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强迫我问候来家做客的亲戚,是我的问题吗?

回答
父母强迫你问候来家做客的亲戚,这让你感到不适,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这种情况很常见,并且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层面的原因,既有家庭关系、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有个人性格、沟通方式的差异。

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可能是你遇到的情况,以及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一、 为什么父母会强迫你问候亲戚?

社会规范与传统观念: 在很多文化中,特别是中国文化,尊重长辈、礼貌待人是重要的美德。父母从小就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这些基本的社交礼仪,认为这是教养的一部分。问候长辈和亲戚是表达尊重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
父母的期待与面子: 父母可能希望你在亲戚面前表现得懂事、有礼貌,以此为荣。如果孩子在亲戚面前显得沉默、冷淡,父母可能会觉得没面子,担心被亲戚议论“这孩子怎么不懂事”。
避免冲突与维持和谐: 父母可能认为,问候是“应该的”,如果不问,可能会让亲戚感到不受重视,从而引发不愉快。为了避免这种潜在的社交尴尬或冲突,他们选择“推一把”。
认为这是孩子应尽的义务: 在父母眼中,家中来了客人,尤其是亲戚,作为家庭成员,表达欢迎和问候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可能觉得这不是强迫,而是“引导”你履行家庭责任。
不了解你的感受: 父母可能真的没有意识到你内心的不情愿,或者他们认为你的感受不如“应该做的”重要。他们可能觉得你长大后自然会明白,但当下需要他们为你“把关”。
沟通模式的惯性: 有些家庭的沟通模式就是比较直接、命令式的,尤其是在涉及礼仪和社交场合。父母可能习惯于这样指挥孩子,而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二、 为什么你会觉得这是你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你感受到了“不应该”或“做不到”的冲突。具体来说,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性格内向或社交焦虑: 如果你天生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在陌生人面前容易感到紧张、害羞,那么主动与不熟悉的亲戚进行问候,对你来说可能是巨大的挑战。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问候不够自然,或者害怕说错话、做错事。
与亲戚关系疏远或不熟悉: 如果你很少见到这些亲戚,或者与他们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你可能会觉得问候变得敷衍和尴尬。你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强行建立这种联系。
不喜欢被强迫: 即使是做对的事情,如果被强迫,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你可能觉得父母应该尊重你的意愿,而不是用强制手段。这种被控制感让你觉得不舒服。
对“问候”的定义不同: 你可能认为问候不仅仅是简单地说一句“叔叔阿姨好”,而是需要真诚的情感连接。如果内心没有这份情感,那么机械地说出这句话会让你觉得虚伪,甚至是一种表演。
不认同父母的价值观: 你可能不完全认同父母对于“面子”、“礼节”的重视程度,或者认为在现代社会,更重要的是真实的情感交流,而不是形式上的礼貌。

三、 这真的是你的问题吗?

答案是:不完全是。

从客观角度来看,父母让你问候亲戚,并且希望你表现得礼貌,这在很多社会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父母的期望和行为。这是他们对孩子社会化的一种努力。

但是,从你的感受和心理健康角度来看,你的困扰是真实的,并且是需要被看到的。

你是独立的个体: 你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感受和思考方式。你不应该因为不符合父母设定的“标准”或“期望”而觉得自己有问题。
情感连接是双向的: 礼貌和尊重固然重要,但它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上的。如果亲戚方面也没有表现出对你的关心和互动,仅仅单方面的问候可能会让你觉得更加不情愿。
方式方法很重要: 父母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如果方式过于强硬,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孩子真正学会内化这些礼仪。

所以,这不是你“有问题”,而是你和父母在对“礼仪”、“社交”、“家庭关系”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你的感受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满足。

四、 你可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既然你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困扰于此,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 理解父母的出发点: 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可能是出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你的关心,或者是担心你在这方面吃亏。
2. 温和而真诚地沟通: 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下,和父母表达你的感受。
你可以说:“爸妈,我理解你们希望我懂礼貌,也知道你们为我好。但是我每次在有陌生亲戚在的时候,我都觉得特别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会显得不太自在。”
或者:“我不是不想问候,只是有时候我感觉不太舒服,不知道怎么自然地表达。是不是我表现得太僵硬了?”
试着表达你想要学会,但需要一个更舒适的方式:“我希望以后能更自然地和亲戚们交流,但现在我确实有点害羞/紧张。”
3. 提出你的需求或建议:
循序渐进: 比如,你可以在只有一两位亲戚在,而且关系比较熟悉的亲戚面前,先尝试练习。
寻求引导: 你可以问父母:“下次有亲戚来,可不可以稍微告诉我一下,他们是哪位?或者我们先在家稍微聊一下他们的近况,这样我到时候就没那么不知道说什么了。”
换种方式表达: 如果你实在难以开口,可以问父母是否可以用微笑、点头,或者在父母问候时,你也在一旁表示一下。
表达你愿意学习的态度: 让父母知道你不是抗拒学习礼仪,只是目前感到困难,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4. 寻求父母的支持,而非命令: 你可以和父母说:“爸妈,我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些空间,不要老是盯着我一定要怎么做。如果我做得不够好,你们可以在事后给我一些建议,而不是当场批评,这样我会更愿意学习。”
5. 自我调节:
深呼吸,放松自己: 在进入社交场合前,给自己一些时间进行心理建设。
关注对方,而非自己: 试着观察亲戚们在做什么,听他们说什么,而不是一直纠结于自己是否问候到位。
找到切入点: 如果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可以从一些简单的话题开始,比如“最近天气怎么样?”、“我最近看了XXX电影/书,你们有看过/听过吗?”
真诚最重要: 即便是一句简单的“您好”,如果带着真诚的态度,也比敷衍的客套来得好。

总结来说,父母强迫你问候亲戚的行为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它更多地反映了家庭教育方式、代际差异以及文化观念的碰撞。你感到困扰和不适,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重要的是,你可以尝试与父母沟通你的感受,寻求理解和支持,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个更适合你的方式去面对社交场合。你不是有“问题”,你只是在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和社交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你的问题,有些能力是一定要锻炼的。

其实,跟家里的亲戚或者朋友打招呼是一件很简单也很重要的事情,它代表着亲情和友情在代继之间的传递。

如果实在内向的话,你可以记住以下句式,背下来,肯定不会让你觉得没面子。

妈妈:女儿,过来跟你张叔打个招呼~

你就过去面带微笑,说:张叔叔好!

