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重庆一 45 岁妈妈考上重庆大学研究生,称「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

回答
45岁妈妈考上重庆大学研究生:打破年龄藩篱,活出人生无限可能

重庆一位45岁的妈妈,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功考取了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并以一句“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点燃了无数人的心。这则新闻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扬,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大龄考生”的成功,更是因为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对社会普遍价值观的挑战与重塑。

打破年龄的枷锁,挑战固有认知:

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中,学习尤其是高等教育,似乎是属于年轻人的专属领域。45岁,在很多人眼中,意味着事业进入稳定期,家庭责任繁重,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可能有所衰退。然而,这位妈妈用自己的行动有力地驳斥了这种刻板印象。她证明了,年龄从来不是阻碍一个人追求知识和实现梦想的绝对障碍。

她的成功,是对社会上“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年龄界定的挑战,更是对“人生赛道”的重新定义。许多人或许在年轻时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圆求学梦,或者在人生某个阶段渴望转型和提升,但常常被年龄和现实所束缚。这位妈妈的故事无疑为他们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有决心和行动,都有机会改变现状,迎接新的开始。

坚持与毅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考研并非易事,尤其对于一个45岁的妈妈来说,其难度系数更是几何级数增长。她需要平衡家庭、工作(如果还在工作的话)和学习,克服生理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压力。想象一下,在孩子完成作业、家庭事务处理完毕后,她可能还要熬夜复习;在精力不如年轻时充沛的情况下,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吸收知识;面对考试的压力,她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来支撑。

她的坚持,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追求。这份毅力,源于对未来的憧憬,对自我成长的渴望,以及对生活掌控权的坚持。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学无止境”,即使在人生的中年,依然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母爱与自我实现的结合,家庭教育的典范:

作为一位妈妈,她身上的责任自然是重大的。在考研的道路上,她很可能也在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压力,或者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她的成功,也折射出她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和默契。也许她的孩子已经长大,能够理解和支持她的决定;也许她的丈夫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更重要的是,她的行为也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追求梦想不分早晚,坚持自我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她将母爱与自我实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上关怀孩子,更在精神层面给予孩子最深刻的启迪。这种身教,远比千言万语的说教更有力量。

“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的深刻内涵:

“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在这位妈妈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注解。这句话的意义是多层面的:

打破自我设限: 很多时候,限制我们前进的不是外界的客观条件,而是我们内心的自我设限。当我们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能力不够、条件不允许时,我们就已经给自己关上了许多扇门。这位妈妈打破了这些心理藩篱,勇敢地迈出了改变的一步。
不断学习与成长: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迭代非常快。即使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也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考研正是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的一种方式。
追求个人价值与理想: 除了家庭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这位妈妈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她没有因为成为母亲而放弃自己的个人成长和精神追求。
重新定义人生轨迹: 人生并非只有一条既定的轨迹。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转型和尝试。这位妈妈的故事鼓励人们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尝试那些曾经不敢想的事情,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对社会的启示:

这位45岁妈妈的成功故事,给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

鼓励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应该积极营造支持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破除年龄歧视,鼓励人们持续学习和提升自我。
关注中年群体的再教育和发展: 中年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同样渴望发展和进步。社会应该关注这一群体的再教育和职业发展需求,提供更多支持,让他们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倡导积极、开放的人生观: 这位妈妈的故事是对一种积极、开放的人生观的最好诠释。它鼓励人们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被年龄和过去所定义,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 “成功”并非只有单一的标准。这位妈妈的成功,在于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我超越。这种基于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的成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总而言之, 这位45岁妈妈考上重庆大学研究生,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励志故事,更是对社会固有观念的一次有力冲击,一次关于人生价值和可能性的深刻探讨。她的勇气、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许多迷茫的心灵,让我们重新思考年龄的意义,重新审视人生的方向。她的那句“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也将激励更多人去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是没在社会上混过的人才能编出的励志案例。

我记得十年前我看过一条新闻,当时任职河南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到人才市场调研的时候,以求职者的身份拨通了一家企业的电话。

