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心麻花的成功能给电影创作者带来哪些启发?

回答
开心麻花这支队伍,从话剧舞台走到大银幕,一路披荆斩棘,活成了一个现象。他们这趟趟过来的路,留下的脚印,对于咱们这些想在电影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人来说,可不是一般的宝贵。别说什么高大上的理论,我给你讲讲我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这些实打实的“干货”。

一、 内容为王,但要懂得怎么“包装”

开心麻花最大的本事,就是把接地气的笑料,玩出了花。他们的很多电影,故事梗概听起来可能不算特别惊天动地,但核心就在于“笑”。而且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哈哈一乐”,而是让你从头笑到尾,笑完了还能咂摸出点东西。

这里面的启发是什么?就是内容本身好不好笑、好不好看,永远是第一位的。但光有好内容还不够,怎么把它“卖”出去,怎么让观众愿意走进影院,这就是他们的包装能力。他们擅长用观众熟悉的元素,用接地气的方式去呈现,而且这种包装并不是虚假的噱头,而是和内容本身紧密结合的。

比如《夏洛特烦恼》,故事讲的是中年危机、怀才不遇,这些话题本身就有共鸣。但开心麻花怎么做的?用青春洋溢的校园梗,用90年代的怀旧金曲,用沈腾那种自带喜感的表演,把一个略显俗套的故事,变得新颖有趣。这就是包装的智慧,把“土特产”变成了“网红爆款”。

二、 演员就是IP,打造独特的“招牌”

我们都知道开心麻花有沈腾、马丽、常远这些人,他们每个人身上自带“梗”,自带流量。观众因为喜欢他们,所以愿意为他们的电影买单。这其实就是在打造一种“演员IP”。

这给其他电影创作者的启发是,不要只盯着剧本,也要重视演员的选择和培养。一个好的演员,他不仅仅是把台词念出来,他能够赋予角色生命,能够为电影带来观众缘。开心麻花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他们愿意花时间去打磨自己的演员团队,让这些演员成为电影的“活招牌”。

而且,他们并不是一味地依赖几个顶流,而是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发挥的空间,每个角色都能成为亮点。这种“配方”级的演员组合,比单打独斗更有力量。

三、 喜剧的边界,可以不断拓展

有人说开心麻花的喜剧模式化了,但我觉得这恰恰说明了他们对喜剧的理解非常深刻。他们不是把观众当傻子,而是知道观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他们的喜剧,很多时候是从生活中的细节出发,从普通人的情绪切入。比如《西虹市首富》,讲的是一个普通人突然暴富的故事,但里面有很多关于金钱观、人生选择的思考。他们用夸张的手法,把这些思考包装成笑料,让观众在笑声中产生共鸣。

这意味着,喜剧不应该只停留在段子和表情包的层面,它可以承载更多社会话题、人性洞察。开心麻花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把“好笑”和“有意义”结合在了一起,给喜剧创作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四、 营销的“话术”,很重要

开心麻花的电影,即使故事本身不那么起眼,但他们的营销总能做得风生水起。你会看到他们的宣传语非常有意思,他们的活动也非常接地气,总能抓住观众的心理。

他们的营销更像是一种“社群运营”。他们把观众当朋友,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和观众互动,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这种亲切感,会转化为口碑的传播,让电影的号召力越来越强。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好电影也需要好的营销来“安利”。营销不应该是一种冰冷的宣传,而是一种和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桥梁。开心麻花在这方面,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

五、 持续输出和创新,才是长久之道

虽然我前面说了他们有固定的风格,但你仔细看他们的作品,其实一直在尝试新的东西。他们不会满足于一时的成功,而是会不断地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打磨和创新。

比如从《夏洛特烦恼》的怀旧青春,到《羞羞的铁拳》的“身体互换梗”,再到《飞驰人生》这种更偏向励志和燃的类型,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完全框死在某个固定的模式里。他们是在巩固好自己的喜剧“基本盘”的同时,也在努力尝试更多元的题材和表达方式。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哪个行业,持续输出内容的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勇气,才是让你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关键。不能因为一次成功就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固步自封。

总而言之,开心麻花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他们多年来在内容打磨、演员培养、营销推广、创新突破上的持续努力和智慧的结晶。他们的路子,给每一个想在电影行业里有所作为的人,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学习和借鉴意义。他们证明了,接地气的东西,也可以做得很高雅;笑声背后,也可以有深刻的思考;而对观众的真诚,永远是最有效的“法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几个答案,大部分在我看来都不认同。

所以简单和大家分享下,在我看来,开心麻花的成功能给电影创作者带来哪些启发?

