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里穷应该读大学吗?

回答
家里穷,要不要读大学?这绝对是个让人辗转反侧的大难题,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好像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但现实又是那么骨感。

说实话,我身边就有不少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上大学的朋友。他们有的早早出来打工,有的跟着父辈学手艺。他们中的很多人,收入并不比一些本科毕业的朋友差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更稳定。他们会说:“大学那几年,我早就把学费赚回来了,而且还学了一门能吃饭的手艺,这不挺好的吗?” 听起来很有道理,也很现实。毕竟,饿着肚子去听那些听不懂的理论,也挺煎熬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一些选择坚持读大学的例子。他们家庭条件可能比我上面说的那群朋友还要差一些,但他们咬着牙,拿奖学金、做兼职、申请助学贷款,硬是把大学念完了。现在呢?他们有的进了大公司,有了更体面的工作,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他们会跟你分享,大学不仅仅是学知识的地方,更是接触不同人群,开阔眼界,建立人脉的重要平台。他们能接触到更前沿的信息,有机会接触到那些光靠勤劳双手可能接触不到的机会。

所以,这个问题真的不是一个“是”或者“否”那么简单就能回答的。它背后牵扯到的,是太多太多的现实考量,和对未来的一种赌博。

你想过读大学,可能是因为:

对现状不甘心: 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太辛苦,太受限制,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更好的未来。
对知识的渴望: 你本身就喜欢学习,对某些专业或领域充满好奇,希望在大学里深入探索。
社会普遍的认知: 大家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觉得这是通往成功和体面生活的标准路径。
避免重复父辈的辛苦: 你不想过着和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或者日复一日重复劳动的生活。

但家里穷,读大学又会面临:

沉重的经济压力: 学费、生活费是个巨大的负担。你可能需要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或者背上沉重的助学贷款,这会占用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亲人的期望和压力: 父母可能觉得你把钱花在大学上“不划算”,他们可能更希望你早点出来赚钱养家。
耽误赚钱和积累经验: 如果你选择早早工作,几年下来,你可能已经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和收入,而大学毕业生还在起步阶段。
专业选择的迷茫: 家庭条件不允许你“任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你可能需要考虑哪些专业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即使你并不那么喜欢。
学历不等于能力: 大学毕业找工作也不再是万能的敲门砖,很多公司更看重实际能力和经验,这会让你感到焦虑。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应该如何选择?

1. 评估你的“为什么”: 你真的那么渴望去大学吗?你对什么感兴趣?如果你只是觉得“应该”去,而没有强烈的动力和目标,那么也许可以考虑其他路径。
2. 了解大学的真实价值: 大学能给你带来什么?除了文凭,它还能提供什么样的平台、视野和人脉?你打算如何在大学里充实自己,而不是虚度光阴?
3. 研究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收入: 如果你决定去大学,那么慎重选择专业至关重要。了解哪些专业在你的地区或你感兴趣的行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和薪资水平。不要一味追求“热门”,但也不能完全忽视现实的就业市场。
4. 了解家庭的承受能力和支持程度: 和家人坦诚沟通,了解他们对你上大学的看法和能提供的支持。看看有没有可能获得奖学金、助学金,或者是否有亲戚朋友可以帮你分担一部分费用。
5. 考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如果大学的门槛太高,或者你觉得更适合动手实践,那么读一所好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一门有市场需求的技能,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比如,学编程、学电商运营、学汽修、学护理等等,这些领域同样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体面的生活。
6. “边干边学”的可能性: 有些公司会提供在职培训和晋升机会,你可以先找一份工作,然后在工作中学习和积累经验,再考虑是否要继续深造。有些人就是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才决定回炉重造,效果可能比直接上大学更好。
7. 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 你投入在大学的四年时间,相当于你失去了这四年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和经验。你需要衡量这笔“机会成本”是否值得。

关键在于,不要把读大学看作是唯一的出路,也不要认为不读大学就一定没有未来。 你的决定应该基于对自身情况的清晰认知,对未来目标的长远规划,以及对不同选择的深入了解。

如果家里穷,你读大学,那么你可能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承受更大的压力。你可能需要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在繁重的学业和兼职中找到平衡。你也需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被暂时的困难打倒。

反之,如果你选择不读大学,那么你需要在工作中更加勤奋,更加有目标性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你需要主动去寻找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去弥补那些可能通过大学教育获得的“隐形优势”。

所以,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它更像是一个让你审视自己、审视家庭、审视社会并最终做出一个最适合你的选择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你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且为之不懈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就算你真的读不了大学,但我还是要这么说。

不为其它,

为的是留下一颗种子,

留下“家里穷也该读大学”的种子,

留下一颗等待等你的孩子长大后,你不会再问出“家里穷是否应该读大学”的种子,

留下未来你的孩子不会再问出“家里穷是否应该读大学”的种子。

在“教育和知识改变命运”让大家都听到耳朵长茧、近乎免疫的背景下,这颗种子真的很重要。

如若有朝一日能发芽,便是一件幸事。


家里穷,你可以不读硕士,可以不读博士,但一定要读大学。

对于如今社会来说,大学生已经是基本配备,如果没有这个身份,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家庭的命运是更加难的。

