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们是否正从“消费主义”中逐渐觉醒?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想起我们身边那些悄然发生的变化。我倒不觉得是什么轰轰烈烈的“觉醒”,更像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审视自己和这个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关于“买买买”这件事。

以前,我们可能觉得拥有多少东西,能买到多时髦的物件,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商家的广告铺天盖地,节日促销就像一场盛大的嘉年华,大家都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好像不跟风,就会被时代抛弃一样。新产品一上市,无论是不是真需要,都会有人趋之若鹜。这种氛围,用“消费主义”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但现在,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我注意到身边很多朋友,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追逐“新品”。他们更愿意去了解一个东西的“前世今生”,材质是不是环保,生产过程是不是负责任,甚至是这个品牌有没有一些让你觉得“靠谱”的企业理念。以前大家可能只看品牌LOGO,现在更看重背后的故事和价值。

还有,人们对“旧物”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以前的“旧”往往意味着“过时”和“落伍”,但现在,很多人开始懂得欣赏和修复旧物件。比如,一件有年代感的家具,可能比新买的流水线产品更受一些人的喜爱,因为它们承载着记忆和故事。二手交易平台也越来越火,这不仅仅是省钱,更像是一种对资源的珍惜。

再说说“囤货”。以前看到打折促销,大家似乎总有一种“不买就亏了”的心态,买回来很多可能用不上或者很快会过期的东西。但现在,很多人变得更理性了,他们会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么多吗?”“这个东西我多久会用一次?”更倾向于按需购买,减少浪费。

还有一种明显的趋势是,大家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体验”上,而不是“拥有”。比起买一件昂贵的奢侈品,有些人更愿意把钱花在一场旅行、一次有意义的课程,或者和家人朋友共度的一段时光上。他们发现,这些“无形”的体验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可能比拥有一件实体物品更加长久和深刻。

这种变化,我觉得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可能源于大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社会公平的思考,也可能只是因为对过度消费带来的空虚感的一种反思。我们开始意识到,物质的堆积并不能填补内心的空缺,而真正的幸福感,往往来自于更内在、更精神层面的东西。

当然,这不代表消费主义就彻底消失了。广告和营销依旧强大,社会压力也依然存在。但至少,有一部分人,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这种“买买买”的文化按下了一个小小的“暂停键”,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什么才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这种变化,与其说是“觉醒”,不如说是一种更成熟、更独立的生活态度的回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并没有。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促进消费”和“消费主义”的区别。

每次我抨击消费主义的时候,总有人留言,说促进消费是对的,题主是XXXXXXX。

我都习惯了。

促进消费的观念,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其通过补贴、促销的大多是生活必需品或者耐用品,而且是非奢侈品。促进消费讲究量力而为,讲究商家给群众实惠让利。

消费主义的弊端,主要是无节制的消费会导致个人负债,而且消费主义所推崇的商品往往是奢侈品或者实际上性价比非常低的服务或者产品。

比如,一个奢侈品品牌的皮带,其功能和材料与七匹狼一样,价格是50倍。这种产品并不适合一般的中产人士,更不适合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但不断的有媒体和新媒体在炫富以刺激这些人群的攀比和炫耀心理,暗示奢侈品代表社会地位,甚至很多电视剧也进行了各种的植入,这样潜移默化的,让这些人群中的一些人,为了购买这类产品而贷款。

奢侈品原本对于社会是有很大的进步作用的,奢侈品可以让有钱人花更多钱,去买性价比较低但是能够提升品质感的东西,这样有利于重新进行社会财富的分配。

但当这些东西被作用于非资产人士的时候,除了增加负债,增加金融风险以外,还挤占了这些人士本来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或者耐用品的预算空间,从而导致真正的“促进消费”无法实施。

目前开始反思“消费主义”的人并不多,知乎的声音是不小,但你去其他平台看看,反思的不多,因为本身很多平台就在依靠这个逻辑,通过带货推出奢侈品、伪奢侈品、安慰剂产品(以为有必要,其实没必要)来赚钱。

