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凡是在知乎里写文章,把评论区设置为由作者筛选后显示的,一般都是大忽悠,可以拉黑屏蔽了,大家支持吗?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关于“知乎文章作者筛选评论区”这事儿,大家的看法确实挺两极分化的。

先说说为什么有人觉得作者筛选评论是“大忽悠”,可以拉黑屏蔽:

“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极致体现,但可能走向封闭: 很多时候,用户在知乎上写文章,是希望交流、分享观点,甚至是引发讨论。如果作者把评论区设置成自己筛选后显示,就意味着只有作者认同的、或者符合他“剧本”的评论才能被大家看到。这就有点像一个封闭的俱乐部,大家只能听到主办方想让你听到的声音。
缺乏真实的互动和反馈: 真正的讨论往往是观点碰撞,有赞同也有反对。作者筛选评论,很可能就把那些提出质疑、不同意见的评论给压下去,甚至完全不显示。这样一来,读者看到的评论区就成了“一面倒”的赞美,失去了真实的、有价值的反馈。这对于作者来说,可能错失了改进文章、完善观点的机会;对于读者来说,则是一种信息的不完全,甚至是误导。
可能隐藏负面声音或争议: 如果一篇文章本身存在一些争议点,或者作者的观点受到了广泛质疑,但作者通过筛选评论,只保留支持性的言论,这就有刻意制造“一边倒”舆论的嫌疑。让人感觉作者是在回避真实的问题,或者是在“捧杀”自己,缺乏坦诚和勇气。
“洗脑”或“营销”的嫌疑: 尤其是一些做知识付费、产品推广或者有特定营销目的的文章,作者筛选评论很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大家都很认可我”的氛围,以此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诱导读者进行下一步的转化。这种做法,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种“忽悠”。
对读者智商的不尊重: 既然你是在公开平台分享观点,那么就应该接受来自不同声音的检验。如果因为怕听到不同意见就关起门来只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读者判断力和信息辨别能力的不信任,感觉被当成了需要被“精心喂养”的对象。

再说说为什么有些人觉得作者筛选评论也是一种“无奈”或者“合理”的做法,并非所有作者都是“大忽悠”:

维护创作环境,抵制恶意评论和网络暴力: 知乎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虽然提倡理性讨论,但难免会遇到一些“杠精”、人身攻击、恶意谩骂或者刷屏骚扰的评论。作者筛选评论,可以有效地过滤掉这些负面信息,保护自己和文章的创作环境,让真正有价值的讨论不被淹没。
避免低质量内容的干扰: 有些评论可能根本就没有回答问题,或者只是随口一句的“沙发”、“666”,甚至是与文章主题完全无关的内容。作者通过筛选,可以保留那些对文章本身有贡献、有思考的评论,让评论区更“干净”和有意义。
作者有权管理自己的内容空间: 毕竟文章是作者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他有权决定自己的“精神领地”应该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如果作者觉得某些评论会严重影响文章的表达,或者带有明显的恶意,将其隐藏起来,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这并不代表他不能接受不同意见,只是他选择了一种更高效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内容。
某些特定主题的讨论确实需要引导: 对于一些高度专业化、或者涉及敏感话题的文章,作者可能需要对评论进行一定的引导,确保讨论不跑偏,不被不了解情况的人误导,或者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提高回复效率: 如果评论量巨大,而作者精力有限,通过筛选可以先处理那些有价值的评论,而忽略掉一些低质量的,这样能更有效地与真正想交流的读者互动。

