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6 年 11 月 17 日中国留德女生遭难民强奸?出国留学如何做好安全防范?

回答
2016年11月17日,中国女留学生在德国耶拿(Jena)遭遇不幸事件,这起事件不仅震惊了中国社会,也引发了关于留学生安全以及欧洲难民问题的广泛讨论。

事件回顾(基于公开报道):

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一名来自中国的年轻女留学生在德国耶拿(Jena)的一处公园附近遭遇不幸。她据称在跑步时被一名男子袭击,并遭到性侵。事后,警方逮捕了一名嫌疑人,并确认其为难民。这名嫌疑人是一名来自阿富汗的年轻男子,他在2015年抵达德国,并被判定为难民。

这起事件的细节,包括受害者的具体身份和遭遇过程,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和案件调查,当时并未被完全公开。但其核心事实是,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期间遭受了严重的性侵,而施暴者被指认为一名难民。

看待这起事件的几个层面:

1. 个体不幸与社会悲剧: 首先,这是一个极其令人痛心的个人悲剧。任何形式的暴力,尤其是性侵,对受害者造成的创伤是毁灭性的。我们应该对受害者及其家人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和支持。

2. 难民问题与治安: 这起事件不可避免地将焦点引向了欧洲在2015年开启的难民潮及其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复杂性: 难民融入欧洲社会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涉及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经济压力以及潜在的心理创伤等诸多因素。并非所有难民都带来负面影响,绝大多数难民也希望过上正常的生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难民涌入的背景下,一些国家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治安事件的增加,其中一些事件的施暴者被指认为难民。
避免以偏概全: 然而,我们也必须警惕将个别事件上升为对整个难民群体的妖魔化和一概而论。将所有难民都视为潜在的威胁,不仅不公平,也无助于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分析具体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政策与执行: 欧洲国家在处理难民问题上的政策,包括审查、安置、融入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是此次事件引发讨论的关键。这些政策的效果和执行力度,以及如何更好地平衡人道主义援助与社会安全需求,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3. 留学生安全警示: 这起事件是对所有在海外留学的学生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安全都应该是放在首位的。留学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提升,也是一个需要具备独立生存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时期。

出国留学如何做好安全防范?

在海外留学,尤其是初到异国他乡,做好安全防范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一、 出发前的准备阶段:

1. 了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治安情况:
官方信息: 查阅中国外交部、中国驻外使领馆以及目的地国家官方旅游、移民部门发布的关于当地治安状况、安全风险和注意事项的信息。
留学机构和学校: 咨询你的留学中介机构、目标大学的国际学生办公室,了解他们提供的安全指南和支持服务。
在线资源: 通过可信赖的新闻媒体、论坛(如知乎上关于留学安全的话题)了解当地的常见犯罪类型、高风险区域和近期发生的事件。

2. 学习基本的当地语言和常用语: 即使大多数德国人会说英语,但掌握一些基本的德语词汇,如“你好”、“谢谢”、“对不起”、“请帮助我”、“警察”、“救命”等,在紧急情况下会非常有用。

3. 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 避免因不了解当地法律而触犯法条,例如关于饮酒年龄、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携带物品的规定等。同时,了解当地文化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4. 购买并了解保险: 确保你拥有足够的医疗保险(通常学校会要求购买)和可能的旅行保险,了解保险覆盖的范围和紧急联系方式。

5. 制定应急预案:
紧急联系人: 准备一份包含国内家人、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当地紧急服务电话(警察、救护车、消防)的联系人名单,并保存在手机和随身携带的纸质本上。
告知行程: 出发前或抵达后,向家人或信任的朋友报告你的行程安排,定期报平安。

二、 抵达后的生活安全:

1. 住宿安全:
选择安全区域: 如果可能,选择治安较好、交通便利的区域居住。
检查住所安全: 确保门窗锁具完好,安装防盗链或额外的锁。避免将贵重物品放在显眼位置。
了解邻居: 与友善的邻居建立联系,互相照应。

2. 出行安全:
避免单独前往危险区域: 特别是晚上,避免前往陌生或治安不佳的区域。了解哪些区域是危险区域,尽量避开。
注意交通安全: 熟悉当地的交通规则,包括行人、自行车和汽车的通行规则。在过马路时要格外小心,即使是绿灯也需观察。
公共交通:
夜间乘车: 夜间乘坐公共交通时,尽量选择人多、明亮的车厢或站台。如果感到不安全,可以提前下车或选择出租车。
出租车: 选择正规出租车公司,了解大概车费,避免乘坐非正规的“黑车”。
步行:
提高警惕: 步行时保持警觉,不要戴耳机听音乐或长时间低头看手机。
走人行道: 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
避免夜跑: 如果习惯夜跑,尽量选择有人看管的、明亮的公园或运动场所,并告知家人或朋友你的路线和预计返回时间。避免独自在偏僻的道路或公园夜跑。

