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罗马覆灭后,欧洲为什么没有像中国一样经历分久必合,再次统一起来?

回答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灭亡,这确实是欧洲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与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分久必合”的统一趋势相比,欧洲在接下来的近千年里,并未出现一个能够真正意义上统一整个大陆的强权。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西罗马帝国本身的结构及其覆灭方式是关键。西罗马帝国虽然名为帝国,但其内部早已充满了矛盾。庞大的疆域、衰败的经济、腐败的官僚体系、以及日益强大的蛮族雇佣兵,都让这个庞然大物摇摇欲坠。当蛮族军队最终废黜了最后一个西罗马皇帝时,帝国实际上已经分崩离析,成为一个个由不同蛮族王国统治的碎片。这些王国,如法兰克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等等,虽然在名义上可能还残留着罗马的痕迹,但他们各自的起源、文化、法律和政治结构都存在差异。

更重要的是,罗马覆灭的方式是“内爆”与“外压”的结合,但最终是“外来者”的胜利,而非“内部力量”的再整合。 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更迭往往伴随着内部起义和农民战争,最终由新的汉族政权继承和重建统一。而罗马的灭亡,更多是外部力量(日耳曼人、匈人等)的冲击,最终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秩序。这些蛮族王国在征服过程中,往往更多地是建立自己的统治,而不是致力于恢复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他们有自己的首领、自己的战士,以及对自己部落的忠诚。

其次,地理环境和政治文化差异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欧洲大陆拥有极其复杂的地形,包括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以及众多河流和森林。这些天然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任何单一力量的快速扩张和有效控制。相比之下,中国东部平原广阔,易于骑兵作战和集中力量,这使得统一在地理上更为便利。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欧洲没有形成一种能够超越地域和民族的、像中国“天命”或“大一统”观念那样强大而持久的政治思想。 罗马帝国本身虽然统一了地中海世界,但这种统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军事征服和罗马公民权的推广,而非一种深刻的文化认同。帝国崩溃后,地方势力和文化差异得以重新抬头。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混乱时期,基督教的影响力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因素。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晚期成为国教,并随着帝国的瓦解而继续传播。教会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具有一定跨地域影响力的组织,尤其是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然而,教会本身也并非铁板一块,后来也出现了东西方的教会分裂。此外,虽然教会拥有一定的精神权威,但在实际的政治权力上,并没有像后来的世俗君主那样能够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

接着,我们看看欧洲缺乏一个强大的、能够长期维持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雏形。 罗马帝国虽然有官僚体系,但其效率在帝国晚期已经大打折扣。蛮族王国在建立之初,往往采用的是较为松散的封建关系。国王的权力更多地依赖于其贵族的个人效忠,而非强大的国家机器。这种封建体系天然地导致了权力分散,地方领主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自己领地的利益,而非支持一个遥远的中央君主。

经济基础的差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欧洲在罗马帝国时期,尽管农业发达,但整体经济结构不如中国那样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并且能够通过集中的国家力量来调动资源。蛮族王国在经济上往往依赖于掠夺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并且缺乏一个统一的、能够促进商业和税收的强大经济体系。即使出现了一些强大的王国,如查理曼帝国,其统一也是短暂的,并且随着其继承人的分裂而瓦解。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分久必合”的历史逻辑。 中国文明的连续性非常强,汉字、儒家思想、以及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为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每次分裂时期,尽管政治上四分五裂,但文化和认同上的“中华”概念从未真正消失。总有强大的政治力量试图重建统一,并且往往能够凭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动员民众支持。

而在欧洲,“罗马”的遗产变得碎片化。 所谓的“罗马遗产”被不同的继承者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和继承。例如,法兰克人继承了罗马的法律和行政制度,并将其与日耳曼的习俗相结合。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则继续以罗马帝国的方式存在,但与西欧的联系逐渐疏远。神圣罗马帝国试图在后罗马时代重建一个“罗马”帝国,但其皇帝的权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治下领主的限制,更像是邦联而非中央集权的帝国。

最后,长期的战乱和内部冲突也消耗了欧洲社会重建统一的能量。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经历了不断的战争和迁徙,不同民族和王国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这种持续的冲突使得任何一个力量想要真正意义上统一整个欧洲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即使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也难以巩固和维持。

总而言之,欧洲在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未能像中国那样经历“分久必合”的统一,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包括罗马帝国本身的脆弱性、蛮族王国的独立性、欧洲独特的地形地貌、政治文化的差异、教会的特殊地位、封建制度的权力分散、经济基础的薄弱,以及长期的战乱。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欧洲多样化、碎片化的政治格局,也使得“统一”成为一个长期难以实现的目标,反而催生了欧洲各国民族国家的长期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人四大错觉:

1.在世界地图上随机画一个跟中国差不多大的封闭图形,这个图形内的土地就能统一在一起;

2.存在过的国家,尤其是20世纪存在过的国家,[本应该]永远存在;

3.面积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国家不应该存在;

4.欧洲[本应该]是一个国家,现存的欧洲国家都是从古罗马/从来没存在过的“欧罗巴国”分裂出来的。

同样的问题,在知乎恐怕都有上百个了,在提问之前,就不能用贵手搜一下已有问题吗?