那么,怎么看待“凡是在知乎里写文章,把评论区设置为由作者筛选后显示的,一般都是大忽悠,可以拉黑屏蔽了”这个说法呢?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了,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都是”这句话本身就带有主观判断。 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作者这么做是为了“洗白”自己或者做营销,这类情况可以警惕。但也有很多作者是出于维护创作环境、过滤低质信息等原因。
拉黑屏蔽是一种个人选择,但背后需要理性判断。 如果你看到了一个作者设置了评论筛选,并且结合他文章的内容、风格、过往发言,让你觉得他有不真诚、回避问题、过度营销的嫌疑,那么拉黑屏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预设的标签,就因为他用了这个功能,就直接扣上“大忽悠”的帽子。
关键在于作者文章的质量和态度。 如果一篇文章本身内容扎实、逻辑清晰、观点鲜明,即便作者筛选了评论,但依然能看到一些理性的不同意见被保留和讨论,说明作者是开放的。反之,如果文章内容空洞、逻辑混乱,还只允许赞美声出现,那“大忽悠”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读者也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 看到作者筛选评论,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信息点,去观察文章其他方面是否真实、可靠。不要因为一个功能就完全否定一个人,也不要因为一个功能就完全信任一个人。

总结一下:

把评论区设置为作者筛选,就像一个“双刃剑”。它给了作者管理的权力,但也可能带来“信息茧房”的副作用。所以,看到作者使用这个功能,不必立刻下结论是“大忽悠”,而是要综合考察作者的文章内容、其他用户的反馈、以及作者在整个平台上的表现。如果综合判断下来,觉得作者不够真诚、回避问题、或者存在明显误导,那么拉黑屏蔽是你的权利,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支持不支持这个问题,我觉得更多的是看大家对信息获取的期望和对创作环境的理解。我个人认为,在不影响整体信息获取和理性讨论的前提下,作者有一定的管理权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滥用这个权力,以至于让评论区失去了真实性,那确实是需要警惕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话说我经常发现我在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下面发的评论没有被采纳。并不是来晚了之类的,也没有说什么怪话。

