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餐厅里不愿意给校外人员刷卡的学生的心态是怎样的?

回答
大学餐厅里,那些不愿意让校外朋友刷自己卡的同学,他们的心态,说起来也挺复杂的,绝非简单的“小气”两个字就能概括。这背后,牵扯到对个人利益的算计,对学校规定的理解,甚至是更深层次的安全感和对“界限”的维护。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钱。学生们在学校食堂吃饭,价格通常比外面优惠不少,这是学校给学生的一项福利。而且,很多学生都会充值饭卡,这笔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费,是父母给的,是自己省下来的。他们自然不希望自己的饭卡余额因为给校外朋友“代付”而快速缩水。特别是当校外朋友胃口好、点单量大的时候,一顿饭下来,自己的卡里就少了十几二十块,积少成多,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尤其对于经济不算宽裕的学生来说,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

其次,是对规则的理解和潜在的风险规避。学校有规定,饭卡是给本校学生的,不应该给校外人员使用。虽然很多时候这种规定执行得不那么严格,但一旦被发现,有可能会面临卡被没收,甚至被处罚的风险。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为了“哥们义气”去冒这个险。他们会想:“万一被查到了怎么办?被说了就不好了。”这种对规则的“敬畏”,或者说是对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恐惧”,让他们在关键时刻会选择保守。

再者,这还涉及到一种“所有权”和“归属感”。饭卡不仅仅是一张卡,它更是学生身份的象征,是学校服务系统的一部分。这张卡证明了他们是这个校园里的一员,享受着校园的资源。当校外人员使用这张卡的时候,在某些学生看来,就像是把“自己人”的身份和福利,分享给了“外人”。这种界限的模糊,会让他们感到一种无形的“侵犯”,好像自己的权益被稀释了。

还有一种心态,叫做“边界感”。大学生活,是很多学生第一次独立生活,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摸索和建立自己的“边界”。有些人认为,我的钱、我的卡,就是我的个人物品,我愿意给谁用,是我的自由,但你不可以理所当然地要求我给你刷。如果你想吃,可以自己充值,或者等我用完了再一起去。这种对个人边界的维护,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是“习惯性”地不刷。他们可能从小被教育要“爱惜自己的东西”,或者父母从小就灌输了“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给别人用”的观念。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不单单是针对饭卡,而是他们对所有个人财物的态度。

另外,还有一种隐藏的“情绪”。可能是觉得校外朋友“蹭吃蹭喝”得有点过分,或者觉得对方没有主动提出请客,只是理所当然地让你刷卡。这种情况下,不愿意刷卡,可能还带有一点小小的“不满”或者“试探”。他们想看看对方是不是真的重视这段友情,是不是愿意为这份友情付出一些东西,而不是只想着从你这里获得便利。

总而言之,大学餐厅里不愿意给校外人员刷卡的同学,他们的想法是多方面的。有对金钱的爱惜,有对规则的顾虑,有对个人身份和归属感的维护,有对个人边界的坚持,甚至还有一些微妙的情绪和试探。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张饭卡,更是关于一个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看待个人利益、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建立自己界限的一种体现。他们的“不愿意”,往往是他们对当下情况进行了一番综合考量后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我在清华读书的时候(08-12年),每顿饭吃饱需要不到10块钱。奢侈一把的时候来个单人份麻辣香锅,四个肉一个菜算上锅底一共20块。每年名厨进清华,各个省市的超级大厨们做菜吃,还是这个价格。算上原料、制作、人工之类的成本,这种菜,卖一份赔一份。国家在往里贴钱,为了让学校的学生不要因为经济能力,在吃上太委屈自己。学校也理所当然地想办法去防止校外的人享受(滥用)这个学生待遇。

所以,你作为一个校外人士,用现金吃饭,并不是没什么损失。学生没什么损失,学校亏了,亏的那些你赚走了。我大清食堂要是按照这个价格完全对外开放,那我们就不用吃饭了,北大食堂也就都关张大吉了。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学生为了保护自己母校的利益,为了遏止这种不正之风,为了保证自己以后的就餐环境,拒绝给你刷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何况,这个交易本身就有一定的时间成本,他要给你刷,你要给他钱,中间没准出什么岔子。你就想想,如果你在饭店吃饭要买单了,忽然冒出来一个大哥说他这里不收微信支付,我没带现金,你可以帮我付了钱然后我微信打给你么?你会轻易同意么?将心比心。