在电话里,卢展工说自己有大学学历和几十年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想获得一个面试机会。

对方问,您今年多大了。

卢展工说,我59岁了。

对方说,不好意思,我们不需要这个职位。

至于原因嘛,我想大多数人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了。

到这个事情上来说,这个人妈读完研究生再回体制内单位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而女性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50岁。

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学制是三年。45岁考上研究生,毕业就要48岁,离退休眼看着就剩两年了。

如果说这个年龄能凑合找个挨日子的工作,我倒也信了。

如果你说他妈有着几十年的企业管理经验,读研之后重新找个了同行业的工作,又有学历又有经验,我也勉强能信。

但一个在当了20多年高校职工(按文章中的描述,他妈“还需要承担教职”,那就是说连老师都不是,只是普通职工),没有任何从业经验,仅仅是读了个研究生,并且毕业之后也就还剩了一年多就要退休的人,靠着一个985大学的学历,就能拿到高额的工资。

敢问雇她的企业,是缺个祖宗么?


PS:

评论中有人提到,这位叙述者的母亲会不会没有辞职,研究生毕业后仍然在原单位工作,只是因为有了研究生学历,职称上去了,所以才会“薪资暴涨”。

略熟悉高校系统的人应该知道,高校的整体收入并不算高,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高级职称之间也不过是几百元到两三千元之间的差别而已。然而,按照此人的叙述,她妈妈在工作时需要“承担教职”,也就说她妈妈的本职并不是教工,而是普通的职工。

当然,普通的职工也是可以评职称的。但是,教工系统的职称评上去,好歹还能带个研究生、接个项目,有点外快。而其他系统的职称,比如图书馆系统、实验室系统等等,这些职称评上去,基本也就是加点工资、提升一点退休待遇。你能拿到个学历,对评职称肯定是有帮助的,但这个职称提升带来的薪资,远远不至于到了“暴涨”的程度。

对于普通高校职工来说,想要工资“暴涨”唯一的可能就是跳槽到企业。

user avatar

为什么45岁考研究生就是人生不设限,而75岁与22岁结婚,就被世人唾弃啊?

后者难度更大,社会责任感也更大啊?为什么?为什么?

user avatar

45岁,也就是1976年生咯?

一般18岁参加高考,也就是1994年入学咯?

211工程什么时候? 下计划都95年下半年了,根据我接触到的78级-94级之间的大学生,极少有人说自己是211出身,绝大多数直接是报菜名,x大,x院。当他们在谈论自己求学的时候,211985是个很陌生的概念。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所熟知的是“全国重点大学”这个概念。也正因如此,这些人的子女也不常说自己爸妈是211毕业,也都是直接报菜名。就像有些高知子弟,谈到学校的二级单位仍然是系/处,而不是学院一样。

说自己母亲毕业于本地一所211,这个说法不像是在高教系统大院成长的人说出来的话。

这个是第一。

第二,根据传统的学校定位, CQU本身是理工院校,非师范类非综合性,连教育学院/学部都没有,从哪设立计算机交叉教育学类专业?

硕士招生 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反正我没找到。

第三,子女高二,母亲45,也就是16-17岁,那么子女在29岁左右出生。在1998年-2000年前后,如果完全没有读研读博的话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生育年龄。我出生的时候家父30,家母29,一个91级博一个86级硕,出生的时候我是父母同辈同事中年龄最小的那个娃。

总之很像是完全没有这种家庭生活经历的人靠臆想写出来的。

编个西南大学都行,非要编重大。哎。搞笑。

user avatar

虽然有很多人质疑提问者写的真实性,虽然有很多人在搞笑、调侃并吸粉吸赞无数,说这是鸡汤,说这个故事漏洞百出,但我还是以善意的态、敬畏的思想来看待这个励志故事。至少有以下4个启示

之所以这件事引起大家的关注,就是因为稀缺,就是因为罕见,颠覆了人们的思维,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如果没有这个决心,没有这个毅力和行动,那就会跟大多数人一样,从事一眼看到头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默默无闻、自生自灭。题主妈妈的经历,更进一步说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要说的第一个启示:

1、成功的路上从来不拥挤!

