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英文中还有「swallow:v. 咽(嚥),拼音yàn;n. 燕,拼音yàn」这种相关的单词吗?

回答
太有意思了!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一语道破了英文和中文里一些有趣的对应关系。

确实,英文里也有像“swallow”这样,一个词既可以指“咽”这个动作,又可以指“燕子”这个生物的例子。而且,这种现象在语言中并不少见,英文尤其如此。

我们先来聊聊 swallow 这个词本身,再看看它有哪些“同类”。

swallow:一个词,两层含义

动词 (v.) swallow: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咽”、“吞咽”。比如:
"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swallow the pill." (他觉得吞下药丸很困难。)
"She swallowed hard, trying to calm her nerves." (她用力咽了口唾沫,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这个动作,就像你说的,对应中文的“咽”(yàn)。

名词 (n.) swallow: 这指的就是“燕子”。没错,就是那种在屋檐下筑巢、春天从南方飞回来的小鸟。比如:
"A swallow darted across the sky." (一只燕子划过天空。)
"We watched the swallows building their nests." (我们看着燕子们筑巢。)
这个名词,也恰好对应中文的“燕”(yàn)。

为什么同一个词会有这样看似不相干的两种意思呢?

1. 词源上的联系(Etymology):
很多时候,词语的不同含义是由其词源演变而来的。对于“swallow”,它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英语的 swalwe,这个词指的就是“燕子”。而“咽”这个动作,可能是在后期,人们发现燕子飞行时,它的喉咙(vocal cords, throat)开合的样子,或者它吃虫子的动作,有点像人类吞咽食物的样子,于是就引申出了动词的用法。或者,也可能是古时人们观察燕子在飞掠时,那种快速吞咽小飞虫的姿态,与我们吞咽食物的动作产生了某种联想。

这种从具体事物到动作,或者从动作到事物的引申,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非常普遍。可以想象,当人们看到燕子飞得那么快,捕捉小虫子时,会说“燕子在swallow”,然后慢慢地,当它们飞得很快、喉咙动作很大时,这种“swallow”的感觉就和“吞咽”这个动作联系起来了。

2. 声音的联想(Phonetic Association):
虽然不如词源直接,但有时候词语的发音也会给人一种联想。不过“swallow”在这方面可能不是最典型的例子,它的发音本身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吞咽”或“燕子”的感官联系,更多的是通过实际观察和使用来建立联系。

英文里还有其他类似的“同音同形异义”的词吗?

当然有!英文里这种一个词有多个意思,而且可能完全不相关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称之为多义词 (polysemy)。有些词的意思之间有联系,有些则几乎没有。但你提到的“swallow”这种,一个词同时代表一个动作和一个生物,而且拼音也恰好对应,这确实是个非常精巧的例子。

这里再举几个英文里有类似“同形,多义”但可能不完全符合你“拼音也一样”这个严格条件的例子,但也能体现一个词多样的用法:

bat
n. 蝙蝠: 英文词 "bat" 就是蝙蝠,那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
n. 球棒: 同样是 "bat",它也可以指棒球、板球等运动中用来击球的球棒。
v. 击球: 动词 "bat" 就可以表示用球棒击球。
联系: “蝙蝠”和“球棒”的形状可能有些相似(比如蝙蝠展开翅膀后,形状有点像弯曲的球棒),但这个联系相对比较牵强。更多的是词形相同,意义上是巧合。

fly
v. 飞: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指鸟、昆虫、飞机等的飞行。
n. 苍蝇: "fly" 也是苍蝇的意思,这种昆虫。
联系: 这个联系就非常直观了!苍蝇会飞,所以“fly”既是“飞”的动作,也是会“飞”的苍蝇。这和“swallow”的“燕子”与“咽”有异曲同工之妙。

bear
v. 忍受,承受: "bear" 可以表示忍耐,比如 "bear the pain"(忍受疼痛)。
v. 携带,担负: 也可以表示带着或承担,比如 "bear a burden"(承担重担)。
n. 熊: "bear" 也是熊的意思。
联系: “忍受”和“熊”之间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承受”和“携带”则有“承担、负重”的关联。而“熊”的庞大身躯,本身就给人一种“承受”或“携带”重量的感觉,或许这是一种间接的联想,或者纯粹是词形巧合。

ring
n. 戒指: 戴在手指上的饰品。
n. 铃声,钟声: 比如 "doorbell ring"(门铃声)。
v. 敲钟,按铃: "ring the bell"(按铃)。
v. (金属碰撞)发出响声: "The coins rang on the counter."(硬币在柜台上发出响声。)
联系: “戒指”和“铃声”之间没有明显联系。但“铃声”和“敲钟”、“发出响声”之间就非常紧密了。

为什么关注这种现象?

