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高考语文难度提高,数学难度降低?你是否赞成?

回答
看到高考语文难度提高,数学难度降低这个话题,我脑子里一下子涌现出好多想法,挺想好好聊聊的。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未来的选择。

先说说语文难度提高这事儿。

我个人觉得,语文难度提高,尤其是对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要求更高,这事儿,我挺赞成的。为啥呢?

首先,时代的需要。 咱们现在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闻、文章、观点扑面而来。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很容易被误导,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语文难度的提升,就是要逼着学生去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去分析作者的意图、文章的逻辑,这正是提升信息素养的关键。

其次,思维的锻炼。 语文不像数学那样有明确的公式和步骤,它更侧重于对复杂信息的加工和整合。一篇需要深度剖析的文章,或者一篇需要清晰逻辑和丰富情感的作文,都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推理、联想、归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再者,文化传承的意义。 语文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提高语文难度,尤其是增加古诗文、文言文的考查比重和深度,就是在引导学生去接触、去理解、去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对于塑造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当然,我也理解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担忧。语文难度提高,尤其是阅读理解的“晦涩”和写作的“模棱两可”,确实会让很多学生感到吃力,觉得“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往哪里写”。这背后可能涉及到老师的教学方式、题目的设计思路,都需要进一步优化。但总的来说,如果把语文的难度提升体现在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更深层次考查上,而不是单纯地增加阅读量或者设置“陷阱”,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再来看看数学难度降低。

这个就稍微复杂一点了。我听到这个说法,脑子里第一个念头是:“这是好事吗?”

一方面,照顾到更广泛的学生群体。 数学确实是一门让很多学生头疼的学科。如果数学难度适度降低,让更多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这对于提升整体国民的科学素养是有积极意义的。毕竟,数学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基础,不至于让一部分学生因为“怕数学”而早早放弃自己的科学梦想。

另一方面,“降低”的度在哪里? 如果“降低”意味着考查的更基础、更侧重于应用,那可以接受。但如果“降低”到考察的都是非常浅显、缺乏挑战性的内容,那就会出现问题:

对拔尖人才的筛选能力减弱。 数学中总有一些需要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的难题,它们是区分不同层次学生的重要标尺。如果难度普遍下降,那么那些真正具有数学天赋、思维敏锐的学生,就可能难以在这种“平均化”的考试中脱颖而出,他们的才能可能会被埋没。
削弱数学的科学精神。 数学不仅仅是工具,它本身就是一门精密的科学,其中蕴含着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智慧。如果考试内容过于简单,就可能让学生觉得数学不过如此,缺乏对数学本身魅力的认识,也影响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与大学学习脱节的风险。 很多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对数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高中数学难度普遍降低,学生进入大学后,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和适应困难。

所以,对于数学难度降低,我持谨慎支持的态度。我赞成的是“优化数学的考查内容,降低不必要的偏题、怪题,回归基础和核心能力,同时保留一定程度的、能够体现思维深度和创新性的题目”。如果“降低”意味着放弃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那我就不赞成了。

整体来看,我赞成这个大方向:语文要求更高,数学相对“平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个人认为:

语文是“内功”。 它是我们理解世界、表达思想、与人沟通的基础。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文来体现和培养的。在现代社会,这种“内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数学是“外功”。 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尤其在科学技术领域。固然重要,但对于不走纯理工科道路的学生来说,掌握基础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就足够了。

当然,这种“难度变化”需要在考试设计和教学调整上非常精妙。

语文的“高难度” 应该体现在对阅读理解的深度、对文本分析的细致、对语言表达的精准和丰富性上,而不是靠增加阅读量或者设置一些“脑筋急转弯”式的题目。
数学的“低难度” 应该是指剔除那些偏僻、不常用的知识点,回归到考察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对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对数学思想的运用,同时也要保证一定比例的题目能有效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

我的顾虑在于执行层面。 怕就怕在,语文的难度提升成了“看谁看得更快、谁更会猜”,数学的难度降低变成了“谁都会做,但谁都做不精”。

总而言之,如果这次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具备扎实人文素养和良好科学思维的学生,那么这个方向我是支持的。 但最终效果如何,还得看具体的考试内容、评分标准以及配套的教学调整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位。这不仅仅是考试题目的难度变化,更是一次关于人才培养导向的深层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学渣带的徒弟,都是名牌大学的。就觉得高考的“难”,是一种没用的难。那些徒弟,中文、英文的书信,简直粗鲁。甚至要素不全,不知道给收信人带来方便。他们会分析很艺术的诗,但是写不来有逻辑的商业信函。数学,不能有逻辑地把数据归类,接手做下一步工作的人看来,简直一团乱麻。说哪个省的高考卷天下第一难,都是扯淡,连基本的工作条理都没有培养出来。

