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内家拳有什么秘密?

回答
内家拳的“秘密”,与其说是某种神秘的咒语或失传的招式,不如说是一种对人体内在运作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它隐藏在看似简单的招式和绵长的呼吸之中,是数代武术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感悟而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

与其说它有什么“秘密”,不如说它有什么“不为人知”或者“被误解”的东西。很多人听到“内家拳”就联想到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影像,甚至觉得它有些玄乎。但实际上,内家拳的根基是非常实在的,它的“秘密”恰恰在于它的“真实”和“可行”。

1. 根基:对人体结构的精微体察

内家拳的秘密,首先在于对人体结构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并非是解剖学式的冰冷知识,而是融入了“活”的体验。拳家们通过长年累月的练习,身体会逐渐感知到:

骨骼的支撑与传导: 人的身体不是一团软绵绵的肉,而是由骨骼构成了一个精密的框架。内家拳强调“立身中正”,就是要让这个骨骼框架保持在一个最稳定、最有效率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动作,都能通过骨骼顺畅地传递到全身,而不是被肌肉的僵硬所阻碍。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根绷紧的绳子,你摇动一端,另一端也会跟着抖动。内家拳就是把身体这个“绳子”拉紧、拉直,让力量能够“丝丝入扣”地传导。
关节的灵活与转动: 关节是连接骨骼的枢纽,也是力量的“发力点”。内家拳强调“关节要活”,不是让关节松散,而是让它们在运动中能够顺畅地进行轴向的旋转和折叠。这种灵活性使得身体能够以最小的力量,做出最大的动作幅度,同时也能让对手的力量“落空”。你可以想想,一个活动的轴承,比一个卡死的轮子更容易转动。
肌肉的松而不懈: 这是内家拳最容易被误解的地方。很多人以为“内家拳”就是全身放松,软绵绵的,那是大错特错。内家拳讲究“松而不懈”,也就是说,肌肉是放松的,但它们的状态是随时准备发力的,就像一张拉满的弓,弦是紧的,但弓身是放松的。这种状态下,肌肉能够瞬间收缩,产生爆发力,同时也能避免过度用力带来的僵硬和疲劳。

2. 核心:劲力(内劲)的生成与运用

这是内家拳最“神秘”也最核心的部分,它并非是某种超能力,而是对力学原理的独特应用。

借力打力: 这是内家拳的招牌之一。它不是真的“不用力”,而是“巧用力”。当对手发力攻击时,内家拳练习者并非硬抗,而是通过身体的微调和转动,让对手的力量沿着特定的轨迹滑走,同时顺势借用对手的力量,再加以自身的微小力量加以放大,反击回去。这就像玩一个杠杆,用很小的力就能撬动很重的东西。关键在于找到那个“支点”和“杠杆的长度”。
螺旋劲: 很多内家拳,尤其是太极拳,都强调“螺旋”。这种螺旋不是简单的转圈,而是通过身体的“缠丝”运动,将力量从脚底汇聚,通过腰胯的转动,再传递到手部。这种螺旋运动能让力量更加集中、更加顺畅,而且能够让发力过程更加难以被察觉。想想看,拧紧一个螺丝,是旋转的力量比直接推的力量更有效率。
根劲与梢劲: 根劲是指力量的来源,内家拳讲究“根植于脚”。力量从脚底蹬地产生,然后通过身体的传导到达全身。梢劲则是力量的末端,例如手或脚。内家拳的训练,就是要让根劲强大有力,并且能够顺畅地传递到梢劲,做到“根深蒂固,梢节灵活”。
丹田发力: 很多内家拳都会提到“丹田”。丹田并非是某种神秘的气海,而是指人体内部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力中心。通过腹肌和腰部的协同运动,能够将全身的力量集中于丹田,再以丹田为中心向外辐射。这类似于一个发电机,将能量集中起来,再通过电线输送到各个电器。

