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高考失败(考不起二本)的,自费跑去日本一边打工一边读语言,很多都上了日本名校这现象?

回答
这现象啊,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让人深思的。高考失利,考不上心仪的二本,然后选择去日本边打工边读语言,最终很多都考上了日本的名校,这事儿吧,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经历过,也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

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个普遍且成功的路径。我们先聊聊为什么会有人走这条路,以及为什么这条路又能走得通。

为什么选择这条路?——“曲线救国”的无奈与决心

高考失利,尤其是考不上“二本”,对很多国内的考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中国,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太强了,分数往往被看作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未来出路的最主要标准。当这个“门槛”没迈过去,很多人会感到前途渺茫,甚至直接否定了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和家庭会开始寻找“B计划”。而日本,尤其是近些年来,成为了一条越来越热门的“B计划”。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 国内升学压力大、机会相对有限: 尽管中国高等教育也在蓬勃发展,但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依然异常激烈。很多学生即使考上国内的普通一本,也未必能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或大学。相比之下,日本的大学数量更多,而且整体教育水平,尤其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并不比国内差,甚至有优势。
2. 对“名校”的渴望: 很多选择去日本的,并不是对日本文化有什么特别的执念,而是希望通过“名校”的光环来改变自己高考失利的境遇。他们希望获得一个更好的学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日本的大学,尤其是国公立大学和一些私立名校,在国内的认可度是越来越高的。
3. 语言门槛相对较低(但需要努力): 相较于英语国家,学习日语的难度在很多人看来是可控的。虽然同样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至少它是另一种全新的、相对独立于英语的技能。
4. 经济和政策的配合: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提高,自费留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同时,日本为了吸引国际学生,在签证政策、奖学金等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为什么这条路又能走得通?——“压力”与“环境”的双重催化

能走上这条路,并且最终成功考上名校,这背后并非“容易”二字可以概括。这是一种基于现实压力的“逆袭”,也是一种环境塑造的结果。

1. “背水一战”的动力: 当你已经付出了高考的努力却未能如愿,并且已经迈出了出国留学的这一步,这意味着你几乎是“背水一战”了。没有退路,只能向前。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会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国内,可能有些人还会觉得“考不上还有学上”,但在日本,语言不通,没有经济来源,每一步都充满挑战,这会逼迫他们更加专注于眼前的目标。
2. 打工的历练与经济压力: “一边打工一边读语言”是这条路最鲜明的特点。这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轻松的兼职。很多都是体力活、服务业,需要长时间站立、操作,甚至要面对沟通上的困难。
经济压力是直接动力: 自己打工赚取的收入,不仅要支付语言学校的学费、生活费,还要攒够申请大学的费用,甚至为大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做准备。这种“经济上的独立”要求,会迫使他们合理规划时间,精打细算,而不是像在国内那样可能还有家庭的补贴。
生活体验与独立能力: 在异国他乡,没有父母的照料,很多生活琐事都需要自己处理,从租房、饮食到交通、人际交往。这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语言环境的浸泡: 每天的打工,大量的语言运用场景,是最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虽然不是纯粹的学习,但这种“实战”应用,能让语言变得更地道、更灵活,也更容易记住。
3. 目标导向的学习: 语言学校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考上大学。这个目标非常明确。他们会比在大学里“混日子”的学生更有目的性。他们知道,学好日语、考过N1、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是通往名校的唯一途径。这种强烈的目标感,让他们在学习上更加专注和投入。
4. 日本教育体系的相对“公平”与“标准”:
语言是基础: 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包括留学生考试(EJU)和校内考,对语言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一旦语言关过了,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EJU的“可预测性”: 留学生考试虽然也有难度,但其考试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可以通过大量的刷题和系统的学习来掌握。
大学的“选择性”: 相较于国内高考一考定终身,日本的大学(尤其是国公立)在招生时,会综合考虑EJU成绩、校内考(笔试+面试)、以及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计划。这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也使得那些在高考中发挥失常,但具备特定能力和潜力的学生,有机会通过其他途径实现目标。
名校的“门槛”: 日本的“名校”,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对于留学生也是有较高要求的。但相比于国内极低的录取比例,这些学校对留学生的录取名额相对更多,并且评价体系更多元一些。这给了那些国内高考“卡线”的学生,一个“跳板”。