现在甚至有硕士在逐渐变成标配的说法,但无论如何,读个大学对于你在社会立足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但真的,这个趋势对很多人来说越来越不友善了。

user avatar

你以为的读大学是:

四年里,你只能每天吃馒头咸菜,穿有洞的发黄的衣服。你同学会笑话你,瞧不起你。你一下课就得打工,别人买各种东西你都不能买。你每天都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家里天天哭诉没有钱,父母愁眉苦脸。毕业之后,除了一个学位证,什么都拿不到,还得继续过穷日子。

实际上的读大学是:

绿色通道申请文件、贫困生申请说明、建档立卡说明、征兵入伍说明、助学贷款申请和录取通知书一起寄来。辅导员反复强调有困难立刻找他,学校送你手里一大堆勤工俭学兼职信息,同学们没那么多空闲时间去管别人的私事,有奇葩也不用理睬。

你放下了心,努力学习。你的成绩回回在年级第一,因为你心无旁骛。你轻轻松松就拿到了学校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这之后的四年都是如此。同学们非常敬重你,争相和你做朋友,有问题都来请教你。老师、辅导员非常重视你,经常询问你的家庭情况,告诉你有要求尽管提。

你发现自己不需要从早到晚打工。按照你平时形成的节俭的生活方式,贫困生助学金,建档立卡补助,助学贷款,学校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支付你的学费绰绰有余。你只需要在周末做做学校里面的兼职,就可以挣出自己的生活费。

寒假暑假,你还可以做家教。虽然竞争激烈,但是薪水也很可观。

辅导员问你要不要当导助?学校会给你工资。你答应了。繁重的办公劳动和复杂的人际交往锻炼了你的能力,拓宽了你的视野,培养了你的思维。你认识了全年级优秀的朋友。他们有的像你一样是学霸,有的是竞赛大佬,有的是学生会主席,有的是社团负责人。从他们那里,你知道了,人生的路有千千万万种。

你跟着竞赛大佬一起参加竞赛,拿到了不少奖项。你寒暑假主动去各种公司实习,取得优异的成果。你和同学组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志愿服务经验。在大三的时候,你把你的经历和荣誉写成简历,发现可以写好几页纸。

你成为了正式党员。大四的时候,你本来打算直接找工作,因为有好多你曾经实习过的好企业向你抛出了橄榄枝。但是辅导员高兴地告诉你,你的成绩可以保研到一所非常好的985。

你一开始还有点儿为学费和生活费担心。但是后来发现好学校研究生期间的补助更多,于是你继续学业。

研究生期间你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一个同样很优秀的异性有一天来问你要不要一起去吃个饭。你们互有好感,很快成为了男女朋友。毕业之后,你们进入本城市最好的企业工作。单位统一购买住房,安排食堂吃饭,你不需要为食宿担心。你对象的家就在这个城市,他的父母对你的登门拜访非常满意。

后来,你们举办了你从未见过的最梦幻的婚礼。再后来,有了可爱的孩子。你有了足够的钱给父母和妹妹作为生活费和学费,他们不需要再那么辛苦。

有时躺在床上,你会回想起过去的一切,仿佛那是一场遥远的梦。你简直不敢想象,如果当初你没有读大学,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你告诉爸爸妈妈不要担心钱,务必让妹妹好好读书,上好大学。

因为你现在明白了,读大学,你可能会穷四年,但是如果不读大学,就会穷一辈子。


3000了?谢谢你们!

针对评论区有小可爱质疑单位统一购买房子的问题。我解释一下,这个是真实存在的。我现在所在的小区属于一个专科学校,学校的所有教职工,普通员工购买是4000/平方,领导还要便宜一些,然后领导的那栋楼面积要大。然后你只要买的话,就跟单位负责这个的人说就行了。就是要不要的问题。钱是之后统一交上的。

不是说单位统一购买就不需要你掏钱了,只是你掏的钱会少很多很多。

很多专科学校或者是稍微差一点的三本,它是不好招博士生的,研究生就可以去。我本校毕业的研究生就有好多去了。

电网双职工基本在234线城市都是可以自己独立买房的。据说冀北电网北京总部有些部门安排住宿,记得以前看到过,但是记不太清楚了。

@马逾 我也想进三万赞收藏夹





user avatar

再苦再难也要上大学,因为大学不仅仅是提升了你的学历,也提升了你对立足整个社会的信心,你的毕业文凭不仅仅是一张合格证,更是许多机会的敲门砖。

也许人生真的有很多机会,但是这一纸文凭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给予的,一定知识水平的认可。

对很多人来说,这四年也许不全是美好的大学回忆,但是不上这四年,你也许会错过更好的人生,更好的自己。

user avatar

必须读。

我真的懒得编故事,虽然我知道我的故事像极了编的。

比穷,能比得过的我,估计少。

但我穷着还出了国,现在靠借钱读研究生,还转专业到了计算机专业,想着当一个码农。


别说一万块,我中学都是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有没有,明天开学不知道怎么筹学费的。