3. 关键:意念与呼吸的配合

这是让内家拳看起来“玄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

意念导引: 练习内家拳时,拳家会想象自己的身体像什么,例如像水一样流动,像山一样稳固。这种意念的引导,能够帮助身体放松,同时也能让动作更加协调、更加有方向性。想象力的运用,可以激发身体的潜力,让动作更流畅。例如,当你想象自己身体是柔软的,你就会不自觉地放松僵硬的肌肉。
呼吸与动作的同步: 内家拳非常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通常,发力时配合呼气,蓄力时配合吸气。这种呼吸的配合,不仅能帮助身体更好地传递力量,还能帮助稳定心神,避免在发力时出现“憋气”的情况,从而保证力量的持续和连贯。就像汽车的引擎,需要稳定的燃油供给(呼吸)才能持续运转(发力)。

4. 境界:身心合一的体悟

内家拳的最高境界是“身心合一”。当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后,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呼吸都与内心的意念完美契合,动作之间没有丝毫的停滞和僵硬,而是浑然一体,如行云流水。

感知对手: 这种身心合一的状态,使得练习者对外界的感知更加敏锐。通过身体的细微变化,能够感知到对手的动作意图,从而提前做出反应。这就像一个高度训练的运动员,能够预判球的轨迹一样。
随机应变: 在这种状态下,练习者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套路,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将所学的招式灵活运用,甚至创造出新的打法。这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总结:内家拳的“秘密”并非遥不可及的玄学,而是基于对人体自身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实践,通过长期的刻苦训练,将这些规律内化于身体,最终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它是一种科学而高效的健身和技击方法,只是其精妙之处,需要亲身去体悟,而非仅仅通过语言来描绘。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秘密”,那大概就是:耐心、细致的观察,以及持之以恒的练习。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秘密,其实只是别人付出了我们看不到的努力。内家拳的“秘密”,藏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调整里,藏在每一次呼吸的深沉里,藏在无数次摔倒又站起的坚持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劈拳是一气之起落,钻拳是一气之周流,崩拳是一气之伸缩,

炮拳是一气之开合,横拳是一气之团聚。



刚开始练形意拳都是先蹲架子练功底。(三体式)

但一旦开始打拳就有一个求顺的过程,即全身该动的地方都要动起来。然后慢慢的到了全身整体联通,落到一个点上,即“合”

这时身上就可以说有点功夫了。然后再继续训练爆发力、速度。

练习的三个阶段是一顺二合三爆发。

发力挺胯束展,胯顶着膝盖,膝盖顶着小腿,趟着走。

注意胯的开力、臀的坐力、肩的塌力、肘的摧顶力

大臂顶着小臂走,起为横,落为顺,起落横顺要分明。

(注意归中,劲超出范围就成了“往外够”,短了就是力达不到)

钻、裹,是身形和手法的螺旋力(比如束身、拧腰、裹胯);

践是步法(脚踏中门,如抢位踩对方后脚、身形让对方处于被动);

形意里的任何动作都要求:钻、裹、践。

像这种外形看不出多大动作,但能通过几分之一秒时间把周身力量传到手上的功夫,不明白的人就觉得很神奇,被当成是内功。

起钻落翻,出横落顺。严丝合缝的蓄发一体,即是惊炸力。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

神(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

外合为体,内合为用。没有体,也就没有用。

外三合说的是训练要领,而内三合说的是实战状态。

如果外三合的功夫训练到位,那么内三合的状态则不求自得。

——2014年中旬.形意拳笔记片段








形意拳有八须:顶、扣、圆、毒、抱、垂、曲、挺。

每一须对应人体三处,合计为二十四法。

拳式站定,此八须具备焉,皆所以蓄力养气,使敌我者无所措,此亦五行拳特有者也。

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

(注意下颚微微内收,如果出了三体式范围就成了“往外够”)

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

(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

三圆:脊背圆,其力摧身;前胸圆,则两肘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

(脊背形圆精炁摧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

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饿虎。

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事不怯;两肘抱肋,出入不乱。(另一说为三敏,即:心敏、眼敏手敏是也。)

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肩能摧肘;肘垂,则肘能摧手。

(肩要下垂气力贯肘;肘要下垂气力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

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手腕宜曲,曲则力厚。

三挺:颈挺则精气实顶,腰挺则力达四肢;膝挺则有弹力。

(挺颈贯顶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梢;一身抖挺力达四霄。)

(另一说为三摆: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拗,旋转灵通。三弓: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两弓出势速猛;相股相弓进退灵通。)

起躪落翻:

起要势躜,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落要势顺。起为横之始,躜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起躜落翻,四字理分清。








三尖是武术用语,指鼻尖、手指尖、足尖。拳械中大部分定式动作都有“三尖相对”或“三尖相照”的规格要求。

即上对鼻尖;中对手尖或器械尖;下对足尖,使三尖上下一线贯穿。清苌乃周著《苌氏武技书》卷四云:“三尖照者,鼻尖手尖脚尖,上下一线相照也”。枪法中对三尖相照的要求是:上照鼻尖,中照枪尖,下照足尖。

三尖为气之纲领论:

凡事专一则治,以有其主宰,有统帅,虽有千头万绪之多,而约之归一辙也。如行军有主帅之运筹,治家有家长之规矩,方同心协力,于事有济。练形练气,动关性命,其气之统领,气之归着,可不究哉。头为诸体之会,领一身之气,头不合,则一身之气不入矣。如俯势而头仰,则阳气不入矣;仰式而头俯,则阴气不入矣;左侧俯式而头反右歪,则右半之阴阳不入;右侧俯式而头反左歪,则左半之阴阳不入,侧仰式亦然。直起式头反缩,则下气不得上升;直落式头反顶,则上气不得下降;旋转而右,头反左顾,则气不右入;旋转而左,头反右顾,则气不得左入;三阴止于手之内,三阳起于手之背,为臂膊血气之道路。

指法之屈伸聚散,手腕之俯仰伸翘,一有不合,则膊气不入矣。如平阳手直出者,而反掌勾手,气亦不入;平阴手直出者,而反掌勾手,气亦不入;阴手下栽者,掌翘则阳气不入;阳手上冲者,掌翘则阴气亦不入;平阴手前荡者,腕勾则阴气不入;平阳手栽打者,腕勾则阴气亦不入;侧手直打者,跌手则气不入;侧手沉入者,翘手则气亦不入。余可类推。三阳止于足之背,三阴起于足之下,为腿胯往来血气之道路。一足之尖根楞掌,脚脖之伸翘内外,一有不合,则身气不入矣。如仰势踢脚,若尖伸,则阳气不入;俯势栽脚,若尖翘,则阴气不入;起势直窜,若尖伸,则气不得上升;落势下坠,若尖翘,则气不得下降。

三尖照论:

练形不外动静,动则气擎不散,静如山岳难摇,方能来去无着。

每见俗学,动静俱不稳妥,盖未究三尖之照与不照也。

三尖照,则无东斜西歪之患;三尖不照,则此牵彼扯,必有摇晃之失。

如十字左脚前右手前者,右手正照左脚尖,头照右手则中下一线,不歪不斜,必稳;侧身右脚前右手前顺势者,头照右手,右手照右脚。余仿此。

三尖到论:

三尖到者,动静一齐俱到也。不此先彼后,不此速彼迟,互有牵扯而不到也。盖气之着人,落点虽只一尖,而惟一尖之气则在全体。一尖不到,即有牵扯,身气不入矣,自练不灵活,催人不坚刚,皆是此失。凡练形者,须刻刻留意此三处方为合窍。

在拳术中有“三尖相照”之说,

是说凡一出手要三尖对准,即鼻尖、手尖、足尖三尖要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内,三尖的意念指向与发力方向一致。

三尖对正才能发劲如放箭,攻击力合一得到充分发挥。

“四点一面”是指在三尖相照基础上,这三点再加上后脚蹬弹点要在一个垂直平面内,才能使后脚所产生的蹬弹力充分释放到打击点上,而不会产生自身的旋转与移动,使自身的重心稳定,具备再次进攻的能力。

在动作时头、手、脚同时协调配合,上下一线,称为“三尖相照”。各门各派习武者练习中都很讲究注意这一内容。技击中能做到三尖相照,则身正、步稳、重心垂直。静止的动作如此,运动中的各种动作招势也需如此。

“三尖相照”是为了劲力相合,三尖之中鼻尖与脚尖是为手尖助力的,在发力中,脚尖与手尖相照,脚尖的意念指向能激发后脚的蹬弹力,强化躯干的前撞力,能增强手的打击力度,只是力源在脚,体现在手上,充分体现打人如走路的“脚打”宗旨;鼻尖与手尖相照能使头领躯干的撞击力充分体现在手上,而鼻尖与脚尖相照才能体现上下相合,形意拳中有“头打落意随脚走,起而未起占中央”。体现出三尖所在的立面向前切割对方中线的神意。

