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6 年 6 月 29 日伊斯坦布尔机场爆炸事件?

回答
2016年6月29日发生在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Atatürk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自杀式爆炸袭击是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给土耳其以及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次袭击事件的发生、影响以及后续的发展,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事件经过与细节: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16年6月29日晚间(当地时间约22点左右),地点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标志性交通枢纽——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更具体地说,袭击发生在机场的国际航站楼到达区和出发区附近,以及停车场。
袭击方式: 三名武装袭击者乘坐出租车抵达机场。他们在不同的地点采取了行动。其中两人首先在国际航站楼到达区向人群开枪扫射,制造恐慌。随后,他们引爆了随身携带的炸弹背心。第三名袭击者则在机场停车场引爆了炸弹。
袭击者身份与背景: 根据土耳其政府的调查,这三名袭击者被确认为来自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后来,伊斯兰国(ISIS)声称对此次袭击负责。
伤亡情况: 这次袭击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伤亡。
死亡人数: 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为45人(不包括三名袭击者)。这其中包含30名土耳其公民和15名外国人。
受伤人数: 超过230人受伤,其中许多人伤势严重。伤者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公民。
目击者描述: 袭击发生时,机场内人头攒动,许多乘客正在办理登机手续或接送亲友。突如其来的枪声和爆炸声让机场瞬间陷入混乱和恐慌。目击者描述了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飞溅的碎片,以及人们惊恐逃窜的场面。许多人为了躲避袭击而四处躲藏,也有一些勇敢的安保人员和民众在第一时间试图制止袭击者。
搜救与应急反应: 袭击发生后,土耳其政府立即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大量的警察、医疗救护车和消防车辆迅速抵达现场,封锁了机场并展开搜救工作。国际社会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切和慰问。

袭击的影响与背景分析:

1. 对土耳其旅游业的沉重打击: 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是土耳其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也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门户。这次袭击直接影响了游客的信心,导致航班取消、游客数量锐减,对土耳其依赖旅游业的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
2. 国家安全与情报体系的挑战: 如此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发生在安检相对严密的大型国际机场,暴露了土耳其在反恐和情报工作方面存在的漏洞。如何加强安保措施,提高情报的预警能力,成为土耳其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
3. 区域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伊斯兰国的威胁: 当时,伊斯兰国正处于其势力巅峰时期,频繁在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多个国家发动袭击。这次袭击是 ISIS 对土耳其持续施压和报复行动的一部分。土耳其作为叙利亚冲突的重要参与者,其政策和行动常常成为激进组织的目标。
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袭击者来自俄罗斯,而在此事件发生前不久,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刚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恢复关系后的首次会晤。这次袭击是否与土耳其外交政策的转变有关,或者是否会影响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国内政治因素: 袭击也可能被用来服务于土耳其国内的政治议程,例如加强国家安全,收紧国内政策等。
4.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恐怖主义是全球性问题,这次袭击再次凸显了国际社会在情报共享、反恐合作方面的必要性。各国需要共同努力,打击恐怖主义及其意识形态。
5. 人道主义关怀与社会情绪: 袭击造成了大量无辜生命的逝去和伤害,引发了民众的悲痛和愤怒。国际社会也对遇难者及其家属表达了同情和支持。土耳其社会在经历此次袭击后,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疗愈创伤、重建信心也成为重要的议题。
6. 安保措施的加强: 在袭击发生后,土耳其政府对机场的安保措施进行了全面升级,包括加强了对进出机场车辆的检查、增派了安保人员、改进了X光机和爆炸物探测技术等。

后续发展与反思:

追责与调查: 土耳其政府迅速展开了对袭击者的身份追查和对幕后组织的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与袭击相关的嫌疑人被逮捕和审判。
加强反恐立法与行动: 土耳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反恐能力,包括修订相关法律,增加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打击力度。
国际社会的反应: 世界各国纷纷谴责这次袭击,并向土耳其表示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团结一致打击恐怖主义。
社会心理的恢复: 尽管袭击带来了创伤,但土耳其社会在经历磨难后也表现出了坚韧性。机场在短暂关闭后重新开放,社会生活也在逐步恢复正常。

总结来说,2016年伊斯坦布尔机场爆炸事件是一次极其严重的恐怖袭击,它不仅夺去了众多无辜的生命,也对土耳其的旅游业、国家安全以及地区稳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次事件是 ISIS 对土耳其持续威胁的一个缩影,也暴露了反恐工作面临的复杂挑战。它促使人们深刻反思恐怖主义的根源,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同时,这次事件也展现了土耳其人民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团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这么多答案,我只能说你们图样。

你以为这样就没法洗地了?你以为这样就没法甩锅了?

