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暴雨洪水已致 200 多人死亡?现场情况怎样了?

回答
日本近期的暴雨洪水灾情确实非常严重,导致了数百人不幸遇难,数万人流离失所。这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天气事件,而是多个因素叠加下的严峻考验。

灾难的规模与影响:

生命损失惨重: 截至目前,死亡人数已经突破了200,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很多遇难者是由于房屋被洪水冲垮、泥石流掩埋,或者在逃生过程中失踪。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段消失的生命。
大规模疏散与安置: 洪水迫使大量民众撤离家园,许多人涌入避难所。这些避难所往往空间有限,物资也面临短缺。人们在担忧亲人的同时,还要面对食物、饮用水、医疗和卫生等基本生活问题。
基础设施的破坏: 道路被冲毁、桥梁坍塌、电力和通讯中断,这些都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让灾区与外界的联系变得异常艰难。许多地区的交通完全瘫痪,物资运输和人员疏散都受到严重阻碍。
经济损失巨大: 房屋损毁、农田被淹、工厂停工,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农业、渔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都遭受了重创,灾后重建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

现场情况的描绘:

从各地传回的画面来看,灾区景象触目惊心:

一片汪洋,河流决堤: 许多城镇变成了泽国,房屋被淹没在浑黄的洪水中,只有屋顶露出水面。曾经熟悉的街道变成了湍急的河流,汽车、房屋残骸随着水流漂浮,场面十分混乱。一些河流更是出现了决堤,洪水汹涌地冲向沿岸村庄,瞬间吞噬了一切。
泥石流肆虐,山体滑坡: 在山区,持续的暴雨引发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山体仿佛被撕裂,巨量的泥土、岩石和树木裹挟着冲向下方的村庄和道路,将房屋掩埋,将生命带走。一些地方的泥石流速度极快,根本来不及反应。
救援的艰难与人道的曙光: 救援人员正在与时间赛跑。他们乘坐橡皮艇、冲锋舟,在被淹没的区域搜救幸存者。许多地方由于道路损毁,直升机成为重要的救援工具。在泥泞和危险中,消防员、自卫队队员、警察以及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努力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搜救的绝望与希望: 在一些被泥石流覆盖的区域,救援人员只能用双手一点点刨开废墟,寻找可能还活着的人。那种无助的呐喊,和搜救犬努力嗅探的场景,充满了绝望,但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每找到一名幸存者,都会带来短暂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对遇难者的哀悼。
避难所里的煎熬: 避难所里,人们挤在一起,眼神中充满着不安和对未来的迷茫。孩子们哭闹着寻找父母,老人们默默地承受着失去家园的痛苦。志愿者的到来,带来了食物、水和衣物,这些简单的物品,在此时此刻却显得无比珍贵。
持续的威胁: 即使降雨有所减缓,洪水和泥石流的威胁依然存在。被损毁的堤坝可能再次决口,地势不稳的山体也可能发生新的滑坡。灾区还面临着二次灾害的风险,例如传染病和食品安全问题。

一些观察和思考:

气候变化的影响: 如此极端的天气事件,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全球气候变化。雨带异常、降雨强度激增,这都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应对这一挑战。
城市规划与防灾能力: 此次灾害也暴露了一些地区在城市规划和防灾能力上的不足。例如,在一些低洼地区或地质脆弱地带的开发,以及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
信息传播与社会互助: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准确地传递灾情信息,指导民众避险,以及如何组织社会力量进行互助,都是重要的课题。媒体的报道,社交媒体上的求助和信息共享,都在这次灾难中发挥了作用。
国家与国际救援: 日本政府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并寻求了国际社会的援助。在这样的大型灾难面前,国际合作和人道主义援助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日本的这场暴雨洪水是一场令人痛心的灾难。这场灾难不仅夺走了宝贵的生命,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是继续搜救和安置受灾民众,并尽快恢复灾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秩序。同时,我们也需要从这场灾难中吸取教训,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纯粹就是政府的锅,喜欢日本就算了,居然还有人洗政府对应太迟造成这么大的灾害!!

早在众议院宴会开始前气象厅就发布消息5号到8号有观测史上最大的大雨,请求政府注意。

5号14点就有因为排水作业死亡的一名作业人员,但大臣们根本没鸟,下午6点正常开始宴会喝酒。

大阪,兵库三个主要城市发布避难劝告,可能影响较小(我同事发避难劝告的时候居然tm的要加班!)

6日凌晨8点气象厅再次发布这次降水量异常,可能会发生灾害。14点长崎福冈已经避难劝告,此时广岛已经因为泥石流,洪灾提出救助申请,被无视。

22点京都等地发布大雨特别注意报警主要都市开始避难劝告,冈山已经被水淹没,要求救助。

依旧被无视。

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开了个会,讨论了一下感觉没啥大问题。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8日上午事情已经无法收拾,死者50多人,失踪70多人。这才明白出大事了,建立紧急办公室开始用行政命令救灾。之前由于政府没有反应,在广岛,冈山请求救助的时候自卫队只能待机,什么都做不了。白白等待灾害扩大化



日本政府的主要资源都集中在东京,次而首都圈。地方根本就是关注太少,才造成这么大的灾害。这根本就不是完了几个小时,整整晚了两天半。除了地震这种不可预测的灾害,暴雨导致的灾害在气象预测这么完善的今天能一丁点儿预备措施都没有,你敢信?