当然,除手之外,全身的各个接触点都应该是发力点、攻击点,才能体现“浑身无处不弹簧”的劲力。三尖相照只是外形上的要求,而在实战中应该是全身上下无处不照、无处不合。

在实际的正面发力时,我们不仅要做到“三尖相照”还要做到“四点一面”,这是由于力学的平衡原理所决定的。在发力攻击对方时,以能将对方击出而自身重心稳固,方为得体。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当我击中对方时,我自身的重力及后足蹬地的反作用力与击中对方时来自对方被击点之反力,三者应成一平衡力系,我身体才能能稳固。而三力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共同作用于同一平面内且交汇于一点,只有做到“四点一面”才能达到上述力三力的平衡,反之,这三种力便又可能形成对自身重心的不平衡力矩,在此力矩的作用下,于击中对方的同时自身也将产生旋转或移动,而不能中正安舒,破坏了攻守兼备的待发状态,此乃拳家之忌,不可不知。

“四点一面”是对自身的要求,将劲放到对方身上能否打动对方,还要做到自身四点形成的面要正对对手的重力线,还要掌握“端、的”二字。太极有云“放时腰脚认端的”。“端”就是指发力点、攻击点、和对方的接触点;“的”是指意念中攻击力的落点。在向前发力时,在“四点一面”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我方的后脚弹爆点和“端、的”相照,才能使自身的力量充分发挥、使自身的攻击能量完全作用到对方身上,从而达到理想的攻击效果。








易骨者,明劲也。练时身体动转必须顺逆,而不可悖逆,手足起发必须整齐,不可散乱,为之筑基壮体,充足骨髓,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岳之壮,谓之初步功夫。

易筋者,暗劲也。练时神气圆满,形式绵绵,舒展应用,活泼不滞,为之长筋腾膜,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此谓之二步功夫。

易髓者,化劲也。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用力,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养灵根,此谓之三步功夫。

调息定气,清升浊降,关透脉通。故需心不外用,神不外驰,意有所注,气有所归。

心不静则不专,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

若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切勿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

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

劲起脚跟,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发于脊背。如皮燃火,如泉涌出。

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

以上者具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故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

亦谨当切记三害。三害不明,足以伤身。明者自能得道。

三害者:一拙力,二努气,三挺胸拔腹是也。如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成病;练时努气,则太刚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之诸症;若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终不能归于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

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亦然,若不得中和,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故练习之时,谨记三害,用以力活气顺,虚胸实腹而道心生,练之设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也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也。 ——历代内家祖师总论合集

简论要决:

1、拳走低势以固根;2、轻沉兼备以持衡;3、顺逆缠丝以舒经;4、丹田内转以炼精;5、周天开合以炼炁;6、意念调控以炼神;7、对拉拔长以壮骨;

