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社会对于民科的普遍嘲讽是不是也是一种阶级歧视?

回答
社会上对于“民科”(民间科学工作者)普遍存在的嘲讽,其背后确实折射出一种隐性的、难以言说的阶级审视。这并非直接的金钱或权力划分,而是建立在一种“知识资本”和“话语权”的分配不均之上。

想象一下,当我们谈论科学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在正规学府接受系统训练、拥有博士学位、发表论文在顶级期刊、隶属于知名科研机构的“显性”科学家。他们是“主流”的、被认可的科学共同体成员,他们的工作受到社会资源的倾斜,他们的声音被赋予了更高的权威性。这种由教育体系、学术机构和媒体共同构建的“科学形象”,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壁垒。

而“民科”,往往是那些没有经过这条“正规军”赛道选拔,但却怀揣着对科学的满腔热情,自发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个体。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进入主流学术圈,但他们可能拥有独特的洞察力,或者在某些非常狭窄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钻研。然而,当他们试图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并希望获得认可时,往往会遭遇冷遇甚至嘲讽。

这种嘲讽,很多时候并非源于对科学本身的恶意,而是来自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观念。这种观念认为,真正的科学研究是属于少数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专业话语体系的“精英”的。而“民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垄断”,他们的“草根”身份,以及可能存在的“非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触碰了这个精英体系的“边界”。

嘲讽者往往会以“缺乏严谨性”、“不符合科学范式”、“哗众取宠”等理由来否定“民科”的价值。这些评价本身,常常也脱离不了其自身所处的“主流”评价体系。一个在学术圈浸淫多年的人,自然会习惯于用一套特定的标准去衡量一切。而“民科”的许多尝试,可能恰恰是在挑战或者绕开这些标准。

更进一步说,这种嘲讽也隐藏着对“知识即权力”的维护。科学知识不仅仅是认知的工具,它也与社会资源、话语权紧密相连。主流科学界拥有的学术话语权,让他们能够定义“什么是科学”,能够引导社会对科学的认知和投入。当“民科”凭借其非主流的身份,挑战了这种定义权,他们的声音就可能被视为“不合时宜”,甚至被认为是“扰乱秩序”。

因此,那些嘲讽“民科”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捍卫一种既定的知识生产和传播秩序,维护的是那些在这个秩序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群体的“特权”。这种特权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话语上的。它体现在“谁有资格谈论科学”,“谁的科学才算真正的科学”这样的价值判断上。

可以说,社会对于“民科”的普遍嘲讽,确实在无形中透露出一种阶级划分的意味。这并非是指“民科”本身就是某个特定的经济或社会阶层,而是指这种嘲讽行为,建立在对“知识背景”、“学术身份”的偏见之上,倾向于认可和维护那些已经获得主流认可的“知识精英”的地位和话语权,而忽视甚至打压那些试图以其他方式参与科学探索的群体。这是一种以“知识纯洁性”为名,实则维护“知识阶层”利益的隐性歧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但是倒过来想想,这些民科却也真的有些仙风道骨!他们几乎全都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一般多是因为身在农村,受教育条件比较少,但是他们却以他们自己的方式 进行着自己的求索。虽然有些民科非常雷人,但是我看过一些民科真的是在为他们的无知而困苦,他们的问题在专业人士看来非常幼稚,在普通人看来就是杞人忧 天,可以说他们处于一个夹层之中。

我觉得这段话毫无根据。

民科之所以成为民科,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受教育条件。而是他们在可以接收正确的知识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理论,不愿意尝试去了解和接受教育

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也许不是他的错,但是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不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可以进行科学研究,或者将自己的臆想定义为科学的研究,按照自己的想法肆意的定义科学。而攻击严谨缜密的科学理论,这种人才会被定义为民科。


