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元朝清朝都认为是中国,为何统治大量西罗马人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罗马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文化和认同的复杂 interplay,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不是”就能回答的。让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得明白“中国”和“罗马”这两个概念,它们在历史上的含义和演变,跟我们今天理解的国界、民族国家概念是不同的。

元朝和清朝的“中国”认同:

元朝: 统治者是蒙古人,来自漠北。但元朝建立了统治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王朝,实行了一套行政管理体系,并且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中原的政治文化传统(比如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科举制度、沿用了中国传统的官职名称等)。最关键的是,元朝最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但它的核心统治区、行政中心、以及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最终集中在中国本土。换句话说,虽然他们是“外来者”,但他们通过统治和管理,将这片土地的政治和文化延承了下来,成为“中国”历史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从“中国”这个概念来看,它更多的是指代这片土地的政治主体和文化延续性,而不是某个特定的民族。所以,元朝统治了这片土地,并且成为历史上的一个王朝,自然就被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清朝: 满族人,来自东北。和元朝类似,清朝也是一个由非汉民族建立的王朝,但它同样统治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并且更深入地吸纳了汉族的文化、制度和思想。清朝在政治上继承了明朝的统治架构,并且在疆域上大大扩展了中国版图(比如纳入了新疆、西藏等地),使得“中国”的地理概念和多元民族构成更加丰富。同样,清朝也是将自身定位为“中国”的王朝,并致力于维护这片土地的统一和统治。

所以,元朝和清朝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是因为它们都成功地建立了统治中国这片土地的中央集权王朝,继承并发展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并将这片土地纳入了“中国”的历史叙事之中。这里的“中国”更像是一种政治实体、文明载体和地理范畴的集合体,而非狭义的民族国家。

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的疏离:

现在来看看神圣罗马帝国,它就复杂多了,而且和“中国”的逻辑很不一样的。

“罗马”的定义: 我们说“罗马”,首先想到的是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这个帝国以其庞大的疆域、发达的法律体系、辉煌的城市建设、统一的语言(拉丁语)和文化,以及最重要的——以罗马城为核心和象征而著称。罗马帝国的统治是高度集权的,并且有着一套相对统一的文化认同。

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字”与“现实”: 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和政治的继承性宣称。它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很久之后,由查理曼大帝在公元800年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开始,然后又在10世纪奥托一世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才逐渐成型。这个帝国希望重振罗马帝国的荣光,并且将基督教(特别是罗马天主教)作为其重要的意识形态基础。

为何“不罗马”:
1. 地理与核心的转移: 最关键的一点是,神圣罗马帝国从未真正意义上统治过古典罗马帝国原有的核心地区——意大利半岛的大部分,以及罗马城本身。虽然皇帝经常需要去意大利举行加冕仪式,但意大利在帝国存续的大部分时间里,是处于分裂状态,很多城市和地区(如教皇国、南意大利)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甚至经常与皇帝作对。帝国的政治中心也并非在罗马,而是在日耳曼地区的各个城市(如法兰克福、纽伦堡等)。失去了罗马这个物理上的心脏和象征,它就很难被视为“罗马”的直接延续。
2. 政治结构的碎片化: 古典罗马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尽管后期有分化,但依然有强大的皇权。而神圣罗马帝国,尽管名字里有“帝国”,但实际上是一个高度松散、邦联性质的政治实体。它由无数个独立的诸侯国、公国、城市、主教区组成,皇帝的权力非常有限,往往需要依赖各邦的选帝侯的支持。这种权力分散、缺乏统一行政和法律体系的特点,与古典罗马帝国截然不同。
3. 文化与民族的复杂性: 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是“罗马人的”,但实际统治者和核心组成是日耳曼人。其领土横跨德意志、意大利北部、勃艮第、波西米亚等地,涉及多种语言和文化。虽然它借用了罗马的名义和基督教的框架,但它更像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以日耳曼为主导的欧洲政治联盟,而不是一个以单一文化、单一民族为核心的“罗马”帝国。
4. “神圣”的意义: “神圣”这个词,更多地强调了其与教皇的联系以及在基督教世界中的地位,但它也进一步区分了它与世俗化的古典罗马帝国。