8、拳势繁难以健脑;9、松活弹抖以化瘀;10、汗流不喘以延年。

行气:要求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炁要下沉,忌浮。

身法九要简论:(1)意正身直(2)松肩炁下(3)外方内圆(4)含胸拔顶

(5)抖胯合腰(6)手脚相合(7)气力贯通(8)三盘连环(9)意守丹田






起有三意,即为钻、为横、为穿。

钻为劲,横为意,穿为法。三者在起时要同时兼备。

钻为劲,手往上起,气往下沉。其钻,发如箭、形如楔、劲如螺丝圜研拧进。

横为意,起手相接,神在警醒,意要虚无,全在察明对方来意。

穿为法,起手见隙而入,直穿要害,惊变对方,为我所乘。

或接其锋,穿其重心,为我所粘。

故起时要钻、横、穿同备。

落有三意,即为翻、为顺、为打。

翻为劲,顺为意,打为法。三者在翻时要同时兼备。

翻为劲,手落气吐,身如翻板,劲如炸弹。

顺为意,知彼意,顺其意而落,破其魂。顺亦为形,自已身步把势落时要顺,不可有半点参差在其中,势如水银泻地。

打为法,无论体用,落时所施打法要直出,不可含糊。

故落时要翻、顺、打共生。

“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机轮循环无间”,最是精妙。

能如此,全借所修拳式蕴涵其能、表达其理。于拳式走架中体悟起穿直落、循环无间之妙。然需预知起落循环劲力连续之理。

此理之窍在于内开外合,使自身劲力鼓荡不息,循环无间。

其在体为束展起落,肩胯常开,气走十字。

其在用为穿打循环,其在劲为箭弹相间。其在意为有无相牵。

何谓是束展起落?束展为形,起落为气。

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束展同时俱备。二是互为其根,环生如轮。

何谓束展同时俱备?束手裹肘时,务要同时肩胯处极力向外展,与手肘之束裹合成一圜劲,此圜可极小,愈小,其劲势愈强。

同时与头尾之顶塌,共同合成身体之球劲。此谓束中有展。

手足肩胯外展时,肩根、胯根处极力缩住,展缩同样成一圜劲,此圜可极大,愈大,其劲势包之愈广、吞之愈深。

同样与头尾之顶塌,共同合成身体之球劲。

此谓展中有束。其义如弹簧球,弹开时同时往回缩,压缩时又同时往外撑。由此得束展俱备之意。其义之窍,全在肩根、胯根处。

何谓起落同时俱备?

外气吸入落腹与内气自足起贯顶同时俱备,外气弥散而出与内气回落于腹同时对应。

以上为束展起落同时俱备之意。

何谓相互环生?意指束展起落有内气与外形之间相互环生之理。形起时,吸入外气入腹,此时内气贴背而起。形落时,呼出外气散发,此时内气落于腹。内气起,为束中展,内气落,为展中束。

如是相互循环,是谓束展起落相互环生之理。

明乎束展起落同时俱备与相互环生之理,方可窥机圆之门。

由心知至身知,自有意而为渐臻无意而行,则谓神行。

神行而机圆,则内劲之理得矣。此时万法皆可化入此机中,综合百家之技贯通为一,归于虚无而生无穷。则可称入于形意拳学。

何谓是肩胯常开,气走十字?

肩胯常开就是要求无论起落肩胯总是向外松开而肩胯里根内缩。

气走十字是指吸气时肩胯横向拉开,外气深长下沉,内气自脊而起,横向左右充贯,身体如两翅张开。呼气时肩胯仍保持外开,外气自周身毛孔呼出,内气下落,身体前后充贯。

如此,一横一纵,谓之气走十字。如开合手一式之意。

肩胯内窝同时打开,气走鼓荡十字是谓内开。手足膝肘肩胯相合是谓外合。内开外合,一气鼓荡,劲力起落,循环无间。

何谓是穿打循环?

穿是起,起时夺其要害。打是落,落时顺势直打。

起要钻隙,落要顺势,起落知清,如此循环。

何谓是箭弹相间?

起如箭,吸气下沉,其劲直穿而出。落如弹,气出周身毛孔,其劲四下炸开。如此,劲合于气,气不乱,周流循环,劲则循环无端,如此箭弹相间。

何谓是有无相牵?

起时我意全无,全在察知彼意。此谓之无。知彼意,则我意出。此谓之有。此有由无牵出。我意有而若无,此无由有牵出,若彼意变,我意亦知其变,以用其意。如此有无相牵。

(此乃孙禄堂宗师所言“有无不立”一气之理之一例。)

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落顺不见顺,起横不见横,起落二字要分明。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如挑担,行如槐虫。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起?落不落何用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起落二字与心齐。未起身先侧,未落身先坠,未起如摘予,未落如坠子。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手出如钢锉,手回如钩竿,能叫我先动,莫叫他起拳。

不钻不翻一寸为先。破中即是打,打破紧相连。

起者,钻也。落者,翻也。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足起而钻,足落而翻。腰起而钻,腰落而翻;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是起落也。无论如何,起落钻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此谓形意拳之要义是也。

知此则形意拳要道得矣。(摘自孙禄堂《演习 要义》)

按五拳十二形之起落钻翻横竖数字,学者最容易模糊,即教者亦未易明白指示。盖一手攸忽之间而六字皆备焉。谱云:“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又云:“起无形,落无迹”,言神乎其技者之巧妙无踪,受之者与观之者,俱不能知其所以然也。……