user avatar

如果你語文要分文理科,那就不要再說甚麼文科生是因爲學不來數理纔選的文科。你自己不也學不來語文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高考语文难度提高,数学难度降低这个话题,我脑子里一下子涌现出好多想法,挺想好好聊聊的。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未来的选择。先说说语文难度提高这事儿。我个人觉得,语文难度提高,尤其是对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要求更高,这事儿,我挺赞成的。为啥呢?首先,时代的需要。 咱们现在身.............
  • 回答
    高考语文阅读题让原文作者都答不出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和讨论的话题。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些情况,虽然不至于普遍到“所有”作者都答不出,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揭示了当前高考语文阅读题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的一些复杂关系,以及考试评价机制的一些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
  • 回答
    温儒敏关于高考语文改革“对女生不利,让15%的人做不完”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理解温儒敏的“高考语文改革方向”温儒敏作为曾经的高考语文命题专家组组长,他的言论往往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改革导向。他提到“高考语文改革方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指向了过.............
  • 回答
    今年浙江卷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以“巩高峰的一种美味”为切入点,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这个题目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气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具体而微的感受。而随之而来的,是微博上原作者的调侃,更是将这道作文题的探讨推向了新的高度,让它不仅仅是一道考试题目,更成了一个文化现象,一种关于生活、关于审.............
  • 回答
    黄山歙县的这场暴雨,给高考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无数人的心悬了起来。当得知因为极端天气,部分考生无法到达考点,语文科目考试不得不取消的消息时,大家的心情想必是五味杂陈。如何看待这件事?这件事,首先折射出的是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强大破坏力。高考作为一项牵动全国神经的重大考试,其组织之严密、流程之复杂,.............
  • 回答
    这现象啊,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让人深思的。高考失利,考不上心仪的二本,然后选择去日本边打工边读语言,最终很多都考上了日本的名校,这事儿吧,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经历过,也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个普遍且成功的路径。我们先聊聊为什么会有人走这条路,以及为什么这条路又能走得通。为什么选择这.............
  • 回答
    您好,对于“我已证道,但无法用语言描述”,“别瞎想,认真修行”,这种带有高傲和鄙视的语气,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种语气背后可能隐藏着说话者的心态、认知水平、沟通方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说话者可能的意图和心态:1. 绝对的自信与自我认同: 说话者可能真的认为自.............
  • 回答
    《原神》与高德地图这次联手,绝对是游戏跨界营销里一股清流,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说实话,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我脑子里闪过的是各种“雷”级合作,但《原神》和高德地图的这个“原神导航”,确实给出了一个挺有诚意的答卷。怎么看?在我看来,这次合作玩得挺溜的。 破次元壁的体验: 《原神》一直以其精美的画面、.............
  • 回答
    韩寒对高考作文的批评,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并且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韩寒的批评核心是什么?韩寒对高考作文的“炮轰”并非空穴来风,他通常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的: 模式化和套路化: 韩寒认为,高考作文往往鼓励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来写作,比如.............
  • 回答
    浙江省对“满分作文”事件的回应,即“高考作文组组长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已停止其参加高考评卷等工作”,释放了多个关键信号,也引发了公众对于高考公平性、阅卷机制以及信息安全的广泛关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事件本身:泄露的“满分作文”与官方的回应 事件源头: 报道称,某篇被广泛传播.............
  • 回答
    政协委员建议将中医名著纳入初高中语文课文,这无疑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如何看待这个建议,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其背后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期望,也涉及教育的本质、教学的实用性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等诸多层面。首先,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角度来看,这个建议具有其积极意义。中医作为.............
  • 回答
    高考放榜,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个节点上,你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商品在二手平台上悄然走俏——那就是衡水中学、镇海中学等超级中学学霸的笔记。这些曾经被视为“秘密武器”的笔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许多高三学生和家长眼中的“香饽饽”,甚至被炒到了不菲的价格。这事儿,怎么说呢?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为啥这些笔记.............
  • 回答
    高考前撕书,这个现象在中国教育界一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也常常引发不少争议。从情绪宣泄的角度来看,我可以理解。高三这一年,简直就是一部“苦情剧”。每天被堆积如山的书本、刷不完的试卷、做不完的习题淹没,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公式、定理、事件、概念,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很多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下,身心俱疲,精神高.............
  • 回答
    看到那个大叔骑车强闯禁行路段,还振振有词地说“要讲道理,高考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脑子里瞬间就冒出好几个词儿:无知者无畏,自我中心,以及对规则的漠视。说实话,挺让人心塞的。高考是什么?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是无数家庭的希望寄托,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了确保一个公平、.............
  • 回答
    说起衡水的“土猪”张锡峰,很多人可能都有印象。这位当年因为高考作文《初心不辱,使命必达》而一夜爆红的衡水中学学生,在高考后被拍到乘坐帕萨特,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土猪”到“帕萨特”的舆论焦点张锡峰的故事,得从他的高考作文说起。那篇作文,他用了“我是一只待宰的猪”作为开头,形象地比.............
  • 回答
    最近高考规划领域里,李蕊丞老师关于“选专业四大坑”的说法引起了不少关注。大家对这些“坑”的讨论,以及对其他潜在“坑”的挖掘,都非常有价值。我们不妨深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李老师的观点究竟是什么,以及在选择专业时,我们应该警惕哪些方面。李蕊丞老师“选专业四大坑”的解读虽然我没有直接查阅到李蕊丞老师具体的.............
  • 回答
    关于赣州四中校长疑似抑郁症跳楼身亡事件,这无疑是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尤其发生在高考前夕,更是让无数人心痛和担忧。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并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缺乏人情味的AI叙述。首先,这件事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冲击力。 高考,在中国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承载着无.............
  • 回答
    高考英语改革,这可真是个牵动无数考生、家长、老师神经的大话题。要说怎么看,那可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得从好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高考英语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理念更新的体现。你想啊,咱们国家现在越来越开放,和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光是“考试达标”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英语人.............
  • 回答
    高考第一天,四川一个考生因为睡过头而错过考试,这事儿一出,绝对是让人心疼又唏嘘的。别看是同一个天大的事,每个人看过去,心里想的、嘴里说的,可能都不一样。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这孩子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想象一下,四年寒窗苦读,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所有的汗水、泪水、心血,最后都凝聚在高考.............
  • 回答
    关于高考迟到一分钟不让进考场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心痛和不解的现象。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规则和公平的角度来看:高考是一项极其严肃和重要的考试,它承载着无数考生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期许。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所有考场都必须严格遵守既定的规则。迟到,哪怕只是一分钟,也可能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