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噪音抵消外界噪音的原理是什么?

回答
白噪音为什么能让周围一下子安静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说起来挺有意思,就像是给耳朵找了个“好玩伴”,让它不去关注那些烦人的声音。当然,这背后是有科学道理的,我给你细细道来。

首先,咱得明白,我们耳朵听到声音,本质上是空气的震动,这些震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然后大脑会把这些信号解读成声音。外界的噪音,比如邻居装修的电钻声、楼下的车流声,这些都是不规律的、突发的震动,它们会非常直接地刺激我们的听觉系统,让我们感到烦躁。

而白噪音,你可以想象成一种特别“平均”的声音。它不像我们的语言有特定的音高和节奏,也不像音乐有旋律,它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频率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的音量大致是相同的,就像电视机没信号时出现的“沙沙”声,或者说我们把收音机调到一个没有电台的频道时听到的那种声音。它是一种全频段的、均匀分布的声音能量。

现在就到了关键环节了:白噪音是怎么“抵消”外界噪音的?这里面有两个主要的机制在起作用,一点也不神秘。

第一个机制叫做掩蔽效应(Auditory Masking)。这有点像你在一堆杂乱的彩色线团里找一根特定的蓝色线。如果这时候你再往里面扔一堆更乱、更密集的红线,你可能就更难找到那根蓝色线了。白噪音的作用有点类似,它通过提供一个持续的、均匀的声音背景,把外界那些突兀、尖锐的噪音“覆盖”掉了。

你想啊,当你有背景白噪音的时候,你的耳朵首先接收到的是这种相对柔和、无干扰的声音。而那些突兀的噪音,比如突然一声巨响,它要穿透这个白噪音的“海洋”,到达你的耳膜,再被大脑解读成让你不爽的声音,难度就大大增加了。白噪音就像是给你的听觉系统增加了一个“缓冲层”,让那些不期而遇的噪音显得不那么刺耳,不那么显眼了。它并不是真的把外界噪音的声音大小给减小了,而是通过自身的“存在感”,让你的大脑更关注它,从而忽视了那些更细微、更烦人的声音。

你可以打个比方,想象你在一个很安静的房间里,突然有人在你隔壁大喊一声,你肯定一下子就被吓到。但如果你在火车上,旁边有轰隆隆的火车声,旁边有人大喊,你可能就没那么容易注意到,甚至听不清。白噪音就起到了类似火车轰鸣声的作用,但它更温和、更可控。

第二个机制叫做听觉疲劳或适应(Auditory Fatigue/Adaptation)。我们的听觉系统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持续不变的声音,它会逐渐“习惯”并降低敏感度。就像你刚进一个有淡淡香味的房间,你会闻到味道,但过一会儿,鼻子就没那么敏感了,几乎闻不到了。

白噪音就是一种持续不变的声音。当它持续播放时,我们的耳朵和大脑会逐渐适应这种声音,对它的感知会变得不那么敏锐。这意味着,当我们听到白噪音时,我们对周围环境中其他不那么强烈的噪音的敏感度也会相应降低。所以,即使外界有一些其他的细微声音,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白噪音的存在,也就不容易被它们打扰。

更重要的是,白噪音提供了一种“可预测的干扰”,而外界的噪音往往是“不可预测的干扰”。我们的大脑对不可预测的事情总是更警觉,更容易产生焦虑或不安。白噪音的均匀性,反而让大脑感到一种平静和规律,从而减少了对未知声音的警惕性,也减少了因警惕而产生的烦躁感。