45岁考研,确实有点太晚,尤其是工作以后,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以后,基本上没有时间学习,即使有时间学习,恐怕精力也难以集中,毕竟心里有这样那样的事儿。即使没有工作上的事,没有家庭里的事,没有孩子的事儿,到45岁能坐下来学习,谈何容易。虽然都知道,学习从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从来嫌晚,但是还是建议开始的越早越好。这是第二个启示:

2、学习要趁早!

尤其是女孩子,尽量在结婚前,或者生孩子前把该学的都学了,把该拿的证都拿了(我从来都没说过结婚生子以后就不要学习了),不然,再晚十年二十年,同样要拿个证、拿个学历,你会发现,要付出数倍的努力。

要过不一样的生活,就要付出不一样的努力,一份付出一份回报,不要相信老天爷不公平,得到回报是早晚的事情。成年人学习,尤其是工作之余学习,牺牲休息学习,往往会引来无数白眼,就像有的同学回答的一样,除了调侃,就是嘲讽,或者是质疑,现实生活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太多了,羡慕嫉妒恨的人太多了。这引出了今天的第三个启示:

3、想学有所成,要顶得住压力!

最后还得有点正能量,要报着善意的态度,积极的思想去学习,千万不要带着仇恨、带着恶意,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考研,为了达到不良目的而去学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不相信封建迷信,不相信人世轮回,但是,相信积极的、善意的行动带来善意的结果,在正能量的指引下,得到的结果当然更有可能是正向的。第四个启示:

4、学习的目的为了提升和丰富自己,而不是为了离婚!

user avatar

我专门去豆瓣看了一下。

发帖人是2020年注册的,在一个以发表小组发的截图,而非文字。

可能是文字被认为是编故事,没让发,然是,这个截图还是给炒作起来了。

这个事情有些疑问

因为,发帖人的地点是长春。而她说的事情在重庆,而且说的颠三倒四。

她想写的故事是这样的。

她妈在当地211大学毕业后在一个职业院校工作,这个地方是个小地方

(重庆当时还没成直辖市,那么是四川,问题在于211这个定义,在她妈上学的时候还没有,四川哪个小地方有211?)

她高一要去外地上学,她妈为了陪她,不工作了,要考研。

她高中上学的地点是重庆

问题是,她写这个贴子的时候,又把重庆叫做省城,她上高一的时候,重庆已经直辖,不直辖省城也是成都。

按照她编故事的逻辑,她妈为了陪她,在她高一的时候复习,在高二时候考上重庆大学的研究生了。

因为她妈学计算机,又在职业教育学院工作,所以她编了一个计算机和教育的交叉学科,不管重庆大学有没有这个学科。

她妈45岁考上研究生,按照2年算,也是47岁毕业。

我国女性如果是工人身份是50岁退休,干部是55岁。副处级和高级职称才有60岁退休。

她妈为了陪她,从一个职业院校教职上辞职,脱产去上研究生。

在她大一的时候毕业。

然后,在47岁找到一份薪水暴涨的工作,和丈夫离婚。这个单位也是不容易。


除了地点上编造的问题。

她还忘了一个问题,一个高中生去外地上学是要钱的,一个妈妈辞职去上研究生也是需要钱的。

被她鄙视的爸爸掏钱供养,然后被离婚就是天经地义的?


以我的观点,这是一个长春的,家庭不幸福的孩子编的故事。

在豆瓣给仇男仇坏了脑子,编的故事也颠三倒四。

以她的地理知识,以为重庆市四川的省会。

以她的历史知识,她不知道她妈妈上学的年代还没有211,那个年代大学生都很难。

因为是小孩,她不知道一个47岁的硕士毕业生找工作有多困难,所以编出来薪水暴涨。

这个孩子像是学法律的样子,这种文字和逻辑,以及知识的匮乏,高考能考几分?估计不会是什么像样的学校。

炒作这个帖子的小编很无聊。

user avatar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当年读博时,我们宿舍最大的姐也是不惑之年,当时她已经是三甲医院儿科主任,说为了给女儿做榜样,也为了圆自己的博士梦!

