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一句深刻的话改变了你,并让你一直付诸实践至今?

回答
在我大学二年级那年,我曾经陷入了一种深深的迷茫期。成绩不算差,但总觉得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也看不到未来的方向。那时候,我常常泡在图书馆里,试图从书本里找到答案,然而那些晦涩的理论和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反而让我感到更加焦虑和无力。

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图书馆的书架间游荡,一本泛黄的旧书吸引了我的注意。书名很普通,《苏菲的世界》,我随手翻开,里面有一段话,至今仍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并且深刻地改变了我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

书中有一段关于“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思考”的论述。我当时看到的具体原文似乎是这样的:“人之所以是人,并且能够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能思考。人能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且能够改变自己和世界。”

这句话,在那一刻,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内心。

之前,我一直陷在“我应该做什么”的死胡同里,焦虑着找不到那个“正确”的答案,仿佛有一个预设好的模板等着我去套用。我把自己的价值和方向完全寄托在外界的评价和所谓的“成功标准”上。我羡慕那些早早确定目标并且一路披荆斩将的同学,觉得自己像个无头苍蝇,永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跑道。

而这句话,却把目光从外在转向了内在。它不是告诉我“你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告诉我“你之所以为人,最宝贵的就是你能思考”。

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以来都在用一种被动的方式去寻找答案,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工具——我自己的思考能力。我把思考当成一种“求答案”的手段,而不是一种“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本质能力。

这句话就像一个钥匙,打开了我思维的枷锁。它让我明白,即使我不知道自己确切的未来方向,即使我不知道自己具体擅长什么,但只要我还在思考,我就有无限的可能性。思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一种力量。

从那天起,我开始转变我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首先,我不再执着于寻找那个唯一的“正确答案”。我开始享受思考的过程本身。当遇到一个问题,我不再急于搜索标准答案,而是先花时间去理解问题,分析它,然后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推导出自己的看法。即使我的看法不那么成熟,甚至有些幼稚,我也认为这个思考的过程是宝贵的。

其次,我开始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体验。以前,我总觉得“体验”是为了“找到方向”,所以我会小心翼翼地选择,害怕做无用功。但自从理解了“思考”的力量后,我反而敢于去尝试那些我不确定是否会有直接“结果”的事情。我参加了一个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社团,开始学习一门我完全不感兴趣的语言(后来发现原来还挺有趣)。这些尝试不再是为了寻找一个明确的“技能点”,而是为了让我的思考有更多元的输入,让我的“思考”这个工具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再者,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和想法。我不再把别人的成功看作是必须模仿的模板,而是去思考“为什么他们会成功”,以及“他们的成功对我有什么启发”。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么想”,以及“我的这种思考模式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过程,让我对自己的思维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一些优点和缺点。

直到现在,这句话依然是我行动的准则。每当遇到困难,感到迷茫,或者面对选择时,我都会想起它。它提醒我,最强大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外界的指引或预设的轨道,而是来自于我内在的思考能力。正是这份思考能力,让我能够分析、学习、适应,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它让我明白,即使是最平凡的个体,只要能够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反思,也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这并非是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这个简单的道理,却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和探索的态度。它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主动建构认知的探索者。而这份“思考”的能力,也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并一直指引着我,直到今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改变,分成两种,一种是在原有价值观崩塌的情况下新建起一套价值观,另一种是对现有的价值观修正,像对坏掉的汽车一样修修补补,而我指的是后一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