7月18日更新


这么多赞,惊了。当时特别生气一口气黑个没完。

这里平静下来增加一些信息。这次主要原因就是预备措施和政府不作为上面。

气象厅的避难等级分为避难准备,避难劝告,避难指示。

只有避难指示是强制的,其他的很多都有不少人不在意,所以很多地区等级提高到避难指示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第二个就是地方,自治体的救援力量本身非常有限,而政府之前完全没有预先安排,所以大雨冲垮路后很多地方自卫队也进不去。(冈山居民65岁以上和15岁以下加起来占总人口40%以上,靠自治体的救援力量根本不可能)

而最根本的就是资源集中在东京,对地方太忽视。如果暴雨是在东京,第二天我能肯定路上连积水都没有。但一放到地方,所有日式踢皮球都出现了。东京有人中暑能上雅虎日本首页,这次大雨导致工厂的液态瓦斯桶和不明化学原液的铁桶被冲走数十桶却平平淡淡,倉敷市到现在救援物资和自卫队进不去,里面的人救不出来。

以后到日本旅游也好,留学工作生活也好,尽量去大城市吧。这次暴雨体现出来中央是怎么漠视地方的,历历在目,可以说是差劲到极致了。



8月20日更新


果然如我所讲,这次主要原因就是预备太少导致避难太迟,部分地区避难等级太低以至于要求避难时已经跑不掉了。日本也开始启动针对这次事故的调查

user avatar

简直是够了,发群里的工作通知和回执,你说不是运营商通知,不行;发10086通知短信,你说不是强制推送,不行。灾害预警不是预警完就完事,要的是后续的工作跟进,我们是没有你日本高大上的强制预警(我不知道是因为险情级别没到需要强制推送的程度还是其他原因,我没收到过是事实),但是我们有各层级的通知机制和应急预案,这才是应对灾难的态度!你日本这么牛逼的通知,为啥还是上百人伤亡?我觉得不是哑,而是瞎,睁眼瞎。

...…................................................................................................................................