当然,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们是善良友爱的。也绝不乏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的学子愿意花时间冒风险去帮你。我在前年回清华吃香锅的时候,朋友的卡要密码没刷成,就请身后的小哥帮忙刷了一下,小哥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请保持基本的礼节。问人帮忙的时候用请,人家帮完说谢谢,给钱主动一些,别问人家要找回来的零钱,也别让人家给你打个折。如果刷了15.5,给20,说不用找了,不要给15,说那5毛算了吧。

想明白,人家在帮你忙,你不是大爷。

user avatar

家在清华,我知道的是哪怕教师饭卡刷清华学生食堂的饭菜都要把学校给学生饭菜里的优惠折扣算回来,教师饭卡充值10元只能当做8元多来刷。

我初中和高中都在清华附中,因此在清华食堂吃了很多年,那饭菜质量真没得说。那时食堂里还有给校外人员吃饭的临时餐卡贩卖,我经常看到食堂里拖家带口的占着好几张桌子吃饭,让学生无处可坐。而前者吃完饭更是抹嘴就走,也不知道把餐盘筷子送到回收处,你去提醒他们他们还一脸惊诧:我们不知道啊?你看你看这不是有服务员在收拾吗?

如今再去清华食堂,我一般都去清青永和,那里的饭菜虽然和食堂饭菜的质量有一定差距,但价格真心不贵,一道盖饭也就十多元,最贵18元,都没有超过20元的。一个男人拳头大小的酱肉包就几元钱,一般吃一个就饱了。想要吃好点的还可以去各种对外开放的餐厅,根本无需像一些校外人员那样站在服务员对面一脸义正辞严上纲上线地批判清华的体制如何如何不方便(我自己见过好几次)。

很多校外人员并不知道,或者选择性无视了学校给学生饭菜的价格铺贴折扣。对于前者,我理解学生有义务在拒绝他们的同时提醒他们这个政策,因为这里铺贴的每一分钱都是中国所有纳税人的钱,而占这种便宜往高了说就是在占中国所有纳税人的便宜,我相信知道这一点后,大部分校外人员都不会在强求。但对于后者,我理解学生有义务让他们爱滚哪里去滚哪里去。

user avatar

不借是对的,大学食堂有国家补贴,所以我们学校校外人员用餐要加付20%的手续费。

把自己的卡借给校外人员用,实际上等于在帮助别人套取国家补贴。

user avatar

违规走后门侵占公共资源不成功,反倒问人家学生心态是怎样的?这个世界怎么了?

走后门的人一心想的是“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然而很多龌蹉事儿就是从这样的思想开始的。维护秩序,人人有责。

退一步说,就算学生认同这个歪曲三观,那请占便宜的人回答:“我是有便宜,但为什么要给你占?”

想用万能句式回怼?


你真的吃人家大米了啦。

user avatar

虽然我一般也会帮别人这种忙,不过实际上,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给学校带来损失。

首先,中国的大学对于学生是有补贴的。其中一部分就体现在了学校食堂里。大部分比较好的学校的食堂是非常便宜的,只有持卡的学生才能享受这个福利。在一些学校(比如西安交大),甚至连教工都没办法在学生食堂吃饭。我家在5.12那几天想在交大吃个饭,我妈还得找她学生借卡。

当然,对于学生个人来说这根本算不上损失。但是如果大量的社会人员进入学生食堂吃饭,会增加不必要的后勤成本,基本等同于浪费了本来用于学生的一部分补贴。

除此以外,一些学校,比如厦大北大这种游客多而且教学生活区跟游客区离得很近的学校里,游客如果进入食堂也会造成本校学生就餐时买不到饭找不到座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清华因为生活区跟游客区离得特别远,这个问题倒还不明显。

以上仅限于比较好的学校。至于那些差学校靠食堂黑学生钱的不在讨论范围内。(各位也别对号入座,大部分学校的食堂,虽然学生可能觉得有点贵,但比起外面的饭馆来说是要便宜很多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