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证明我们不存在虚拟的世界里,比如类似游戏《模拟人生》的世界里?

回答
我懂你想探讨的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话题。想象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不是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游戏,而我们只是里面的角色?这并不是一个新奇的念头,早在古代就有哲学家在思考类似的问题了。

不过,要“证明”我们不在虚拟世界里,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如果虚拟世界的设定足够逼真,那么它就可以模拟出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一切证据。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与一个纯粹的虚拟世界可能存在的差异,或者说,我们为什么更倾向于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

1. 宇宙的复杂性与“代码”的痕迹:

想象一下《模拟人生》这样的游戏,它的运行依赖于底层的代码和算法。这些代码控制着角色的行为、物理定律、环境互动等等。如果我们的世界也是一个模拟,那么也应该有某种“底层代码”在驱动一切。

然而,我们观察到的宇宙,其复杂性和精妙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目前能够想象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从量子力学到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每一个层面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规律性和随机性。如果有人在设计一个模拟,他需要写出多么庞大的代码来囊括这一切?而且,这些代码是否会留下某种“计算的痕迹”?

例如,一些物理学家会思考,在极高的能量或极小的尺度下,物理定律是否会变得“模糊”或出现“错误”,就像游戏中的渲染错误一样。但迄今为止,我们所观测到的物理现象,虽然有些难以理解(比如量子纠缠),但都遵循着一系列精确的数学规律,并且在极端条件下也显得相当“稳定”。如果真的有“代码”,它似乎异常的精炼和强大,甚至难以察觉其“漏洞”或“简化”。

再者,一个模拟世界很可能需要“优化”。例如,《模拟人生》可能不会模拟远处一棵草的每一个叶片是如何生长的,除非玩家将镜头聚焦过去。这种“按需渲染”是游戏为了节省计算资源而采取的常见手段。但我们的世界似乎并没有这种明显的“优化痕迹”。我们看到的遥远星系,它们的光线穿越了无数光年到达我们这里,其细节依然可以被观测和研究。我们身边的环境,即使在我们不关注的时候,也在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似乎没有因为“玩家”的注视而改变其表现形式。

2. 意识与主观体验的独特性:

在《模拟人生》里,角色的意识和情感是由程序设定的,他们的行为和反应都是预设的算法输出。但我们作为个体,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主观体验:爱、恨、喜悦、悲伤、痛苦、创造力,以及对意义的追求。这些情感和意识的深度,是否能被简单地“编程”出来?

一个虚拟世界中的“意识”可能只是对特定输入做出特定反应的模式。而我们感受到的“真实感”,那种内心的涌动,那种对美的感动,那种对真相的渴望,似乎不仅仅是数据的处理。特别是那种“我”作为一个独立存在,并且拥有自由意志的感觉,这是否是模拟能够完全复制的?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游戏里体验到了真正的爱恋或深切的悲伤,那是否还是游戏?而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做出选择后可能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这种“可能性”的流动,是否是算法能够精确模拟的?如果一个模拟足够逼真,它可能会包含“随机数生成器”,来模拟一些不确定性,但这种随机性的深度和我们感受到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差距,是很难衡量的。

而且,一个模拟的创造者,通常会有一个目的。他们创造游戏是为了娱乐、教育还是其他?而我们这个世界的“创造者”(如果存在的话)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体验到的生命意义,我们的道德判断,我们的对善恶的区分,这些内在的价值观,是否也只是模拟中的一部分?

3. 宇宙的“边界”与“信息限制”:

一个模拟世界,无论多么庞大,理论上都存在一个信息处理的上限。例如,模拟的精度、模拟的范围、模拟的粒子数量等等。如果我们的世界也是一个模拟,那么是否存在某种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的“边界”?