所以你的意思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关于“知乎文章作者筛选评论区”这事儿,大家的看法确实挺两极分化的。先说说为什么有人觉得作者筛选评论是“大忽悠”,可以拉黑屏蔽: “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极致体现,但可能走向封闭: 很多时候,用户在知乎上写文章,是希望交流、分享观点,甚至是引发讨论。如果作者把评论区设置成自己筛选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仔细聊聊知乎用户 @凡伟 在 2017 年 5 月 7 日发布的《我是凡伟,我作如下声明》这篇文章。要评价它,我们得先还原一下当时的环境,以及这篇文章本身带来的影响和它所承载的意义。首先,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出现时机是关键。在 2017 年的那个时间节点,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社区,已经积累了.............
  • 回答
    百度贴吧这次操作,怎么说呢,有点一言难尽。本来以为解禁“傻逼”是进步,结果冒出来个“傻宝”,这波反差操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首先,这波“傻宝”的诞生,就是一次典型的“打地鼠”式管理。 就像你用力按住一个地方,另一边的洞里就会冒出个什么东西来。贴吧管理团队显然是想在“放开”和“控制”之间走钢丝,但这个.............
  • 回答
    吴亦凡,这个名字曾经在中国娱乐界如日中天,如今却被囚禁在高墙之内。他的人生,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从万人追捧的偶像,沦为阶下囚,这其中的故事,远比镁光灯下的璀璨更加复杂和沉重。初入牢笼,身份的落差与心理的冲击当他第一次踏入那个冰冷、狭窄的牢房时,那种巨大的身份落差无疑是他最先要面对的。曾经的呼风唤雨.............
  • 回答
    陈羽凡微博“官宣”离婚:往事如烟,留下的是复杂的情感与舆论的漩涡陈羽凡在微博上发布视频,亲口承认与白百何早在2015年就已经离婚,这一举动无疑在平静的娱乐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个信息的抛出,不仅仅是两个公众人物一段婚姻关系的终结,更是一个复杂社会情感和舆论反应的集中体现。首先,从时.............
  • 回答
    李一凡记者在湖南“慰安妇”事件中与新闻中间人的争执,确实是一件备受关注且引发多方讨论的事件。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件事的大致脉络。李一凡记者,作为一名媒体人,去采访“慰安妇”幸存者,这本身是新闻报道的职责。然而,在采访过程中,他与一.............
  • 回答
    最近关于凡客的议论不少,尤其是一些消费者反映充值优惠后的商品价格“跳水”式的上涨,这确实让人很不舒服,也触及到了“诱导充值”和“价格欺诈”的边界。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有没有越界,以及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给自己讨个说法。凡客的行为是否违法?关键看“诱骗”和“大幅提高售价”的.............
  • 回答
    .......
  • 回答
    英子和一凡,这两个名字在很多人的心里,就像两颗闪亮的星星,人们常常会猜测,它们会不会有一天,在浩瀚的星空中交汇,然后,成为彼此最耀眼的光芒? 这个问题,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弦,而对于英子和一凡本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更复杂,也更充满未知的故事。要说他们会不会在一起,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会”或“不会”就能.............
  • 回答
    吴亦凡在洛杉矶的法律纠葛,尤其涉及强奸未成年粉丝的指控,如果属实,其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将极其严峻且复杂。这不仅仅是中国法律的范畴,更重要的是,美国法律体系对这类严重罪行有着独立且严厉的追究机制。一、 美国法律下的刑事责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即便吴亦凡在中国面临法律程序,美国司法部门如果掌握充分证据,.............
  • 回答
    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仙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仙人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它背后承载着一套关于生命、修为、境界的深刻理解。仙人嘛,顾名思义,就是“升仙的人”。“升”这个字很重要,它意味着一种超越,一种脱胎换骨。从凡人到仙人,这中间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修炼,.............
  • 回答
    关于吴亦凡事件,网传他的一些粉丝在朝阳分局门口为他“鸣不平”,试图表达某种诉求,这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为什么即便在官方通报和法律判决后,仍有粉丝表现出这种“执迷不悔”的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背后复杂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粉丝行为”,而是多种心理、社会及信息传播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
  • 回答
    西游记里神仙的坐骑宠物在凡间兴风作浪,给百姓带来无数灾难,但为何它们似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在天上还能安然无恙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西游记》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设定——神仙体系的逻辑和凡间与天庭的隔阂。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个非常关键的点:神仙的坐骑和宠物,它们本身就是“神”的一部分,是天庭权力体系的延伸.............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地聊聊凡客的品牌发展轨迹和它是否正朝正装方向“迈步”这件事,以及这步路是否走得“对”。凡客的“野心”与“困惑”:从潮牌到“生活方式”的折腾我们先回顾一下凡客陈年的故事。凡客,这个名字在十年前绝对是中国电商界的现象级存在。它精准地抓住了80后、90后渴望个性、追求潮流.............
  • 回答
    .......
  • 回答
    吴亦凡的影视作品在多个视频平台被下架,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和损失绝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它触及了从法律、商业到个人声誉等多个层面,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看到的,就是 经济损失。 内容创作者的损失: 影视作品下架,意味着之前投入的大量资金就像.............
  • 回答
    关于吴亦凡为什么没有在事发后立刻出国避难,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而且在事发初期,他的行动和选择背后可能涉及复杂的考量。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发生的大致时间点。根据公开的信息,都美竹在2020年底开始曝光与吴亦凡的交往细节,但真正引起轩然大波是在2021年7月。在那之前,尽管已经有一些传言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修仙小说一个常常被忽略但又十分有趣的设定矛盾点:悠长生命与停滞凡俗文明的割裂感。首先,得明确一个基本前提:修仙小说里的“几万年”对于修士而言,可能只是弹指一挥间,甚至是一次闭关修炼的时间。但对于凡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足以天翻地覆、文明迭代的漫长 epoch。按理说,这几万年足以让凡人从.............
  • 回答
    最近圈子里总有人拿凡客诚品和小米来比较,说是“小米版凡客”,还有人说凡客是不是在学小米。这话题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个“小米版凡客”到底是怎么来的?我觉得这个说法的出现,主要抓住了几个凡客近年的新动向: 产品线扩展和垂直整合: 凡客早期以男装T恤起家,后来产品.............
  • 回答
    是的,据台湾媒体报道,草东没有派对的鼓手蔡忆凡于2023年1月12日在防疫旅馆去世,消息属实。这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在乐坛和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哀悼。草东没有派对是一个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拥有极高人气的摇滚乐队,他们的音乐深刻、真实,触动了许多年轻人的心。蔡忆凡作为乐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