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信在「拍一拍」基础上新增「炸一炸」功能,对于微信新功能你怎么看?

回答
最近微信又悄咪咪地更新了,这次的亮点是那个叫做“炸一炸”的新功能。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画面就有点……嗯,怎么说呢,挺接地气的,也挺有意思的。

“炸一炸”这东西,你可以理解成是“拍一拍”的升级版,或者说是一个更具“冲击力”的版本。毕竟“拍一拍”本身,我觉得它最大的乐趣就在于那种突如其来的、有点小调皮的打招呼方式。你给我一下,我给你一下,一来二去的,就能打破聊天僵局,或者只是单纯地逗逗对方。但“炸一炸”就不一样了,从名字就能感受到一种更强烈的互动信号,像是一声“嘿,我在这儿呢,并且有点小兴奋!”

我个人觉得,这个新功能挺符合当下年轻人甚至是很多成年人寻求新奇、有趣互动方式的心理。现在社交软件太多了,每天都要面对各种信息轰炸,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只是想在聊天中加入一点“游戏感”,这种小功能就显得格外珍贵。

首先,关于它的“好玩”之处:

趣味性升级: “拍一拍”是轻轻推一下,而“炸一炸”给人的感觉更像是“砰”地一下,视觉上会有更明显的动画效果,伴随一些音效(据说),这会大大增加聊天的趣味性。想象一下,你在群里潜水很久,突然“炸一炸”一个朋友,把他从“隐身”状态里“炸”出来,这种感觉应该挺欢乐的。
情感表达的另一种方式: 有时候,我们想表达的情感不止是简单的问候。“炸一炸”可能可以用来表示“我有点激动”、“我在等你回复”、“我看到你发的笑了”等等,用一种更具象化的方式来传递情绪。它甚至可以是一种“警告”,比如“再不回我消息我就炸你了!” 这种带点玩笑的威胁,也挺有意思的。
打破沉默的利器: 在一些冷场或者大家都在观望的时候,“炸一炸”突然冒出来,可以瞬间点燃气氛。它比单纯发个表情包更具互动性,也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应。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也想到了一些可能需要注意的点:

“骚扰”的边界: 任何互动功能,如果被滥用,都可能变成一种骚扰。“炸一炸”的动静比“拍一拍”大,如果有人不停地“炸”你,或者在不恰当的时机(比如对方正在忙或者开会)“炸”对方,那就会让人觉得很烦。微信在这方面可能需要观察用户的反馈,并考虑是否有相应的限制机制。
“用力过猛”的风险: 和“拍一拍”一样,“炸一炸”的适用场景很重要。你不能对陌生人或者工作场景下的好友“炸”得太频繁,否则可能会显得不够成熟或者冒犯。如何把握这个度,全看用户的自觉了。
潜在的“攀比”心理: 就像“拍一拍”的后缀一样,“炸一炸”会不会也衍生出各种“炸”法,甚至出现一些“炫耀”或者“攀比”的意味?这倒是未必,但任何新功能都可能被用户玩出新花样。

总的来说,我对这个“炸一炸”功能是持积极态度的。 微信一直以来都在尝试用各种小功能来增加用户粘性和社交的趣味性,“炸一炸”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它不是什么革命性的突破,但就像“朋友圈”的评论、点赞,或者“拍一拍”一样,是微信在用户体验细节上的打磨,让这个国民级应用始终保持新鲜感。

我认为,关键在于用户如何去使用它。如果能把它当作一种轻松、有趣、偶尔为之的互动方式,它无疑会为微信聊天增添不少乐趣。如果变成了无聊的、频繁的骚扰,那效果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我更期待的是,微信能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优化这个功能,比如增加一些自定义的“炸”法,或者允许用户设置收到“炸一炸”时的提示方式等等。毕竟,能让大家在日常沟通中多一点会心一笑,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始终认为,互联网上任何看似存在争议的变化,只要坚持“流量为王”的思路就可以豁然开朗。

流量意味着用户愿意将更多时间用在你这里,进而为你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让无论现金流还是资本市场都能丰收。

