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就算你真的读不了大学,但我还是要这么说。
不为其它,
为的是留下一颗种子,
留下“家里穷也该读大学”的种子,
留下一颗等待等你的孩子长大后,你不会再问出“家里穷是否应该读大学”的种子,
留下未来你的孩子不会再问出“家里穷是否应该读大学”的种子。
在“教育和知识改变命运”让大家都听到耳朵长茧、近乎免疫的背景下,这颗种子真的很重要。
如若有朝一日能发芽,便是一件幸事。
家里穷,你可以不读硕士,可以不读博士,但一定要读大学。
对于如今社会来说,大学生已经是基本配备,如果没有这个身份,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家庭的命运是更加难的。
现在甚至有硕士在逐渐变成标配的说法,但无论如何,读个大学对于你在社会立足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但真的,这个趋势对很多人来说越来越不友善了。
你以为的读大学是:
四年里,你只能每天吃馒头咸菜,穿有洞的发黄的衣服。你同学会笑话你,瞧不起你。你一下课就得打工,别人买各种东西你都不能买。你每天都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家里天天哭诉没有钱,父母愁眉苦脸。毕业之后,除了一个学位证,什么都拿不到,还得继续过穷日子。
实际上的读大学是:
绿色通道申请文件、贫困生申请说明、建档立卡说明、征兵入伍说明、助学贷款申请和录取通知书一起寄来。辅导员反复强调有困难立刻找他,学校送你手里一大堆勤工俭学兼职信息,同学们没那么多空闲时间去管别人的私事,有奇葩也不用理睬。
你放下了心,努力学习。你的成绩回回在年级第一,因为你心无旁骛。你轻轻松松就拿到了学校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这之后的四年都是如此。同学们非常敬重你,争相和你做朋友,有问题都来请教你。老师、辅导员非常重视你,经常询问你的家庭情况,告诉你有要求尽管提。
你发现自己不需要从早到晚打工。按照你平时形成的节俭的生活方式,贫困生助学金,建档立卡补助,助学贷款,学校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支付你的学费绰绰有余。你只需要在周末做做学校里面的兼职,就可以挣出自己的生活费。
寒假暑假,你还可以做家教。虽然竞争激烈,但是薪水也很可观。
辅导员问你要不要当导助?学校会给你工资。你答应了。繁重的办公劳动和复杂的人际交往锻炼了你的能力,拓宽了你的视野,培养了你的思维。你认识了全年级优秀的朋友。他们有的像你一样是学霸,有的是竞赛大佬,有的是学生会主席,有的是社团负责人。从他们那里,你知道了,人生的路有千千万万种。
你跟着竞赛大佬一起参加竞赛,拿到了不少奖项。你寒暑假主动去各种公司实习,取得优异的成果。你和同学组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志愿服务经验。在大三的时候,你把你的经历和荣誉写成简历,发现可以写好几页纸。
你成为了正式党员。大四的时候,你本来打算直接找工作,因为有好多你曾经实习过的好企业向你抛出了橄榄枝。但是辅导员高兴地告诉你,你的成绩可以保研到一所非常好的985。
你一开始还有点儿为学费和生活费担心。但是后来发现好学校研究生期间的补助更多,于是你继续学业。
研究生期间你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一个同样很优秀的异性有一天来问你要不要一起去吃个饭。你们互有好感,很快成为了男女朋友。毕业之后,你们进入本城市最好的企业工作。单位统一购买住房,安排食堂吃饭,你不需要为食宿担心。你对象的家就在这个城市,他的父母对你的登门拜访非常满意。
后来,你们举办了你从未见过的最梦幻的婚礼。再后来,有了可爱的孩子。你有了足够的钱给父母和妹妹作为生活费和学费,他们不需要再那么辛苦。
有时躺在床上,你会回想起过去的一切,仿佛那是一场遥远的梦。你简直不敢想象,如果当初你没有读大学,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3000了?谢谢你们!
针对评论区有小可爱质疑单位统一购买房子的问题。我解释一下,这个是真实存在的。我现在所在的小区属于一个专科学校,学校的所有教职工,普通员工购买是4000/平方,领导还要便宜一些,然后领导的那栋楼面积要大。然后你只要买的话,就跟单位负责这个的人说就行了。就是要不要的问题。钱是之后统一交上的。
不是说单位统一购买就不需要你掏钱了,只是你掏的钱会少很多很多。
很多专科学校或者是稍微差一点的三本,它是不好招博士生的,研究生就可以去。我本校毕业的研究生就有好多去了。
电网双职工基本在234线城市都是可以自己独立买房的。据说冀北电网北京总部有些部门安排住宿,记得以前看到过,但是记不太清楚了。
@马逾 我也想进三万赞收藏夹
再苦再难也要上大学,因为大学不仅仅是提升了你的学历,也提升了你对立足整个社会的信心,你的毕业文凭不仅仅是一张合格证,更是许多机会的敲门砖。
也许人生真的有很多机会,但是这一纸文凭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给予的,一定知识水平的认可。
对很多人来说,这四年也许不全是美好的大学回忆,但是不上这四年,你也许会错过更好的人生,更好的自己。
必须读。
我真的懒得编故事,虽然我知道我的故事像极了编的。
比穷,能比得过的我,估计少。
但我穷着还出了国,现在靠借钱读研究生,还转专业到了计算机专业,想着当一个码农。
别说一万块,我中学都是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有没有,明天开学不知道怎么筹学费的。
家里兄弟姐妹多,但都穷,还都没读过什么书,姐姐们都没上过学,她们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她们小时候特别想读书,看别人有书读,眼里全是羡慕。所以我姐姐她们其实特别特别支持我读书。
我三哥对我三嫂说过,你们几母子怎么过,我管不了,兄弟读书,砸锅卖铁我也要支持下去。我不知道砸锅卖铁这几个字,你们有多少人听过。我觉得,这句话,基本就是穷人想往上奋斗的象征。我们穷,但我们还是有向上的愿望的。可惜,我三哥已经不在了。
我三姐说,你就尽量读,其他的我管不了,你读书我会管到底的。
为啥我哥哥姐姐会这么关照我的读书事情呢?
