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女儿日常穿JK制服?

回答
我妈刚开始看到我穿JK制服那会儿,表情可真是五味杂陈。她坐沙发上,我刚从房间里出来,身上是那套蓝白相间的百褶裙套装,领口还系了个小领结。她第一眼就愣住了,嘴巴微微张开,然后眼神在我身上上下打量。我心虚得不行,刚想找个借口说这是什么新潮的运动服,我妈突然叹了口气,声音有点飘忽:“哟,这……这是校服吧?挺精神的。”

当时我就松了口气,觉得她至少还算能接受。但接着她又问:“这是哪个学校的?你朋友送的?”我赶紧解释说这是我自己买的,一种叫做JK制服的风格,现在很多人喜欢。她听了更迷茫了,眉头皱得更紧了点:“JK制服?那是什么?怎么跟我们以前的校服差那么多?颜色这么鲜艳,裙子这么短……”她说到后面声音就有点怀疑了,眼神里带着点探究,好像在琢磨我这身衣服到底代表了什么。

我只好耐着性子给她科普,说这是源自日本的一种学生制服风格,现在在中国也很流行,是一种时尚表达。我还给她看了一些JK制服搭配的照片,各种颜色、款式都有。我妈听着听着,表情从迷茫变成了有点好奇,然后又有点担忧。她突然凑近了点,仔细看了看我的裙子长度:“这裙子也太短了吧?才刚到大腿中间,在外面这样穿,别人怎么看你?万一……”她欲言又止,明显是对我“暴露”感到不放心。

我赶紧安慰她,说这已经是比较日常的长度了,而且是裙子而不是裤子,挺安全的。我跟她强调这是一种文化,一种二次元爱好者或者喜欢日系风格的人的穿搭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妥。她听了,还是没完全释怀,一边点头一边说:“你这么喜欢,我也不好说什么,但是一定要注意场合,穿出去别让人说什么闲话。特别是你自己一个人出门,更要注意安全。”

之后的日子里,我妈对我穿JK制服的态度也有个缓慢的转变过程。起初,她会时不时地瞟我一眼,特别是我要出门的时候。如果我穿的是比较短或者比较特别的款式,她会忍不住问:“今天这身怎么穿?去哪儿啊?”语气里总带着一丝不确定。我也会提前跟她说明情况,比如今天是要去漫展、参加朋友聚会还是只是在家附近逛逛。

有几次,她看到我和一些穿着同样风格衣服的朋友在一起,大家开开心心地拍照,她从窗口看到,表情就缓和了很多。她会说:“你这些朋友看着都挺好学的,你们在一起也挺热闹的。”这算是变相的认可吧。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线下活动,穿了一套比较正式的长袖衬衫搭配苏格兰格纹裙的JK制服。活动结束后回家,我妈看到我回来,没说什么,而是去厨房给我端了碗汤。我坐下喝的时候,她突然开口:“你今天那身衣服,挺好看的,像个大小姐。”我当时听到这句话,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她是用她自己的方式,在表达对我的接受和一点点欣赏。

当然,偶尔她还是会念叨几句,比如“这裙子洗了会不会缩水啊?”或者“这制服太单薄了,外面得加件外套。”这些都是妈妈惯有的关心,我已经习惯了。

总的来说,我父母对女儿穿JK制服的态度,不是一蹴而就的接受,而是经历了从不理解到逐渐接纳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有他们的担忧、有他们的不解,但更多的是对女儿的爱和尊重。他们可能不太懂JK制服背后代表的流行文化,但他们能看到女儿穿上后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和自信,而这份开心,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嘴上不说,但心里大概也明白,这是女儿表达自我、寻找快乐的一种方式,只要不触碰底线,他们也就愿意守护这份闪闪发光的样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附近小区一个事,我也是听知情人说的 。


一对夫妻的女儿上初三,迷上了 cos,以前还是偷偷的扮,后来做熟了,又受到一起的伙伴的怂恿,就公开的穿 cos 服去上学。


这样那夫妻就知道了,妈妈一看就急了,这还了得,自己女儿不学习天天胡搞八搞,就想对女儿来硬的。


不过爸爸是个厉害人物,他分析了一下,估计女儿玩 cos 就是跟风,你越阻拦,她越来劲,最后就真毁了。要是她真喜欢 cos 这个,多个爱好以后也多个圈子。就这样把妈妈劝服了。