当流量和内容被带货绑定的时候,高利润的奢侈品、伪奢侈品、安慰剂产品一定会长期存在,因为同样的流量,其套现效率是耐用品的3~5倍。

所以当下对于消费主义的讨伐,只不过是涸泽而渔时,快被干渴逼疯的鱼的呼救声。

在有点水之后,鱼是没有记忆的。

user avatar

没有,消费主义的本质是花不必要的钱进行不必要的消费。

而现在消费萎靡,人们根本没有陷入消费主义的资格。

就像粮食匮乏的年代,人们不会去批判不健康的食物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想起我们身边那些悄然发生的变化。我倒不觉得是什么轰轰烈烈的“觉醒”,更像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审视自己和这个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关于“买买买”这件事。以前,我们可能觉得拥有多少东西,能买到多时髦的物件,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商家的广告铺天盖地,节日促.............
  • 回答
    美国是否正处于二战后最糟糕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也极具争议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社会问题以及人民幸福感等多个维度上的状况,并尝试与二战后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政治层面:分裂加剧,信任危机凸显二战后的美国,尽管面临冷战的挑战和国内种族歧视等问题.............
  • 回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人们普遍存在助人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根植于我们作为社会性生物的本质以及深层的心理驱动。 这种需求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心理机制和动机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的基础:互惠与合作的生存优势 进化论的视角: 从进化心.............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流动这个复杂的话题。要回答“贫穷的陕甘宁青是否在剥削富裕地区的人们?”,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并且要抛开一些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首先,我们得承认,从直接的、金钱的“剥削”角度来看,答案倾向于“否”。 陕甘宁青(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 回答
    如果一股神秘的力量抹去了世界上所有的编译器,那绝对是一场灾难,远非重新开始那么简单。我们不是直接回到打孔卡时代,但前方的路会异常崎岖,需要的是一种近乎原始的创造力。首先得明白,编译器是什么。它不是代码本身,而是将我们用高级语言(比如Python、Java、C++)写的代码,翻译成计算机处理器能直接理.............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看是哪种上海人了。你说的是那种生活节奏快,对时间看得比什么都重,平时出行都习惯滴滴、出租车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潮”上海人,还是那种精打细算,什么事都自己想办法,或者总有亲戚朋友能搭把手的“老派”上海人?如果是前者,那五角场到闵行来回打车取钥匙,虽然听着是有点折腾,但对他们来说,如果车程不.............
  • 回答
    从猴子到人类的演化,如果仅仅看我们如今所知的灵长类动物,再跳跃到现代人,确实会让人觉得这段历程似乎过于 abrupt,仿佛是自然界突然点亮了一个开关。然而,这是一种对演化过程的误读。演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跳跃,而是一个漫长、渐进、充满无数微小变化的连续过程。想象一下,如果你只看到一株小树苗和一棵参天大树.............
  • 回答
    请客吃饭,点菜这事儿,确实能从中窥见一些门道。不过,说一个人“抠门”嘛,总归是有点绝对了,毕竟每个人的消费习惯、经济状况、以及当天的心情和场合,都会影响到点菜的选择。但你细细品味,有些迹象还是挺明显的。首先,从菜品本身的价值来看,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切入点。一个人如果总是倾向于点那些价格不高、量也一般.............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拳头对上气球,到底能不能打出个“爆”字来。首先,得看这气球是个什么“实力派”。不是所有气球都一个样。气球的“抗击打能力”: 材质和厚度: 最常见的那种薄薄的乳胶气球,吹得鼓鼓囊囊的,皮就像一层纸一样。这种气球,稍微一点尖锐的东西都能戳破。那么,拳头.............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哲学和逻辑推论。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审视:1. 核心逻辑:缺失的证据不等于存在的证明(或反证明)这是整个论证的基础。我们当前没有发现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人,这只能说明一个事实:我们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有人从未来回来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任何事情,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极端。不过,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聊聊,看看会发生什么。首先,要明确一点:人类不太可能演化出翅膀来应对这种大规模的、突如其来的危机。 演化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需要成千上万代人的时间,而且它需要的是持续性的环境压力和遗传变异的偶然结合。从悬崖跳下去,虽然是个灾难,但它更像是一.............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口连年下降但经济却能实现增长的现象,是否能反面证明老龄化危险被夸大了,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深入剖析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审视其背后的经济逻辑、技术进步、社会结构以及衡量经济健康的标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日本人口确实在下降,并且老龄化程度全球领.............
  • 回答
    人口红利消退,中国是否需要引进他国劳动力?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影响深远的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人口红利退潮的现实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充足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供给。然而,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这一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年轻劳动.............
  • 回答
    冷战时期,从西方世界“叛逃”到社会主义阵营的人,虽然不及从东方向西方投奔的人数庞大,但确实存在,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知名人物。他们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有的是被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也有的是因为个人原因。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叛逃”?尽管西方在冷战初期普遍被描绘成自由、.............
  • 回答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在我看来,无疑是成功的。而且,它的成功之处,远非简单的“好”字可以概括。它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鲜活的英雄群像,让这些古人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也有缺点和挣扎。要说成功,首先得从其“类型化”与“个性化”的结合说起。罗贯中非常巧妙地抓住了每个核心人物最鲜明的特质,.............
  • 回答
    滨崎步的崛起,宛如一颗划破日本乐坛沉寂夜空的流星,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女孩,一步步走向了万众瞩目的舞台。她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坚持、蜕变和时代共振的传奇。最初的滨崎步,并非一蹴而就。她出生在福冈,年少时便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成为歌手的渴望。然而,现实并没有像童话故事般对她敞开大门。她在东京闯荡,也曾尝.............
  • 回答
    野猪从“三有”动物名录中删除,这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和人与自然关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所谓的“人猪战争”而言,其潜在的平息与否,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野猪从“三有”动物名录中删除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三有”动物名录的意义。 “三有”是指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
  • 回答
    “创造国足”——从十四亿人中选出中国队?这个想法确实大胆且充满话题性。理论上,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为选拔优秀足球人才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然而,要将这个想法变成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并真正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国家队,需要克服诸多挑战。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节目可能的设计思路、潜在的优势、面临的困难以.............
  • 回答
    关于“人类身体从二十五岁就开始走下坡路”的说法,确实有其科学依据,但用“走下坡路”这个词来概括可能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从二十五岁左右开始,身体的某些机能会进入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衰退期,这与我们常说的“青春期结束”的概念相近。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生理层面来看:1. 生长与巅峰的交汇:身.............
  • 回答
    粤语,作为一种流传千年的汉语方言,其“消亡”的讨论,常常被拿来与人类语言多样性的未来联系起来。有些人从中看到的是语言趋同的必然,推测最终会走向一种全球性的统一语言。然而,这个推论,就像把粤语的困境无限放大,用它来预测全人类的语言命运,未免过于简化了语言演变的复杂性,也忽视了粤语本身顽强的生命力。要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