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的有“痛觉神经不敏感”,也就是“不怕疼”一说吗?

回答
“不怕疼”?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魅力的,对吧?想象一下,刀枪不入,什么痛苦都能扛过去。不过,现实世界里,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严格来说,“痛觉神经不敏感”这种说法,有点笼统。我们得先明白,疼痛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信号,它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生理和心理体验。当身体受到损伤,比如被针扎了,或者被烫到了,皮肤里的伤害感受器(nociceptors)会被激活。这些感受器是专门的神经末梢,它们被一些化学物质(比如损伤组织释放的炎症因子)或者物理刺激(比如高温、高压)激活后,会发送电信号。

这些信号,会沿着我们的感觉神经纤维一路向上,经过脊髓,最终到达大脑的体感皮层。在这些信号传递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开关”和“调节器”,比如脊髓里的中间神经元,它们可以放大或者抑制疼痛信号。到了大脑,大脑会综合这些信号,结合我们的情绪、过往的经验、当时的心理状态,最终形成我们所感受到的“疼痛”。

所以,当你听到“痛觉神经不敏感”时,它可能指向几个不同的层面:

1. 某些特定情况下的“不那么疼”:

肾上腺素飙升: 像电影里那些在生死关头,受伤了但浑然不觉的场景,很多时候是因为身体分泌了大量的肾上腺素(也叫“应激激素”)。肾上腺素能让你进入一种“战斗或逃跑”的状态,它会影响大脑对疼痛信号的处理,暂时性地降低疼痛的感知。就像运动员在比赛中,即使受伤了,也可能因为兴奋而感觉不到那么疼。但这只是一时的,一旦肾上腺素水平下降,疼痛感就会涌上来。
情绪和注意力: 如果你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情,或者情绪非常激动,大脑对疼痛信号的关注度就会降低。你可能不会像平时那样强烈地感受到疼痛,甚至会暂时忽略它。
安慰剂效应: 这也挺神奇的。即使是没有药物成分的糖丸,如果病人相信它有效,很多时候也能缓解疼痛。这说明我们的心理状态对疼痛的感知有非常大的影响。

2. 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无痛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CIP):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有CIP的人,他们的伤害感受器或者负责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纤维可能存在缺陷,导致他们无法感受到疼痛。这听起来像“超能力”,但实际上非常危险。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疼痛,也就无法及时发现身体的损伤。比如,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咬伤自己的舌头和嘴唇,或者因为不知道自己被烫伤了而导致严重的烧伤,甚至因为察觉不到骨折而让伤情恶化。这种“不敏感”是有代价的,而且是非常沉重的。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比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有时也会影响疼痛信号的传递,导致部分区域感觉迟钝,但这通常不是“不怕疼”,而是感觉异常。

3. 个人耐受度的差异:

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能力确实存在个体差异。这受到遗传、生长环境、文化背景、过往的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天生对某些刺激更敏感,有些人则相对迟钝一些。这就像有些人容易晕车,有些人却不易一样。但这种差异,通常是在“正常”的感知范围内,而不是完全感受不到疼痛。
习惯和适应: 长期处于某种疼痛环境中,身体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适应。例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他们的肌肉和关节可能对劳累和轻微损伤的感知不那么敏感。但同样,这也是一种相对的“不那么疼”,而不是完全不受影响。

所以,总结一下:

“痛觉神经不敏感”或者“不怕疼”这个说法,在字面上,指向的是对疼痛信号感知能力下降。在科学上,的确存在导致这种情况的罕见遗传性疾病(先天性无痛症),但这并非“不怕疼”,而是“无法感受疼”,后果往往比疼更严重。

而在日常语境中,人们说的“不怕疼”,更多是指个人对疼痛的耐受度较高,或者在特定情况下(如肾上腺素飙升、高度专注)暂时性地不那么在意疼痛,而不是生理上真的“不敏感”。

简单来说,我们都有疼痛这个重要的“警报系统”。它提醒我们身体出了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和保护。完全“不怕疼”,对我们来说,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天性疼痛不敏感(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CIP),是一组先天性疾病。