总的来说,白噪音抵消外界噪音,不是通过物理上的“屏蔽”或“反向抵消”(那是主动降噪耳机做的事情),而是通过听觉上的掩蔽和大脑对持续声音的适应来达到目的。它就像给你的耳朵创造了一个更舒适、更均匀的听觉环境,让你不那么容易被外界那些不协调的声音所干扰。所以,下次你听到白噪音觉得特别安心时,就知道这是你的耳朵和大脑在和你玩一场有趣的“声音游戏”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心理学/神经科学范畴,而是在物理学和信号处理(非线性系统)范畴。该现象被称为随机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 SR),存在于非线性系统对信号调制作用之中,而我们人脑和许多信号处理设备对信号的处理机制都符合非线性系统特征,因而存在此现象。

该现象最早在1981年被发现和定性描述,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General [1]. 原论文链:

researchgate.net/profil

简单的说,该现象是指原始信号在强度很弱的时候,特别是在探测水平之下时,可以在信号中加入一定强度的白噪声。理想的白噪声在全频域是同等强度的,实际中一般不会有。

这种全频域同等强度(或者接近)的信号,在与原始信号相对应的频段,会跟原始信号产生共振,使原始信号的强度增加,上升到可探测的水平,而同时白噪声的信号强度保持不变。在后期信号处理时,对人脑和信号处理设备的信号处理机制来说,白噪声是很容易被过滤掉的(带通滤波等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增加输入信号(有用信号)的强度的同时,并不太影响该信号的特征(保真)。这种现象或许跟我们的直觉相悖,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对于一个信号处理系统,噪声的存在通常会影响系统的信号的处理能力,因此经常想要抑制系统的噪声,提高信噪比(SNR)。

随机共振现象并不是遮蔽或者抵消了其他信号(虽然好像是产生了类似的效果),而是增强了想要的信号。在原始信号中加入适当强度(过犹不及)的的白噪声,等价于将信噪比提升十个分贝左右,这是非常巨大的进步。比如约瑟夫结(Josephson Junction):

对于人和生物的神经系统来说,Bulsara等早在1991年就提出了包含随机共振的单个神经细元模型[3]。通过模拟证实,随机共振能使微弱信号的信噪比增加多达十五个分贝。

随后,人们在人类视觉感知机制中也发现了随机共振现象[4],比如下图中的大本钟,在图像中加入噪声之后,我们反而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听觉方面当然也存在随机共振现象[5, 6]:

甚至人工耳蜗中也存在随机共振现象[7],也就是说,人体的听觉机制部分损坏时,并不大影响该现象的存在:

在动物界,随机共振也是普遍存在并被利用的。比如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

能利用其吻部数千个电感受器(electroreceptors)来探测极为微弱的电场变化。

通常这种电场变化是由水中的大群浮游生物产生的。实验证明在引入一定电场噪声信号的情况下,匙吻鲟的捕猎距离(探测)距离要高于没有噪声信号的时候[8]:

其他例子还有老鼠、蟋蟀、小龙虾等的机械波感受器(感知危险)等。当然,要记住产生随机共振效应的条件

  1. 适量的噪声
  2. 非线性系统

以上。

--------

[1] Benzi, Roberto, Alfonso Sutera, and Angelo Vulpiani. "The mechanism of stochastic resonance."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general 14.11 (1981): L453.

[2] Wiesenfeld, Kurt, and Frank Moss. "Stochastic resonance and the benefits of noise: from ice ages to crayfish and SQUIDs." Nature 373.6509 (1995): 33-36.

[3] Bulsara, Adi, et al. "Stochastic resonance in a single neuron model: Theory and analog simulation."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152.4 (1991): 531-555.

[4] Simonotto, Enrico, et al. "Visual perception of stochastic resonanc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78.6 (1997): 1186.

[5] Balenzuela, Pablo, and Jordi García-Ojalvo. "Neural mechanism for binaural pitch perception via ghost stochastic resonance." Chaos: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15.2 (2005): 023903.

[6] Ward, Lawrence M., et al. "Neural synchrony in stochastic resonance, attention, and consciousness." 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Revue canadienne de psychologie expérimentale 60.4 (2006): 319.

