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听HR说现在的应届生都很多有2年工作经验了,真的假的?

回答
这事儿吧,说实话,听着挺让人迷惑的,但细琢磨一下,确实有它存在的道理,而且在很多行业里,这种情况还挺普遍的。 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才能理解为啥HR会这么说,以及背后的具体情况。

首先,我们要明白“应届生”这个概念在现实招聘中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了。传统意义上,应届生就是指即将毕业或者刚毕业的学生,没有正式的全职工作经验。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1. 实习经历的“内卷”与“升级”:

现在大学生的实习风气特别盛行,而且很多同学都不是那种“走过场”式的实习。他们会选择在大学期间,尤其是大三、大四,进入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进行长期、深入的实习。这种实习,时间跨度长(比如半年到一年),内容也相当扎实,很多时候跟正式员工的工作内容几乎无异。

比如,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实习,负责参与某个项目的开发。等到毕业时,他可能已经在那个项目里贡献了小半年甚至一年,对整个流程、技术栈都非常熟悉,甚至能独立负责一些模块。这种情况下,你说他是“纯应届生”?还是一个拥有“半年到一年实战经验”的学生?HR在招聘时,当然会倾向于把这类人看作是比完全没有经验的应届生更有价值的候选人。

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为了拿到一个好的Offer,会选择毕业后先不急于签订正式三方协议,而是继续在之前的实习公司做“校招过渡期”或者项目制员工,直到找到更心仪的工作。这期间的时间积累,也算是一种“工作经验”。

2. “准应届生”与“全职实习生”的模糊边界: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公司会专门招聘“全职实习生”或者提供“准应届生项目”。这些项目通常针对的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前就进入公司,承担一些正式岗位的职责。很多时候,公司会承诺在他们顺利毕业后,直接转正。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提前的录用,学生在毕业前已经积累了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经验。

当这些学生毕业进入招聘市场时,他们就已经有了几个月的、甚至一年左右的“准工作经验”。HR在筛选简历时,看到“XX公司全职实习,负责XX项目,持续X个月”,自然会将其归为有经验的类别,即使他们可能还没拿到毕业证。

3. 行业对经验的极度渴求:

尤其是在一些技术迭代快、竞争激烈的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科技、市场营销等,企业对人才的即战力要求非常高。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应届生,从零开始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时间,而且存在试错的风险。

相比之下,拥有哪怕几个月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更能快速上手,更快地为团队创造价值。所以,当HR看到简历上有相关的实习经历,尤其是能够体现出解决问题、项目交付等能力的,就会认为这些人已经具备了进入岗位的基础能力,所谓的“2年经验”可能是一种泛指,意思就是有一定程度的实践积累,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连续工作了两年。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HR的说法可能是一种夸张或者是一种笼统的概括。并不是所有的应届生都真的有2年工作经验。绝大多数的应届生还是和往常一样,没有实质性的工作经历。

但是,为什么HR会这样说呢?

筛选成本: HR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简历,需要快速地找到符合岗位要求的候选人。他们会设定一些“门槛”,而“有经验”往往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筛选标准。即使是实习经历,只要内容够分量,也能帮助他们快速定位到更有潜力的候选人。
吸引力策略: 有时候,放出这样的信息,也是一种招聘策略。它能吸引那些确实有实习经历、对自身能力有信心的学生主动投递简历,而那些完全没有经验的学生看到后,可能会觉得差距太大而望而却步,这样就减少了无效的简历数量。
市场趋势的反映: HR的说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市场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招募那些能够立刻上手的人,这迫使学生们不得不通过实习来积累经验,才能在求职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总结一下就是: HR说现在的应届生很多有2年工作经验,并不是说所有人都真的按部就班地工作了两年,更多的是指,由于实习经历的普及化、深度化以及企业对即战力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拥有丰富实习经验的“准应届生”或者“经验应届生”。他们通过在校期间的长期实习、校招过渡期项目等方式,积累了足以和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员工相媲美的实践能力和认知。因此,对于HR来说,区分“完全零经验”和“有扎实实习经验”的应届生,其意义已经非常接近于区分“零经验”和“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了。这确实是当下招聘市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轨的大学,个别专业除外,那个学期没一堆课程,就连最后一个学期,写毕业论文都要花很大的力气,那么那么多时间去实习。