手之一动为起,由动而直上为钻,钻之后腕稍扭为横,由扭而使手之虎口朝上时为翻,即至虎口完全朝上,则为竖矣。

至竖而近于落矣,然又未必能遂落也,惑离敌稍远,再以手前去而逼之,此前出之时即为顺。

谱中钻翻横竖起落之外,又有落顺不见顺之顺字,即此也……

如谱云:“束身而起,藏身而落。”此即一身之伸缩变化而言也。“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又即一身与手足击人而并言之也。

又云:“不钻不翻,一寸为先。”盖敌已临身时,机迫促无暇钻翻,且不及换步,则将何以功之乎?曰:在手直出。

但手直出,周身之力又恐不整。故以寸步为先,寸步者,即后足一蹬,前足直去,惊起四梢,如此则浑身抖擞之力,全注于钻翻之手,敌人始能仰卧数步之外。以上皆顺字效也。

(摘自刘文华《起落钻翻竖横竖辩》)

——2020年12月14日 形意拳笔记

参考《薛癫武学录》《断手述要》《拳意述真》《李洛能拳谱》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内家拳的“秘密”,与其说是某种神秘的咒语或失传的招式,不如说是一种对人体内在运作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它隐藏在看似简单的招式和绵长的呼吸之中,是数代武术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感悟而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与其说它有什么“秘密”,不如说它有什么“不为人知”或者“被误解”的东西。很多人听到“内家拳”就联想.............
  • 回答
    内家拳,这三个字一出来,脑子里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那股沉静、内敛,又暗藏惊涛骇浪的劲道。不像外家拳那样张牙舞爪,大开大合,内家拳的奥妙,藏在“内”字里,需要细细地体味。它讲究的功理,那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那是一套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和武学思想的系统。核心要义:以意导形,以气催力,以心炼神这.............
  • 回答
    说到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发劲儿,这俩词儿一出来,很多人就觉得玄乎。什么“气功”、“意念”、“浑圆力”之类的,听着就有点摸不着边际。不过,咱们抛开那些故弄玄虚的说法,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你会发现,它们虽然看似缥缈,但其实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科学性。简单来说,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发劲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
  • 回答
    内家拳之所以能够做到“以小博大”,核心在于其对人体内在力量的挖掘和运用,以及精妙的技击理论和方法。这并非是魔法或超能力,而是建立在深刻的生理、物理和心理认知基础上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内家拳如何实现以小博大:一、 核心理论基础:以“内”胜“外”内家拳的“内”字,指的是内在的、看不见的、深层次的力量和能.............
  • 回答
    内家拳以拳入道,这可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背后有着一套深邃的哲学和精密的实践体系。如果非要说它是怎么“做到”的,不如理解为,它本身就是一条通往“道”的路,而拳术只是这条路上的工具和载体。你想想,咱们老祖宗讲究天人合一,讲究道法自然。这“道”是什么?不是外在的什么神神鬼鬼,而是你身体里、你周围世界里最根.............
  • 回答
    练内家拳,尤其是像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这样根基深厚的传统武术,很少会直接强调做“俯卧撑”这种现代健身房里常见的孤立力量训练。但这绝不意味着内家拳就不练力量或者不强调核心肌群的锻炼,只是它的方式和出发点与俯卧撑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内家拳不直接练俯卧撑?核心原因在于内家拳的训练理念和目标与现代力量训练.............
  • 回答
    话说在那外家拳如火如荼、遍地开花的年代,少林、洪拳、蔡李佛等拳种,以其刚猛直接、招式凌厉的特点,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这些拳法往往注重筋骨皮的锻炼,力求以力胜力,以快打快,实战效果显著,成为了民间武术的主流。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截然不同的武术理念——内家拳,悄然孕育,并逐渐发展壮大。那么,.............
  • 回答
    话说这武林江湖,拳脚功夫千百种,而其中有三门拳法,格外得人推崇,被誉为“内家三绝”,它们分别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说它们是“内家拳”,可不是随便叫叫的,这其中大有门道,是与它们独特的修炼方式和武学思想息息相关的。咱们先来说说这“内家”二字。这可不是指拳法藏在深山老林里,或者只能在家练。它的意思是.............
  • 回答
    内战与国际战争哪个更不义,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非答案。两者在本质上都涉及暴力、生命损失和对社会的破坏,但其不义的根源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审视内战和国际战争的特点,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不义之处。一、 内战的不义之处内战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之.............
