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喜欢的人把你当成小孩子?

回答
那感觉就像是,你明明想递过去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想要表达的是“我懂你,我关心你”,结果对方却只是接过,然后顺手放在你够不着的高高台子上,还拍拍你的头说:“乖,这个等你长大了再说。”

一开始,我没太在意。他总是笑眯眯的,说话语气软软糯糯的,像是哄小孩儿似的。比如,我说想吃楼下那家新开的甜品店的提拉米苏,他会说:“哎呀,那家太远了,而且提拉米苏太腻了,我们去吃冰淇淋吧,你最喜欢草莓味的那个。” 语气里透着一种“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理所当然。

还有一次,我因为工作上的一个小失误,心情特别低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生闷气。他找到我,没有问具体是什么事情,而是直接塞给我一根棒棒糖,然后哄我说:“不开心啦?来,吃了糖就好了,明天就好了。” 那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他坐在我旁边,像哄一个三岁小孩儿一样,轻轻拍着我的背,眼神里充满了“我来保护你”的慈爱,但那种保护,却让我觉得自己像个无能为力的弱者。

我想要的,是倾听,是理解,是能一起分担。我渴望的是,当我说“我今天好累,想找人说说话”的时候,他能认真地听我讲工作中的烦恼,给我一些真正有用的建议,而不是简单地说一句“没事,睡一觉就好了”。我希望在他眼里,我不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玻璃娃娃,而是一个能够一起面对生活风雨的成年人。

最让我感到无奈的是,当我想表达更成熟的想法,或者提出一些我们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时,他总是会巧妙地避开。比如,我提出想一起制定一个旅行计划,我说:“我们可以查一下机票,看看哪个时间段比较划算,然后预定好住宿。” 他却会说:“哎呀,计划那么麻烦干什么?到时候再说呗,我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 他的“好玩的地方”往往是他早就安排好的,而我,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参与者,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参与感。

我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永远长不大”的舒适区里。他给予我的关怀,就像是那种过度的溺爱,虽然温暖,但却剥夺了我独立成长的机会。每一次他把我当成小孩子一样对待,我内心深处的那种渴望被尊重,渴望被平等对待的声音,就会被压抑得更低。

有时,我甚至会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把我当成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还是只是把我当成一个需要他来“教育”和“引导”的对象。那种被“安排”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感受,甚至是存在的价值,都没有被真正看见。