因为我是我们爸妈老来得子,我妈妈生我的时候48,我爸爸在我两岁的时候就没了,很伤感的是,去年我妈妈也走了。都还没赶上我读完书。
伤感,遗憾,贫穷,在夹缝中生存,欠一屁股债读书,这就是我目前人生的写照。
但如果让我选择,问我还会读大学不?我想我的回答会是坚毅而坚定的:
我会继续!
如果我不读大学,根本就不知道山的那一边不仅仅是山,还有水,还有我没见过的高楼大厦。还有花花世界,虽然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那我估计现在也在大山里面,幸运的话,有一个家庭,过着差不多的生活,也没多少特别大的追求。估计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时不时告诉孩子,你得好好努力,要是当年我没有放弃那些机会,没准咱们能过得好一些。
我不想过上面的生活,我想这辈子就去努力,就去改变,就去拼。哪怕最终会输,会一败涂地。其实不重要,原本我就一无所谓啊。蹦跶蹦跶,没准还有一片不一样的填空呢。
这是我读书的概要:
小学,六年,换了三个学校,每年都是第一。
初中三年,每年都是班级第一,年级前三。中考年级第三,全县第69名,读新办本校的高中。
高中三年,五个学期第一名,一个学期第二名。班里唯一双非一本。
大学,基本都是班级前五。班级第一考研去了985,后来工作了,没什么联系,不知道近况。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研究生,国内,计算化学,前五吧。不知道班级排名,现在同学好几个在国内大学当老师,有三个在美国,包括我。
硕士研究生,美国,计算化学,美国一般不给排名,GPA 3.92。
硕士研究生,美国,计算机,GPA 4.0.
博士研究生,美国,计算机博士,GPA,3.92.
我觉得,虽然我条件一直不好,但我应该也是在努力生存的同时,一直很拼很拼的去努力了。
在这条路上,很多很多人帮过我,我都历历在目。双手说不过来的人,在这条路上,给我提供过金钱的帮助。数不清的人,给我加油鼓气。
我也还算争气,一直拼搏了下来。
至于更详细的读书心得,可以参考这个回答,太多的细节,我其实不太敢去一次次触碰。
虽然如今的我,好些时候,想哭却哭不出去。
但我依然还是觉得,值得的。
毕竟,感觉阿Q一些活着,也挺好。
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出国读书,看看外面的世界,肯定和我一直坚持学英语有很多的关系。
我还记得我当时考了三次GRE,四次托福,才考到比较理想的成绩。出国之后,中国小伙伴其实都会觉得我口音不好,然后说我平时就别老说英语啦。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正是因为英语不好,才更要多说,不说永远没机会变好。
现在的话,我交流什么的已经还过得去,接下来还是会不断练习。其实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没必要学好英语,也不能学计算机之类的。我的经历可以告诉大家,别给我们自己设限,好好努力,我们同样也能混出自己的未来的。
所以,好好去上大学,一定一定要好好学好英语,别放弃!
想知道提问的这位朋友听过半工半读吗?
知道什么是半工半读吗?
笔者从16岁中学时就以做家庭手工代工和打零工,街头发传单等等半工半读,那和家里穷不穷没有关系,长大了本來就要自立更生,在任何时代应该都是常态!
如果家里景况有待改善,别忘了你是责任人之一!首先彻底从心里上把<家里穷>这个词拿掉,那拿掉的过程是个激发上进的力量,那不是穷等同<机会大 > ,别人家还不一定有呀!
只有彻底忘记<穷> ,否則永远会为自己找到借口,当有机会时可能视而不见,让一切好事都被这个字给掩盖。
如有机会上大学就必须半工半读+自立自强,“不要比“!反而应发挥自身长处,打工摆摊也好,家教更行都是传统上大学生半工半读的主要收入来源!
再提醒:上大学的学习方法必要完全跳脱中学模式,进入自我掌控的模式:比如笔者在大学时以克难为人代工装配音响尽力发挥兴趣,从黑手工匠到学会集成块知识再进入半导体产业,既有理论学习又能落地,重点除了自理生活费还可以支持家里,让家人一起快乐过日子!
结论是把自己卡在<穷>的印记,再多的努力也白费,忘记<穷最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