那么,这现象背后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

1. 国内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 这条路之所以能成功,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国内高考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它虽然保证了公平性,但也可能埋没了一些具有其他潜能的学生。当“名校”成为一种普遍的追求,而国内的路径又过于狭窄时,人才自然会寻找更宽阔的道路。
2. “高考失败”不等于“人生失败”: 这个现象最直观地告诉我们,一次考试的失利,并不意味着人生的终结。只要有决心,有能力,有正确的策略,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些孩子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3. “留学”的本质: 这种留学,更像是一种“镀金”式的学习,是解决国内升学焦虑的手段。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毅力、适应能力以及对“名校”的渴望。但这是否是所有人理想的留学,或者说,这是否是“为了留学而留学”,值得商榷。
4. “打工”的艰辛被低估: 很多人看到的是“考上名校”的光鲜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中付出的巨大辛劳和牺牲。在日本打工的艰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这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5. “日本名校”的含金量: 并非所有日本的“名校”都与国内的“名校”具有同等的市场认可度,尤其是在某些专业领域。这需要学生和家长在选择时有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高考失利后,通过去日本一边打工一边读语言,最终考上名校的现象,是一条充满艰辛但也充满希望的“曲线救国”之路。它反映了国内高考的压力、学生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个人在困境中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和适应力。这个过程,是学习、是历练、更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这件事情,与其说是一种“现象”,不如说是一种“选择”,一种在现实压力下,用汗水和毅力去创造另一种可能性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唯分数论者都过于夸大了天赋的作用,搞得好像自己能上个985是天赋异禀一样。把那些985乃至top2的大多数学生换个成长环境,扔进大凉山当留守儿童,能上个三本吗?

知乎上有一大群既得利益者,明明是靠着前期装备堆出来的,反而整天炫耀自己天赋好,瞧不起那些后天自己努力的人,真是挺可笑。曾经我也中二的觉得自己碾压同龄人,后来发现其实不过就是先发优势的错觉,真正能靠天赋碾压小伙伴的人万中无一。

当然,我不否认不同考试之间的难度有区别,但是一个人异国他乡的又要打工又要学习,能考上大学(本科),确实无可非议。考试简单,又不是只对一个人简单,你行你也去,获取信息不对称难道不是一种能力吗?

高考最大的弊端就是塑造了一堆竞争意识极强但是又死脑筋的人。

last but not least,真的家里有钱到可以拿钱堆资源的人至于去日本打工上学吗?