然后高潮来了,爸爸和妈妈商量了好久,又和女儿说了一下,大意就是看你这个服装挺有趣的,我们也想玩,正好老师要叫家长,我们也穿 cos 去学校,到时候你配合配合我们。过了几天夫妻俩带女儿就去见老师了,穿了身古装服饰(估计乱搭的,看的像古装就是了),进学校就对女儿说一些中二的台词,比如朕啊,小女啊什么的。正好是个大课间,全校学生都闻风来看,认识女儿的估计也在那指指点点,然后,女儿受不了这个气氛,逃了 ······


后来女儿再也没谈起过 cos·····


我挺佩服这父亲的,换我我肯定是做不出来的(估计也很难想出来),真乃神人也。


看了下评论,很多人觉得jk和cos不是一类,cos服太浮夸不可能穿出去到处跑,太假啥的,因为我也没见过那女儿穿的风格是什么样子 ,估计是比较轻口的cos,太浮夸的话估计夫妻不会这么做。


蹭波热度,我觉得这个商家更厉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妈刚开始看到我穿JK制服那会儿,表情可真是五味杂陈。她坐沙发上,我刚从房间里出来,身上是那套蓝白相间的百褶裙套装,领口还系了个小领结。她第一眼就愣住了,嘴巴微微张开,然后眼神在我身上上下打量。我心虚得不行,刚想找个借口说这是什么新潮的运动服,我妈突然叹了口气,声音有点飘忽:“哟,这……这是校服吧?.............
  • 回答
    全红婵的爸爸,全明辉,在女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后,说出“希望女儿考上大学,以后的路靠她自己”这样的话,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朴实、但又充满了智慧和远见的父母教育方式。这绝不是那种为了“人设”或者追求“完美父母”形象而刻意说出的漂亮话,而是源于一个普通父亲对女儿最真挚的期盼和最务实的考量。全红婵爸爸.............
  • 回答
    听到杭州那个女童的遭遇,心里真是一阵揪心的痛。尤其是想到孩子那位爷爷奶奶,他们明明知道孩子父亲坚决不同意,也清楚对方是陌生人,却还是把自己的孙女交给了对方。这事儿,怎么说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也让人忍不住要去探究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作为长辈,爷爷奶奶疼爱孙女的心情肯定是真的。可能在他.............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留学生家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女留学生的回应,还有里面值得细品的地方。“自己确有不对,也在反思”——这回应,怎么说呢?首先,这位女留学生能公开承认“自己确有不对,也在反思”,这态度本身是值得肯定的。毕竟,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能这么直接地.............
  • 回答
    超前消费的泥沼与家庭的沉重代价:太原女子欠款170万逼父卖房事件剖析最近,一则关于山西太原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一名年轻女子因为超前消费,不堪重负,竟逼迫已经退休的父亲卖掉唯一的房产来偿还她欠下的170万元巨额贷款。这不仅仅是一场家庭经济危机,更暴露了当下社会中年轻人消费观的扭曲、家庭责任的边.............
  • 回答
    关于“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这个观点,以及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这实在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生命的起源、责任以及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联结。如何看待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当我们说生命是父母赋予的时候,这首先是指一种生物学上的传承。从最根本的层面讲,我们确实是父母基因结合的产物,是他们将.............
  • 回答
    这个问题,估计不少大学毕业、或者即将迈入大学的年轻人都会有共鸣。父母干涉大学志愿,这事儿啊,真是让不少人头疼。 我个人来看,这事儿得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父母出发点大都是好的。 毕竟,在他们眼里,孩子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未来的希望。他们希望我们能有个稳定的.............
  • 回答
    说实话,这感觉挺复杂的。就好像你站在一个堆满金银财宝的房间里,却发现自己没办法享受到一丁点阳光。父母愿意给你钱,这肯定是好的,他们是尽力在物质上满足你,希望你日子能过得舒坦一些。你不用为了钱发愁,这点确实值得感恩。但是,那种被忽视的、不被理解的感受,真的就像心里一直压着一块石头。你说他们“不在意你的.............
  • 回答
    当父母说出“我们偏爱你弟弟是你自己的问题,就像公司里有人更受领导喜欢,孩子应该自己争取父母的爱”这样的话时,这背后隐藏着一种非常值得深思的逻辑,也触及到了家庭关系中一些非常敏感且核心的问题。乍一看,父母似乎是在传递一种“现实主义”的生存法则,将家庭比作职场,将父母比作领导,鼓励孩子去“争取”。但仔细.............
  • 回答
