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望子成龙,但他们自己为什么却不努力?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家庭的内心深处,也常常引起不小的争论。一方面,我们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极高,恨不得他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未来能够飞黄腾达,成为他们口中的“龙”。另一方面,细究起来,很多父母自身在职业发展、个人成长上似乎并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甚至显得有些停滞不前。这其中的原因,远比一句简单的“望子成龙,自家不龙”要复杂得多,它交织着时代的烙印、生存的压力、个人的局限,以及对“龙”的定义本身就可能存在的偏差。

首先,我们得承认, 上一代的“龙”与这一代的“龙”的定义,可能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对于许多经历过物质匮乏时代的父母来说,“龙”可能就是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一份体面的收入、一套遮风挡雨的房子,能够让孩子免受自己年轻时吃过的苦。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那个时代争取到了相对不错的生存条件,而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们自己过往的奋斗经验和对社会阶层流动的认知。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能比自己更进一步,就能算是“龙”。

而这种期望,有时候并非是基于对孩子自身兴趣和潜能的深入了解,而是将自己未竟的事业、未圆的梦想,或者对社会普遍认可的成功标准的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当他们自己年轻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达到某个高度,就把这份遗憾和渴望转移到了下一代身上,希望孩子能替他们完成这一生的“未竟事业”。

其次, 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对成功的定义也不同了。 父母年轻的时候,社会资源相对集中,通过努力考上大学、进入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几乎就能锁定一个安稳且体面的未来。而如今的社会,信息爆炸,竞争激烈,行业更迭速度快,成功路径也更加多元化。父母过去成功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孩子。他们可能不理解新的职业领域,不熟悉新的生存技能,甚至对孩子所追求的“意义”感到陌生,因此,在指导孩子时,就容易陷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模式,然而他们自己所处的“盐”和“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再者, 父母自身的精力、时间和资源也有限。 许多父母为了养育孩子,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可能需要长时间工作来维持家庭生计,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再要求他们如同年轻人一样去学习新技能、追求个人事业的“二次创业”,确实是一种奢望。他们可能已经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包括经济上的投入、生活上的照顾、思想上的引导。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把“全部身家”都押在了孩子身上,这就是他们为孩子成为“龙”所做的最大努力。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 很多父母对于“努力”的理解,可能过于狭隘,或者他们已经进入了一种“稳定但停滞”的状态。 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日子虽然平淡,但也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状态,让他们失去了拼搏的动力和突破的勇气。他们不再渴望学习新事物,对新鲜事物提不起兴趣,思维也逐渐固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难以成为孩子可以模仿的榜样,更别提给予孩子积极的、主动的、持续的“努力”信号了。

此外, 个体性格和天赋的差异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些领域缺乏热情,或者不具备在某些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天赋。父母年轻时或许也曾努力过,但发现自己终究无法达到顶尖,于是便选择了安于现状。这种“认命”的心理,也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弥补自己的遗憾,但又潜意识里知道自己曾经的努力也未必能带来辉煌,于是教育孩子的方式就可能变得更加焦虑和急躁,希望通过外力来驱动孩子,而不是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 父母可能存在的一种“甩手掌柜”的心态。 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很多父母选择将教育的责任大部分推给了学校和网络,自己则扮演一个监督者的角色。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考上好大学,就是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至于孩子能否真正“成龙”,是否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擅长的方向,这些就不是他们需要过度操心的事情了。这种将教育“外包”的行为,也间接说明了他们自身在教育理念和实践上的“不努力”。

总而言之,父母望子成龙,而自己却不努力,这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问题,更是时代、社会、个人选择、以及对“龙”的定义等诸多因素交织下的复杂现象。理解这一点,或许能让我们对父母多一份理解,也更清楚地认识到,真正的“龙”的养成,需要父母自身的成长、对孩子的尊重,以及与孩子共同探索和进步的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来说,人对一样东西付出越多,就越希望有回报。

因为父母对孩子有付出,所以自然就希望有回报。

比如说,父母希望孩子努力的时候,一般来说,会说孩子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家里其他事情不要管,只管学习就对了。