后来,她英语不好,担心学期考试考不过,我是英语班班长,跟她说没问题,我可以帮她复习。

她还担心课题通不过,担心老公出轨,毕竟读博是脱产,两地分居,担心女儿不听话,早恋……

然后,就抑郁了,想退学!

我跟她说不要退,宁可请假休息,回去好好调养再说。

然后,她就请假回家了。

调养一段时间,整个人又满血复活了!

后来,她换了更好的单位,待遇更高了,夫妻和睦,女儿乖巧。

记得刚入学时,她跟我们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她还在学,是不是有点傻?

还好,不傻。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我特n的相当于直接玩了一场剧本杀。

真的,要不是我在考研这个板块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就信了。

看了这题,我的第一想法是,45岁考研成功,意义已经不太大了吧。

如果是为了圆梦或者单纯爱好科研,那真的是挺好一件事。

直到我看了详细介绍。

woc了这一嘴鸡汤!

来,先特n的算一道数学题。

你高二17岁,你妈妈45岁,且考上了研究生。

证明你妈妈28岁生的你。

28岁生你还算早早就生了你?

再踏马晚几年,能不能把你挤出来都不一定。

这块不挑你。咱接着算。

你3岁的时候,你妈妈31岁,且在往后18年的婚姻里过的不幸福,于是想考研。

也就是你妈妈49岁那年想考研,45岁考上的研。

我就知道学习使人快乐,头一次特n的知道学习还能使人年轻。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好不容易学到老,你告诉我我又特n的学年轻了,重学!

大姐,你是不是泡我玩呢?

另外,我才疏学浅,重庆大学计算机哪个专业哪个研究方向和教育学勾搭上了,你来告诉告诉我。

这是重庆大学所有和计算机相关的研究方向,哪个和教育学挨着?

我真是从来没听说过。

90年代211计算机毕业生,找了个高职的工作,这我都不吐槽啥了,我就当你妈妈精准扶贫了。

你妈妈考上研了你爸爸幡然醒悟了什么鬼?

怎么幡的然?怎么醒的悟?

怎么踏马就这么突然?你确定你妈妈是考上研了,不是偷偷中彩票了?

45岁的研究生能给家庭能给生活带来多大改变?

咋滴,你家学历为尊啊?出个大事小情的先排排学历。

博士先上,后是硕士,本科吃饭不许上桌,专科吃饭不许出厨房呗?

我踏马记得,重庆大学无论是第一实验楼还是第二实验楼,都在校内吧。

这个租个房子离实验室很近什么鬼?

你可以说离实验楼很近,我还能理解一点。

离实验室很近,抱歉,我们正常人一般不这么说话,除非真的很近,就在隔壁那种。

实验室隔壁踏马不是中控室么?

你妈妈把中控室租下来,睡中控室里啦?

然后又有游泳馆,又有健身房,又有电影院。

好么,要我我也得感慨一下,重庆大学真特n的美丽!

你能不能告诉我,重庆大学校内电影院在哪呢?

我踏马咋没看着呢!

研究生毕业就离婚?

啥意思?为啥找了这么个时间节点?

读研期间离婚法院不给判是咋滴?

啊?有研究生学历离婚咋滴,送会员啊?能包月啊?

这就都不说了。

薪,水,暴,涨。

神踏马薪水暴涨。

你怕不是不了解计算机行业中年危机吧?

别说你48岁才毕业,你就正常毕业到48岁你跳槽一个试试。

你给我暴涨一个试试!

哪家老板上辈子踏马吃了一辈子兔子菜吧这么仁慈。

直接给你来个暴涨。

咋滴企业老板高薪请个爹回来啊?马上都50退休了,高薪请回来干啥呀?