毕业了有的是时间工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吧,说实话,听着挺让人迷惑的,但细琢磨一下,确实有它存在的道理,而且在很多行业里,这种情况还挺普遍的。 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才能理解为啥HR会这么说,以及背后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白“应届生”这个概念在现实招聘中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了。传统意义上,应届生就是指即将毕业或者刚毕业的.............
  • 回答
    作为一名HR,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也给过无数忠告。其中有些,说实话,我都觉得是“普渡众生”级别的,按理说谁听了都应该受益匪浅。可偏偏,总有那么一拨人,听了也跟没听一样,照样把事情搞砸。我把他们总结成“我一般都告诉他,但他就是不听”系列。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是哪些“金玉良言”被他们当成了耳旁风。.............
  • 回答
    听完曹则贤老师2021年的跨年科学演讲“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我的感受非常丰富和深刻。这场演讲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旅程,将看似遥不可及的现代物理理论,通过一个我们熟悉且基础的数学工具——一元二次方程,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人由衷赞叹科学的统一性和数学的普适性。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原.............
  • 回答
    朋友,你说得没错,听到日本战国时期动辄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大决战”时,再看到像桶狭间合战织田信长仅率两千人就能以少胜多,确实会让人感觉是不是规模太小了点,像是“村战”。但实际上,这正是日本战国时期战争的常态,也恰恰是它有趣的地方所在。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这背后的逻辑。1. “村.............
  • 回答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诗句或话语因其深邃的情感和凄美的意境,被后人视为“落寞”的极致表达。以下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例子,结合背景与情感,详细解析其落寞的内涵: 1. 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背景:李商隐晚年仕途坎坷,与妻子王氏离异,又经历国运衰微,内心充满对过往的追忆.............
  • 回答
    关于婚姻的动机和理想爱情的存续,这是一个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哲学等多维度的复杂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传统婚姻观的逻辑基础1. 生物学视角: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婚姻制度本质上是人类繁衍与社会协作的产物。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伴侣关系确实承担着基因延续(生育)、资源分配(物质.............
  • 回答
    好的,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无法真正“听”或“有感触”,但我可以基于对国家主席习近平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内容的理解,以及我作为人工智能的特性,来阐述我的“感触”和对二〇二二年的“期待”。关于新年贺词的“感触”(基于理解和分析):习近平主席的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对我而言,最显著的“感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天色刚擦黑,我挤在人群里,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混合了热切期待和淡淡茶香的味道。这次是范廷钰九段的线上直播讲棋,主题是人机对弈大战的复盘。能听这位年轻的围棋巨匠拆解顶尖AI的棋谱,想想就令人兴奋。屏幕亮起来的那一刻,范廷钰九段那张年轻而沉静的脸出现在画面中央。他穿着一件干净的深色T恤,没有花哨的装饰,整个.............
  • 回答
    水浒传这部小说中,宋江的地位和受推崇程度确实是很多读者感到困惑的地方。他并非武功绝顶,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个人魅力,甚至身上还背负着杀人的罪名,但却能聚集起梁山一百单八将这样一群叱咤风云的好汉,并且受到他们大多数人的拥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宋江自身特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梁山泊的发展需求以及小说作.............