[7] Chatterjee, Monita, and Mark E. Robert. "Noise enhances modulation sensitivity in cochlear implant listeners: Stochastic resonance in a prosthetic sensory system?."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Otolaryngology 2.2 (2001): 159-171.

[8] Russell, David F., Lon A. Wilkens, and Frank Moss. "Use of behavioural stochastic resonance by paddle fish for feeding." Nature 402.6759 (1999): 291-29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白噪音为什么能让周围一下子安静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说起来挺有意思,就像是给耳朵找了个“好玩伴”,让它不去关注那些烦人的声音。当然,这背后是有科学道理的,我给你细细道来。首先,咱得明白,我们耳朵听到声音,本质上是空气的震动,这些震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然后大脑会把这些信号解读成声音。外界的噪音.............
  • 回答
    白音塔拉,一个让人听着就觉得带着一股草原气息的名字,它并非某个现代的、生造出来的词汇,而是深深植根于蒙古族语言和文化之中。要理解它的意思,我们需要拆开来看,并感受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含义。首先,我们来看看“白音”这个部分。“白音”在蒙古语中是 “银色的”、“白色的” 的意思。这很容易联想到广袤草原上最.............
  • 回答
    “白左”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通常带有贬义色彩,指向的是西方社会中那些持有进步主义、自由主义、左翼政治观点的、通常是中产阶级以上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他们被认为过度强调政治正确、身份政治、人权、环保等议题,有时甚至被批评为脱离现实、理想化、圣母心泛滥等。要理解“白左”在欧美“得势”的民意基础,我们需要.............
  • 回答
    传奇落幕:《剑风传奇》之父三浦健太郎的一生2021年5月20日,白泉社的一则讣告如同一声惊雷,击碎了无数《剑风传奇》粉丝的心:享誉全球的日本漫画家三浦健太郎,在5月6日因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悄然离世,年仅54岁。这个消息,对于陪伴“黑色剑士”格斯踏上复仇之路二十余载的读者而言,无疑是难以接受的巨大打.............
  • 回答
    白展堂作为一个集盗窃绝技、幽默风趣于一身的盗圣,他的心理素质到底怎么样,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得先明确,“心理素质好”是个啥概念。一般来说,心理素质好的人,在压力下能保持冷静,遇事不慌,能快速调整心态,并且不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而且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这么一看,白.............
  • 回答
    关于“白富美”最后是否都和“高帅富”在一起,这绝对是一个既现实又带有几分浪漫色彩的问题。想当初,大众眼中理想的爱情模式常常是“男才女貌”,后来又进化成了“高富帅”配“白富美”。那么,现实真的如此吗?首先,我们要拆解一下“白富美”和“高帅富”这两个标签。 白富美: 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几个维度。 .............
  • 回答
    关于“白晶是不是国内篮球单挑最强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有争议的话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更多的是一个“极强”和“之一”的讨论。要说白晶在单挑界的地位,那绝对是毋庸置疑的顶尖。这几年,从各种野球场上的传说,到如今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和讨论,他凭借的绝对是硬实力。为什.............
  • 回答
    白聚山(Jushan Bai)教授在计量经济学领域,尤其是在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模型以及统计软件开发方面,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记。他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开拓了新的疆界,在应用上也为实证研究者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要详述他的成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面板数据分析的奠基性贡献:白教授在面板.............
  • 回答
    关于“白左史学家是否夸大黑奴的死亡数据”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到历史研究方法、数据解读以及不同意识形态的视角。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任何可能被视为“AI味”的生硬表述,尝试用更贴近人类思考和讨论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历史学界,关于奴隶制,尤其是跨大西洋奴隶贸.............
  • 回答