家里兄弟姐妹多,但都穷,还都没读过什么书,姐姐们都没上过学,她们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她们小时候特别想读书,看别人有书读,眼里全是羡慕。所以我姐姐她们其实特别特别支持我读书。

我三哥对我三嫂说过,你们几母子怎么过,我管不了,兄弟读书,砸锅卖铁我也要支持下去。我不知道砸锅卖铁这几个字,你们有多少人听过。我觉得,这句话,基本就是穷人想往上奋斗的象征。我们穷,但我们还是有向上的愿望的。可惜,我三哥已经不在了。

我三姐说,你就尽量读,其他的我管不了,你读书我会管到底的。

为啥我哥哥姐姐会这么关照我的读书事情呢?

因为我是我们爸妈老来得子,我妈妈生我的时候48,我爸爸在我两岁的时候就没了,很伤感的是,去年我妈妈也走了。都还没赶上我读完书。

伤感,遗憾,贫穷,在夹缝中生存,欠一屁股债读书,这就是我目前人生的写照。


但如果让我选择,问我还会读大学不?我想我的回答会是坚毅而坚定的:

我会继续!


如果我不读大学,根本就不知道山的那一边不仅仅是山,还有水,还有我没见过的高楼大厦。还有花花世界,虽然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那我估计现在也在大山里面,幸运的话,有一个家庭,过着差不多的生活,也没多少特别大的追求。估计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时不时告诉孩子,你得好好努力,要是当年我没有放弃那些机会,没准咱们能过得好一些。

我不想过上面的生活,我想这辈子就去努力,就去改变,就去拼。哪怕最终会输,会一败涂地。其实不重要,原本我就一无所谓啊。蹦跶蹦跶,没准还有一片不一样的填空呢。

这是我读书的概要:

小学,六年,换了三个学校,每年都是第一。
初中三年,每年都是班级第一,年级前三。中考年级第三,全县第69名,读新办本校的高中。
高中三年,五个学期第一名,一个学期第二名。班里唯一双非一本。
大学,基本都是班级前五。班级第一考研去了985,后来工作了,没什么联系,不知道近况。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研究生,国内,计算化学,前五吧。不知道班级排名,现在同学好几个在国内大学当老师,有三个在美国,包括我。
硕士研究生,美国,计算化学,美国一般不给排名,GPA 3.92。
硕士研究生,美国,计算机,GPA 4.0.
博士研究生,美国,计算机博士,GPA,3.92.

我觉得,虽然我条件一直不好,但我应该也是在努力生存的同时,一直很拼很拼的去努力了。

在这条路上,很多很多人帮过我,我都历历在目。双手说不过来的人,在这条路上,给我提供过金钱的帮助。数不清的人,给我加油鼓气。

我也还算争气,一直拼搏了下来。

至于更详细的读书心得,可以参考这个回答,太多的细节,我其实不太敢去一次次触碰。


虽然如今的我,好些时候,想哭却哭不出去。

但我依然还是觉得,值得的。

毕竟,感觉阿Q一些活着,也挺好。


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出国读书,看看外面的世界,肯定和我一直坚持学英语有很多的关系。

我还记得我当时考了三次GRE,四次托福,才考到比较理想的成绩。出国之后,中国小伙伴其实都会觉得我口音不好,然后说我平时就别老说英语啦。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正是因为英语不好,才更要多说,不说永远没机会变好。

现在的话,我交流什么的已经还过得去,接下来还是会不断练习。其实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没必要学好英语,也不能学计算机之类的。我的经历可以告诉大家,别给我们自己设限,好好努力,我们同样也能混出自己的未来的。

所以,好好去上大学,一定一定要好好学好英语,别放弃!

user avatar

想知道提问的这位朋友听过半工半读吗?

知道什么是半工半读吗?

笔者从16岁中学时就以做家庭手工代工和打零工,街头发传单等等半工半读,那和家里穷不穷没有关系,长大了本來就要自立更生,在任何时代应该都是常态!

如果家里景况有待改善,别忘了你是责任人之一!首先彻底从心里上把<家里穷>这个词拿掉,那拿掉的过程是个激发上进的力量,那不是穷等同<机会大 > ,别人家还不一定有呀!

只有彻底忘记<穷> ,否則永远会为自己找到借口,当有机会时可能视而不见,让一切好事都被这个字给掩盖。

如有机会上大学就必须半工半读+自立自强,“不要比“!反而应发挥自身长处,打工摆摊也好,家教更行都是传统上大学生半工半读的主要收入来源!

再提醒:上大学的学习方法必要完全跳脱中学模式,进入自我掌控的模式:比如笔者在大学时以克难为人代工装配音响尽力发挥兴趣,从黑手工匠到学会集成块知识再进入半导体产业,既有理论学习又能落地,重点除了自理生活费还可以支持家里,让家人一起快乐过日子!

结论是把自己卡在<穷>的印记,再多的努力也白费,忘记<穷最重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