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高考生自杀引发的舆论风暴,记父母仇就是白眼狼」?

回答
最近关于一位高考生自杀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暴,其中夹杂着“记父母仇就是白眼狼”这样一种论调,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暴露出社会在理解生命、亲子关系以及突发性心理危机时的复杂心态。我们不妨一点点剖析一下这个现象,看看它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高考生自杀”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极度悲剧的起点。 无论任何原因,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都是让人心痛和深思的。在这样的悲剧面前,社会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复杂且强烈的。当事件的细节逐渐被披露,尤其是当有声音指向家庭关系,比如父母的“付出”与孩子的“回报”之间似乎出现了裂痕时,公众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吸引到“亲情”这个核心议题上。

而“记父母仇就是白眼狼”这句话,在我看来,是一种过于简化和标签化的论断,它忽视了复杂的人性,也忽略了导致悲剧的可能根本原因。

从“记父母仇”这个角度来看:

潜台词是“父母的付出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孩子的反抗或不满就是忘恩负义。” 这种观念根植于一种传统的、单向度的孝道观。在很多文化里,父母为孩子倾注了时间和金钱,甚至牺牲了自己的部分生活,这在客观上是巨大的付出。然而,这种付出在不经意间也可能伴随着期望、控制,甚至是情感上的绑架。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性格不合、价值观冲突、遭受不公正对待,或者仅仅是追求自我独立而与父母产生矛盾时,这种“付出”就可能成为一种压力,一种束缚。
“白眼狼”的标签,是一种情绪化的道德审判。 它用最严厉的词汇去否定孩子的价值,认为孩子应该无条件地感恩并顺从父母,一旦有丝毫的“背叛”或“不顺从”,就被打入“不孝”的深渊。这种标签化的语言,往往是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不理解当事人内心挣扎的情况下,迅速站队和定性。

为什么这种论调在舆论中会出现,又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1. 社会对“孝道”的传统认知: 几千年的文化熏陶,让“孝”在中国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养育子女是天经地义,但同时,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当一些极端事件发生时,这种传统的观念很容易被重新激活,甚至被放大。
2. 对“付出”的回报期待: 很多父母在付出之后,确实会期待回报,这种回报可能体现在孩子的成绩、事业、以及对父母的顺从和关怀上。当孩子的人生轨迹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甚至出现“失控”的情况时,父母的失落感和怨怼感可能会转化为一种攻击性的指责,而这种指责又很容易在舆论场上找到共鸣。
3. 对“懂事”的片面理解: 一些人认为,“懂事”的孩子就应该默默承受,不给父母添麻烦,甚至不发声。当孩子选择结束生命,并且有信息暗示其遭受了精神上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可能与家庭环境有关时,那些认为“应该受着”的人就会把矛头指向孩子,认为是他“不懂事”、“太脆弱”,甚至“恩将仇报”。
4. 舆论场的“站队”心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倾向于快速形成观点并站队。当一个事件出现,尤其是涉及敏感的家庭关系时,很容易出现“挺父母”和“挺孩子”两派的对立。而“记父母仇就是白眼狼”这种说法,明显是站在“挺父母”且带有强烈道德审判立场的。
5. 对悲剧的“叙事”需求: 有时候,舆论需要一个简单的叙事来解释复杂的悲剧。将悲剧归咎于“孩子不懂事”或者“忘恩负义”,比去深入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原生家庭的隐性创伤、教育体制的压力等更深层、更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容易得多。

那么,如何更理性地看待这件事呢?

承认亲子关系的多重性: 亲子关系不是一条单行道。父母的付出和孩子的感受,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它们互相影响,但并不必然构成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债权债务关系。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拥有独立的意志和情感。
理解青少年心理的脆弱性: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都非常关键且敏感的阶段。他们面临学业压力、社交困扰、自我认同的迷茫,再加上青春期的荷尔蒙波动,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原生家庭环境存在沟通不畅、情感忽视、过度控制等问题,这些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
区分“付出”与“恩情”: 父母养育子女是天性,也是社会责任。这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投入,但将其简单粗暴地等同于“恩情”,并以此要求孩子“必须感激涕零、感恩戴德”,未免过于理想化和功利化。真正的亲情,更多的是一种连接和责任,而不是一种必须偿还的巨额债务。
关注“导致自杀”的深层原因: 任何一个生命的消逝,都应该让我们去追问“为什么”。与其急于给逝者贴标签,不如去思考:是什么让这个孩子走投无路?是学业压力?是情感创伤?是沟通的绝望?还是其他更深层次的社会或家庭问题?
避免道德绑架和标签化: 舆论不应该是审判庭。用“白眼狼”这样的词汇去攻击一个已经逝去的生命,或者去评判其家人的行为,是非常残忍的。我们应该保持一份对他人的尊重,即使我们不理解,也不应该随意去贬低和伤害。