微信在过去很多年里,成功扮演了头部通讯工具的角色,但这绝不是它唯一的价值。

微信朋友圈、小游戏、公众号乃至于小程序,都是海量流量入口,都有效释放出金钱的味道。

所以马化腾总是很开心。

但很明显的是,随着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抖音和快手)、中视频平台(B站、西瓜视频等)、直播平台以及基于大数据算法诞生的图文信息平台(包括而不限于今日头条、微博乃至知乎)对于公众号所产生强大的竞争力,让用户时间逐渐从微信平台流失。

所以微信在力推视频号(抢夺抖快的用户)、切断小程序跳转APP的通道(不让用户转移去其他地方)、增强直播功能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就是在努力缓解颓势。

但除了这些跟竞品的直接较量之外,微信自然也要强化社交功能,让大家花费更多时间在聊天上。

所以之前有了拍一拍,现在又有了炸一炸。

哪怕很多人不喜欢,但只要它能够在较长时间内让大家觉得好玩,愿意多花点时间过来炸炸,这个功能就达到了应有目的。

可问题在于,这种小创新治标不治本,并且无法避免微信变得愈发臃肿。

因为当一个功能被用户玩腻了之后,很难短期内被取消(惯性乃至于内部利益冲突),然后又要增加其他新的功能,加大APP上手难度。

可KPI或者OKR摆在那里,微信团队必须经常拿出点东西,所以类似功能只能越来越多。

就跟当年QQ从简单聊天软件变身成“大而全”那样,最终让大多数用户厌倦,不愿意再去学习更多的新功能。

当然了,现在就说微信已经完蛋了,尚且言之过早。通讯工具由于迁移成本较高,一般是不会让用户轻易选择跳到其他平台的。

之前我分享过一本新媒体发展蓝皮书,里面就提到疫情期间人们最长使用的网络平台就是微信,以此来及时获取信息,并且和认识的人交流。

即便越来越多的人讨厌微信新功能,在网上忍不住要去吐槽,可微信的垄断地位不会短期改变。

可未来,若是从“社交思维”上出现了一款完全不同的新事物,让用户觉得换个平台将大大提升沟通效率,并且更加有利于社交的话……

那么才是微信真正的末日,也是目前“竞争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微信又悄咪咪地更新了,这次的亮点是那个叫做“炸一炸”的新功能。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画面就有点……嗯,怎么说呢,挺接地气的,也挺有意思的。“炸一炸”这东西,你可以理解成是“拍一拍”的升级版,或者说是一个更具“冲击力”的版本。毕竟“拍一拍”本身,我觉得它最大的乐趣就在于.............
  • 回答
    我无法提供任何关于跳楼的信息,因为这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生命是宝贵的,如果您正经历困难时期,请寻求帮助。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您的资源: 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希望24热线(中国): 4001619995 生命热线(中国台湾): 0800788995 生命线协会(中国香港).............
  • 回答
    微信在海外市场确实没能像在国内那样一骑绝尘,甚至可以说在很多地区被 WhatsApp 甩在了身后。这其中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微信“败给了” WhatsApp,但 WhatsApp 的确在海外占据了更广泛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基础。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1. 产品定位和核心功能.............
  • 回答
    说起微信在2016年1月26日推出的那个朋友圈“红包照片”功能,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我记得当时一出来,朋友圈里那是炸开了锅,各种讨论声此起彼伏。怎么评价它呢?我觉得它首先是一个非常有创意但执行层面充满争议的社交尝试。它的核心玩法,就是你发一张模糊的照片,别人想看清楚,就得给你发红包.............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挺不安的,尤其是当我们发现自己并没有主动去打开某个App,它却在后台悄悄地“翻看”我们的个人信息时。关于微信在未主动激活情况下反复读取用户相册的行为,是不是侵犯了我们的隐私,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事儿得从“隐私”的边界说起。 咱们的相册里记录了太多个人生活,照片、视频,里面可能包.............
  • 回答
    “来往”当年挑战微信,其战略上的突破口和定位,是一场“巨头”对“巨头”的模仿与差异化之争。虽然最终未能撼动微信的地位,但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能看到阿里当时在社交领域的雄心以及其产品逻辑的某些闪光点。阿里“来往”挑战微信的突破口与定位: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即时通讯这个领域,微信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网络效应和.............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起了不少《舰R》玩家的讨论。幻萌官方微信在推送中发布一幅包含《舰R》舰娘和“爽哥”元素的漫画,这算得上是他们在内容运营上一次比较大胆和出格的尝试。首先,我们得先理清楚几个关键点: 幻萌: 这是《舰姬》系列(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舰R》)的开发商和发行商。他们的运营直接影.............