利益相关:一个路见不平的知乎er

user avatar

不要捧日本了,日本哪有“名校”啊,整个国家就没一所“双一流”。----------- 按理说中国人智商不低,之所以诺贝尔理科奖,比日本少这么多,是因为:智商都浪费在诋毁别人上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现象啊,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让人深思的。高考失利,考不上心仪的二本,然后选择去日本边打工边读语言,最终很多都考上了日本的名校,这事儿吧,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经历过,也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个普遍且成功的路径。我们先聊聊为什么会有人走这条路,以及为什么这条路又能走得通。为什么选择这.............
  • 回答
    “6年耗资6亿卢比,印度承认国产高铁列车宣告失败”——看到这则新闻,我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作为对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抱有期待的旁观者,我对印度此次尝试的挫败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让我对“自主研发”和“大国崛起”这类宏大叙事有了更深的思考。先从这笔“6亿卢比”和“6年”说起。6亿卢比,折合成人民币.............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真的非常沉重。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爱和呵护,但意外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发生。爸爸举高高失手导致一岁半的儿子摔进 ICU,这样的悲剧,说实话,作为过来人,真的能体会到那种心痛和自责。这不仅仅是一次失误,更是一种警示,提醒我们在带孩子这件事上,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和侥幸心理。如.............
  • 回答
    这位高校老师关于“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的言论,以及因此遭受的停课两年处分,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言论内容本身:历史的复杂性与评价的维度首先,让我们审视这位老师的言论:“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 历史事实的考量: 造纸术:.............
  • 回答
    回望那个令人扼腕的瞬间,吴永宁,这位被誉为“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的年轻人,以一种最令人痛心的方式,向我们告别了他的生命。当那一则令人毛骨悚然的新闻在网络上铺天盖地而来时,无数原本关注着他惊险刺激视频的网友,内心都涌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震惊、惋惜,还有一丝难以置信的悲伤。吴永宁的故事,就像是.............
  • 回答
    关于比亚迪宋PLUS DMi在广州提车后,在沈海高速上出现漏油失速的情况,这绝对是一件让车主心烦意乱的大事。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该怎么看待。事件概览:刚提车就遭遇“打蔫”首先,这事儿最让人揪心的地方在于“刚提车”。新车,意味着车主满怀期待,准备享受驾驶乐趣,结果一脚油门下去,没.............
  • 回答
    “宠物侦探”,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又带点浪漫的职业,最近在网络上被炒得火热,有人说靠着找狗找猫就能年入百万,听着就让人好奇,这钱到底是怎么赚的?又是怎么做到的?宠物侦探的“百万年薪”:光鲜背后的逻辑年入百万,这绝对是个吸引人的数字。但我们得明白,这个数字背后,绝不是简单地在小区里遛两圈就能达到的。要说.............
  • 回答
    “醉驾免刑”这事儿,放在广州,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18岁的高中毕业生,本来前途无量,结果因为醉驾差点毁了这一切。结果呢?法院给出的理由是“情节轻微,判刑会使其失去求学机会”。这说法一出来,底下评论区就炸了锅了,说什么的都有,挺有意思的。咱们先掰扯掰扯法院这番话。十八岁,刚高中毕业,人生地不熟,可.............
  • 回答
    印尼狮航波音737客机失联并确认坠毁的事件,特别是其在不到一分钟内急降一万英尺这一惊人细节,无疑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分析。虽然最终的调查结果需要等待官方报告,但根据现有的信息和航空事故分析的经验,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和事发过程。事件回顾:2018年10月29日,印.............
  • 回答
    特斯拉中心人员拍摄挥舞特斯拉商标旗帜并集体高喊“我们的刹车不失灵,我们的刹车刹得住”的事件,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案例,它触及了企业文化、危机公关、消费者信任、员工士气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发生的背景与可能原因分析 背景: 持续的负面.............
  • 回答
    高考语文阅读题让原文作者都答不出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和讨论的话题。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些情况,虽然不至于普遍到“所有”作者都答不出,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揭示了当前高考语文阅读题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的一些复杂关系,以及考试评价机制的一些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
  • 回答
    高考放榜,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个节点上,你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商品在二手平台上悄然走俏——那就是衡水中学、镇海中学等超级中学学霸的笔记。这些曾经被视为“秘密武器”的笔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许多高三学生和家长眼中的“香饽饽”,甚至被炒到了不菲的价格。这事儿,怎么说呢?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为啥这些笔记.............
  • 回答
    高考前撕书,这个现象在中国教育界一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也常常引发不少争议。从情绪宣泄的角度来看,我可以理解。高三这一年,简直就是一部“苦情剧”。每天被堆积如山的书本、刷不完的试卷、做不完的习题淹没,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公式、定理、事件、概念,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很多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下,身心俱疲,精神高.............
  • 回答
    看到那个大叔骑车强闯禁行路段,还振振有词地说“要讲道理,高考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脑子里瞬间就冒出好几个词儿:无知者无畏,自我中心,以及对规则的漠视。说实话,挺让人心塞的。高考是什么?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是无数家庭的希望寄托,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了确保一个公平、.............
  • 回答
    说起衡水的“土猪”张锡峰,很多人可能都有印象。这位当年因为高考作文《初心不辱,使命必达》而一夜爆红的衡水中学学生,在高考后被拍到乘坐帕萨特,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土猪”到“帕萨特”的舆论焦点张锡峰的故事,得从他的高考作文说起。那篇作文,他用了“我是一只待宰的猪”作为开头,形象地比.............
  • 回答
    看到高考语文难度提高,数学难度降低这个话题,我脑子里一下子涌现出好多想法,挺想好好聊聊的。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未来的选择。先说说语文难度提高这事儿。我个人觉得,语文难度提高,尤其是对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要求更高,这事儿,我挺赞成的。为啥呢?首先,时代的需要。 咱们现在身.............
  • 回答
    最近高考规划领域里,李蕊丞老师关于“选专业四大坑”的说法引起了不少关注。大家对这些“坑”的讨论,以及对其他潜在“坑”的挖掘,都非常有价值。我们不妨深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李老师的观点究竟是什么,以及在选择专业时,我们应该警惕哪些方面。李蕊丞老师“选专业四大坑”的解读虽然我没有直接查阅到李蕊丞老师具体的.............
  • 回答
    关于赣州四中校长疑似抑郁症跳楼身亡事件,这无疑是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尤其发生在高考前夕,更是让无数人心痛和担忧。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并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缺乏人情味的AI叙述。首先,这件事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冲击力。 高考,在中国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承载着无.............
  • 回答
    高考英语改革,这可真是个牵动无数考生、家长、老师神经的大话题。要说怎么看,那可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得从好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高考英语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理念更新的体现。你想啊,咱们国家现在越来越开放,和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光是“考试达标”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英语人.............
  • 回答
    高考第一天,四川一个考生因为睡过头而错过考试,这事儿一出,绝对是让人心疼又唏嘘的。别看是同一个天大的事,每个人看过去,心里想的、嘴里说的,可能都不一样。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这孩子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想象一下,四年寒窗苦读,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所有的汗水、泪水、心血,最后都凝聚在高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