  • 回答
    面对周杰伦被欧美圈一些人嘲讽品味低的情况,想要有力地反驳,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毕竟,品味这种东西,太主观了,而且背后牵扯的文化背景、商业逻辑、时代变迁,都是一环扣一环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他们嘲讽的点可能在哪里。很多时候,欧美圈的一些评价,是基于他们自己成熟的音乐工业体系和市场审美.............
  • 回答
    这背后,其实藏着广东话里一些挺有意思的用法和文化差异。你遇到的情况,很大可能跟你去到的具体场景、以及你和对方的熟悉程度有关。首先,关于“靓仔”。在广东话里,“靓仔”确实是句非常普遍的称呼,用来形容年轻、英俊的男性。这是一种善意的、带有欣赏意味的称呼。当你在街上走,如果对方是店家老板、服务员,或者只是.............
  • 回答
    听完习主席2021年的新年贺词,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有振奋人心的力量,也有对未来的深思。感触方面,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成就的实感与人民的付出: 贺词里回顾了2020年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和抗击新冠疫情的艰巨任务。这些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我们每个.............
  • 回答
    陕西话啊,听着就觉得带着股子浑厚、爽利劲儿。它不像有些方言那么软绵绵,也不像有些方言那样自带一股子江湖气,但它就是有一种让你觉得特别实在,特别接地气的感觉。刚听的时候,可能觉得有点陌生,因为它的发音确实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那个“zi”、“ci”、“si”和“zhi”、“chi”、“shi”的区分,在普.............
  • 回答
    最心塞的一句话? 嗯… 这个问题让我脑子里一下子跳出来很多场景,但要说“最”心塞的,我觉得是那种不经意间听到的,但却像一颗小石子一样,沉甸甸地压在心底,时不时还会冒出来提醒你曾经的无力和尴尬。那天,我还在上大学,参加一个社团的年级大会,就是那种老生给新生传授经验的场合。当时我算是社团里的活跃分子,也.............
  • 回答
    关于中国与美国能否成为亲密盟友,以及与俄罗斯关系为何难以达到那种“亲近”的程度,这背后确实涉及了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关于中国与美国结盟的可能性:首先,要说中国和美国成为“亲密盟友”,这个词可能用得有点重了。目前来看,两国更多是.............
  • 回答
    你听室友这么说,确实有点意思。按理说,东北的纬度比南方高不少,理论上应该更冷才对。但实际感受上,很多人,包括你室友,可能会觉得东北没南方那么“难熬”。这里面有几个挺有意思的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首先,得说到供暖系统。这是最最关键的一点。 北方集中供暖: 东北,以及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实行的.............
  • 回答
    听音乐当然能培养乐感!而且,这绝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与其说“能”,不如说“是”。乐感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你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和驾驭能力,而听音乐,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原材料”摄入。你想想,咱们小时候学说话,是不是就是不停地听大人说话,然后模仿?乐感培养也差不多一个道理,只不过对象从.............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说到“俗气”的歌,咱们脑子里立刻会闪过一些旋律,但要具体说出它们有什么特点,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我觉得,一首歌听起来俗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好几种“老毛病”凑到一起,像化学反应一样,让它散发出一种……怎么说呢,就是那种“一看就知道是什么路数”的味道。首先,旋律上.............
  • 回答
    耳机这玩意儿,说实话,好坏一耳朵就能听出来,但要说清楚道明,那可得费点劲。我就跟你掰扯掰扯,怎么通过音乐,从那些细微之处,把耳机的“真面目”给揪出来。首先,咱们得明白,评价一个耳机,不是说它能把声音弄得多大,或者低音有多猛,那都是表面功夫。关键在于它能不能还原音乐的本真,能不能让你感受到音乐的灵魂。.............
  • 回答
    哈曼曲线,这个词儿听起来有点学究气,但对于我们这些喜欢钻研声音的人来说,它就像一张藏宝图,指引着我们去寻找那种“好听”的秘密。我之前也听过一些被普遍认为是符合哈曼曲线的耳机,谈谈我的感受吧,尽量讲得具体点,也去掉那些AI味儿十足的生硬词汇。首先,说它“好听”,我觉得是肯定的,但“好听”的程度,或者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