同样的问题,在凡是有历史话题的论坛,都会成为月经贴。这个问题究竟有多么大的魔力,让一茬茬的人前赴后继?


当他们问这种问题的时候,其实是想表达一种优越感,表达对中国那一套的自信。然而,这其中也夹杂有一种诡异的恐惧感。——不是因为害怕而恐惧(现在的中国综合国力已经超过欧洲国家了),而是因为一种不解而产生的恐惧。

就像你见到一个人,高兴时发怒,发怒时微笑,跟日常经验不符,你也会感到诡异的恐惧。

而欧洲,恰恰跟中国太不同了,很多方面都跟中国人的认知、中国人的经验反着来,代表了另一套体系,所以难以让中国人理解。为什么不统一的欧洲还能走向现代社会,还能在近代吊打中国,还能成为发达国家?

于是,一批批中国网民绞尽脑汁,都要搞清楚为什么欧洲不能像中国这样。

——————

回到这个问题:
我倒要问,为什么会认为罗马统一了欧洲?

看清楚好不好,现在的欧洲比罗马帝国的版图整个向北平移了。罗马统一的是环地中海(≈南欧、北非、近东),看清楚了,是三个洲,而且还不包括欧洲北部。你可以问为什么地中海没有重新统一,这还有讨论的价值。但怎么能问到欧洲统不统一的。哪个次元的罗马统一欧洲了?你把北欧蛮子和东欧斯拉夫蛮子开除欧籍了?

我还要问,为什么会产生现在的欧洲国家是从罗马分裂出来的错觉?

东欧、北欧的一堆国家压根就不在罗马的疆域内,怎么中国的“大一统”键盘侠们总是给他们扣上“分裂分子”的罪名,你算老几?

欧洲分裂,分裂谁了?分裂古罗马吗?还是分裂一个好事者预设出来的、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欧罗巴国”?

即便是罗马帝国覆盖过的地方,也不能说这些地方的国家是从“分裂罗马”而产生的。

记住,别拿中国西周春战的历史套用西方。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英国、法国……不是罗马天子分封出来的诸侯国,授民授疆土,然后各行其是、不尊号令、架空罗马天子,最终成了独立国家的。而是罗马帝国西部崩溃后,从一片白地上重新建立的——就跟罗马自己一样,不是从哪里分裂出来的,而是自己一步步发展来的。


我还想问,为什么一定要预设一个should have实现的目标——欧洲统一。然后再来据此judge现存的欧洲?

你咋不问为什么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为什么不统一成为一个“印度洋国”?为什么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分裂了“印度洋国”?