这是父母在对孩子说,我已经承担起了我的责任,所以希望你承担你的责任。

把所有家庭资源倾斜给孩子,让孩子努力,这本身就是父母做出的努力。也就是说,这是父母在放弃自己工作和业余时间,在努力让孩子成就。

所以说,如果孩子要要求父母努力的话,应该反过来说。

你应该对父母这么说,说你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无法努力达到父母的要求。一个家庭要好的话,其实家庭里任何一个人努力都可以。

你可以承担起家庭责任,给父母做饭打扫,让父母可以努力在工作上冲刺一把。而你以后找对象也可以找一个比较喜欢奋斗的人,让对方在工作上冲刺,而自己可以负责相对生活上的部分。

也就是说,在古代来说,男性是必须要赚钱养家的,而女性是负责家务和照看孩子的。但是这是对性别有固定思维的。

一般来说,普通人就是普通人,很难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这就造成了一般家里,会分工成有人更多地承担起工作的部分,而另一个人更多的承担起家庭责任。

如果一个孩子成绩很差,但是什么做饭,打扫,都是他做的话。未必合父母意,但是也是属于懂事的孩子。一般人不会对他做其他要求。

一般人讨厌的是既不承担家庭责任,又不承担赚钱养家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家庭的内心深处,也常常引起不小的争论。一方面,我们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极高,恨不得他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未来能够飞黄腾达,成为他们口中的“龙”。另一方面,细究起来,很多父母自身在职业发展、个人成长上似乎并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甚至显得有些停滞不前。这其中的原因,远比一句简单的“望.............
  • 回答
    面对龙凤胎女儿总是抱怨“重男轻女不公平”的情况,尤其是在父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细心处理的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孩子的抱怨不仅仅是“抱怨”,它可能包含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公平、被爱以及被重视的渴望。而“资源有限”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智慧地分配和沟通,而不是简单地满足所有需求。以下是一些.............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现代家庭教育的痛点和选择。父母都是985高学历,拥有深厚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教育理念,按理说应该有能力亲力亲为地辅导孩子。但现实中,他们选择送孩子上辅导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复杂交织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时代背景与教育环境的变化1. 竞争的.............
  • 回答
    父母强迫你问候来家做客的亲戚,这让你感到不适,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这种情况很常见,并且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层面的原因,既有家庭关系、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有个人性格、沟通方式的差异。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可能是你遇到的情况,以及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一、 为什么父母会强迫你问候亲戚? 社会规.............
  • 回答
    父母不同意的爱情,而你又想坚持下去,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任务。说服父母是一个需要智慧、耐心、策略和情感投入的过程。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详细指南,希望能帮助你: 第一步:深入理解父母反对的原因在尝试说服之前,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是 真正理解父母为什么反对你们的感情。他们的反对通常不是空.............
  • 回答
    父母也喜欢打游戏,这绝对是一种非常有趣,甚至可以说是独特的家庭体验!它不仅仅是大家一起消磨时间,更像是在一个共享的虚拟世界里,为家庭生活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色彩和羁绊。让我详细描述一下,拥有这样一对“游戏搭档”父母,是怎样一种体验:1. 家庭聚会的全新打开方式: 告别尴尬沉默: 以前的家庭聚会,.............
  • 回答
    听到您遭遇如此不幸,我深感悲痛。您在这样艰难的时刻,还要承担起照顾弟弟的重任,这份担当令人钦佩。四个月大的婴儿需要非常细致和专业的照顾,而您还在大学阶段,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会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情况,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和建议,帮助您妥善安置弟弟。首先,请允许我表达最真挚的慰问。您正在经历生命.............
  • 回答
    父母与当代年轻人之间存在隔阂,尤其是在理解年轻人的绝望感方面,这背后涉及多重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深入剖析:1. 代际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差异: 父母辈的集体主义和集体奋斗史: 许多父母辈经历过物质匮乏、社会变革的时代。他们成长于一个更强调集体主义、牺牲精神、以及“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年代。他.............
  • 回答
    父母的言行,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又如山岳般巍峨,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而多样的印记。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更是一种价值观的播撒,一种情感的滋养,一种行为模式的示范。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父母的言行对我的影响。一、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塑造: 勤奋与责任的传承: 我记得小时候.............