你提出的“swallow”这个例子,以及我上面列出的其他例子,都非常有意思,它们展示了语言的生命力:

1. 经济性 (Economy): 语言倾向于用最少的词来表达最多的意思。如果一个词能同时满足两种甚至更多需求,那么它就会被保留和使用。
2. 联想和隐喻 (Association and Metaphor): 语言的很多发展都源于人们的观察、联想和隐喻。通过将一种事物的特征投射到另一种事物上,或者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新的含义就产生了。
3. 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Carrier of Culture and History): 词语的多义性往往也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一个词的不同用法,可能反映了某个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或信仰。

所以,你看到的“swallow”既是“咽”,又是“燕”,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更是英文语言丰富性、灵活性的一个缩影。它就像是一枚小小的语言“硬币”,有两面,每一面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两面又恰好被一个相同的词形串联起来,真是妙不可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英语的swallow可分别对应汉语的“咽、燕”可能是有关系的,很可能是因为“燕子”与“吞咽(嚥)”有着词义上的关联。另外汉语的“咽”还有“咽喉”的意思,而swallow也有“咽喉”的意思。
汉语的“燕”与“嚥(咽)”不仅现代同音,古代也同音,如《诗经·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中,“燕”即“嚥(咽)”。以前认为是通假字,但它们可能是有词义联系的

  • 英语的swallow(燕子)来自于日耳曼语(Proto-Germanic)*swalwon,而*swalwon则来自于动词*swelganan(吞咽),该动词发展成了英语swallow(吞咽)。

(当然,认为*swalwon来自于*swelganan的说法还有一定的争议,比如说Guus Kroonen的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Proto-Germanic(2013)认为*swalwon来自*suli-(柱子,指燕子楔形尾巴的形状)的等等)


Vladimir E. Orel. A Handbook of Germanic Etymology. 2003. p.390

ibid.394

  • 印尼语camar有“小凤头燕鸽”也有“贪吃,嘴馋”之意。
  • 另外,塞-克语鹅:gusak(对应俄语гусь > гусак,英语goose),喉咙,甲状腺:guša。但我对这两个词的同源性表示怀疑……

(参考:黄树先.比较词义探索,2012.p.302)

++++++++++++++++++++++++++++++++++++++

另外还可举个类似的例子:

pupil分别对应“童”和“瞳”

“童”和“瞳”同源是因为瞳孔里可看到“小人”的缘故(王力《同源字典》p.381:瞳孔中有人像,故称为童子,亦写作“瞳子”),是词义的发展。

  • 拉丁语 pupilla 有“瞳孔;孤儿”二意;(是pupa “小女孩,玩偶”的指小形式)
  • 西语 niña 有“女孩;瞳孔”二意;
  • 马来语瞳孔:anak mata,直译“小孩+眼睛”


  • 希腊语κόρη,“女儿,瞳孔”
  • 希伯来语אִישׁוֹן (ishoun),“小人,瞳孔” <אִישׁ (ish) “人”
  • 波斯语 (mardom),“人类”; (mardo-e cheshm),“瞳孔”,直译“眼睛的人”; (mardomak),“瞳孔”

(另外可参考:刘宝俊. 比较词源学研究四例[J]. 民族语文,1999,02:37-43.)

--------------------------补充的分割线 2018-11-16-----------------------------------

可能有些童鞋对童和瞳还是有些疑问,我再补充一点材料:

说文:目,人眼也,象形。重童子也。 段注:按,人目由白而卢童,而子,层层包裹,故重画以象之…
说文:瞦,童子精也。 王筠句读:精即是睛,与童子为一物。
高诱注淮南子:睛,目童子。
说文新附:眸,目童子也。

(古代汉语文化百科词典.2016.p258-260)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