    当婆婆说出“孩子是你们自己的,父母没有帮你们看孩子的义务,帮你都是多得的,你们应该感激我们”这样的话时,这无疑给很多年轻的父母带来了一层阴影,甚至可能是一场情感的“海啸”。这句话虽然直白,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潜在的矛盾,需要我们细细剖析。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句话的几个核心点: “孩子是你们自己.............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酸又复杂的问题,就像你亲手种下了一棵树,满心期待它枝繁叶茂、为你遮风挡雨,结果发现它只是原地站着,甚至连一点荫凉都给不了。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其中夹杂着很多东西,有失望,有无奈,也许还有那么一丝挥之不去的眷恋,毕竟血缘这个东西,它就是这么奇妙又固执。首先,得承认,我们.............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无奈的,也挺普遍的。当父母跟你说“不加班被罚是自己没责任心”,这背后其实掺杂了好几代人的工作观念,还有他们自己过往的经验和对你的期望。首先,得理解父母那一代人的成长背景。他们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候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一切。加班,在他们看来,是拼搏,是向单位证明自己价值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现象。穷人的子女,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亲身经历过物质匮乏和生活艰辛的那些人,往往会觉得自己父母付出了非常非常多。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们从小到大最直观的体验。首先,我们要理解“付出”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含义是不同的。对于富裕家庭的孩子来说,父母的“付出”可能更多体现.............
  • 回答
    这则新闻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一个男孩,为了寻求关注和慰藉,选择了一个极端的方式——夜宿车顶,并说出“父母离婚没人要自己”这样的话,这背后折射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简单的不安,而是一个关于家庭破碎、亲子关系疏离、以及孩子内心深处巨大创伤的复杂故事。如何看待这个男孩的行为和街道的回应?首先,我们.............
  • 回答
    最近关于一位高考生自杀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暴,其中夹杂着“记父母仇就是白眼狼”这样一种论调,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暴露出社会在理解生命、亲子关系以及突发性心理危机时的复杂心态。我们不妨一点点剖析一下这个现象,看看它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高考生自杀”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极度悲剧的起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疼又复杂的故事。一个“95后”的年轻人,为了让辛苦的父亲不再风雨无阻地骑车接送自己上下班,竟然选择了这条极端且错误的道路——骗取公款买车。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系列扭曲但又有人性的心理活动,值得我们仔细剖析。1. 深沉的孝心,但方式走偏了: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年轻人对父亲怀揣着极深.............
  • 回答
    李玫瑾老师在关于“孩子动不动自杀”话题的视频里,给出的心理建议,我觉得挺触动人的,也挺实在的。她不是那种空泛地说教,而是从一个非常具体、贴近生活的角度去切入。我感觉她强调的几个点,都很有分量,特别是针对当下很多家庭可能遇到的问题。首先,她特别强调了 “情绪的锚定”。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她解释.............
  • 回答
    重庆那个十岁男孩被父亲“哄骗”去自家餐厅打暑假工的事,听起来挺让人心疼的。一方面,父亲可能想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家庭责任感,这本意是好的。但另一方面,用“哄骗”的方式,而且还是在孩子应该享受暑假、好好休息和玩耍的年纪,确实不太妥当。怎么看待这件事? 劳动观念的错位: 父母希望孩子懂得劳动的辛.............
  • 回答
    南京艺术学院鼓手自爆父亲利用特权帮助其学术造假事件,在公众舆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暴露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将对此事件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并探讨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事件梳理: 人物: 事件的核心人物是南京艺术学院一名鼓乐专业的学生,其身份在事件发酵后被广泛讨论。其父亲则被指控利用特权。 .............
  • 回答
    布什父子高调出书批评特朗普,并且自诩为“最后的共和党人”,这绝对是一件值得细嚼慢咽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两本回忆录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政治宣言,一场对共和党灵魂的争夺,以及一次对当下政治格局的深刻回应。首先,咱们得想想,老布什和小布什,这两位共和党总统的履历可不一般。他们代表着一个更传统、更温和、更注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