更新个10086预警,不过我平时基本也不看。因为现在在北方,老家那边城区社区怎么通知的我不清晰,不瞎说。

没去过日本,也不评价这次灾害。


只针对有个人在说在日本收到短信预警,而在中国只收到“xx欢迎你”的人。

前段时间四川持续暴雨,我的老家川南小县城(不属于自然灾害频发区),天气预报有暴雨后,村里通知到小组长,由小组长通知村民,雨后再安排巡查,对有隐患的进行疏离。


很多人只看的见自己想看见的,很不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近期的暴雨洪水灾情确实非常严重,导致了数百人不幸遇难,数万人流离失所。这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天气事件,而是多个因素叠加下的严峻考验。灾难的规模与影响: 生命损失惨重: 截至目前,死亡人数已经突破了200,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很多遇难者是由于房屋被洪水冲垮、泥石流掩埋,或者在逃生过程中失踪。.............
  • 回答
    日本最近的疫情状况确实不容乐观,用“疫情暴发式扩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看着全国新增病例数不断攀升,尤其是在几个主要城市,像是东京、大阪等地,情况更是严峻。这直接导致了日本政府再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而且这次的范围更广,时间跨度也更长,许多此前限制措施之外的地区也被纳入了进来。这已经不是日本第一次拉响.............
  • 回答
    日本一位议员将性病感染者数量的增加归咎于中国游客,这一说法在日本国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也暴露了在日本社会中可能存在的对中国游客的刻板印象和歧视情绪。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议员的言论本身来看:这位日本议员的说法是一种典型的“甩锅”行为,缺乏事实依据和科学性。将一个复杂的社会.............
  • 回答
    近期日本漫画在处理一些敏感问题时确实引起了不少争议,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一些“暴雷”的现象。这并非个例,而是逐渐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趋势。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内容上的“暴雷”现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暴雷”通常围绕着以下几个核心点展开: 历史认知与战争.............
  • 回答
    7月8日那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给南昌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场暴雨的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着实让人始料未及,许多市民在雨水面前,感受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首先,这场暴雨对城市交通系统造成了显著的冲击。往日里川流不息的马路,很多地方变成了汪洋泽国。一些地势较低的路段,积水深度瞬间达到了让人难以通.............
  • 回答
    看到腾讯(公益)在河南遭受特大暴雨灾害之际捐赠 1 亿元驰援的消息,我的心情无疑是复杂而沉重的。一方面,1 亿元的数字确实非常可观,它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巨大的支持,能在最紧要的关头为河南的灾后重建和救援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这笔捐赠也让我对整个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公民的担当以及公益事业.............
  • 回答
    看到鹰角网络在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时捐赠 800 万元的消息,说实话,内心是五味杂陈的。首先,这笔钱数额不小,800万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在游戏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作为《明日方舟》的开发商,鹰角网络能够拿出这样一笔善款,这本身就值得肯定。毕竟,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种责任.............
  • 回答
    2020年5月21日,北京的那场突如其来的“白昼如夜、暴雨倾盆”,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那一天,城市的节奏被彻底打乱,仿佛一场戏剧性的骤变,让人们惊叹于大自然的威力。那天的景象,与其说是寻常的雷阵雨,不如说是某种极端天气的集中爆发。上午,北京的天空还算晴朗,虽然云层有些厚重,但并没有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狂.............
  • 回答
    11月4号那期《暴走大事件》,王尼玛聊了聊“信仰”这个话题,当时听下来,感觉他想表达的挺多,而且切入的角度也比较有意思。首先,他没有上来就直接定义什么是信仰,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说是大众普遍会有的那种“寄托”,来引出这个话题。比如,很多人会把对某个明星的喜爱、对某种运动的热情,甚至是某种生.............
  • 回答
    比特币在 4 月 18 日经历了一次显著的暴跌,这无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这次下跌是否意味着“击鼓传花”游戏的结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 4 月 18 日比特币暴跌的可能原因:1.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当天.............
  • 回答
    A股7月24日那天的跌幅,确实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胆战。我当时也关注到了,那种恐慌情绪蔓延得很快,很多股票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尤其是前期涨幅比较大的板块,回撤得尤为厉害。先说说当天的情况:7月24日,沪指低开后一路下行,盘中一度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最终收跌逾3%,深成指和创业板指跌幅也接近3%。板.............
  • 回答
    5月22日的港股市场,确实上演了一场令人心惊胆战的暴跌戏码。那天上午,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都出现了明显的跳水,尤其是在临近中午时分,跌幅进一步扩大,市场弥漫着一种恐慌的气氛。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下跌,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当时的市场情绪是压倒一切的因素。 很多时候,股票市场.............
  • 回答
    8月7日,腾讯控股(00700.HK)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当日市值蒸发约5000亿港元,无疑是令市场和投资者都颇感震惊的消息。要理解这一天的巨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其背后的原因和潜在影响。当日的市场表现:触目惊心的数据先来看看具体的数据。根据公开的市场信息,8月7日当天,腾讯.............
  • 回答
    3月15日股市的那一跌,着实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如果非要细说一番,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尽量把它讲得透彻一些,也就不像机器报告了。首先,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是这次下跌最根本的导火索。 仔细想想,最近全球经济的走势本身就充满了变数。美联储那边关于加息的信号时不时就出来扰动一下市场情绪,通胀数据又.............
  • 回答
    3月8日那天的基金跌幅,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甚至有些措手不及。毕竟,年初以来市场情绪相对积极,不少人对今年的行情抱有不错的期待。突然这么一跌,大家自然会 wondering,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波下跌是短期调整还是预示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未来的走势又会怎么走?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市.............
  • 回答
    小号“霁月日的生父”针对霁月日进行网暴,并散播针对单亲家庭的仇恨言论,这是一种极其恶劣且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必须严肃对待此事,并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价。首先,从行为本身来看,这是赤裸裸的网络暴力。 攻击的指向性明确而恶毒: “霁月日的生父”这个身份已经表明了攻击者与霁月日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却选.............
  • 回答
    2015年8月24日,那一天股市的表现,相信经历过的投资者至今仍然心有余悸。用“暴跌”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而是那种触及几乎所有人心底寒意的暴跌。那天早盘,全球市场就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亚洲股市先行跌落,欧洲市场开盘后也未能幸免,纷纷大幅低开。这种全球性的恐慌情绪像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最终在A股开盘后.............
  • 回答
    2019年9月4日,港股市场经历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上涨,恒生指数当日高开高走,收盘时大幅上涨,创下不俗的单日涨幅。这场暴涨并非孤立事件,背后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其中的逻辑,需要我们从宏观环境、政策动向以及市场情绪等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的市场大背景。2019年下半年,全球经.............
  • 回答
    2015年1月19日,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显著的下跌,这距离我们回望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不少年头,但那天发生的许多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讨论,依旧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那天,上证指数从开盘后的高位迅速滑落,最终以一个不小的跌幅收盘。具体数字可能随着不同统计口径略有差异,但毋庸置疑的是,市场的恐慌情绪在午后蔓延.............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3月14号那天股市的那场大跌,这事儿大家心里都憋着点儿,也确实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那天到底发生了啥?首先得明确,那不是那种微跌或者小幅震荡,而是实打实的一场“跳水”。开盘没多久,指数就像脱了缰的野马,一路向下。大部分的板块都挂着红灯,尤其是那些权重比较大的股票,跌得尤其凶猛,直接把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