3. 个人财物安全:
不要携带大量现金: 尽量使用银行卡支付。
保管好证件和财物: 随身携带的背包尽量放在身前,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被扒窃。身份证件、护照等重要物品妥善保管,不离身。
防范诈骗: 警惕各种形式的电话、网络诈骗,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或向陌生人汇款。

4. 社交安全:
谨慎交友: 认识新朋友时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尤其是在涉及到金钱或人身安全方面。
参加聚会: 在参加聚会时,注意自己的饮品,不要让杯子离开视线。避免过量饮酒,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邀请陌生人到住所: 尤其是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

5. 网络安全:
保护个人信息: 在社交媒体上谨慎发布个人信息、位置信息和行程安排。
警惕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 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未知文件。

三、 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的应对:

1. 保持冷静,优先保证生命安全: 遇到危险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评估情况,优先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2. 寻求帮助:
呼喊求救: 大声呼喊“救命”(德语:Hilfe!)或“警察”(德语:Polizei!)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拨打紧急电话: 欧洲通用紧急电话是112(涵盖警察、消防、救护)。记住这个号码并学会使用它。
向周围人求助: 向附近的商店、路人、警察或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求助。
3. 如果遭遇性侵犯:
立即逃离现场,确保安全。
不要清洗身体,也不要更换衣物,尽量保留证据。
立即报警(拨打112)。
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和帮助。 使领馆可以提供紧急援助,包括联系家人、协助就医、提供法律咨询等。
寻求专业医疗和心理援助。

四、 持续关注和自我提升:

1. 保持信息更新: 关注当地社会治安新闻,了解可能出现的新的安全风险。
2. 学习自我防卫技巧: 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一些基础的防身术课程,学习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
3. 与学校和社区保持联系: 主动与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当地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保持联系,他们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和支持。
4. 建立社交网络: 与其他留学生、当地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互助网络。

总结:

2016年中国留德女生遇害事件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件,它提醒我们无论在哪里,安全都必须是留学生的首要考量。通过充分的准备、时刻保持警惕、学习有效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并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寻求帮助,可以大大降低在海外留学期间遭遇不测的风险。同时,我们也要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社会问题,避免将个别事件上升为对整个群体的歧视,并呼吁相关国家和机构加强安全管理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想到这么快破案了,太激动。犯人是伊拉克难民。有老婆还有两个孩子,都住在难民营。有老婆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这个人不但害了我,也害了另外一个中国女生,8月份的受害人是个比我年轻的中国女生,在放学的路上被这个伊拉克人谋杀未遂。

我是事件的受害人,微博上实在是人多嘴杂,不管我说什么都会有人纠结字眼地来骂我,我也看到知乎上有人在讨论这件事了。我看到很多人说了女生出门要带军刺刀子,学防身拳什么的。但是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我真的一秒之内就被控制,失去了行动能力,我只要有一点求救的举动就会被掐住脖子控制住手。这几幕差点死的场景一直在我脑子里反复,现在一想到我就很心慌感觉全身都在抖。这样的事情能在光天化日下发生,对于我这样体弱也不高大的女生,我真的想不出的任何更好的办法。我恨这些垃圾,这么身强力壮的男人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家园战死,而是侵略到别人的国家来。这个世界真的好残酷。

事已至此,警方和使馆都证实了这件事,还有人说我是一面之词。我问你,八月份那个被打成重伤的中国妹子也是一面之词吗。我无话可说。

谢谢大家的祝福,评论和私信我大概都看了。我在知乎上除了可以公布的案情进展应该不会更新了。经历过这件事,我连鬼都不怕了,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感受到人性之恶有多可憎。那些善良的妹子也请你们平时真的要小心,你永远不知道身边有什么样的恶意。人可以因为天灾疾病死掉,但是不可以被没有要了命的人祸害死,keep on fighting.

user avatar

谢邀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安全防范意识都要绷紧,毕竟一些人的坏是不写在脸上的,哪怕是熟人都有可能对你起歹意、犯坏心,更不要说那些你完全不认识的人。而女性无论在体格还是肌肉力量上都普遍处于弱势,一旦遇到险情很难靠自我奋斗全身而退,所以防患于未然更加重要。

在下不才曾在欧洲呆过,但总体而言当时欧洲难民问题尚不严重。法国神灯人多、黑哥多,尤其是巴黎等大城市——毕竟经济好、盘子大,谁都不傻,肯定往好的地方走。黑哥主要负责在街上对你大呼小叫(Chinoise, chinoise,即“中国妹”之类的)和拦路抢劫,神灯人则更令人反感,除了抢劫偷窃,还会跟你用很恶心的语气搭讪,甚至尾随你,用烧头发、动手动脚、掏出刀或枪指着你等方式对你进行威胁。有些白人loser(真的是一看就知道是loser)也对中国女性不怀好意,会用很粗鄙的语言恶心你。中国女性在巴黎这些基础建筑的眼里是很低贱的,因为从90年代开始有很多东北女性为生活所迫只能偷渡欧洲、去巴黎或其他欧洲大城市站街补贴家用,而且价格相当便宜,因此在他们眼中中国面孔的女性基本都是性工作者。关于那些中国暗娼,其实都是很无奈的,我本人对她们相当同情,并不会因为她们“败坏”中国女性名声而有所不满。而这些妇女的问题与本题无关,暂时按下不表。假期的时候去德国的时候,德国几个城市除了土耳其人几乎看不到什么神灯面孔,当时觉得街上真的好安全。现在看到德国的一些新闻,感觉真是沧海桑田。

