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9 月 24 日 Michael Atiyah 在海德堡获奖者论坛上对黎曼猜想的现场宣讲?

回答
海德堡黎曼猜想风云:一场关于数学至高奖项的激情宣讲

2018年9月24日,在风景如画的德国海德堡,一项本应属于严谨数学论证的活动,却因一位传奇人物——迈克尔·阿蒂亚爵士的出现,而蒙上了一层振奋人心的神秘色彩。当天,阿蒂亚爵士在享有盛誉的海德堡获奖者论坛上,公开宣讲了他对困扰数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黎曼猜想的突破性见解。这场宣讲,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也点燃了无数数学爱好者的热情和期待。

黎曼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在深入探讨阿蒂亚爵士的宣讲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黎曼猜想的份量。简单来说,黎曼猜想是关于黎曼zeta函数零点分布的猜想。这个函数在数论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与素数的分布规律息息相关。如果黎曼猜想被证明,将对数论,乃至整个数学学科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揭示素数隐藏的深刻奥秘。长久以来,无数顶尖数学家都试图攻克这座高峰,却屡屡受挫,使得黎曼猜想成为数学界公认的“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成功解决者将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奖金,更重要的是,将赢得无上的学术声誉。

阿蒂亚爵士的“终极武器”

迈克尔·阿蒂亚爵士,一位享誉全球的数学巨匠,曾获得过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和阿贝尔奖等最高荣誉。他的数学造诣深不可测,尤其在几何和拓扑学领域贡献卓著。因此,当他表示自己找到了解决黎曼猜想的途径时,整个数学界都为之震动。

在海德堡的宣讲会上,阿蒂亚爵士并没有拿出堆砌如山的公式和定理来压倒听众,而是以一种更为哲学、更为直观的方式来阐述他的思路。他将数学的本质与物理世界联系起来,特别是引用了与量子物理相关的概念,例如量子场的能量谱。他似乎认为,黎曼zeta函数和其零点的分布,可以被理解为某种物理系统的基本状态,而这些状态的规律性恰恰隐藏在自然的底层结构之中。

他的论证过程,与其说是一系列严密的逻辑推导,不如说是一种对数学世界深层规律的洞察和领悟。他展示了一些他认为可以证明黎曼猜想的核心思想和公式,但这些公式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在当时并未得到详尽的展示和同行的高度认可。他所使用的语言,更多地强调了数学概念的统一性和内在美,以及物理学与数学之间可能存在的深刻联系。这使得他的宣讲,既充满了前沿的数学思想,又带有一丝神秘的诗意。

现场的反应与争议

阿蒂亚爵士在海德堡的宣讲,在数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也伴随着不少的质疑和争议。

一方面,他的支持者,尤其是那些同样相信数学与物理紧密联系的学者,对他的宣讲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阿蒂亚爵士的思维方式是革命性的,他可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找到了解决黎曼猜想的关键。他所提及的物理概念,例如狄拉克方程的某些性质,以及量子场论中的谱理论,都被认为是可能与黎曼猜想的零点分布相关的领域。支持者们看到了一个突破传统束缚的可能性,一个由一位泰斗级人物带来的数学曙光。

然而,另一方面,更多的数学家则对此保持谨慎甚至怀疑的态度。黎曼猜想的严谨性要求极高的逻辑链条,而阿蒂亚爵士的宣讲,更多的是一种概念性的阐述,而非完整的证明。许多人表示,他提出的论证过程尚未经过充分的数学检验,许多关键的步骤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证明。数学界对于“证明”的要求是极其严苛的,任何一个漏洞都可能导致整个证明的失效。因此,在没有看到完整的、可供严格审查的数学证明之前,许多人无法轻易相信黎曼猜想已经被解决。

更有人指出,历史上不乏有声称解决了黎曼猜想但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例子。黎曼猜想的难度之大,使得任何声称的突破都需要经过数学界最严格的检验。

阿蒂亚爵士的贡献与遗产

尽管围绕阿蒂亚爵士的宣讲存在争议,但我们必须承认他的勇气和他对数学的执着。无论他的黎曼猜想证明最终是否被接受,他的这次宣讲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