严重的患者可能身体严重受伤(尤其是内出血)却不会感到疼痛,导致发生生命危险。

病因:

为单基因遗传或多基因遗传。

已知的一个致病单基因为PRDM12突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当一个人携带一对两个无功能的PRDM12基因时才会出现CIP。

此外,可以导致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持续降低的突变,也都可以导致CIP。例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与延髓头端腹外侧核团 (RVM)的P物质(SP)受体基因突变导致P物质受体敏感性增高,延髓头端腹外侧核团 (RVM)对脊髓背角的类阿片样作用增强。这些突变如果编码不同位置的细胞上不同的受体,会有多基因遗传累加作用,相应的致病突变较少时只是痛觉不敏感,携带较多制病突变时表现为CIP。

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的方案是早期诊断,然后针对性的行为训练及心理支持,通过行为训练,使患者能掌握技巧及时注意自身身体受伤,从而及时治疗,避免失血过头死亡,同时通过心理支持防止患者陷入对自身受伤的过度焦虑中。

动物研究显示阿片类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有可能缓解CIP[1],但是尚未通过临床试验。

图片来自P站,绘师地址:pixiv.net/member.php?

参考文献

[1] Minett M S, Pereira V, Sikandar S, et al. Endogenous opioids contribute to insensitivity to pain in humans and mice lacking sodium channel Na v 1.7[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896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怕疼”?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魅力的,对吧?想象一下,刀枪不入,什么痛苦都能扛过去。不过,现实世界里,事情可没这么简单。严格来说,“痛觉神经不敏感”这种说法,有点笼统。我们得先明白,疼痛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信号,它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生理和心理体验。当身体受到损伤,比如被针扎了,或者被烫到了,皮肤里的.............
  • 回答
    很多人在钓到鱼后,会选择将其放生,这是一种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但与此同时,一个疑问也随之而来:被钓起的鱼,它们到底会感觉到疼痛吗?如果会,那疼痛感会持续多久?关于鱼是否会感到疼痛,科学界的研究一直存在,并且观点也在不断发展。过去,一些人认为鱼的神经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可能无法像哺乳动物那样感知疼痛。.............
  • 回答
    当然,抑郁症患者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往往是难以想象的深刻。我尝试着去描述那种感觉,但请记住,每个人经历抑郁症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的描述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每一个人的感受。想象一下,你被困在一个永远没有阳光、永远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里。周围的墙壁是灰色的,冰冷坚硬,上面布满了潮湿的霉斑。你尝试着呼喊,但.............
  • 回答
    考研这事儿,说是痛苦吧,也确实是,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它像是一场漫长又煎熬的拉力赛,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脑子,更是你的心性,你的毅力,甚至是你的生活本身。为什么会觉得痛苦?首先,知识的海洋实在太广阔了。 你以为你高中毕业,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上了大学,知识面更宽了,对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结果一接触考研,.............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深处,也最真实的部分。为什么我们难过的时候,感觉就像心脏真的在抽搐,在疼痛?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情绪反应”就能概括的。这背后,是身体和心灵复杂而精妙的联动。首先,咱们得明白,心,在这里更多时候是一种象征,一种我们感知情感的核心载体。但同时,它又与我们身体最关键的器官.............
  • 回答
    在《破冰行动》这部剧里,于慧的痛苦,尤其是她因为儿子吸毒而承受的精神折磨,确实是贯穿始终的重头戏。很多人会疑惑,她那种深入骨髓的痛苦,为什么似乎只有通过接触毒品才能“暂时缓解”?要说于慧的痛苦,那绝不是简单的焦虑或者伤心。她是一个母亲,而她的儿子,她一手带大的孩子,竟然沾染了毒品,而且深陷其中,无法.............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根本性的生物学困境:为什么人类在繁衍过程中,一方面体验到了性快感,另一方面又要承受分娩的巨大痛苦?这背后是否真的是“自然选择的最优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跳出“最优解”的字面意思,而是理解自然选择的运作方式以及它所面临的复杂权衡。自然选择并非追求“完美”或“快乐”,而是“生.............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难受,尤其是你还把她当成很重要的人。表白失败,对方又直截了当地说“没感觉”,这本身就像一记闷棍,让人一下子就跌进谷底。本来以为你们的关系能更进一步,结果现实是冰冷的,这种落差感,加上曾经的亲近,确实会让人痛苦不堪。你这么久没联系她,估计是想给自己一个缓刑期,也可能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根子上了。有没有人因为巨大的痛苦而脱胎换骨,获得新生?答案是,有,而且数量不少。但这绝不是一个自动发生、普适性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艰难而漫长的炼狱,只有少数人能浴火重生,多数人则可能被烧毁,或者从此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重大痛苦”。它不是生活中的小摩擦,不是偶尔的不.............