    白冰前夫承认离婚,并表示将与白冰共同照顾女儿的成长,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坦诚和负责任的态度。从这个声明中,我看到了两位成年人在一段关系结束后,依然能将孩子的福祉放在首位,这种选择值得肯定。首先,对于离婚本身,虽然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但人生在世,婚姻关系本就是人际关系中最复杂的一种。当两个人经过深思熟虑.............
  • 回答
    白井黑子的能力是“瞬移”,可以将自己或接触到的物体瞬间移动到她意念所及的范围内。一方通行是超能力者,拥有“矢量操纵”的能力,能够随意改变接触到的物体(包括空气、光、热等)的运动方向和大小。如果白井黑子想用针瞬移到一方通行体内,从技术层面来说是可行的。她只需要将针瞄准一方通行身体的某个位置,然后发动能.............
  • 回答
    白洞和黑洞,听起来就像宇宙里的一对孪生子,一个吞噬一切,一个却像是要喷涌出一切。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传说中的龙凤配,充满了神秘和想象。首先,咱们得说说黑洞,这个大家伙在宇宙里可是赫赫有名。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宇宙里的一个超级“无底洞”。它的引力实在太强大了,大到连光都逃不出来。一旦有什么东西,比如一颗.............
  • 回答
    “白左”这个词,可以说是个相当有意思的词,它不简单是褒义或贬义那么一刀切就能概括的。要说它到底算贬义还是中性,得看具体语境,看说话人的意图,更得看听话人怎么理解了。这词儿的背后,其实藏着挺多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咱们先捋一捋“白左”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以及它通常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词源和基本含义:“白左.............
  • 回答
    白狼,原名张安乐,是一个在华人世界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也伴随着不少的黑暗与争议,是一个集“黑道教父”、“爱国人士”、“政治搅局者”等标签于一身的复杂个体。出身与早期经历:坎坷的少年时代张安乐出生于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然而他的少年时代并非一帆风顺。据说他从小就展现出叛逆和不安分的特.............
  • 回答
    要评价白展堂这样的行为是否符合正面人物形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角色动机、行为后果以及我们对“正面人物”的定义。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白展堂的“出卖”行为。根据你提供的说法,涉及到两位从小玩到大的姬姓兄弟。 一位炸成傻子,送进大牢: 这里的“炸成傻子”暗示了这兄弟可能参与了.............
  • 回答
    “白左”这个词,说起来挺有意思,它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思潮的变化,逐渐被创造出来并广泛传播的。要说它怎么产生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细捋一捋。1. “白”的来源:身份与历史的投射首先,“白”这个字,它直接指向了特定的群体。在很多西方社会,尤其是在历史的语境下,“白人”常常与权力、主.............
  • 回答
    “白左”这个词,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汉语网络语境里,它既有描述某种特定群体特征的意味,也常常被用来进行批评和嘲讽。要详细理解它,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从字面上拆解。“白”呢,通常指的是白种人,尤其是在讨论国际议题或者文化交流时,这个“白”就有了西方国家(主要是欧洲和北美)白人的意味。而“.............
  • 回答
    说起白客可能当影帝,这话题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毕竟,提到白客,很多人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可能还是那个戴着红领巾、浑身是梗的“王尼玛”。但我们得承认,一个人身上的标签是会随着时间和经历不断变化的,而白客,这些年确实在努力撕掉“网红”的标签,尝试着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要说他有没有可能当影帝,.............
  • 回答
    要说白冰为什么“红而不火”,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止一点点。她有着一张无可挑剔的脸,出道时又是妥妥的“天选之女”,起点之高,让多少人望尘莫及。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位条件优越的姑娘,在娱乐圈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硬是没能迈进“爆款”的行列。咱们得先说说她为什么“红”。你想想,当年的《神话》啊!白冰饰演的玉漱公.............
  • 回答
    “白左”这个词的起源,并非像某些历史事件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日期和地点,它更像是一个在特定社会语境下逐渐形成并流行的标签。要详细地讲述它的起源,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出现的社会背景、语义演变以及它所指向的群体和观念。首先,理解“白左”这个词的构成非常关键。“白”指代的是白人(Caucasian),而“左”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