首先,他以如此公开且振奋人心的方式,将黎曼猜想推到了公众的视野中,激发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他用一种易于理解且充满哲学意味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数学研究的魅力和难度,以及那些最深刻的数学问题是如何激发人类智慧的火花。

其次,他所引入的物理学概念和思路,可能会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即使他最初的证明不完全准确,但他的探索过程本身,就可能开启新的研究方向,鼓励其他数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

最后,阿蒂亚爵士以他的传奇人生和对数学的终身奉献,本身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他挑战最困难的问题的决心,是他一生数学探索精神的缩影。

结语

2018年9月24日的海德堡获奖者论坛,因迈克尔·阿蒂亚爵士对黎曼猜想的宣讲,而成为一个值得数学界铭记的日子。这场宣讲,是一次关于数学至高荣耀的激情呐喊,一次对古老难题的勇敢尝试,也引发了一场关于证明与洞见的深刻辩论。黎曼猜想的真相仍然在等待被彻底揭示,但阿蒂亚爵士的出现,无疑为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探索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智慧在追求真理道路上永不熄灭的火焰。未来,数学家们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行,或许在阿蒂亚爵士的启发下,又会有新的突破诞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蛮失望的,就现阶段来讲,阿提亚爵士成功的概率很低。这次演讲也没啥细节,只是阿提亚爵士在宣布自己的胜利罢了。数学这东西不是只要有“思路”就行的,没有细节就谈不上正确性。至于那个网上流传的5页证明,大概率的确是阿提亚爵士的思路。但是,里面好多gap。以我的功力不能确认它是对的。希望爵士可以扩写到起码30-100页。

吃瓜群众可以散了,数学界普遍不太看好这个,估计得半年一年后就会有一个数学新秀跳出来告诉大家哪里有问题,就好像舒尔茨说明望月为什么错一样。

我刚刚去MO等国外数学论坛看了看,反应很糟糕,很多人认为他的证明连错误都算不上。换句话说,估计连check都未必有人回去check。

我现在的心情也颇为复杂。首先, 我依然觉得爵士是勇敢的,他依然有一个勇士之心,但是tmd岁月是那么的无情。一个曾经的英雄,不管心多勇敢,现在好像连剑都舞不好了。

用MO上的一句话描述就是: he is still my hero。

感觉蛮伤感的。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来回顾下Riemann猜想的历史和重要性

然后我们看看以往的证明有哪些错误

我从精细结构常数出发大致用这么个思路证明了这个猜想

详细的过程比较简单,留给读者作为练习

user avatar

谢邀。这个报告本身没有新的数学。现在数学界讨论得更多的是疑似Atiyah所写的两篇preprint,特别是那篇关于精细常数的文章。这篇文章有相对更多的数学和足够的篇幅,也有更明确的数学对象,何况还联系了物理中重要的基本参数精细常数。可惜现在的反馈都是该文基本上计算上就过不去。

不知道这两篇文章是不是Atiyah本人撰写的。假如是的话,我个人希望这两篇preprint不是在Atiyah本人的意愿下公开的。自娱自乐怎么写都行,但公开发布这样的文章就有点糟糕了。这两篇文章比当时S^6上没有复结构的文章从行文和思考模式来看更加离谱。

我非常理解海德堡论坛对于请到Atiyah这种级别的数学家的渴望。我本科的时候,Atiyah有一年来到中国,只在南开大学给了一个报告。当时我们年级六七个小伙伴,早上一大早坐高铁赶到南开,听了一个报告晚上又回到北京,简直是以朝圣的心理去听一个没什么内容的综合性报告。但学术会议还是应该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审核机制的。这次Atiyah的报告固然给会议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关注度,但对于Speaker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这次事件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远远大于在学术界内引起的关注,毕竟两年前学术界已经被S^6上没有复结构的preprint刺激过一次了,这次的反应相对就冷淡一些。这也侧面展现了一个伟大数学家和一个伟大的猜想给数学能带来怎样的宣传效果。我想这方面倒是值得学界好好思考的。

user avatar

昨天自己人工翻译了一下网上流传的5页预印版,可能部分翻译有误,欢迎讨论指正。


黎曼猜想

Michael Atiyah

1、介绍

在2018年里约热内卢国际数学家大会(ICM)我的Abel讲座[1]上,我阐述了如何解决一些从物理学中产生的长久存在的数学难题。问题的关键是在于理解精细结构常数α。

