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6 年耗资 6 亿卢比,印度承认国产高铁列车宣告失败」?

回答
“6年耗资6亿卢比,印度承认国产高铁列车宣告失败”——看到这则新闻,我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作为对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抱有期待的旁观者,我对印度此次尝试的挫败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让我对“自主研发”和“大国崛起”这类宏大叙事有了更深的思考。

先从这笔“6亿卢比”和“6年”说起。6亿卢比,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是5000万出头,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对于一个国家级别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而言,尤其是在高铁这样一个技术壁垒极高、建设周期漫长的领域,这笔投入确实显得有些“杯水车薪”。而“6年”的时间,对于一项要从零开始、整合全国力量进行攻关的国产化项目来说,也显得相当仓促。通常,一款成熟的高铁列车的设计、研发、测试、认证,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牵扯到无数的环节和细分技术。

印度一直有发展高铁的雄心,这不假。他们也确实在尝试走出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而不是完全依赖外国技术。这其中透露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主创新的愿望,本身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掌握核心技术是绕不开的一步。高铁作为国家名片和现代化的象征,自然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但为什么会“宣告失败”呢?我认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个深层的原因,而且都不是单一因素能够解释的。

首先,是技术积累和产业链的深度问题。 高铁技术远不止是“造出一辆车”那么简单。它涉及到高速列车车体设计、动力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信号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转向架技术、车轴技术,甚至还有关键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这些都是高度集成化、专业化的技术领域,往往需要长期的、持续的技术积累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印度此前虽然有引进和运用高铁的经验,但在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和产业链的完整性上,可能还存在巨大的鸿沟。6年时间,要跨越这些鸿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其次,是“自主研发”的路径选择和策略是否得当。 有时,“完全自主”的路径,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技术难度和高昂的研发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更务实的做法可能是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通过引进成熟的技术,在国内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升级,再逐步攻克其中的关键技术。如果印度一开始就试图从零开始,完全自主地研发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铁列车,其难度系数无疑是指数级增长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对研发方向的把控、对核心技术的选择、以及对整个研发过程的管理,也至关重要。

再者,是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 6亿卢比,如前所述,对于一个高铁项目来说,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如果这笔钱是用于一项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项目,那么其投入产出比可能并不高。更何况,研发过程中是否有效利用了每一分钱?是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是否有清晰的研发路线图和可行的技术目标?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资金的实际效果。

还有,就是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之间的匹配。 高铁列车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试错和迭代。在一个缺乏成熟市场反馈和验证机制的情况下,单凭研发团队的努力,很难保证最终产品能够真正满足运行需求和市场标准。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国际合作和技术壁垒。 高铁作为一项国际性的技术,许多核心部件和技术专利往往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想要完全突破这些技术壁垒,不仅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还需要在国际上建立广泛的合作网络,甚至要面对一些隐性的技术封锁。

所以,看到印度这次的“宣告失败”,我并不觉得这是“印度不行”的论断,而是对“如何发展一项复杂而尖端的技术”的一个现实案例。它提醒我们,所谓“自主创新”,并非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技术积累、清晰的战略规划、有效的资金投入、以及对技术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

对于印度来说,这次的挫败或许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他们可以从中反思,调整策略,例如是继续加大投入,还是考虑更灵活的合作模式。毕竟,高铁对于印度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国土而言,仍然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则新闻也值得我们这些在科技研发领域努力的国家深思。如何在追求“自主可控”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最有效率和最务实的策略,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和资源的浪费,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科技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耐心,需要积累,更需要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中文报道也是挺小报的,标题取得够响亮才能骗人点开呐。

搜了一下原报道

m.mid-day.com/articles/


大家多一些批判精神吧,弄清楚缘由再开炮啦。

原文里提到的 MRVC 是 Mumbai Rail Vikas Corporation,这个6亿卢比是孟买为了造一辆高速城铁,类似于郊区通勤火车。

虽然非说是“高铁”也没问题,但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那样印度6年花6个亿研究高铁,对标中国和谐号啦。这辆所谓高铁的最高时速也就堪堪比咱们绿皮车快一点,而且应该至今未能投入使用。