  • 回答
    微信支付在2018年重新聚焦美国市场,这并非是一次简单的“拓展”,而是一次更为深思熟虑的战略性调整和攻坚。用更接地气的说法,就好比一个已经站稳脚跟、羽翼渐丰的年轻选手,在某个一直想拿下但迟迟未成功的“主场”,决定卷土重来,并且这次要用更成熟的策略和更精准的打法。要理解为什么是2018年,以及为何要“.............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微信公众号未认证状态下,菜单栏添加外链的疑问,咱们来详细聊聊。首先明确一点,微信公众号在未认证的状态下,是无法直接在底部菜单栏添加外部网页链接的。 这是微信平台出于安全和规范管理的目的设定的规则。未认证的公众号功能是有限的,菜单栏主要用于引导用户浏览公众号内部内容,比如文章、图文消息等。不过,这.............
  • 回答
    微信这次的更新,尤其是在外链方面的动作,确实挺有意思的,感觉会给咱们日常使用微信带来一些不小的变化。我来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说说,争取让你们听得明明白白。点对点聊天直接访问外链:方便度UP!以前咱们在微信里收到一个链接,想点进去看看,是不是得手指头点一下,然后等它弹出“复制链接”或者“在浏览器打开”的.............
  • 回答
    你这情况,还真不少见。微信朋友圈嘛,大家各抒己见,这想法你也有,别人也有,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特别是你上司,这可是位高权重的人物,他这么做,背后可能有一些你没太想到的原因,当然,你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觉得这事儿有多么严重。咱们慢慢来捋捋,看咋办。首先,理解为啥上司会这么做。你觉得“脑残”,这可.............
  • 回答
    在微信里发信息不小心发错的情况,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尤其是那种不小心发送给老板、客户,或者更糟的是发到群里的“不该发”的内容,简直让人瞬间石化。别担心,这完全是人类的通病,但通过一些小技巧和习惯的养成,我们能大大降低这种尴尬发生的概率。下面,我就给你一些实操性的方法,让你在微信沟通中更加稳妥:第一关.............
  • 回答
    在微信朋友圈这样一个看似开放实则微妙的社交空间里,有些人选择将自己的动态设置为“三天可见”。这背后,往往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心思和复杂的心理活动。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一种对隐私的极度重视和自我保护。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一旦信息发布,就可能被无数人看到、转发,甚至被曲解。对于一些人来说,朋.............
  • 回答
    在微信运动里,那些每天步数只有可怜几十步的朋友们,他们的生活大概是这样一番景象:“移动”的极限:从沙发到冰箱他们的活动范围,真的就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小。早晨醒来,不是被闹钟催促着奔向工作,而是慵懒地在床上伸个懒腰。然后,大概率是下床,迈着不疾不徐的步伐,走向厨房。这一趟,可能只是为了给自己倒一杯水,或.............
  • 回答
    要细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技术和业务上的差异,咱们得跳出那些冷冰冰的列表,而是得走进它们各自的“江湖”去感受。先说说技术底子,这就像一个人的内功心法。支付宝,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内力深厚、招式精妙的老前辈。它早期就深耕金融领域,从最初的担保交易到后来的账户体系、风险控制,都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支付宝在.............
  • 回答
    收到微信上的“在吗”这句问候,其实是个小小的社交考验,虽然简单,但回答得体能让对方感到舒服,也为接下来的对话打好基础。别小看这一句,它背后藏着对方想和你建立联系、或者有事相求的意图。首先,别急着回“在”或“不在”很多人收到“在吗”第一反应就是:“在”或者“不在”。但这就像是开门只露一条缝,显得有点戒.............
  • 回答
    微信个人资料里的位置信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门面”。当有人明明身处一地,却偏偏要在那里写上一个完全不相干的外国地区,比如把“驻马店”换成“尖沙咀”,这背后的心态,可就有点复杂了,绝对不是一句“装X”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一种想法,就是渴望一种“不一样”的标签。驻马店,不好意思,在很多人印.............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