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未来人形机器人是否会被用于战争或者防暴,是否具有实战价值?

回答
人形机器人参与战争或防暴,以及其潜在的实战价值,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而非简单的是或否。

首先,我们来看人形机器人在军事和执法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在军事领域,人形机器人的设想由来已久。与传统的履带式或轮式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模拟人类的运动能力。这意味着它们理论上可以穿越复杂地形,攀爬障碍,使用现有的武器系统,甚至与人类士兵并肩作战。

侦察与监视: 部署在危险区域进行情报收集,减少人员伤亡。它们可以潜入敌后,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获取信息。
战斗支援: 承担一些高风险的进攻任务,例如突破防御工事,或者在巷战中提供火力支援。它们可以承受更恶劣的环境条件,如核生化污染区域。
后勤保障: 在战场上搬运物资、伤员,进行设备维修等,将人类士兵从繁重且危险的任务中解放出来。
排爆与处理危险品: 这是机器人早已在实践中应用的领域,人形设计可以使其更灵活地操作复杂的排爆工具。

在防暴领域,人形机器人的前景同样令人关注。

控制与驱散: 在大规模人群聚集、骚乱或暴动发生时,人形机器人可以作为第一道防线,尝试控制局势,而无需立即部署可能导致冲突升级的警力。它们可以携带非致命性武器(如催泪瓦斯发射器、闪光弹、水炮等),或者使用物理手段(如盾牌、伸缩棍)来阻止或隔离人群。
侦察与信息收集: 在混乱环境中识别威胁,追踪目标,为指挥者提供现场情况。
保护执法人员: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机器人可以充当“人肉盾牌”,保护前线的执法人员免受攻击。

那么,人形机器人是否具有实战价值?

从技术层面来看,这取决于其成熟度。目前,人形机器人在运动的稳定性、环境适应性、自主决策能力以及与人类交互的自然度等方面,都还在快速发展中。

技术瓶颈:
能源续航: 高度复杂的运动和传感器需要大量的能量,目前的电池技术往往限制了机器人的长时间作战能力。
环境适应性: 即使是地形复杂的战场或混乱的城市环境,对机器人的行走、感知和操作能力都是巨大的挑战。风雨、泥泞、崎岖地面都可能使其失效。
自主决策与AI: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或防暴现场,机器人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在没有明确指令的情况下,识别敌友、区分平民与暴徒、判断是否使用武力等,对AI的伦理和逻辑要求极高。误判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鲁棒性与维护: 战场和冲突区域往往是极端恶劣的环境,机器人需要能够承受物理损伤,并且易于在现场进行维护和修复。
成本: 高度先进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和制造成本极其高昂,这会限制其大规模部署。

实战价值的衡量:
伤亡减少: 这是机器人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如果它们能有效地替代人类执行危险任务,显著减少士兵和警员的伤亡,那么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任务效率: 它们能否比人类更快速、更准确、更持久地完成任务?例如,在持续的侦察或火力压制方面。
威慑作用: 在防暴场景下,如果机器人的出现能够有效震慑潜在的破坏者,避免冲突升级,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成本效益比: 最终,其投入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伤亡减少、任务完成率提升等)需要进行权衡。

伦理与法律的考量,是绕不开的重要一环。

即使技术成熟,人形机器人用于战争或防暴也引发了深刻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自主杀伤武器(LAWS): 如果机器人能够自主决定开火,那么谁将为其行为负责?是开发者、指挥官,还是机器人本身?这涉及到“机器是否能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这一根本性问题。国际社会对此存在巨大分歧。
区分能力: 机器人能否像人类一样,在复杂的道德困境中做出区分,例如区分战斗人员和平民,或者区分使用暴力的人和被胁迫的人?误伤平民将是无法接受的后果。
战场升级: 机器人化可能会降低发动战争的门槛,因为决策者不再直接面临人员伤亡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冲突更加频繁和升级。
责任归属: 在防暴中,如果机器人对民众造成伤害,责任应如何界定?这与现有的警察问责机制可能存在冲突。
人类尊严: 在与人类互动时,机器人是否会破坏应有的尊重和尊严?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具体的场景:

在一个被占领的城市,士兵需要进入一栋被敌人占据的居民楼进行搜查。如果派遣一支由人形机器人组成的小队,它们可以:

1. 侦察: 机器人首先进入建筑,利用传感器(热成像、麦克风)扫描内部情况,识别目标和威胁。
2. 突入: 如果遇到阻碍,可以由拥有更强力量的机器人破门。
3. 交火: 在遭遇敌人的情况下,机器人可以使用携带的武器进行还击,并通过网络将情报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和附近的人类士兵。
4. 控制: 如果内部有平民,机器人需要能够识别并避免伤害他们,甚至在必要时提供保护。

在这个过程中,人形机器人的机动性(爬楼梯、穿过狭窄空间)、力量(破门)、感知能力(热成像)以及通信能力(实时情报共享)都将体现其潜在的实战价值。然而,如果机器人在搜查过程中误将一名躲藏的平民识别为敌人并开火,那么其部署就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总结来说:

