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突出部按常理说是应该守的,当时又没有上帝视角,选择守是很正常的选择。
如图所示,勒热夫突出部截断了通往大卢基的铁路,使得苏军难以在大卢基方向集结足够的兵力和物资。这对勒热夫以西,乃至整个北方战线的德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可以降低相当长正面上德军的防守压力。也就是说由于勒热夫德军的存在,勒热夫以西德军局势并没有地图上看起来那么糟,可以节约不少兵力。
所以说就算从勒热夫撤了,也要把不少兵力去加强大卢基方向,实际上能节省的兵力有限。再者,突出部固然牵制德军兵力,对苏军而言又何尝不是是巨大的牵制呢?
其实倒也不是莫德尔有多强,他就跟朱可夫、霞飞一样,只擅长打富裕仗,保卢斯和曼施坦因的预备队全被他要走了,他主要是看准了时机投入充足的预备队,搞弹性防御,利用苏军急功近利的特点,利用既定的战场形式摆口袋阵诱敌深入,等苏军上套,这才守住勒热夫突出部,要只谈个人能力的话,几年后他在莱茵河沿岸拿着西线最后的精锐B集团军连鲁尔都没能守住。
另一方面,本来苏军在当时的勒热夫本来就是顶着高战损比在撞德军防线,但是由于最高统帅部的中心始终在围歼保卢斯身上,给巴格拉米杨和朱可夫的资源严重不足,后面还把朱可夫人都调走了,预备队更是少得可怜,连进攻的第二梯队都没有,很明显最高统帅部这只是顺便进行作战罢了,根本不是主攻方向,要真正歼灭中央集团军群得等到一年多之后的巴格拉季昂行动了。
事实证明,如果1943年初德军收缩东部战线,放弃北非战场,找凯塞林稳住意大利战线,把资源集中到东部搞重点防御的话,是可以顶住苏军的夏季反攻的,只可惜希特勒野心太大,把南方集团军主力在库尔斯克耗完了,导致整个东线崩了半边,连贯的平直战线变成白俄罗斯阳台了。
至于苏军的话,由于1942年-1943年部队人力的枯竭和军事工业产能的瓶颈,苏军没有能力在多条战线上同时发动反击,只能重点进攻,局部地歼灭德军有生力量来消耗德军实力,迫使德军采取冒进的战术来发动进攻,然后再借苏军擅长的纵深防御来瓦解德军的进攻,然后再发动反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