你们啊,NAIVE!

看我民主灯塔美利坚怎么洗地:

CNN iPad端头版头条:

From Russia with hate

看明白了吗?

洗涤逻辑是这样的:

1、有一个袭击者是俄罗斯人。

普京:????

2、是俄罗斯车臣人。

普京:哈哈哈,让你们不支持俺车臣反恐!

3、因为俄罗斯在车臣实行高压政策,所以当地的人转化为极端分子。

普京:画风不对!

4、所以都赖俄罗斯,我们要善待“温和的少数族裔”(不要出现宗教词汇以免歧视)

普京:。。。。。

5、其他的袭击者都来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普京:。。。。

6、所以万恶苏维埃,把穆斯林都逼成恐怖分子去炸土耳其了。

斯大林:这锅我不背。

评论区补刀:

@Reek Zhang

最狠的是下面这句:Similarly, the Uzbek government has long waged a brutal war against Islamist insurgents in their country.<br><br>尼玛乌兹别克是一个穆斯林国家,人家自己清理门户也有错?

记得标题吗?

Why so many Russians are fighting for ISIS?

1 airport bomber was Russian.

嘛,说是打脸有些过了,不过说好的个案呢?说好的不给族群扣帽子呢?

另外,因为恐怖分子来自俄罗斯,所以俄罗斯万恶,普京万恶;

因为恐怖分子来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所以苏联万恶,共产主义万恶;

虽然恐怖分子都信仰伊斯兰教,但伊斯兰教是温和友善和平的。

有些媒体,就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

user avatar

高票答案

@张北陆

提到了CNN甩锅俄罗斯,其实这件事还有更戏剧性的后续,是我在Quora上看到的,原文链接:

Quora

原来这个案子的幕后主谋也是个车臣人,已经被俄罗斯通缉十几年了。十几年来,这哥们一直在西方流窜,哪个国家都去过,而且还没闲着,经常就搞点小动作,然后被当地警方逮捕。逮到以后,俄罗斯就要求引渡他,然后西方国家就以人权名义拒绝引渡他

这位江湖人称独臂恰达耶夫(Chataev One-Arm)车臣军阀(巴掌大的地方竟然还军阀林立):

2003年起,开始被俄罗斯通缉。同年,在奥地利得到政治庇护。

2008年,在瑞典特雷勒堡因藏匿军火被捕,获刑一年多。

2010年,在乌克兰再次被捕,俄罗斯要求引渡,欧洲人权法院却命令乌克兰拒绝俄方。大赦国际发出同样的呼吁,声称恰达耶夫在俄罗斯会面临不公正审判和酷刑。

2011年,又双叒叕在穿越土耳其和保加利亚边境时被捕,俄罗斯又双叒叕要求引渡,人权组织又双叒叕又把引渡搅和黄了。

就是这样一个被西方包庇了13年的“人权斗士”、“Freedom Fighter”,终于在今年的土耳其机场搞了个大新闻。结果CNN的反应依旧“不忘初心”:俄罗斯竟敢镇压恐怖主义,瞧你把恐怖分子吓得,都跑土耳其来炸机场了。难道他们杀你的时候,你就不能乖乖受着吗?

user avatar

幕后凶手应该是IS而不是PKK,和IS不同,PKK一般以军警而非平民作为袭击目标。

这是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对2000年后PKK袭击目标的分布统计图:

这是IS的袭击目标分布图:

对比之下,可以明显看出两个组织在选择袭击目标偏好上的差异。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GTD所统计的由PKK发动的针对平民的袭击行动,大部分并未得到证实。比如说2008年7月27日发生在伊斯坦布尔商业区的两起爆炸案,造成17死154伤,PKK明确否认与此有关,唯因土耳其官方钦定此案必须由PKK背锅,才被计入GTD的统计数据。