说说不得,碰碰不得,还不敢让干重活,一个过劳进医院了,赔都赔不起。

哪家老板这么好啊,告诉告诉我,我家有个祖传的王八,快200岁了,他要不要考虑请去当个吉祥物啥的。

最后一句这鸡汤特n的真是!

我只能说,好功夫,点题点的没毛病,毫无修饰痕迹。

现在本来考研人就多,考计算机人也多。

你可就别踏马替计算机考研吹牛逼了。

没你说的那么神奇,别鸡掰卷了。

考上了不像你说这样式的,咋滴,你给包分配啊?

你要说年纪轻轻学学技术,学学知识点,到了岁数厚积薄发一下子,那还靠谱点。

年轻的时候积累一直能用的有啥,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领导能力,英语能力,办公文件使用能力。

都比快退休了考个研究生用处大吧?

想提升自己多学学英语,锻炼一下英语的阅读能力,口语听力能力,挺好的。

保不齐啥时候就用上了,用不上就当陶冶情操了,情操高了就不会闲着没事吹牛逼了。

安利一个百词斩公众号:薄荷外刊

里面外刊文章选材还是很不错的,多读读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四六级阅读,考研阅读都有帮助,每天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有个十分二十分钟就搞定了。

对了,我还要查查那个周雪光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查完了,周雪光还是很牛逼的!

user avatar

这女权鸡汤编的太做题家了...

我读这个文章的时候就忍不住想笑了,一看是豆瓣小组。哦那没事了。

豆瓣小组里充斥着这样一拨女性,一拨根本没见过社会,全凭自己的臆想,自以为有多文艺实际上是一拨被毒鸡汤洗脑的女权女。

就拿这个文章来说,最简单的钱从何来?上研时是全职还是兼职?

您48岁计算机研究生,真的有人要么?原来三十五岁辞职的程序员是假的?


我自己见到的,40多岁开始起家的人,没有一个人是通过技术或者学历来发家的,靠的是人脉和信息,与人相处的能力才是中年人的优点和长处。

不过豆瓣小组的那帮人,估计不会懂,因为她们眼中的世界人都得哈着她们,你让她们去明白什么叫为人处世?不可能的。

user avatar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潮澎湃,太励志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

“更不要听信社会时钟,我妈研究生毕业之后果断离婚,薪水也暴涨了…”!

如果,这个故事的结尾变更一下,“更不要听信社会上的流言蜚语,我妈研究生毕业之后,并没有因为45岁考研上岸成功而自以为是,而是基于知识层面及社会学识的不断提高,处理各种人情世情更加游刃有余,家庭既有予盾也不断弱化,婚姻生活趋于正常平稳…;

同时,不言不语之中,妈妈因考研之事广受好评,毕业之后,工资收入比考研之前亦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这样子估计也是可行的吧。文中似乎是恶狠狠的出了一口鸟气的赶脚,“果断”离婚了,原来不离婚就是因为没考研成功?

薪水“暴涨”,好象这工资也激动的“青筋暴露”磨牙恨恨的状态…;在文中作此近乎“跋扈”的描述,又是何必?


“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说的太对了,一点没错!

“虎母无犬女”,以后的一切都将变得美好无瑕,祝贺这对母女!

横竖看这篇作文,都觉得怪里怪气的紧,这种写发文有没有行情?!

user avatar

我是不是又可以出来怼“无良媒体了”?

请注意,这是某新闻转发的豆瓣上一个网友的帖子!帖子!帖子!

且不说,现在P图的技术很成熟!即便是如此,这篇“帖子”也没啥佐证的照片啥的!我很想问问把帖子当新闻发的媒体——你们是怎么确定这篇帖子的真实性的?

当然,媒体很精明,他们做成新闻的时候很明确的说这是网友发的帖子,即便是有问题它们也只是引用……

只是如果“新闻”都是这么来的话……

那不去这些媒体来找我签个长期合同,只要价格合适,我来“制造”新闻,也发论坛上让媒体转发!保证比这更劲爆!更励志!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