user avatar

希特勒不是统一过吗?结果欧洲大陆出现了一支美国军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灭亡,这确实是欧洲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与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分久必合”的统一趋势相比,欧洲在接下来的近千年里,并未出现一个能够真正意义上统一整个大陆的强权。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西罗马帝国本身的结构及其覆灭方式是关键。西罗马帝国虽然名为帝国,但.............
  • 回答
    一个萦绕在许多人心头的问题是,在西方罗马帝国轰然倒塌的混乱时期,为什么犹太人没有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背后牵涉到深刻的历史、政治、社会以及犹太民族自身的核心特质。要解答它,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那个时代的复杂图景,细致地剖析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
  • 回答
    公元395年,西罗马帝国站在了历史的悬崖边,摇摇欲坠。如果说在此之前,罗马帝国还能靠着强大的军事和行政体系勉强维持统一的表象,那么这一年,随着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的去世,帝国彻底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成为了无法挽回的颓势。要谈“破局”,首先要理解当时的西罗马帝国病入膏肓到什么程度。这不是一个可以简单靠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历史学界长期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究竟是西罗马的灭亡还是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我们需要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并深入理解“古典文明”和“终结”这两个概念的内涵。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西方古典文明”指的是什么。通常意义上,我们谈论的“西方古典文明”.............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法理的延续”这一论断,在历史学界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场横跨千年的对话,关于权力、合法性、帝国以及它们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被重新定义。要深入理解这个理论,我们得一层一层剥开历史的纹理。首先,我们要明确,“西罗马.............
  • 回答
    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了“蛮族”汉化,并且汉族政权最终收复了北方,这与西罗马帝国崩溃后,蛮族(如法兰克、东哥特)也出现了罗马化,但罗马人未能收复西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政治结构、文化融合方式以及军事实力等方面的差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分步进行分析。 一、 南北朝时期北方蛮族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文化和认同的复杂 interplay,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不是”就能回答的。让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中国”和“罗马”这两个概念,它们在历史上的含义和演变,跟我们今天理解的国界、民族国家概念是不同的。元朝和清朝的“中国”认同: 元朝: 统治者是蒙古人,来自.............
  • 回答
    亚历山大大帝,这位以其横扫东方、建立庞大帝国的赫赫战功而闻名于世的马其顿君主,却为何最终没有将他的征服触角伸向西方,特别是当时尚未完全崛起、却已具雏形的罗马城?这个问题一直为历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也成为了探讨亚历山大大帝帝国命运的关键节点之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剖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
  • 回答
    西罗马帝国那艘曾经辉煌的巨轮在公元476年沉没,留下的不仅是一片废墟,更是一片复杂而动荡的格局。在那片土地上,原先的罗马居民,那些说着拉丁语、传承着罗马法律和文化的子民,与新来的日耳曼人——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习俗和领导者——的生活就这样毫无预兆地交织在了一起。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胜利者与被征服者”.............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我们环顾当下言情小说和爱情漫画的市场,确实会发现以我们提到的这些地区和历史时期为背景的作品相对较少,或者说,它们的声量和流行度与以英式、日式、韩式甚至一些现代西方社会为背景的作品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这种市场现象。首先.............
  • 回答
    梅西、C罗与大罗(罗纳尔多)的比较,是一个足球界经久不衰的经典话题。要说他们“真的比不上”大罗,这个结论过于绝对,因为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从来都不是单一标准可以衡量的。每一位伟大的球员都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展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们三位,希望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
  • 回答
    梅西和 C 罗一共拿了 11 个金球奖,说是因为他们的竞争者太弱了,这就像是说万里长城是因为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入侵者才建成的,听起来有些道理,但忽略了太多关键的东西。仔细想想,这两人能连续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霸占最高荣誉,绝不仅仅是运气好或者对手不给力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承认,梅西和 C 罗本身就是那.............
  • 回答
    这道题确实让人脑壳疼,就像在问我更爱披萨还是汉堡,都爱得不行,但非要选一个,那可太难了。不过既然是 Assume(假设)一个场景,我也就硬着头皮来分析分析。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在梅西和C罗之间选择一个归化到咱们这儿,我可能,也只是可能,会选择 梅西。为什么呢?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做出的决定,我.............
  • 回答
    梅西和C罗,这两个名字早已不仅仅是球员,他们是数字时代的体育偶像,是无数人心中的信仰。要说他们是如何让足球成为世界第一运动的,那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故事,而是他们个人光芒、时代机遇以及足球这项运动本身魅力的完美结合。一、 天赋异禀,横空出世的“双子星”首先,我们得承认,梅西和C罗本身就是足球史上罕见.............
  • 回答
    聊起梅西和C罗,这两位足坛巨星的名字,在俄罗斯世界杯的语境下,总会勾起不少复杂的情绪。那届世界杯,对于他们俩来说,都是一次充满了起伏、也留下了深刻遗憾的旅程。梅西:背负的期望与闪耀中的挣扎2018年的俄罗斯,对于梅西来说,肩上的担子何止千斤。在此之前,他已经一次次在美洲杯决赛中饮恨,国家队荣誉的缺失.............
  • 回答
    梅西和C罗的球迷之间之所以会互相“黑”对方,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仇恨”,不如说是一种由体育竞技、个人崇拜、社交媒体放大以及群体心理共同作用下的“爱之深责之切”式对抗。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道来,力求将这件事讲透彻,也希望你能从中看到一些人情味,而不是冰冷的机器分.............
  • 回答
    那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一个时代的落幕。当梅西和C罗的名字不再出现在绿茵场上,当那些曾经点燃无数激情的瞬间成为定格的画面,《天下足球》的编导们,心中涌动的定是万千情绪。他们的结束语,不会是简单的告别,而是一首献给两位传奇的史诗,一曲对足球时代的回响。设想一下,镜头缓缓拉近,从无数张激动的人脸,聚焦到.............
  • 回答
    梅西加冕第七座金球奖,再次巩固了他在足坛历史上的至尊地位。而C罗,这位与梅西并称的巨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历史地位对比,无疑是围绕着无数足球迷的讨论焦点。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梅西第七金球的意义: 前无古人的成就: 七座金球,这是一个超越所有传奇的数字。.............
  • 回答
    “C罗无法超越梅西”或“C罗比不上梅西”的说法,在足球界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极具争议的话题。这种说法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两位球员职业生涯数据、荣誉、技术特点、比赛影响力以及对比赛的贡献等多个维度的细致观察和比较。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产生这种说法的多方面原因:一、数据层面的对比:在很多核心数据.............
  • 回答
    伊布拉希莫维奇、梅西、C罗,这三位名字在世界足坛响彻多年,他们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统治了同一时代,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瞬间。但要说他们之间到底差在哪里,这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与其说“差”,不如说是“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他们的足球哲学、技术特点、职业生涯轨迹以及最终的成就解读上。伊布拉希莫维奇:艺术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