打个比方:

元朝和清朝就像是“外来者”接管了一个已有的、非常有影响力的“公司”(中国),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公司的架构、文化和业务,甚至扩大了公司规模。所以大家还是认这是“这家公司”。
神圣罗马帝国就像是有人拿着一本古老、辉煌的“罗马公司”的旧名片,声称自己是“罗马公司”的继承者,但这家新公司实际的管理层、核心业务、主要办公地点,都跟旧公司差别巨大,而且它更像是一个由多个独立部门联合组成的联盟,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只是名义上听从一个“董事长”(皇帝)。

总结一下:

元朝和清朝被视为“中国”,是因为它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延续性的政治统治,并成为中国历史叙事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中国”更侧重于地域、政治主体和文明的延续。

而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有“罗马”之名,但其地理核心、政治结构、文化构成、以及对“罗马”原有的象征意义和统治模式的脱离,使得它更多地被看作是一个新生的、以日耳曼为核心、以基督教为纽带的、松散的欧洲政治实体,而不是古典罗马帝国的直接、实质性延续。它是一场试图恢复往日荣光的政治尝试,但其本质和形态与它所宣称的“罗马”有着巨大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身份认同既可以主动建构,也可以被动赋予;当代许多有关身份认同的争论本质上争的不是「谁是谁」而是「谁有判断谁是谁的话语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文化和认同的复杂 interplay,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不是”就能回答的。让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中国”和“罗马”这两个概念,它们在历史上的含义和演变,跟我们今天理解的国界、民族国家概念是不同的。元朝和清朝的“中国”认同: 元朝: 统治者是蒙古人,来自.............
  • 回答
    要深入理解为什么元朝和清朝的建立不被视为中国“亡国”,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涵盖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对“亡国”概念本身的理解。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二分法问题,而是一个需要细致辨析的复杂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亡国”在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含义。通常,“亡国”指的是一个民族政权在内外交困下被另一个政权取代.............
  • 回答
    要理解中国人对“五胡乱华”、元朝和清朝认可程度的差异,得从历史的厚重感、民族认同的构建以及对“统一”与“异族统治”的不同解读说起。这并非简单的喜恶,而是复杂历史叙事和情感投射的体现。首先,让我们看看“五胡乱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悲情和动荡的色彩。它指的是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这段时期,北方大片土.............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皇帝的排名,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核心的议题: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以及不同朝代、不同皇帝的贡献和历史定位如何衡量?您注意到清朝皇帝普遍未能进入“前十”的行列,而元世祖忽必烈却能位列其中,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历史因素和评价侧重点所决定的。说它“公平”与否,很.............
  • 回答
    大家对光绪元宝的熟悉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清朝末期流通广泛,铸造数量庞大,而且各地铸造的版式也颇为丰富,给集币爱好者留下了很多研究和收藏的空间。说到宣统皇帝登基,也就是宣统元年(1909年),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转折的时期。此时的清朝,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但表面上看,仍然维持着一个庞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也常常引发争议的中国历史观。为什么大家热衷于讨论元清“是否”是中国,而鲜有人提出“只有”元清才“是”中国呢?我们不妨来细致地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中国”这个概念本身,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static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被重新定.............
  • 回答
    您好!关于您在电脑店遇到的“清灰80元”这件事,您的做法是否合适,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价,我来给您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您理清思路。您直接掉头就走,这完全是您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 市场上的服务价格本就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预算来决定是否接受某项服务。您觉得价格不合理,选择.............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为何元、清二朝未曾对汉人实行强制计划生育?放眼浩瀚的中国历史,从秦汉到明清,朝代更迭,制度变迁,其中有一项政策,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国家调控人口的重要手段,那就是计划生育。然而,当我们回顾元、清这两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时,却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这两个强大的王朝,在其漫长的统治岁月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涉及到对“亡国”概念的理解。简单来说,元朝和清朝覆灭时,之所以在很多史学家和普通大众的认知里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亡国”,主要是因为它们都并非由外族征服并建立新的独立国家来取代,而是其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更迭,并且其核心统治基础依然在中国本土。当然,这个说法需要更细致地解释。我们先从.............