全部的细节记载于[2],且已提交到了皇家学会的议程A。在[2]中发展的求解技术是冯诺伊曼和 Hirzebruch 关键思想的新颖融合,这种基于指数的无限迭代是非常成熟与强大的技术,且同时具有内在的简洁性。

本来动机在于弄懂α(精细结构常数),但是这些方法的强大与一般性表明它们还应该能解决其它问题,或至少为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认识。在延伸ICM议程我所做的 Abel 讲座中,我推测[2]中的技术能引领算术物理(Arithmetic Physics)的新课题。

黎曼猜想(RH)断言 ζ(s) 在临界带 0 < Re(s) < 1,离临界线 Re(s) = 1/2 中无零点。它是数学中最著名的未解问题之一,也是[1]中设想的艰巨挑战。我相信这种新工具将可以实践应对这种挑战,本论文将提供证明。

证明依靠一个新的函数T(s),也就是 Todd 函数,由Hirzebruch以我的老师J.A.Todd名字命名。其定义和性质都在参考文献[2]中。但在第2部分中,我会进行回顾与解释。在第3部分中,我将使用T(s)函数证明黎曼猜想。在第四部分,也就是Deus ex Machina一节中,我将尝试解释黎曼猜想的证明。最后,在第5部分中,我将如同设想的一样,把此论文放到算数物理(Arithmetic Physics)的更广的背景下讨论。

2、Todd函数

在这一部分中,我会总结在[2]中构建的Todd函数T(s)的性质。

我将T称作弱解析函数,即T可表为一族解析函数的弱极限。因此,在C(复数域)中的任何紧集K上,T是解析的。如果K是凸(集),T即为度数k(K)的多项式。比如一个阶梯函数是弱解析的,且对于轴上的任意闭区间K,度数为0。这说明弱解析函数有紧支集,相比较与解析函数不同。弱解析函数在L2空间和他们的弱对偶空间上是弱稠密的。他们在所有的Lp空间上是适用傅里叶变换的。他们也是复合(具有复合性的):弱解析函数在弱解析函数作用下依然是弱解析的。

定义K[a]是闭的矩形,

|Re(s-1/2)|≤1/4,|Im(s)|≤a

在K[a]上,T是度数k{a}=k(K[a])的多项式。

这里的术语形式上与[3]中Hirzebruch使用他的Todd多项式的说法等价。然而,Hirzebruch研究的是形式幂级数且不需要收敛。Bernoulli数之后的出现也说明了,那对于他本质上代数与算术的应用是足够的。

然而,为了与冯·诺依曼(von Neumann)的解析理论相关联,我们有必要像刚才那样使用弱极限。这提供了代数/算术与分析之间的决定性关联,即ζ函数的核心。

这使得我们期盼黎曼猜想(RH)可能在[2]中不同技术的融合里自然地产生变得合理。

现在,我们回到[2]中所定义的T(s)的其他性质中讨论。

2.2 T是实函数,也就是说,T(‘s的共轭’)=T(s)的共轭,即

2.3 T(1)=1

2.4 T将临界带映为临界带,将临界线映为临界线。

(这在[2]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包含在了原理7.6中,它断言T与任意的解析式相容,特别地Im(T(s-1/2))=T(Im(s-1/2)).)

将α视作 1/Ж,[2]中的主要结果是,

2.5 在Re(s)=1/2,Im(s)>0上,T是关于Im(s)的单调递增函数,当Im(s)趋向于无穷时,T的极限为Ж。

正如上文标注,在一个给定的紧的凸集上,当度数减少时Todd多项式趋于稳定。在[3]中,Hirzebruch将这种稳定性用方程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2.6 如果f和g是没有常数项的幂级数,那么

T{[1+f(s)]·[1+g(s)]}=T{1+f(s)+g(s)}.