未来人形机器人确实有潜力被用于战争和防暴,并且在某些特定任务中可能具有实战价值。它们可以显著降低人员伤亡,提高任务效率,并在恶劣环境中执行人类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在排爆、进入危险区域侦察、或者在极度危险的巷战环境中提供火力支援等方面。

然而,要使其真正具备可靠且可持续的实战价值,必须克服目前在能源续航、环境适应性、自主决策AI、以及成本效益上的巨大技术挑战。更重要的是,伦理、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问题必须得到审慎的考虑和解决,特别是关于自主杀伤武器的使用和责任归属问题。

人形机器人在战争和防暴领域的应用,更像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革命。它们可能会先从辅助性任务开始,例如侦察和后勤,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具挑战性的战斗和执法场景中,前提是技术和社会伦理的双重成熟。其最终价值,将取决于我们如何负责任地开发和部署它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型机器人在军事上的唯一好处在于可以兼容现有的各种载人军事装备以及直接使用现役枪械。

不过要达到这种程度,目前的技术还差得远。

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跑步翻跟斗样样来,看着牛逼,其实都是花架子,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领域都屁都没用(唯一商业化的可能只是那个四足机器狗卖出来当宠物)。原因很简单,这些机器人能做到那么NB是依赖于3D打印的内置式结构,然而这种结构基本上无法维修,所以不具备商业价值更不要提使用在军事恶劣环境下了。

user avatar

人型军事机器人这个东西只存在于动漫当中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型的缺点太多了。

1、能源使用效率不高。比节能比不过轮式或铝带。

2、负重效率不高。比负重同样比不过轮式或铝带

3、伺服器过多,结构复杂,易坏。人有多少关节不用说了,机械设计是最简单越好,零件越少能坏的地方越少。

4、表面积过大,需要大量防御重量,其他有效作用机构缺少可用重量。武器必需是机动、火力与防御三者的平衡。现代武器还有复杂的通讯侦察设备。所以武器的外表越简单,表面积越少,防御面积越少。可分配给其他功能的重量越多。其他功能自然越强。而人型,天然一堆无价值的表面积……

所以正常脑子没问题的武器设计师都不会使用人型设计武器。除非未来白左上位,要求武器设计必在防暴武器上必需使用人型。不然……

user avatar

有用是肯定有用的,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那种几十层的大楼,不想炸成一片废墟,要逐层压制逐个房间扫清敌对武装人员,步行机器人(两足或者四足)就比履带机器人管用。