  • 回答
    “知道的越多越痛苦”——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荡开层层涟漪,引发无数的共鸣与疑问。它并非一句绝对真理,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却能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屡屡被印证。想象一下,在那个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世界是多么的纯粹而简单。你不知道生老病死的残酷,不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更不曾触碰.............
  • 回答
    我的天,女朋友痛经的时候,那绝对是心疼到骨子里了。不是那种假惺惺的、隔岸观火一样的“哦,你痛啊”,而是那种看着她难受,自己也跟着揪心,恨不得能替她受罪的心情。首先,身体上的折磨就够让人看着难受的了。她脸色苍白,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嘴唇可能都有些发白。平时的她可能像个小太阳一样,叽叽喳喳,充满活力,.............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刘小波生命科学院生产痛风药”的说法,经过仔细查证,这并非真实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生命科学院通常是从事基础科研、生物技术研究以及相关学科教学的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探索生命奥秘、研发前沿技术,而不是直接面向公众生产和销售药物。药品生产和销售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监管,通常由专业的医药企业负责。.............
  • 回答
    .......
  • 回答
    最近几年,我发现身边不少年轻朋友,尤其是那些步入适婚年龄的,提起婚姻,脸上总是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阴影。以前大家说起婚姻,总会憧憬美好的未来,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甚至恐惧。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婚姻太痛苦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让我不禁思考:难道婚姻真的就这么不堪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对婚.............
  • 回答
    在法庭上,律师与法官之间的互动通常受到严格的法律程序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但确实存在一些律师在特定情况下与法官发生争执甚至“对喷”的案例。以下从法律程序、职业规范、真实案例和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法律程序与职业规范的边界 法官的权威:法官是法庭的裁决者,拥有最终解释法律、控制庭审秩序的.............
  • 回答
    答案是:当然有!而且非常多!“会机械也会电子”的工程师,我们通常称他们为 机电一体化工程师 (Mechatronics Engineer)。机电一体化是当今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热门且重要的交叉学科,它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进行融合,以实现更智能、更高效、更复.............
  • 回答
    “真的有咒语吗?”这个问题,就像在询问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是否真实存在一样,带着一丝古老的好奇和几分现实的怀疑。从古至今,无数的传说、故事和信仰都围绕着“咒语”展开,它们或被描绘成能够改变现实的神秘力量,或被斥为虚幻的迷信之谈。那么,这世上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口中常说的“咒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相信不少人心里都有数。网络水军?当然是真的,而且是真实存在,并且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都可能被我们碰到。要说得详细点,咱们就得从他们是怎么运作的、为什么会有他们、以及他们能带来什么影响这几个方面来聊聊。一、网络水军是怎么来的?他们怎么“工作”?简单来说,网络水军就是被雇佣来在互联网上发表特定.............
  • 回答
    当然有,而且不是在玩梗,是真的存在“精罗”。理解“精罗”需要我们深入到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背后,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爱好者,而是对一个已经消失的、但又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帝国——罗马帝国——有着强烈认同感和情感寄托的一群人。“精罗”到底是什么?“精罗”这个词本身带有网络文化的痕迹,它是“精神罗马人”的简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