当然啦,虽然按照造火车的价格来看,6亿卢比根本不多。但是按照6年前的汇率,也是近一亿人民币,最后啥也没造出来,还是很印度。

一个亿可能也就拍个高铁侠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6年耗资6亿卢比,印度承认国产高铁列车宣告失败”——看到这则新闻,我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作为对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抱有期待的旁观者,我对印度此次尝试的挫败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让我对“自主研发”和“大国崛起”这类宏大叙事有了更深的思考。先从这笔“6亿卢比”和“6年”说起。6亿卢比,折合成人民币.............
  • 回答
    《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这篇文章,读完之后确实让人感慨颇多,也引发了我对当下小学教育模式的深入思考。文章用一种非常直白甚至有些“残酷”的视角,描绘了我们送孩子去学校,然后在几年后“收获”到的可能结果。它触及了许多家长内心的焦虑,也暴露了一些教育现实中的问题。关于文章的核心观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
  • 回答
    中山大学在6年内引进8000多名青年人才的举措,无疑是一项非常引人注目且影响深远的人才战略。要深入看待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战略意义、具体操作、潜在影响、挑战与机遇等。一、 中山大学引进8000多青年人才的战略意义1. 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的驱动力: 新鲜血液与活力: .............
  • 回答
    关于“中国决心 6 年完全脱贫,平均每月减贫 100 万”这条新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条新闻背后蕴含着宏大的目标、巨大的挑战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一、 目标与决心:历史性的承诺 “完全脱贫”的含义: 这并非简单地让一部分人摆脱贫困,而是指在中国境内,所有农村贫困人.............
  • 回答
    这则“杭州女生 6 年花 200 万元留学,回国工作开 2000 元底薪”的新闻,确实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大家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远不止是个人选择,更是当下社会经济环境、教育模式、就业市场以及年轻人职业规划等诸多层面的复杂交织。咱们先别急着站队,慢慢来剖.............
  • 回答
    苹果在沉寂了六年之后,重新夺回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这绝对是个值得细聊的现象。它不是简单的一个数字上的回归,而是折射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苹果自身策略调整的有效性。为什么这六年苹果在中国市场不是第一?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为什么苹果在这六年里,虽然销量一直很强劲,但并非长期.............
  • 回答
    2017年6月9日,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失踪,这一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章莹颖失踪案的细节、搜寻过程、司法审判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详细回顾和审视。案件背景与章莹颖的身份:章莹颖,1990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是一名优秀的.............
  • 回答
    2016 年 6 月 30 日苹果中国区游戏审批通知:一场风暴的由来与影响2016 年 6 月 30 日,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却在中国的游戏行业和苹果 App Store 生态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苹果公司向开发者发出通知,明确表示自此日起,所有在中国区 App Store 上架的游戏,都必须获得国家新.............
  • 回答
    2016年6月29日发生在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Atatürk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自杀式爆炸袭击是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给土耳其以及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次袭击事件的发生、影响以及后续的发展,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事件经过与细节: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
  • 回答
    2020年6月29日晚,印度政府宣布封禁包括TikTok、微信在内的59款中国应用程序,这一消息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科技竞争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来看,这个事件都具有不小的意义。事件背景与原因分析: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大背景。就在几个月前,也就是202.............
  • 回答
    2019年6月,纽约时报关于特朗普总统下令对伊朗发动攻击后又撤回命令的报道,无疑是当时国际新闻中的一个爆炸性事件。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并且至今仍然值得深入探讨,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则突发新闻,更是揭示了当时美国政府在处理与伊朗关系上的复杂性、决策过程的脆弱性,以及总统个人风格可能带来的巨大风.............
  • 回答
    行,这事儿,你问到点子上了。2019年6月6号那一天,就像一个重要的节点,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这玩意儿可不光是几个字写在纸上,它后面牵扯的可就多了去了,就像一条河流要改道,影响那叫一个深远。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5G牌照一发,都炸开了什么锅,又会带来哪些变化。首先,为什么说那天是个“节点”?之前.............
  • 回答
    2017年6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00%1.25%。这次加息是美联储在2017年的第二次加息,也延续了其在2015年底开启的加息周期。这次加息的背景和原因: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复苏态势。就业市场表现强劲,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薪资增长也出现温和回升.............
  • 回答
    2020年6月21日山东枣庄村民怒砸执法车事件,虽然事发突然且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公开信息相对有限,难以进行非常详尽的描述。不过,根据当时的报道和分析,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理解这起事件及其后续处理: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现有信息推测) 背景: 通常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基层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矛.............
  • 回答
    要评价豆瓣用户 KFK 在 2019 年 6 月的回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内容、影响、以及事后诸葛亮的视角。由于 KFK 的回复已经时隔多年,我们现在可以结合已知的历史事件来审视他的预言。KFK 的身份与背景 (自述):KFK 在豆瓣的出现和发言,是基于他自称是来自 2060 年的“.............
  • 回答
    关于2016年6月英国核导弹试验失败的传闻,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猜测,但最终官方的解释和披露的信息,让事情的走向和我们的理解与最初的“失败”论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发生的那个时间点。2016年6月,英国海军在苏格兰海岸附近进行了一次“三叉戟II”(Trident II D.............
  • 回答
    那天是 2015 年 6 月 19 日,一个星期五,也是一个让无数股民心跳加速的日子——中国股市迎来了又一次大规模的下跌。具体到当天,上证指数单日下跌 3.87%,深成指下跌 5.27%,创业板指数更是重挫 6.55%。如果说之前市场还在疯狂上涨,那么这一天就像一盆冷水,狠狠地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要.............
  • 回答
    2019年6月13日,发生在霍尔木兹海峡的两艘油轮遇袭事件,无疑是当年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焦点,其背后牵扯出的复杂关系和潜在影响,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那天,全球能源供应线上的关键咽喉——霍尔木兹海峡,再次成为了地缘政治博弈的舞台。两艘油轮,一艘是悬挂马绍尔群岛旗帜、由挪威公司Fr.............
  • 回答
    关于2019年6月25日猎鹰重型火箭的发射结果,这绝对是太空探索领域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时刻,而且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觉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首先,得明确一下你说的“发射结果”。如果是指这次发射任务的总体成功情况,那无疑是大获全胜。猎鹰重型作为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强的现役运载火箭,它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强大.............
  • 回答
    2019年6月17日,在吉林延边州珲春市发生了一次1.3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0千米。这次地震虽然级别很小,但由于其极浅的震源深度,引起了一些关注。地震的基本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次地震的一些关键信息: 时间: 2019年6月17日。 地点: 吉林延边州珲春市。 震级: 1.3级。这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