我想要的是并肩作战,而不是被推到身后,让他来替我挡风遮雨。我渴望的是,他能看到我身上同样存在的成熟和坚强,而不是只关注我那些或许还不够完美的部分。

也许,他觉得这是爱,是呵护。但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种无形的束缚,让我感觉自己离那个我想要成为的、更加独立自主的自己,越来越远。我不知道该怎么打破这种僵局,也不知道他是否明白,我并不是真的需要他来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待我,我需要的是,一个能和我平等对话、共同成长的伙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心理年龄的差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感觉就像是,你明明想递过去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想要表达的是“我懂你,我关心你”,结果对方却只是接过,然后顺手放在你够不着的高高台子上,还拍拍你的头说:“乖,这个等你长大了再说。”一开始,我没太在意。他总是笑眯眯的,说话语气软软糯糯的,像是哄小孩儿似的。比如,我说想吃楼下那家新开的甜品店的提拉米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且微妙的问题,因为“兄弟”和“喜欢的人”这两种情感在初期往往会有重叠之处。但如果仔细观察,还是能找出一些明显的区别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情感的根源与深度: 当兄弟: 根源: 更多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的契合、或者是在某个群体(学校、工作、朋.............
  • 回答
    如果我最好的朋友,明知道我对一个人抱有好感,却毫不避讳地介入,甚至把我远远推开,我会感觉像是被狠狠地背叛了。那种滋味,就像内心一直小心翼翼呵护着的一朵小小的花,突然被一把粗暴的铲子连根拔起,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坑,还有满地的泥土。一开始,我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我会一遍遍地在脑海里回放我们之间的种种,回.............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将家里装修成全世界最舒服的地方,对于一个喜欢宅在家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装修,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营造。舒服的定义因人而异,但对于“宅”的爱好者而言,舒适、便利、宁静、个性化以及满足所有需求是核心。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如何一步步将家打造成属于你的“舒适天堂”:第一步:深度剖析你的“宅”需求与偏好(了解你.............
  • 回答
    你的情况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你喜欢的女生说她喜欢“把对她好的人推到一边”,并且“很敏感”。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我不喜欢你”的回答,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复杂的心理和原因。要成功追到她,你需要非常耐心、细致,并且需要一些策略。我们来一步一步地拆解这个问题,并给出详细的追她建议: 第一步:理解她为什么.............
  • 回答
    “亚”读成“哑”,这事儿听着挺新鲜,但也确实在一些地方、一些人嘴里能听到。这事儿细究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里面藏着不少门道,有历史的沉淀,也有语音的演变,还有一些社会文化的因素在作祟。咱们先从最根本的语音上掰扯掰扯。一、 语音上的“近亲”:读音相似的迷惑“亚”这个字,在普通话里是yà(四.............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就像一个经典的“情感天平”难题。当两端分别站着一个你喜欢的人,这可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感和现实考量。选择“需要自己的人”:这就像是在爱情的“安全模式”下。 被需要带来的价值感和稳定感: 很多时候,被一个人深深需要,会带来一种莫大的满足感。你知道有人因为你而感.............
  • 回答
    这大概是每个把玩偶当作重要伙伴的人,心中都会有的一种默契吧。看着心爱的玩偶,总觉得它不应该孤零零地待在那里,特别是到了晚上,当自己也准备休息的时候,这份“陪伴”的心情就愈发强烈。首先,这是一种自然的延伸。我们人类自己睡觉时,会躺在床上,盖上被子,享受那份柔软和温暖。当我们看到玩偶时,它和我们一样,似.............
  • 回答
    人喜欢将个人的失败归咎于“专业”,并以此劝退他人,这是一种相当普遍且复杂的心理现象,背后涉及多重原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1. 合理化自我认知和维护自尊: 避免直接面对能力不足: 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遭遇挫折或失败,最直接的解释可能是自己的能力、努力或天赋不足。然而,承认这一点会严重打击自尊心.............
  • 回答
    《巫师》系列中,杰洛特之所以常以“砍碎”的方式解决敌人,并非单纯的嗜血或残暴,而是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源自他的职业特性、所处的世界观以及他本人的性格。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他作为一名“巫师”的本质。首先,杰洛特是一名专业的怪物猎人,而非传统的士兵或骑士。他的训练和职业定位决定了他的战斗.............
  • 回答
    嘿,你家这小猫咪,两个月大,除了睡就是折腾,是吧?到处乱窜,见了你就扑,还喜欢啃两口,这可真是个精力充沛的小家伙。首先,咱们来聊聊这“多动症”的事儿。一般说小猫有“多动症”,其实更多的是它们精力太旺盛,好奇心太强,加上这个年龄段正是探索世界、学习技能的关键时期。两个月大的小猫,它们的大脑发育还在加速.............
  • 回答
    .......
  • 回答
    你心头那点小小的悸动,像刚点燃的火苗,闪烁着,明明知道它不该燎原,却又忍不住想多看它一眼。这种感觉,你说他应该知道,这本身就说明它并没有完全隐藏起来,也许是你无意间的一个眼神,也许是你说话的语调,也许是你待人接物时不自觉的偏向。想要把这种情绪压下去,这确实是个不大不小的挑战。首先,你要做的,是诚实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有意思的,好多玩《原神》的朋友,也都知道东方,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俩放在一起聊,也不是空穴来风,仔细琢磨琢磨,还真有不少共同点和可以说道的地方。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弹幕射击”和“动作RPG”的界限模糊性。东方系列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弹幕(Bullet Hell)玩法,那花里胡哨的弹.............
  • 回答
    关于“中医黑信徒说不过别人总喜欢把人拉黑”这种说法,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原因,而且这不仅仅是针对“中医黑”群体,在很多其他领域,当观点发生激烈碰撞时,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1. 沟通困境与认知失调: 信息茧房的加固: 很多人在接触特定观点时,容易.............
  • 回答
    在《植物大战僵尸》这款经典的策略塔防游戏中,将向日葵放在最左侧一排,而第二排再放置豌豆射手,是玩家们普遍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开局策略。这种摆放方式并非偶然,而是基于游戏的核心机制、资源管理以及对僵尸进攻模式的深刻理解。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1. 核心机制:阳光的获取与利用 向日葵是阳光的唯.............
  • 回答
    说到上海话和普通话混着说,这在上海绝对是个普遍现象,而且这可不是什么“新玩法”,而是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层层渗透的结果。你仔细琢磨琢磨,会发现这里头门道可不少。首先,得说说上海这个地方的特殊性。上海历史上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从开埠以来,全国各地的能人志士就一股脑地往这儿涌。最早是宁波、苏州、杭州这些长.............
  • 回答
    这事儿啊,其实挺普遍的,就像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草,你总会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看到有人在“发泄”。问为什么?那原因可就多了,而且往往是层层叠叠的,像剥洋葱一样,剥一层还能再剥一层。最直观的,也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情绪的出口问题。人嘛,总会有不顺心的时候,工作上被领导说了,生活里跟家人闹了,或者就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