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16年6月英国核导弹试验失败?

回答
关于2016年6月英国核导弹试验失败的传闻,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猜测,但最终官方的解释和披露的信息,让事情的走向和我们的理解与最初的“失败”论有了很大的不同。

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发生的那个时间点。2016年6月,英国海军在苏格兰海岸附近进行了一次“三叉戟II”(Trident II D5)弹道导弹的试射。这次试射属于例行性的测试,旨在验证“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系统的可靠性。当时的皇家海军“成功号”(HMS Vengeance)核潜艇是执行此次试射的平台。

然而,在试射之后,一些媒体的报道和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开始出现“试验失败”的说法。具体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猜测是导弹偏离了预定轨道,也有说法是导弹未能按计划完成全程飞行。这些猜测之所以能够快速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核武器和军事试验本身就自带神秘感和敏感性,任何一点不寻常的细节都容易被放大解读。

不过,英国国防部在随后的日子里,对这些“失败论”进行了澄清。根据官方的说法,这次试射并没有失败,而是“按照预期进行了全面测试”。官方的解释是,在试射过程中,导弹的飞行轨迹是“可控且可预测的”,并且最终在目标区域成功完成了试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失败论”的说法呢?这里面可能存在几个原因:

信息的不透明性: 军事试验,尤其是核武器相关的试验,本身就受到高度保密。普通公众和媒体很难获得第一手、详细的试射数据和分析报告。这种信息的不透明性,自然会给各种猜测留下空间。
弹道导弹试射的复杂性: 弹道导弹的试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精确的导航、控制系统、发动机工作、弹体分离等多个环节。即使是在严格的测试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非预期的参数变化,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个试验的“失败”。官方可能将某些技术性的调整视为正常过程,但外界却可能将其解读为问题。
误读或误解: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某些技术性表述的误读或不准确的理解,导致了“失败”的结论。例如,如果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进行了轨道修正,这本身是其设计的一部分,但如果被不了解细节的人看到,可能会误以为是出现了偏差。
地缘政治的背景: 当时正值国际局势复杂、各国对核威慑的关注度较高的时期。英国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其核力量的可靠性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一次看似有些许疑问的导弹试射,很容易被赋予更深层的政治解读。

更深入地来看,这次试射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测试目标。英国国防部之所以坚持“按预期进行”,很可能是因为尽管在某些环节可能存在一些非标准情况,但整体上导弹的性能、控制系统和战略意图都得到了验证。例如,导弹是否能够顺利点火、进入预定轨道、保持稳定飞行,并在关键阶段执行指令。即使在某些细微之处与最完美的理想状态有所偏差,只要不影响其最终的战略效能,官方就可能将其定性为“成功”。

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点是,核潜艇和弹道导弹的现代化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三叉戟”核威慑系统是其国防战略的基石。因此,定期进行导弹系统的测试,是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手段。即使测试过程中出现一些挑战,也是为了在实战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总而言之,关于2016年6月英国核导弹试验的讨论,虽然一度出现了“失败”的说法,但根据英国官方的声明,这次试验是以一种“可控且可预测”的方式进行的,旨在验证系统的可靠性。这场风波更多地反映了军事试验固有的保密性、技术复杂性以及信息传播中可能出现的误读和解读。它也提醒我们,在解读这类高度敏感的军事信息时,需要谨慎辨别,并关注官方的最终定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试射时间为2016年6月20日,英国脱欧公投三天前。此次失败终结了“三叉戟II”的连续160次试射成功记录。

先转载一下KKTT的博客:

liuqiankktt.blog.163.com


(他根据航空禁航区,画出了三叉戟本次试验的飞行落点示意图,终点在非洲西海岸,有多个落区,可能意味着是进行了小范围的多弹头分导试验。)








让我们感谢KKTT


-----------------------------------------------------------------------------------------------

根据CNN的报道:


edition.cnn.com/2017/01


本次试射失败时,所谓“导弹飞向美国”是弹上自毁系统自动进行的俯仰操纵,为的是尽快让导弹坠入海中,减少飞行的距离,缩小影响的面积。在英国有“炒作”光荣传统的媒体那里,就变成了“射向美国”。其实,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枚导弹飞行了多远就坠海,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过度解读”-------看看预计的禁飞区就知道,英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从被美国国土三面包围的佛罗里达州外海发射,导弹要是失控,在坠海前很大可能会“朝向美国”。




下面澄清一些内容:

1,英国的弹道导弹是整体从美国购入的,准确点说,两国共用一个“导弹池pool”,也就是一个共用的库存(这个库存可以视作美国的库存)----------只有当英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驶入美国King’s Bay核潜艇基地(也就是美国服务其整个大西洋的SSBN的基地)后,才会从这个库存中取出相应的导弹,此时这些导弹立即转变成为英国的资产,被吊装进英国的SSBN里。一般来说,这些导弹在接下来的7年服役期里将不会再离开英国的核潜艇。虽然说英国自己的核潜艇军港(RNAD Coulport)有能力进行导弹卸载,把导弹吊出潜艇,并且储存在岸上(存储能力是16枚),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英国本土的储存库是空的——————也就是说三叉戟SLBM不会登上英国本土,而它们的维护检修是在美国King’s Bay核潜艇基地完成的。


2,安装有“英国”三叉戟SLBM的潜艇将会驶回英国自己的核潜艇军港(RNAD Coulport),在那里才把英国自己研制、生产的核弹头安装上去。英国的核弹头中的关键非核部件(氚气瓶、中子发生器等)有很多是与美国通用的,由美国工厂生产,但是英国核弹头中的核部件(physical package,“物理包”,也就是钚弹芯及其周边系统)是由英国人自己设计生产的,英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核弹芯生产能力,而美国长期丧失(近年才恢复)。英国最新式核弹头的设计中,与美国有交流,但是我们没有证据说英国设计是“照搬照抄”美国设计的。而英美的核弹头设计交流一直都是“two-way street”(有来有往,英美互相帮助)


3,英国的核打击计划有二元性,一种是英国核威慑作为“北约核威慑”的一部分,负责执行北约的核打击计划,另一种是英国国家的“独立威慑”,也就是在英国最高国家利益受损的时候,执行它自己的核打击方案。具体说来,在冷战时期,英国的中程轰炸机部队凭借反应时间短的优势,执行北约打击苏联战术、战区目标的核任务。而英国的核潜艇是不参与这个北约的核战计划的,它们将保留做“独立威慑”------在最后时刻摧毁莫斯科。随着英国从“二位一体dyad”转化为“一位一体monad”,两种计划的区分可能会减小,也就是英国将保留一种比较灵活的打击策略。


4,英国仅仅在1994,1995,1997,2000,2005,2009,2012进行过潜艇潜射三叉戟SLBM的试验,这是由于美国三叉戟极为优异的试验记录带来了信心。不过,这一次试射失败,目前看来很可能完全跟英国核部队没有关系(就如同三叉戟试射成功,也完全跟英国核部队没有关系一样)。但是,英国一直宣称的“operational independence作战运用上的独立性”可能会被“procurement dependence装备采购上的依赖性”遮盖,而试图掩饰这次失败的政治安排,虽然说完全可以理解,仍然将会在英国国内掀起不大不小的波澜。

user avatar

在深海中我可以使用三叉戟,保护我的敌人,痛击我的盟友

user avatar

快笑死了,现实版的Yes, Prime Minister

访谈翻译如下:


主持人:我能问您两个其他的问题吗?你知道的,今早三叉戟试射失败的事故被曝光了出来。去年7月,您第一次在议会说要更新三叉戟的时候知不知道事故发生了?

梅:我对三叉戟导弹充满信心。当时议会讨论的议题是,要不要更新三叉戟系统?我们在外未来需不需要拥有具有核威慑能力的三叉戟导弹?

主持人:…您知不知道发射失败了?

梅: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保护我们自己的国家,我认为在北约体系下,我需要拥有独立的核威慑能力。但是工党党首科尔宾不是这样认为的。

主持人:…….这个事故挺严重的,在议会发言之前您知道这件事吗?

梅:我们在议会讨论的问题是很严肃的问题。我们的问题是,是否需要更新三叉戟?放眼未来,我们是否要有可以替代三叉戟的武器系统?这是我们在议会讨论的问题。这也是议会投票的目的。我坚信要保护我们的国家,但是科尔宾投票否决。他不想拥有独立的核威慑能力来保护国家。

主持人:……………………..首相,您到底知不知道这件事?

梅:为了确保核威慑能力,我们会经常试射武器。我们讨论的是…(被打断)

主持人:是的,我知道了

梅:....关于未来...

主持人:看来我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了,咱换个问题吧….

地址:youtube.com/watch?

经典的一段,hhhh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