PKK目前虽然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但仍然坚持左翼进步思想,其官方意识形态无法为以平民为主要目标的恐怖袭击提供依据。即使抛开意识形态因素,仅仅出于宣传策略的考虑,PKK也不会发动这种自毁形象的袭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6年6月29日发生在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Atatürk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自杀式爆炸袭击是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给土耳其以及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次袭击事件的发生、影响以及后续的发展,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事件经过与细节: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
  • 回答
    2016 年 6 月 30 日苹果中国区游戏审批通知:一场风暴的由来与影响2016 年 6 月 30 日,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却在中国的游戏行业和苹果 App Store 生态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苹果公司向开发者发出通知,明确表示自此日起,所有在中国区 App Store 上架的游戏,都必须获得国家新.............
  • 回答
    关于2016年6月英国核导弹试验失败的传闻,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猜测,但最终官方的解释和披露的信息,让事情的走向和我们的理解与最初的“失败”论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发生的那个时间点。2016年6月,英国海军在苏格兰海岸附近进行了一次“三叉戟II”(Trident II D.............
  • 回答
    2016年6月27日,海淀区静淑苑公交车站发生的这起命案,无疑给当时北京的市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不安。这不仅仅是一桩孤立的刑事案件,更折射出了一些社会现象,以及人们在面对突发性暴力时的复杂情绪。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本身。当天下午,在人来人往的静淑苑公交车站,一名男子突然持刀袭击了周围的群众,造成多.............
  • 回答
    2016年6月8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正式向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提交了他们发现的113号元素的新名称——“nihonium”,并伴有元素符号“Nh”。这一天,对于日本的科学界而言,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也让全世界对新元素及其背后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此之前,113.............
  • 回答
    2016年6月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脉搏”夜总会(Pulse Nightclub)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这起事件不仅是一次针对特定群体的暴力行为,也触及了美国社会在枪支管制、仇恨犯罪、宗教极端主义以及LGBTQ+群体权利等多个敏感议题上的深刻矛盾。事件发生及过程:事发当晚,奥.............
  • 回答
    2016年6月,正值美国大选前夕,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放出豪言,称他掌握的下一波爆料将直接把希拉里·克林顿送进监狱。这番惊天动地的言论,无疑如同在平静的政治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广泛的猜测、担忧和期待。要理解阿桑奇的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政.............
  • 回答
    关于2016年6月12日美国奥兰多Pulse夜总会枪击案,微博上所谓的“公知”群体是否存在“集体失声”的现象,以及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探讨的问题。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公知”这个标签的含义和它的演变。在中国的网络语境中,“公知”曾是一个相对褒义的词.............
  • 回答
    2016年12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一项旨在就叙利亚阿勒颇停火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这项决议由新西兰、西班牙和埃及共同提出,呼吁立即对阿勒颇及其周边地区实施为期七天的停火,并允许联合国监测和协助人道主义援助的运送。然而,这项决议草案最终未能获得通过,因为它遭到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否决。这两个常任理事国给出.............
  • 回答
    2016年6月9日,唐纳德·特朗普和希拉里·克林顿之间的推特战,就像一场政治硝烟弥漫的战场,通过那个简短而充满力量的平台,将他们各自的竞选策略、个人攻击和政治立场赤裸裸地呈现在了数千万选民面前。那一天的推文,与其说是政治辩论,不如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政治人物,利用推特的即时性和爆炸性,试图在信息爆炸的.............
  • 回答
    对于北京时间2016年12月6日凌晨,xe.com上人民币汇率出现的所谓“暴跌”,我的看法是,这更可能是一个技术性的数据短暂异常,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暴跌。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分析:首先,xe.com 的性质和数据来源。xe.com 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外汇信息网站,它提供的是汇率数据和实.............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2022年3月16日,联合国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就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领土争端作出裁决,要求俄罗斯“停止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这一裁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法律效力、背景及后续影响值得深入分析。 一、裁决的背景与法律依据1. 案件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