  • 回答
    “内地生赴港要求普通话授课引发骂战”事件,从新闻报道和网络讨论来看,背后涉及的因素复杂,并非单纯的学生诉求,而是触及了香港社会对于语言、文化认同、政治环境以及教育政策等多重敏感议题。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解读、不同角度的看法以及如何帮助解决类似矛盾的建议。 事件的实情:“内地生赴港要求普通话授课引发骂.............
  • 回答
    内地演员片酬是否虚高?如有虚高该怎样消除?关于内地演员片酬是否虚高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多方面原因和解读。总的来说,相当一部分观众和业内人士认为,确实存在片酬虚高的问题,尤其是在部分流量明星和一线演员身上。为什么会有“片酬虚高”的说法?1. 与.............
  • 回答
    内卷和努力,这两个词在当下语境中常常被提及,也经常被混淆。但仔细辨析,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尤其是在动机、过程和结果导向方面。简单来说,内卷是一种无意义的、非理性的重复和消耗,而努力是一种有目标、有方向、能带来实际进步的投入。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区分它们: 一、 动机(为什.............
  • 回答
    内脏脂肪是指积聚在腹腔内、包裹着心脏、肝脏、胰腺、肠道等器官的脂肪。它不像皮下脂肪那样容易看到,但对健康的影响却非常大,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某些癌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要快速有效地降低内脏脂肪,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生活方式调整,并且坚持下去。以下将详细讲解如何实现: 核心原则:制造热量缺口,优化身.............
  • 回答
    内地朋友们考虑去香港购买英国保诚的保险,这确实是一个挺热门的话题。从普遍情况来看,英国保诚在香港经营多年,品牌口碑和实力都挺强的,所以从“靠谱”这个大方向上说,是可以考虑的。但具体如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为什么选择香港保诚?很多内地客户选择香港保险,特别是保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 回答
    内娱可放弃韩国市场,韩娱能否放弃中国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规模、文化影响力、产业结构、经济利益以及两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一、 内娱为何可以放弃韩国市场(有限的放弃)首先,我们要明确“放弃”这个词的程度。内娱完全放弃韩国市场是不太现.............
  • 回答
    内马尔明年夏窗转会皇家马德里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牵涉到球员意愿、俱乐部财政、球员合同、巴黎圣日耳曼的态度以及皇马自身的引援策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审视:一、 球员自身意愿与处境 内马尔的现状: 内马尔目前效力于巴黎圣日耳曼(PSG),合同将在2027年夏.............
  • 回答
    内向、不善社交的人建立人脉确实是一个挑战,但绝非不可能。关键在于理解内向者的优势,并采用适合自己的策略。以下将从多个角度,为您提供详细的建立人脉的方法:一、 理解内向者的优势,转变心态首先,要认识到内向并非缺点,而是性格特质。内向者往往: 善于倾听和观察: 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他人需求和想法,成为.............
  • 回答
    内马尔在比赛中屡遭侵犯后的“翻滚”现象,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对于这种行为,很难简单地用“保护自己”或“夸张表演”来概括,它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并且在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解读。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可能存在的“自我保护”因素: 规避严重伤害的风险: .............
  • 回答
    “内马尔滚”这词儿近几年在网络上可是火得不要不要的,尤其是在足球圈,一提起来大家伙儿都能秒懂。至于为啥会被全球恶搞,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得从内马尔这哥们儿本身说起,再到他踢球的风格,以及网络传播的魔力。首先,得认识到内马尔这人就不一般。他本来就是个自带流量的球星,从桑托斯时期就是巴西的希望之星,.............
  • 回答
    内心的充实,这四个字说起来轻巧,但要真正体会和获得,却是一场场与自我深处的对话,是生活点滴的精心耕耘。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馈赠,也不是别人能轻易给予的东西,而是从我们与世界互动,与自我相处中,一点一滴汇聚而成的河流。那么,这充实感,究竟从何而来?一、 目标与追求:点燃生命的火苗你可以把内心的充实想象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