  • 回答
    “汉人的屈辱史”与“称赞元清”之间的矛盾,确实是许多人在回顾中国历史时会产生的疑问。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过于简化的标签,从更宏观、更复杂的视角去看待历史人物和朝代。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从纯粹的民族情感和政治统治的角度来看,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和统治,对于当时的汉族而言,确实带来过深刻的压迫和屈.............
  • 回答
    元朝和清朝在历史上都对中国的领土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两者在疆域扩张、边疆治理和现代中国版图形成中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历史背景、疆域范围、边疆治理和现代影响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元朝(12711368年):统一中国与蒙古帝国的扩张1. 疆域范围 统一中国:元朝结束了中国自唐末以.............
  • 回答
    元朝和清朝被归入中国历史朝代,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朝代”、“外族入侵”以及“耻辱”等概念的定义和历史解读。这背后涉及到民族认同、国家构建、历史叙事等多个层面,并非简单的“耻辱”二字可以概括。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关于“中国”的界定:历史的演变与主体的多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
  • 回答
    元朝和清朝,这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汉族文化的冲击确实是深刻而复杂的。要详细阐述其破坏程度,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用“破坏”一词概括,因为其中也夹杂着融合与变异。元朝:蒙古骑兵的铁蹄与文化隔阂元朝建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蒙古族在征服过程中,其固有的文化习俗与汉族文化产.............
  • 回答
    元朝和清朝,这两个响彻历史的名字,都曾是中国版图上举足轻重的王朝。它们的国号,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承载着其背后复杂的历史渊源、民族信仰以及政治诉求。要细致地聊聊它们的国号,我们就得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其由来和寓意。元朝:源自“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的玄妙之音首先,我们来看看元朝。它的国号是“大元”.............
  • 回答
    关于元朝和清朝时期,哪一个的屠杀对中国造成的伤害更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历史事件的背景、规模、性质以及长远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单凭“屠杀”二字去衡量历史的伤痕,未免过于片面。不过,如果聚焦于人口锐减和由此带来的社会结构破坏这两个维度来审视,我们可以进行一番梳理和对比。首先.............
  • 回答
    元朝和清朝与日本侵华,虽然都涉及“外族”或“外国”的入侵与统治,但其性质、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要理解这些不同,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来龙去脉。首先,我们来看元朝。元朝的建立者是蒙古族,他们原本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领导下,蒙古帝国迅速崛.............
  • 回答
    元朝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们在民族政策上的差异,尤其是与汉族等主体民族的关系处理,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史的重要一环。简单来说,清朝的民族政策确实比元朝更为温和,也更具有包容性。 但要说“温和很多”,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和演变。为了更详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因为它触及到了“中国”这个概念的核心,而“中国”的定义,随着历史的演进,一直在悄悄地变化。先说说元朝。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很多人会觉得,既然不是汉族建立的王朝,那就算不上“中国”了。但事实远比这复杂。首先,蒙古人虽然带来了不同的统治方式和文化,但他们并没有全盘否定之前的中华文明。.............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好多人都觉得长城是中国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超级工程”,既然元朝和清朝都是北方来的,那为啥没怎么再大规模修长城呢?其实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这几个朝代的性质、战略考量和历史背景说起。首先,得明白长城到底是为谁修的,又是怎么修的。长城啊,它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更不是一个朝代一劳永逸.............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了中国历史几个重要时期内不同民族关系和统治的复杂性。确实,如果我们对比南宋末年、元朝末年、清朝末年与明朝,会发现回族在后三个时期有比较显著的动乱记载,而在明朝则相对较少。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清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