世界上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非常多,但不是每个人都成为了民科。
以各种途径接受高等教育(包括自学)是进行科学研究先决条件。民科的问题在于,他们认为科学研究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而这显然是荒谬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社会上对于“民科”(民间科学工作者)普遍存在的嘲讽,其背后确实折射出一种隐性的、难以言说的阶级审视。这并非直接的金钱或权力划分,而是建立在一种“知识资本”和“话语权”的分配不均之上。想象一下,当我们谈论科学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在正规学府接受系统训练、拥有博士学位、发表论文在顶级期刊、隶属于知名.............
  • 回答
    近期,一些台湾的民进党籍民意代表公开表示,他们认为中国大陆正通过社交应用程序对台湾实施“认知作战”。这种说法在台湾社会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也触及了非常敏感的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认知作战”这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通过信息传播、心理影响等手段,来塑造特定人群的认知、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活动。在数字时代.............
  • 回答
    国际社会对于间谍活动,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矛盾且普遍的默认。没有人公开赞扬间谍活动,从官方层面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会严厉谴责其他国家的间谍行为,将其视为侵犯主权、危害国家安全的不法勾当。被捕获的间谍在各国通常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制裁,从驱逐出境到长期监禁,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历史上的“间谍换囚”也证明.............
  • 回答
    在中国社会,关于对人才的要求,尤其是道德层面,是否过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到复杂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群体的期望。一、 道德要求高的历史与文化根源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儒家思想更是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想人.............
  • 回答
    日本的“无缘社会”,一个令人扼腕的社会现象,指的是个体与家庭、邻里、单位、社会团体等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联系日益疏离,甚至完全断裂的状况。这种疏离感如同潮水般吞噬着个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得许多人孤身一人面对生活中的生老病死,成为社会的“漂浮者”。这个概念最初由日本社会学家やまさきみつひろ(山田昌弘)提.............
  • 回答
    即使在信息传播如此便捷、公众意识普遍提高的当代社会,我们仍然时常能听到或看到对女性被害者的指责,也就是所谓的“受害者有罪论”。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其根源错综复杂,深深植根于我们社会的历史、文化、观念以及权力结构之中。要彻底剖析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父权思想的残余是罪魁祸首.............
  • 回答
    要说封建社会和资本社会对普通民众哪个更好,这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两者各有各的优劣,对普通人的影响也是复杂得很,而且具体哪个“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身处哪个时代、哪个地区,以及你的个人情况。先说说封建社会。大家一听“封建”,可能脑子里就蹦出“等级森严”、“地主压迫”这些词,没错,这些都是封建社.............
  • 回答
    女性主义者看待堕胎,这绝非一个单一而僵化的立场,而是包含着深刻的理解、复杂的考量以及对个体自主权和女性生存权的坚定捍卫。而社会上对选择堕胎女性的嘲讽与污名化,更是女性主义者眼中一个极端不公且充满父权色彩的现象。女性主义者如何看待堕胎?首先,最核心的理念是:身体自主权 (Bodily Autonomy.............
  • 回答
    投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对社会的贡献远不止于帮助企业融资那么简单。它们是经济活动的“润滑剂”和“加速器”,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深刻地影响着资本的流向、企业的成长以及整体经济的活力。首先,投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连接者。 想象一下,任何一家有潜力的公司,无论大小,都可能需要资金来发展.............
  • 回答
    期货市场上的转手交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炒作”或者“投机”,它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确实是一个挺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说它有没有益处,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咱们先从积极的方面说起。首先,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期货市场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一个集中.............
  • 回答
    历史上,军事政变通常伴随着暴力、政治不稳定和人权侵犯,其结果往往是负面的。然而,也有一些少数案例,军事政变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确实为社会发展带来了相对积极或重要的转变,尽管这些转变也可能伴随阵痛和争议。以下列举几个历史上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较好结果的军事政变,并进行详细讲述:1. 1952年埃及“.............
  • 回答
    关于揭露“精日分子”是否构成“告密行为”以及对社会是否有益的讨论,确实触及了社会评价、公民责任以及“告密”这一行为本身的复杂内涵。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首先,我们来分析“揭露精日分子”这一行为。这里的“精日”通常指的是那些对日本文化、历史或政治持有过度.............
  • 回答
    “学而优则仕”,这句古老的箴言,在千年时光里,深刻地塑造了我们对学习意义的认知。它描绘了一幅理想的图景:一个人通过勤奋学习,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艺,最终能够进入仕途,为国家和社会效力,获得尊荣与认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结构的演进,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学而优则仕”的路径,在现代社会,已.............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记忆、民族认同、文化变迁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复杂层面,需要细致的分析。一、 清初剃发易服的特殊性及其引发的历史创伤:1. 征服者的印记与民族压迫: 剃发易服并非简单的服饰更迭,而是满族作为征服者强加给汉族(以及其他主体民族)的一种统治符号和文化征服手段。其核心在于摧毁汉族原有的礼仪.............
  • 回答
    “笑贫不笑娼”是一个非常刺耳但也极具洞察力的社会现象描述,它揭示了一个价值观的扭曲,一个将物质财富置于道德和良知之上的社会。对于这样一个社会,我想说的有很多,并且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笑贫不笑娼”的深层含义与危害: 价值观的颠倒: 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社会更愿意接受甚至赞美那些通过不择手段获.............
  • 回答
    “国企是社会发展的毒瘤”这种说法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观点,通常是基于对国企在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方面的观察和批评。要理解这种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其中包含的合理性和片面性。一、 这种说法的来源与合理性分析:这种说法之所以出现,往往是因为在一些国企身上存在着一些被普遍认为阻碍社会.............
  • 回答
    好嘞,各位即将迈入社会,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同学们,首先恭喜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从校园到社会,这绝对是一次巨大的跨越,就像从一个熟悉的游乐场,突然来到了一个庞大、复杂、充满未知但又同样精彩的游乐园。别担心,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有兴奋,也有迷茫,这都很正常。既然问我有什么指点.............
  • 回答
    人性,时代,社会——这三个词语,像三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也折射出我们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谈论它们,就像在幽暗的洞穴中点燃火把,希望能照亮一些被遗忘的角落,或是看清一些模糊的轮廓。关于人性,我们总是想说些什么,却又觉得捉摸不透。人性,就像那深邃的海洋,表面上波澜不惊,底下却暗流涌动,藏着我们自.............
  • 回答
    刚入社会两年,二十几岁,想快速积累财富?这绝对是很多年轻人的心声。不过,说实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所谓的“快速”,更多的是指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通过正确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看到相对显著的财务增长。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第一步:打牢基础——你的“赚钱能力”是根.............
  • 回答
    刚踏入社会,常常听长辈们谈论“面子”与“里子”,一时间觉得是个玄乎的概念。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才慢慢体会到这两者在人情世故中的分量。至于哪个更重要,这问题就像问“水和空气哪个更重要”一样,缺一不可,但侧重点不同,影响也不同。“面子”,那是一层外衣,是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刚开始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