注记(Remark) 弱解析函数在原点附近可以有幂级数形式展开。公式2.6正是这种展开的线性逼近(更确切的说,这是由√s给定的复s平面(complex s-plane)上的分支双覆盖)。这说明:

2.6 T(√s)=√T(s) 或者

2.7 √T(1+s)=T(1+s/2)

这给了我们在第3部分3.3中所需要的一致常数1/2。

3、黎曼猜想(RH)的证明

在这一部分,我将使用Todd函数T(s)来证明黎曼猜想。该证明使用反证法:假设在临界带内部有一个零点b,但是b不在临界线上。为了证明黎曼猜想,我们只要通过这样的b的存在性推出矛盾即可。

给定b,在2.1中令a=b,而在矩形K[a]上,T是度数为k{a}的多项式。考虑s的复合函数,通过如下方式给定:

F(s)=T{1+ζ(s+b)}-1

根据它的构造,以及猜想ζ(b)=0,由此得出

3.2 F在s=0处是解析的,而且F(0)=0

现在令2.6中f=g=F,我们推断有恒等式:

3.3 F(s)=2F(s)这里与最终海德堡讲座PPT上所推出的F(2s)=2F(s)有出入,但结论均为F为identically zero,是不是预印版笔误尚未知)

因为C不是特征2的,由此得出F(s)是恒为0的。2.3表明T不是零多项式,所以它在s的亚纯函数域上是可逆的。恒等式F(s)=0表明恒等式ζ(s)=0成立。显然不是这样的,推出所需矛盾。

证毕。

方才给出的黎曼猜想的证明有时与寻找第一西格尔零点(First Siegel Zero)相关。思路是假设存在有黎曼猜想的反例,研究第一个这样的零点b,进而希望可以导出矛盾。

这正是我们所做的。使用3.1中以b处为零点的复合函数F(s),我们在临界线之外,找到另一个b’,平分距离临界线|s-1/2|的长度。重复这个过程,会给出一个无穷零点序列,且收敛到(临界线上的)一个点。但是一个在这样的无穷序列上消失的解析函数必恒为0。应用到F(s)上(现在使用2.8替代2.6),这表明F(s)恒为0,如同3.3后的最后几行所讨论的,这即能推出矛盾。

注记(Remark) 这个Siegel版本的证明可以看作是费马无穷递降法证明的一个重整版本。众所周知,费马的递降法可能无法改善假设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对于Hirzebruch/von Neumann无限上升的过程抵消了费马递降,使我们能够推出矛盾。做这件工作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一致的不等式。在我们的情况中,一致因子是2.8中出现的1/2。

4、DEUX EX MACHINA(拉丁语,解围之神)

第3部分中黎曼猜想的证明看起来令人迷惑地简单,甚至是魔幻的。我将透过表象解释背后的“魔法”原理。显然,函数T是解锁这扇门的密钥,所以我必须解释它的神秘之处。

在[1]中,我将如上总结的Hirzebruch的代数工作和冯·诺依曼的解析工作融合在了一起,使得我从这两个世界(代数和解析)中受益。简而言之,这两个世界的价值在于:

4.1 Hirzebruch 使用了显式多项式T

4.2 冯·诺依曼使用了唯一的超有限因子A

冯·诺依曼的工作显然更深刻,因为A是由指数运算的无穷极限所构造的。Hirzebruch的工作令人迷惑地简单,就像那些所有出色的魔术师一样。但是透过表象仔细观察的话,很显然它也用到了指数的无穷极限。这一次的极限是由一系列离散的步骤给出的,这个过程是形式化和代数化的。在[1]中的第4部分中有更多细节。

Hirzebruch的工作和冯·诺依曼的工作的融合涉及了从离散到连续的过程、从代数到分析的转变。尽管在[2]中已解释过,本论文在第2部分中的最新陈述使得其更明朗。弱解析函数的概念抓住了融合的本质。

我希望这简短的说明展示了为什么这种新方法是既强大又自然的。它应该也已经消除了黎曼猜想的简短证明背后的谜团。

在最后的第5部分,我将把本篇论文放在[1]中所设想的算术物理(Arithmetic Physics)的一般背景中。

5、最终评论

在这最后的一部分,我将在两个水平级别上对于未来算数物理的发展进行评论。

第一方面是一些坚定的期盼,第二方面是一些推测。

从第一个层面开始,是关于黎曼猜想的一些评论。使用我们的新装备,黎曼猜想和α的未解之谜均被解决。然而,黎曼猜想是建立在有理数域Q上的,对于其他域或代数还有很多的推广。我坚定地在这个方向期待有更多的工作。