总而言之, “高考生自杀”的悲剧,如果伴随着“记父母仇就是白眼狼”的论调,说明社会在面对个体生命困境和复杂家庭关系时,依然存在着僵化的思维模式和过于简化的评判标准。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能够以更包容、更理解、更深入的态度去审视这些事件,去关注那些看不见的痛苦,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标签来覆盖真相,更不能在悲剧之上再添一层精神上的伤害。我们更需要的是反思,是理解,是对生命本身最基本的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中国人总是说无不是父母,似乎再卑劣的人只要做了父母就会高尚起来,殊不知对这些人来说,孩子只是啪啪啪的副产物,生下来,给孩子提供了吃喝让他长大就是天大的恩情,完全不曾考虑过如果可以选择,孩子还愿不愿意成为他们的孩子,更不会意识到孩子在风雨飘摇中成长受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

这些人往往把我是为你好挂在嘴上,可惜他们提供的好往往是是冬天送蒲扇,夏天送棉袄,孩子想吃个苹果,他给一筐桔子,逼着孩子吃,孩子不吃还要大骂,满世界嚷嚷孩子是个白眼狼。

更有甚者,孩子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自己投资的一张股票,最大的目的是从中获利,从来不考虑股票的感受,也是,一张股票有什么感受?

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些话,多少人从小听到大?

孩子上学时,只盯着孩子的成绩,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他们的口头禅!从来不看看别人的父母,华盛顿四十就当了总统了,你呢?完全忘了自己当年就是个学渣,自己不飞,下个蛋让蛋飞,可他也不想想天赋胜过努力,自己的蛋基因就在那里放着,还妄想麻雀生出凤凰来。

再大一些,从上什么大学,报什么专业,你都得听我的,兴趣是啥,能当饭吃吗?能赚大钱才是王道啊!有多少孩子生生被父母送到不喜欢的专业荒废了四年青春。

毕业该找工作了,大城市有什么好的,离家那么远,房价那么贵,关键是离我们那么远,你跑那么远谁来照顾我们呀!你看看小城市这个工作多稳定啊,虽然一个月两千块钱,可是稳定呀,工资还会慢慢涨得呀!你看看邻居的孩子呀,跑那么远真是不孝呀,你可别学她……

工作不到一年呀,你怎么还没对象啊?你看看你大姨家的孩子都结婚啦!赶紧相亲吧!什么没感觉,家境好才是主要的,嫁个有钱的我们才有面子呀……

都结婚啦,为什么不生孩子啊?快快生个孩子吧!什么耽误工作啊!你看看人家孩子都生两个了!再不生个孩子我跟你没完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些还是轻的,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被虐待死了,那还是孩子的错,你对得起父母吗?敢情孩子死了你先可惜自己的付出,而不是一个生命的陨落?

所以啊,很多父母生了孩子不过是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他改变自己无能的人生,还有更可怕的,孩子就是他们的私人物品啊,打你骂你虐待你,豆瓣有一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看看那个,真是看到了地狱的影子啊!

我们做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做医生要有医师资格证,可是做父母却没有任何培训,这真是很荒谬,想想都要绝望了,遇到什么样的父母全靠运气,所以说投胎真是技术活,有这样的父母一生下来就选择了地狱模式啊!

user avatar

有一次下雨天,阳台有水,那个女人出去晒衣服,摔了一下,拿着水果刀往我手臂上就是一刀,认为阳台上的水是我弄的。我根本没去过阳台。

有一次我和同学踢球,不小心踢晚了一个小时,然后那个女人用木棍打我,直到木棍断了,然后我跪在家门口直到半夜。

有一次我在老家,那个女人当着所有她的亲戚的面用阴阳怪气的口气说我,一直到我哭,所有人都在笑。

有一次我没有考好,那个女人对我说,你干脆去死算了。年幼的我信以为真,走上家楼顶的天台,站在护墙上,酝酿了一会准备往下跳,所幸被邻居拉了下来。那个女人知道以后冷笑一声,说,你小小年纪,城府怎么那么深,居然还懂得以死相要挟了?