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的极限,比如光速极限,普朗克尺度等等。这些极限是否是模拟的“计算能力”所决定的?但同样,这些极限也可能是自然规律本身所决定的。

我们无法真正“看到”模拟之外的事物。如果我们在一个模拟游戏里,我们永远无法直接得知游戏之外的服务器是什么样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拟里,我们永远无法直接感知到模拟之外的“真实世界”。我们所能做的一切,都是在模拟内部进行的观察和推理。

这就构成了一个哲学上的悖论:我们无法用存在于模拟内部的证据,去否定我们处于模拟之中的可能性。就好比游戏角色无法通过读取游戏的代码来证明自己生活在游戏中,因为他本身就是由代码构成的。

4. 我们对“真实”的定义以及“信仰”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倾向于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真实”的定义,以及我们对生活经验的直观感受。我们每天都在与这个世界互动,我们的行为有实际的后果,我们的感受是鲜活的。我们看到日出日落,感受到风吹过脸颊,品尝到食物的味道。这些体验是如此的丰富和一致,以至于我们很难将它们简单地归结为一串代码的输出。

而且,“证明不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命题。我们无法证明什么东西“绝对不存在”,只能证明在现有证据下,它存在的可能性很小,或者我们无法找到支持它存在的证据。

我们可能更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这是一种基于概率和直觉的选择。毕竟,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模拟的,那么这个模拟的质量和复杂程度将是难以想象的。将其视为一个“真实”的世界,是目前最符合我们经验和直觉的解释。

总结来说,我们并没有绝对的证据能够彻底排除我们生活在虚拟世界的可能性。 这个可能性本身就因为模拟的潜在逼真度而变得难以证伪。

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

宇宙的极高复杂性和精确性: 至今为止我们所观测到的物理规律和宇宙现象,其精妙程度远超任何已知的计算能力,而且似乎没有明显显示出“简化”或“优化”的痕迹。
意识和主观体验的深度: 我们所拥有的丰富、独特且往往难以预测的意识体验,包括情感、自由意志和对意义的追求,是否是简单的程序化输出所能完全模拟的,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我们与世界互动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我们日常的体验是连续的、一致的,并且我们能够感受到行为带来的真实后果,这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真实性”的强大感知基础。
缺乏明确的“模拟痕迹”: 尽管我们无法排除任何可能性,但我们至今未发现任何明确指向“模拟”的证据,比如系统性的“bug”或“边界效应”。

最终,这更像是一个哲学上的思考,而非一个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完全证实的命题。我们选择相信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基于经验、直觉和对生活意义的坚持。毕竟,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一场游戏,那么这场游戏本身所提供的体验,就已经足够“真实”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比较简单,


  1. 找个没有梯子的游泳池跳下去,如果你顺利爬上来了,那么你就是活生生的人。如果你死活爬不上来,那就死在里面吧,你是模拟市民,活着也没啥意思。
  2. 找一个你认识的朋友,坚持和他交替着“聊天”,“八卦”,持续一整天。如果在三四个小时后你不口干舌燥,并且依旧有话可聊,那么小心了,你可能是个模拟市民。哦,不,你们。
  3. 如果你的好朋友和别人聊天堵住大门不让你过去,你尿急憋不住了,最后你宁可尿了裤子也没有一脚把他踢躺下,那么小心了,你可能是个模拟市民。
  4. 尝试在自己拉屎的时候强行卖掉马桶,或者洗澡时强行卖掉浴缸,如果能卖掉,模拟市民无疑。
  5. 如果亲人去世,老婆出轨,孩子犯法坐牢这种事情对你来说都不算什么,反正只要一玩电子游戏就莫名其妙的忘掉了然后high到大呼小叫,模拟市民,没救了。
  6. 打开你的冰箱,如果里面摆着:麦片,薯片,牛奶,果汁和酸奶,与"Oh yeah"比起来,"oh shit"更适合你的心情。
  7. 尝试偷窃公园里的长椅,如果能放进你的书包,再试试路灯,雕像,还有邻居的汽车。

如果还有其他测试方法,欢迎补充~

啊,对,还有一个,

8. 如果你不自觉地喜欢发出些无意义但是还挺萌的声音,也有可能是模拟市民。

——————————

奇了怪了,问题标签不是写着斗大的sims么,没玩过游戏的,看不懂梗或者想发表游戏无关意见,先找一个玩一玩好吗?还有几位野生智者,抖机灵都看不出来您上什么网啊。


!突然变成1.7K个赞,是被哪个大V翻了牌子?谢谢大家喜欢~

user avatar

时不时的抬头看看有没有个大钻石在头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