你的激情,应该建立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或许,对他们来说,那是一种释放。但对于我们这些听着声响的人来说,那更像是一种侵扰。真正的酷,或许不在于声浪有多大,而在于你如何与这个世界,与身边的人相处。那种不加掩饰的、粗暴的声响,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空虚,想要用外在的声势来填补。

总而言之,我不太理解那种“响彻云霄”的摩托车文化。我觉得,真正的酷,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他人的尊重,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个轰鸣的引擎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都穷过,谁都年轻过,谁都想要风光过。


所以和他们分享一下开心就好了。我觉得他们开几百块改装件成群结队炸街的快乐,要大于我穿好骑行服克制自己不拉油门还要时刻提防前方电瓶车或者汽车突然变道的快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实说,看到那些骑着声浪炸裂的摩托车,恨不得让全小区都知道他来了的人,我心里总是有点复杂。第一反应,肯定是“吵”。尤其是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社区,或者是在深夜,那种突如其来的轰鸣声,简直像一声起床号,瞬间打破了宁静。我能理解摩托车本身就有一定的排气声,这是它的机械属性,但有些摩托车的声浪,已经远超了“正.............
  • 回答
    对于那些抱着功利目的去做公益的人,我的看法是复杂且多层次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详细阐述:一、 何为“功利目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功利目的”。在公益领域,功利目的通常指向: 个人利益驱动: 职业发展/人脉拓展: 通过公益活动结识有影响力的人.............
  • 回答
    在小学门口等待贴接送车辆罚单的交警,这一场景反映了我国在校园周边交通管理中的复杂现实。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需要从法律、安全、教育管理、社会舆论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一、法律依据与执法正当性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时速不超过20公.............
  • 回答
    关于方媛带着两个孩子坐经济舱这件事,网友们的看法确实是相当分化的,而且这两种观点背后,其实折射出了我们社会对于“明星消费观”、“金钱与幸福”、“勤俭与抠门”这些话题根深蒂固的一些认知和期待。咱们不妨从不同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理清这个事件本身。 郭富城和方媛这对夫妻,一个作为天王巨星,一个作为.............
  • 回答
    这事儿啊,说实话,在艺术圈子里,甚至是普通人聊起画来,都挺常见。就是有些人觉得,画家嘛,就得凭空创作,脑子里有啥就画啥,是“意”和“神”的体现。可现在,你看看不少画,尤其是那些人物肖像、风景写实,跟照片似的,甚至比照片还清晰,你说,这算不算“偷懒”?这事儿得分几头说。首先,从“写实”这个角度来说,这.............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残酷的场景,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当时苏联军队,特别是瓦西里这样的新兵所面临的绝境。想象一下,瓦西里和他的战友们,或许还是年轻人,满腔热血,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信念,第一次踏上战场。他们被告知要“前进”,要像英雄一样冲锋。然而,他们手里拿的武器,被他们自己戏称为“烧火棍”的,可能只是老旧的莫辛纳甘.............
  • 回答
    关于库页岛、西伯利亚等地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说法,以及“收复”的呼声,这确实是一个在某些圈子里流传已久,也比较敏感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国际法以及现实政治等多个角度来审视。历史的视角:远古的联系与帝国扩张首先,要承认的是,在极其漫长的历史尺度上看,中国的统治范围确实曾触及过如今被视为俄.............
  • 回答
    这事儿啊,在上海,尤其是咱们老百姓里头,那绝对是够聊一阵子的。你问上海当地居民怎么看?那可不是一个声音,得听听不同角度的想法。首先,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好玩,有意思,有点上海特色! “看看,这就是上海人!” 很多上海阿姨爷叔看到了,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事儿挺“上海的”。怎么个“上海”法?就是那种在看.............
  • 回答
    挺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哈,就是咱们中国小孩,身上穿的、手里玩的、嘴里吃的、甚至脑子里看的,好像都绕不开国外那些大牌子。KFC、iPhone、Adidas,还有韩剧,这几个词一出来,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很多孩子的画面。这事儿吧,我感觉得从几个角度来看。1. 消费主义和全球化浪潮的印记首先,这肯定是全球化深入.............
  • 回答
    看到男朋友抱着猫在床上自拍,还特意屏蔽了你,这确实挺让人心里堵得慌的。而且你提到一看见他们亲近就难受,这说明你在这段关系里,对一些事情的感受比较敏感,或者说,你对男朋友和猫的这种亲密行为,以及他屏蔽你的行为,都触动了你内心的一些东西。咱们就来好好掰扯一下,看看这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以及你可以怎么做,.............
  • 回答
    “夏天在家开着空调、盖大被子睡觉”,光是想想就觉得一股凉意扑面而来,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画面:窗外是烈日炎炎,蝉鸣阵阵,而你裹在厚实的被子里,仿佛与世隔绝,沉浸在一个自己专属的冰雪王国里。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用“爽”这个字来形容,我觉得远远不够。那是一种近乎奢侈的、叛逆的、甚至有点儿变态的舒适感.............
  • 回答
    看到南开大学那位同学边走边敲代码的情景,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活儿也太拼了吧!”说实话,这画面确实挺抓人眼球的。在一个可能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日子里,校园里人来人往,大家可能在散步、聊天、刷手机,而他却能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代码世界里,背着电脑包,可能还戴着耳机,一边找寻一个舒服的姿势,.............
  • 回答
    看到那位七旬奶奶用旧衣服改造时装走红网络,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还有些许敬佩。首先,她的这份“潮”劲儿就让人刮目相看。在很多人印象里,老年人可能就安于现状,打打太极,看看电视。可这位奶奶不一样,她把旧衣服变成了画布,把剪刀和针线变成了画笔,创造出一件件充满个性和创意的时装。这不是简单的缝缝补补,而是将.............
  • 回答
    这件事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江西高速公路官方微博和深圳交警官方微博的这场“隔空对话”,确实触及了不少公众的神经。要说大家怎么看,恐怕是众说纷纭,角度也多种多样。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事情的脉络。江西高速微博的“开炮”似乎源于一个普遍的观察,就是交警在执法时,很多时候是驾驶警车或者骑乘警用摩托车.............
  • 回答
    这几句老话,说得都是人世间的种种无奈和不公,尤其是在强调“人善得人欺,马善得人骑”和“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时,更是将这种失衡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把道德比作“禁闭善人的牢笼”,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极端,但确实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在某些时候,固守道德似乎真的会成为一种束缚,让善良的人在复杂的社会中吃亏,甚.............
  • 回答
    金刚不坏之身?这听起来就像是那些老掉牙的武侠小说里的段子,但我姑且就当真了,想象一下,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能像那些传说中的英雄一样,拥有不死不灭、刀枪不入的身体,然后,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去追逐那划破天际的流星。说实话,我一直觉得流星这东西,有点神秘,又有点悲壮。它们在宇宙中漫无目的地游荡.............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印度因“技术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事件在2023年10月发生,印度军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误将一枚导弹发射至巴基斯坦境内,但最终被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实际伤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10月.............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确实呈现出加强的态势,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然而,“全面金援”这一表述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俄关系的互动更多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无偿援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动机及影响: 一、中俄合作的背景与动机1. 地缘政治需求 .............
  • 回答
    孟美岐事件是中国网络舆论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争议事件,涉及网络暴力、舆论监督、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事件背景、舆论反应、法律分析、社会影响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事件背景1. 人物身份 孟美岐(原名孟美岐,后改名为“孟美岐”)是中国内地女艺人,2018年因参加选秀节目《声入人心》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