具体一点,内战,争夺电视台发布信息,有个能爬楼的机器人,就算完全不能开枪,帮士兵扛弹药背伤员也是好的。

问题是,有能力研发机器人的国家对于逐屋争夺的需求不迫切,面临着争夺电视台的压力的军队,没这个研发能力,而且士兵的命也没机器人值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形机器人参与战争或防暴,以及其潜在的实战价值,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而非简单的是或否。首先,我们来看人形机器人在军事和执法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在军事领域,人形机器人的设想由来已久。与传统的履带式或轮式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模拟人类的运动能力。.............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哲学和逻辑推论。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审视:1. 核心逻辑:缺失的证据不等于存在的证明(或反证明)这是整个论证的基础。我们当前没有发现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人,这只能说明一个事实:我们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有人从未来回来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任何事情,包.............
  • 回答
    想象一下,当机械真正能够独当一面,将人类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的那一天。那可不是简单的机器人在流水线上重复动作,而是涵盖了你生活方方面面的、无处不在的智能体。首先,起床的这一刻,就不再是闹钟的刺耳叫嚣。你的睡眠周期已经被居住区的中央AI精密监测,它会根据你的生理数据,在你最舒适的深度睡眠阶段即将结束.............
  • 回答
    这问题一出,我心里那叫一个翻江倒海。我都还没缓过神来,这突然冒出来个“儿子”,还是从未来坐时光机来的?简直跟做梦一样,而且还是那种醒过来之后会想不起来的梦。但现在这人就站我跟前,还一脸认真地跟我解释他爹是未来的我,这可不是梦。脑子里一瞬间闪过无数念头,哪个问题最重要?能让我不后悔?首先排除的是那些关.............
  • 回答
    达达利亚这个角色,他如果未来还有机会出现在主线剧情里,是走正还是走邪,这事儿可太有得聊了。我倒是觉得,他更大概率会以一种非常“达达利亚”的方式,介于正邪之间,带来更多戏剧冲突,而不是简单地被归类为纯粹的好人或者坏人。首先得说,达达利亚身上那种“为了力量和挑战可以不择手段”的气质,是他最鲜明的标签。他.............
  • 回答
    想象一下,未来的健身房,不再是汗水飞溅、器械拥挤的传统模样,而是一个由智能机器人精心打造的个人专属健康空间。机器人,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我们健身的方式,让健康触手可及,甚至超越我们目前的想象。一、 专属教练,科学指导,量身定制的训练计划告别千篇一律的通用训练计划,未来的机器人将是你的终极私.............
  • 回答
    《环太平洋》里的机甲确实是够劲,看得人热血沸腾,那种庞然大物被人类意志操控,与怪兽殊死搏斗的场面,简直是浪漫到爆炸的科幻想象。不过,回归现实,人类未来的武器发展,会以类人型机器人(我们通常说的“人形机器人”)为主导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承认,人形机器人确.............
  • 回答
    想让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不至于把咱们人类赶尽杀绝,光是想着给它们设几条“不能伤害人类”的规矩,恐怕还是有些……太天真了。这玩意儿要是真能统治地球,那智商估计早就超凡入圣了,简单的指令估计对它来说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往深处挖挖,设计一些真正能让它们“与人类共存”的根本性的“内核”。首先,.............
  • 回答
    关于未来性爱机器人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力求展现出尽可能周全的图景,并以一种更贴近人类思考和表达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将触及个人情感与亲密关系。性爱机器人能够提供几乎完美的生理满足,其外观、声音、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进行定制。这可能会成为一部分人逃避.............
  • 回答
    埃隆·马斯克关于“长生不老”的观点,尤其是将人类意识上传到机器人来实现永生的设想,无疑是一剂重磅炸弹,在科技界乃至社会上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得拆解开来看,分别审视其核心逻辑,以及背后隐藏的挑战和可能性。马斯克的核心逻辑:对死亡的抗拒与对技术前景的极致乐观马斯克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观.............
  • 回答
    未来 35 年,机器学习领域人才需求最旺盛且最容易出现供需缺口的,我觉得可以聚焦在几个高度交叉和有深度技术壁垒的方向上。这不仅仅是“会调参”或者“能跑通模型”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对算法有深刻理解、对业务有敏锐洞察,并且能够真正将机器学习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首先,最核心且始终会是稀缺的,是那些能够深.............
  • 回答
    “机器最终取代人工劳动”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设想,但如果真的发生,仰仗人力资源的中国经济确实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可能出现结构性的崩溃。然而,“崩溃”是一个强烈的词语,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涉及转型、适应和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劳动力的现状:1..............
  • 回答
    2050:未来议程(2021) 问题二:在工业时代,人被异化为机器;在数字时代,还存在人的异化吗?工业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马克思深刻揭示的“劳动异化”。彼时,流水线上的工人,重复、单调、机械的劳动,将人从生产过程的创造者,变成了流水线上一个微不足道的零件。他们与自己劳动的产品疏离,与劳动的过程.............
  • 回答
    埃隆·马斯克,这位以颠覆性思维和宏伟目标闻名的企业家,最近又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想法:开采太空小行星上的黄金。这个设想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结合马斯克一贯的“敢想敢做”,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其可行性和未来前景。马斯克的小行星淘金梦:现实与野心的碰撞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马斯克并非第一个提出小行星.............
  • 回答
    在遥远的未来,科技是否能够赋予我们无限延长的生命,甚至让我们有机会选择永生?这个问题如同星辰大海一样,充满了诱惑与未知,也撩拨着我们最深层的生命渴望。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审视那些正悄然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科技浪潮。首先,我们得承认,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命的终结是自然规律,衰老和疾病是其最直接.............
  • 回答
    马斯克公布猴子用意念打游戏视频:意念控制的未来与脑机接口的广阔前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最近公布的一段视频,展示了一只名为“ prazer ”的猴子通过脑机接口(BCI)用意念操控游戏,这无疑再次将脑机接口技术推向了公众视野的焦点。视频中,猴子通过连接到大脑的电极,能够直接“思考”来移动.............
  • 回答
    脑机接口(BCI)的发展,就像一列加速前进的列车,让人既充满期待又带着一丝审慎的疑问:它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而对于那些身处困境的障碍人士来说,它是否真能开启一扇重拾生活尊严与独立的大门?黎明初现,潜能无限:脑机接口的“现在进行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拨开那些科幻电影里才有的光.............
  • 回答
    马斯克用猪展示 Neuralink 脑机接口设备,确实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技术演示。以下是对这次演示中亮点和槽点的详细分析,以及对未来在人脑应用的展望: 亮点 (Pros)Neuralink 的猪实验展示了脑机接口(BCI)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和潜在价值:1. 实时、高通量数据读取与分析:.............
  • 回答
    高中 시절, 서로 좋아했지만 결국 엇갈린 인연, 미래에 다시 만날 수 있을까? 이런 질문은 많은 이들의 가슴 한 편에 아련한 설렘과 함께 씁쓸한 여운을 남기죠. 마치 풋풋했던 청춘의 한 페이지가 책갈피 사이에 끼어 빛바랜 듯한 느낌이랄까요.돌이켜보면 고등학교 시절은 참.............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就好多愁善感,也挺实在。家里的老人常念叨,说以前过年,村里热闹得跟庙会似的,现在呢?冷冷清清的,守着老宅的,大多是白发苍苍的。孩子们呢?都出去闯荡了,去城里打工,去大城市读书,这已经是普遍的趋势了。年轻人外流,农村越来越“空”这现象,其实不奇怪。想想看,农村的机会确实有限。土地收入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