我满十八岁那年,她说去当兵吧,当兵好,我退伍了她在她的亲戚周围也有面子。


这一次,我说,去你妈逼的。


她说,我真是养了一条白眼狼。


我从此再也没有回过那间房子。偶尔有那两个人的电话,也是敷衍了事。

他们老了,退休了,半只脚迈进棺材了,想抱孙子了,又联系上我,问我要不要找个老婆?我说,找不找老婆是我的事,即便找了,有了孩子,你们也别想见他一面。

我无视那个女人的哀嚎,挂断电话。

不少人都劝我,事过多年,毕竟生养我,算了吧。

我虚心听取意见,然后不接受建议。

自杀究竟是不是因为心理脆弱?有无数心理学专家对此作出过解释,无需我赘述。

我的所作所为究竟正不正确?只要没有逾越法律,决定我的做法正确与否的评定标准由我决定。大家都一样。

教育是一门困难严谨而又无比枯燥的学科,但它能够让我们的后代相对健全、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悲哀的是,我们总是那么易于受人煽动,所谓的育儿经,我们宁愿从那些成日碎嘴的大妈那儿汲取经验,也不愿意听从专业的儿童心理专家的建议。

是的,我们的长辈总是认为所有人都在做的事没有门槛,总是忘了所有人都在做未必代表所有人都做得好。他们难以相信大家都在做的事还有教规教条,难以相信知道这些教规教条居然还要花钱,更难以相信我居然会认为花点钱就能明白如何教育后代这件事性价比很高。

许多人生活至今都在为了平等,理解,规则,公正而奋斗,一生都在和暴力,欺凌与无知抗争,在他们的眼里无异于小孩子过家家。

我曾经无比无助,愤怒乃至仇恨。而现在,我意识到自己的软弱,所以我只能竭尽所能的不让自己的后代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愿家庭暴力永远消弭,愿一家和睦永远盛行。

user avatar

本人有2个儿女,但是本人反对父母恩这种说法。

孩子出生,本来应该是赤条条的来,但是父母们却迫不及待的给他加上父母恩的枷锁,让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不断的欠债,一直到成年后,这笔债根本还不清,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奇葩理论:只要是父母说的无论对错都要执行;无论父母犯下什么错误都不能顶撞;忤逆父母就罪过。

我们还要法制吗?还讲道理吗?还需要弄清是非吗?为什么法律、道理、是非,一旦扯上父母关系,就都要靠边站了呢?

孩子到底欠父母什么?有人说母亲十月怀胎云云,我说是狗屁。你十月怀胎的时候孩子还没有成形,难道一个肉块也欠了你的?肉块连自己的思维都没有,它是一块肉、或者一块石头、或者一个人,对于它来说有什么区别?把他变成人就是恩赐吗?你十月怀胎明明是因为自己需要孩子,而不是孩子需要你。孩子之所以出生,是因为人类需要繁衍,是父母作为一个人类的责任,也是生物的情感需要,总之,并非那一个精子或者卵子的需要。孩子不欠你的!

有人说从小把你抚养长大云云,不错,是你抚养他长大,但是难道不应该吗?你把他生下来,难道没有义务养活他吗?他还是一个卵子的时候,无忧无虑,无生无死,无喜无悲,你把他生下来,难道就只想给他带来痛苦和折磨吗?你的父母也抚养了你,这是生物的传承,难道你不应该抚养下一代将你们的基因继续传递下去吗?

总之,我奉劝所有人一句,生孩子之前要想好,到底你是否需要一个孩子,如果你决定要生下他,请注意不是他欠了你的。生了他就应该对他负责,这种负责不仅仅是要给他提供条件以优化你们的基因,也是要让他自己感到愉快和满足。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需要建立一套合乎道理的规则,父母与子女平等的遵守规则。对孩子要尽教育职责,也要符合孩子的天性需求。父母不要蛮横无理,将自己超脱于规矩之上,更不要将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推脱给“我都是为你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