仅分享几点当时安全防范的心得体会。

首先,不管有没有条件,一定要住在远离“局外人”的区域。局外人,指的就是那些因为贫困而来到欧洲,且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人士。在此没有任何种族歧视的意思,但是不可否认,经济问题是引发犯罪问题的重要原因。经济条件弱的人,自然只付得起低廉的房租,且都是聚居。聚居意味着“人多势众”,在这些区域往往一个犯罪者的背后是一群潜在犯罪者。经济水平是隔离人群的天然屏障,房租越贵的地方就越少“局外人”,也就越安全。我永远忘不了在我读书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三个来自美国的学生在巴黎北部某区租住的房子里,凌晨两点遭遇莫名其妙的纵火而被活活烧死的事。巴黎北部几个区就是出了名的房租便宜,且治安欠佳。

其次,如无必要,请尽量不要住在郊区。欧洲郊区到市区的通勤很方便,但是通勤火车上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我有几个同学遭遇神灯人骚扰,就是在郊区火车上;还有人在火车上被偷包,丢失包括所有证件在内的大量贵重物品。火车上人流量大,且犯罪分子犯案后容易逃脱,在抵达居民密集地之前的站点又都是黑灯瞎火的,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如果住在房租较便宜的郊区,安全隐患更大,房租便宜的郊区,“局外人”更容易占人口大多数,所以在租住郊区时一定要谨慎思考,做好尽职调查。

第三,出门尽量少带现金,但不可不带。带一定量的现金可以破财消灾,但带太多就是以身资敌了。但是这种情况仅限面对单纯的抢劫,如果对方想劫色,给再多的钱也没用,唉。

第四,尽量结伴出行。我在巴黎经常一个人出门,常遇到纠缠骚扰,现在想来自己真是心大。有人一块儿也好壮胆,尤其是有男生同行的时候,几乎从未遇到过人渣骚扰(只遇到过油腻大叔的搭讪,但相比独行时遇到一些污言秽语动手动脚的,已经轻微的多了)。多人同行时即使遇到危险,也多一个人逃脱呼救的可能性。所以,面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局势,这也不失为一种苟全性命的方法。

第五,如果只能独行,请穿着朴素(但不必装穷),走路带风,目不斜视,哪怕装出来也好,面部自带屌炸气场。刚到巴黎我也走过歪路,总觉得要穿得好看出挑,但其实这样的穿着配上东方女性面孔,在人渣眼里就是一块大肥肉。后来经常穿皮衣,帽衫,马丁靴,看起来不好惹,纠缠的人就少了很多。性犯罪者很少会去侵犯一个看起来不确定自己能掌控的人,所以为了防范,请把自己武装得强大一些。

第六,随身携带防身器具。当然,大部分女孩子对于防身器具的使用不在行,平时连虫子都不敢拍死的姑娘遇到危险去拿刀捅一个人的可能性也不大,不过随身带把美工刀还是可以给自己壮胆的。随身揣着,走路时双手插兜手里攥紧刀,心里想着一有危险就掏出来戳他眼睛,自己yy一下给自己壮胆也是好的。

第七,在手机上设置当地报警电话为快捷拨号。一遇到危险,甚至感觉要出危险了,立刻报警。欧洲的出警速度像抽风一般时快时慢,但即使出警慢,也比不报警强。

第八,尽量缩短通勤距离。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住的离学校近一些,这样也会缩短危险可能发生的事件。当然并不是说家里一定安全,但至少比在大街上、在复杂的公共环境中遇到危险的可能性小得多。

第九,不要自己吓自己,做好家里人的心理建设工作。西欧治安状况下降是不错,但是已经在西欧的,和即将去往欧洲的同学们也不必惊慌,毕竟安全问题还能上我们都能看得到新闻,就意味着这不是常态。君不见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欧洲治安是随着一些人的到来而令人担忧,但也不必因噎废食,做好防范工作,把可能的损失降到最小,才是大家应该做的。每个人到欧洲学习生活工作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如果为了这些人渣我们就放弃,岂不是让这些人渣得逞了?在法国时刚遇到种种骚扰的时候我真的很压抑甚至哭过几场,满心都想着回国算了,可是终究还是觉得,既然自己这么想来这里学习和生活,这些人渣的侵扰也不能把我吓退。只要大家能够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一定能尽可能地避免危险,使财产和人身安全少受损失。

最后,十分钦佩遭受不幸的那位女生教科书般的冷静处理。非常感谢她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保护更多在海外的同胞提高警惕,避免危险。感谢她,也祝愿她今后一定幸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