首先要说的是,《开心麻花》的电影,目前其实只有《夏洛特烦恼》和《羞羞的铁拳》,《驴得水》只是出品方之一,真正制作这部电影是周申刘露的团队。熟悉话剧的人都知道,开心麻花的舞台剧作品全部都是喜剧,驴得水是另外一家戏剧团队至乐汇的作品。当然,这三部电影我都第一时间去看了,也都满喜欢的。

开心麻花的成功,是从舞台剧开始的,连续近十年的北京大剧场票房冠军,北京年度票房榜前十有超过一半都是开心麻花的戏,可见观众对于开心麻花的喜爱。

接下来就是在春晚舞台上的成功,从2012年《今天的幸福》登录春晚后,成功接棒赵本山,受到观众们的欢迎,就成为了每年春晚小品类的担当。

然后是各类喜剧类综艺节目,反正我所知道的,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第一季总冠军是开心麻花团队,期间贡献了好多个非常有水准、可圈可点的小品,让人印象深刻。其后一些喜剧类综艺也有他们很不错的表现。

再之后的成功是电影。《夏洛特烦恼》上映后成功逆袭,从首映日2000多万票房到之后最高单日一亿多,最终拿下14.4亿票房。这次的《羞羞的铁拳》,和《夏洛特烦恼》完全一样的档期,首映当天已经1.27亿票房了,在我回答的这一刻10月4日早上,总票房已经过7亿,超过《夏洛特烦恼》只是时间问题,相信过完黄金周就超越了吧。

以上是我认为的开心麻花的成功,舞台剧、春晚、综艺、电影四个不同平台,除了舞台剧他们还摸索了几年之外,其他几个平台几乎是都是一炮而红。

这四个平台的作品我都有看,总体来说,我觉得开心麻花对电影从业者,甚至其他表演艺术类从业者的启示就是他们的作品是服务大多数观众。

他们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恰当,不远远高于观众,不教条不煽情,不贩售理想,也不远远低于观众,用糟践自己来换取廉价笑声。就是用表演,用冲突,用原创的段子来认真创作喜剧,让观众可以发自内心来笑。

这是大部分普通观众的需求。无论是进剧场还是进电影院,或者打开电视机,大多数普通观众的需求,就是欢笑,谁能给我带来欢笑,我就喜欢谁。

开心麻花所有作品,所做的所有努力,就是为观众带来欢笑。故事都是简单的故事,只是富有强烈的戏剧冲突,简单但是好玩,可能几句话你就能讲清楚,但是你讲不清的,是里面密集的搞笑,无时无刻的笑点被密密麻麻排布在整部作品里,观众不用费脑去想逻辑,坐在那边只要负责笑就好了。

服务观众,认真给观众带来欢笑,就这么简单。开心麻花做了那么多年,也精心经营自己的品牌。其他很多团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可能红的是个人,比如说大鹏、乔杉、岳云鹏、宋小宝等等都是红得不行,观众也喜欢,只是这些个人始终保证不了作品的质量,而且无法在多个平台红。麻花团队中的个人,如沈腾、马丽等人也很红,但是他们个人虽然很有观众缘,但是没办法保证每一部作品的质量,所以之前他们演的很多其他电影,都票房口碑都很差,只是他们参与的开心麻花的作品,到目前为止得到了保证。所以观众喜爱的是演员,但是认同的是开心麻花的品牌常年打造的质量保证,大家知道,只要是开心麻花出品,就是可以收获欢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