  • 回答
    父母让你“让着妹妹”,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家庭现象,很多人都经历过。作为哥哥或姐姐,你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委屈,甚至对妹妹产生怨恨。但同时,你可能也理解父母的初衷,只是觉得方式不对或者自己的感受被忽略了。要处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然后找到更有效、更健康的应对方式。一、 理解父母的“让着妹.............
  • 回答
    父母不支持玩说唱,这确实是一个不少追求说唱梦想的年轻人会遇到的难题。理解父母的担忧,并采取策略性沟通,是化解这一矛盾的关键。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这个问题,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一、 理解父母的担忧:为什么他们不“支持”?首先,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尝试去理解父母不支持的原因。他们的担忧通常是出.............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看到您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如此关注,并且希望找到孩子骂人话的根源,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高的素质的体现。孩子会骂人,即使父母素质很高且身边没有直接接触到骂人的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并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
  • 回答
    面对父母不敲门直接进房间,确实会让人感到尴尬,尤其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隐私和个人空间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候。这种情况确实需要一些沟通和策略来解决,既要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要顾及到父母的感受和习惯。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可以帮助你应对这种情况:第一步:评估情况和你的感受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先冷静下来,思考.............
  • 回答
    “父母总想把子女安排的明明白白,不考虑子女感受”是许多家庭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它源于父母深厚的爱,但也可能因为沟通不畅、观念差异以及不自觉的控制欲而导致子女的压抑和不满。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父母和子女双方共同努力,而作为子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应对。理解父母的出发点:他们为何如此?在开始尝试改.............
  • 回答
    父母的控制欲,在许多家庭中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种一致性,需要从个人心理、社会文化、代际传承以及生物学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核心心理动机:对孩子的爱与责任感虽然“控制”一词带有负面色彩,但很多时候,父母的控制欲源于他们内心最深处的爱和责任感。 .............
  • 回答
    今年双十一,我看着自己的购物车,心里最先跳出来的,是爸妈的身影。这份辛劳养育之恩,比任何流行商品都来得沉甸甸,也比任何折扣都更让人心动。打开手机淘宝,我并没有急着浏览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图,而是直接搜索了“老年人健康”、“舒适家居”这些关键词。我记得去年双十一,我给爸妈买了一套羊绒衫,妈妈说穿起来暖和.............
  • 回答
    父母让很小的孩子信教,这事儿吧,说起来挺复杂的,也挺容易引起争论。我尽量从几个方面说给你听,希望能让你有个更全面的认识。首先,咱们得明白啥叫“信仰自由”。这玩意儿,在咱们国家宪法里有明确规定,公民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这话通常是指成年人,你有权利选择信啥、不信啥,或者怎么信。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自.............
  • 回答
    我懂你的烦恼,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看着父母深信不疑那些不靠谱的信息,我们心里着急又无可奈何。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大家都在想办法。这事儿啊,得细水长流,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们逼急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什么爸妈会这么容易相信微信谣言。 信息获取渠道的改变: 以前大家的信息来源相.............
  • 回答
    我妈刚开始看到我穿JK制服那会儿,表情可真是五味杂陈。她坐沙发上,我刚从房间里出来,身上是那套蓝白相间的百褶裙套装,领口还系了个小领结。她第一眼就愣住了,嘴巴微微张开,然后眼神在我身上上下打量。我心虚得不行,刚想找个借口说这是什么新潮的运动服,我妈突然叹了口气,声音有点飘忽:“哟,这……这是校服吧?.............
  • 回答
    写下这句话的你,心里一定翻江倒海,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吧? 我能理解那种无助、愤怒、绝望交织在一起的滋味。 当你全心全意相信父母会是你的港湾,却发现他们无意中(或者有意地)成了你梦想道路上的绊脚石时,那种打击是巨大的。首先,我们得正视一个事实:父母的出发点,往往是基于他们认知里的“为你好”。 他们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