然后顿一下,继续说:您跟妈妈先聊着,我回屋去写作业了哈!

然后,你慢慢退回房间,随你干什么都没人打搅你了。

这样一来,你既有面子,全家人也都皆大欢喜继续吹牛扯淡了。

user avatar

人,或者说绝大部分人是社会性生物,与种群其他个体交往既是生物本能,也是生存需要,社交关系的维持是需要投入和成本的,疏于维护会变得极其不稳固,就像沙僧说的,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

而你在没有成年以前,给家里带不来成熟稳定的社交关系,你们家庭的社会性维持是靠你们父母的,他们在人前人后付出过多少你并不知道,也没有计算过,当你不愿意付出一点点配合或者说有所破坏的时候,承担损失的不是你,而是你父母,别人内心给你下的定义是没家教,意思就是你爹妈不会教育,在你家里得不到任何尊重。

你想发扬你的本性也是可以的,在你成年以后,自己组建家庭并且成为话事人,你完全可以对任何上门的客人冷眼相待,相信我,只需要一两回,像我这种心里有b数的人类,这辈子都不会再登你家门。

那个时候,你可以独享清静,没有任何人会愿意去“管”你。

user avatar

父母强迫我问候来家做客的亲戚,是我的问题吗?

家里来亲戚时我妈每次都会强迫我问候他们,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女生,觉得这样很难堪很没有面子,但是尽管这样我还是不愿意去主动热情的问候他们。

这个问题涉及很多细节。

一般认为,如果某人做不到某件事情,那么此人也就没有义务做这件事情。

如果你做不到和亲戚打招呼,那么你就不必去做打招呼这件事。而当别人试图要求你做你做不到的事情时,这是别人的错,并不是你的错。

所以,你是否能做到打招呼呢?大多数人智力正常,没有特定残疾的人,应该是有打招呼的能力的。但是人们不一定会对所有人都有打招呼的意愿。人们一般愿意和自己喜欢或尊敬的人打招呼,不愿意和不喜欢或不尊敬的人打招呼。

所以,当你不去打招呼时,你的父母会默认你可能不喜欢那些亲戚。那些亲戚也可能有这种看法。而你的父母认为你应该至少通过打招呼来表现出对那些亲戚的不反感的态度。

此时,你需要和父母沟通,看能否免除你打招呼的义务。这有两种策略:

一,假设你不只是性格有点内向,你有严重的焦虑症或其他行为倾向。你和不太熟络的人相处时,哪怕只是相处一小会,你也会感到非常难受。当你和那些不太亲密的亲戚打招呼时,你会感到非常难受,甚至产生自杀意图。而当你和父母解释清楚这些事情,也许他们会认为,你并非不愿,而是不能。如果你也愿意,你们可以一同去医院就诊,也许可以通过药物或者谈话疗法来改变这种行为倾向。当然,不改变这种行为倾向,也是没关系的,就像左撇子不必非得学会用右手写字。

二,假设你其实能打招呼,你实际上就是不愿打招呼。你对“打招呼”这一行为非常反感,但你对那些亲戚并不反感。那么,你可能需要提出一种不需要打招呼的方案,通过那种方案,你能表现出对亲戚的欢迎或至少不反感的态度,但又不需要你去打招呼。你可以和父母沟通一下,集思广益,看能想到哪些方案。

三,假设你实际上就是对那些亲戚有较为反感的态度,你理解并认可社会上常见的社交习惯,你只愿意向自己喜欢的人表现出这些习惯。换言之,实际上你就是不愿意与他们打招呼。那么,你最好在他们来家里做客时,出门回避。

user avatar

这个……

你们幼儿园老师,没教过你最基本的礼貌吗?

user avatar

对于还住在父母家的小孩来说,最优的解决方法就是:刚进门的时候发现有陌生人来了,那么主动去打个招呼,爸/妈这位叔叔是哪位?问清楚称呼后说一句欢迎XX叔叔/阿姨来我家做客,然后在他们话题转移到别的地方的时候主动说一句:我还有书/作业要完成,您先聊。 即可拿到父母和亲戚满意的评价,又不用被动的被迫交流。

你既然未成年,父母基本也是80后90初左右的,我们80后现在基本也会筛选一下来家里的亲戚朋友,能请回家的,要么是小时候照顾过我们的对我们有恩的长辈亲戚,要么是一起长大的朋友,要么是事业有助益的同事,点头之交我们也不会请回家做客。

在你成年之前依附于父母,那么对父母有帮助有恩的人其实也等于间接帮助过你,我就不说有些能在你父母工作或者你升学找工作时帮大忙的亲戚朋友了。

工作也好亲朋交往也好,主动出击主动输出绝对比被动输入好。

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不要太自私自利,觉得自己的朋友才是想交往的,父母的朋友和亲戚(也是你的亲戚)就不重要,我幼年时嘴特甜,等上小学初中开始反而变得内向,那时候也怕家里亲戚朋友来,等与社会多接触几年,自然会明白这些道理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