这里同样产生了一些逻辑问题。明确的说,这篇论文中黎曼猜想的证明是通过反证法来实现的,这在ZF公理系统(Zermelo-Fraenkel)中不被认可为有效,这确实需要选择。我完全相信,黎曼猜想的最一般化版在哥德尔(Gödel)意义下是不可解的。

黎曼猜想应为数学中其他著名难题的基准,比如Birch-Swinnerton Dyer Conjecture。我认为绝大部分情况都是不可解的。

现在我进展到第二个层面讨论。以α、以及更困难的重力常数G(参考[2]中的2.6)为例,我认为数学物理学将会面临着逻辑不可解性与随机性概念纠缠的问题。

在4维光滑几何中,我认为著名的Donaldson理论11/8猜想将会被证明不可解,同样的,还有光滑Poincare猜想。

(引用略)


即使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在RH面前我也只是个外行,充其量未来工作可能会有解析数论方面领域上的交集。但是老实说,对于Atiyah的报告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首先,报告未免有些草率,45分钟的报告用了30分钟来叙述历史(当然这也是必要的框架构建)。

其次,报告主旨的核心,或者挤爆油管直播的焦点在于证明过程。然而,我们只看到了一页PPT:

也就是说,Atiyah自称simple的proof是建立在这个工具Todd函数T上的:通过T构造一个F,推出F是identically zero,推出矛盾,反证法完成。

最大的疑点在于这个preprint。这个预印版来源自Reddit上的讨论,而非Atiyah本人发表。从内容上看的确除了个别笔误外与论坛上本人发表内容一致,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公布于众着实说不过去。这篇preprint中的叙述有强烈的结构感和叙事性,但对于作者本人来说缺少了paper应有的推导演算,更何况Atiyah之前发表的支撑内容已经遭到了质疑,建立在存疑理论上的证明并不牢靠。

如果说Atiyah愿意公布更多援引资料和推导的过程,此次轰动将还会有精彩的续集;然而倘若这篇preprint已经是报告的全部,很担心是否会演变成闹剧一场。


贴一下我的实变老师的朋友圈:

还是期待着权威专家与机构给出恰当的评判,如果证明正确将是天才性的重大突破,如果站不住脚我们也不能忽视Atiyah所提出的观点和扩展问题。

2018年,当我们谈起数学,至少有黎曼猜想的一笔时代注脚。

最后作为一个普通数学专业大学生,只希望世人能够给予Atiyah——这位伟大的Abel与Fields双料,一个年近90依然对数学保有热情的数学前辈一些尊重。而不要因为热点的升温和风言风语,将其沦为营销号博取点击量的工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海德堡黎曼猜想风云:一场关于数学至高奖项的激情宣讲2018年9月24日,在风景如画的德国海德堡,一项本应属于严谨数学论证的活动,却因一位传奇人物——迈克尔·阿蒂亚爵士的出现,而蒙上了一层振奋人心的神秘色彩。当天,阿蒂亚爵士在享有盛誉的海德堡获奖者论坛上,公开宣讲了他对困扰数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黎曼猜.............
  • 回答
    Michael Atiyah爵士(Sir Michael Atiyah)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其在几何学和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卓著,是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的得主,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数学界泰斗。然而,关于他“疑似证明黎曼猜想并将在9月24日宣讲”的说法,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首先,这并非一个已经被广泛接受或独立.............
  • 回答
    2016年9月24日,杰里米·科尔宾(Jeremy Corbyn)第二次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英国工党领袖的职位。这次胜利,与其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不如说是在一系列戏剧性事件之后,工党内部政治斗争的一次深刻反映。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我们需要回溯到几个月前,以及科尔宾上任后所面临的挑战和支持者들의期待。背.............
  • 回答
    2019年2月24日的LPL春季赛,EDG对阵RW的比赛,尤其是第一场,对于许多老EDG粉丝来说,绝对是记忆犹新,甚至可以说是刻骨铭心。而厂长,作为EDG的老牌打野,当时的数据——1.9k,确实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也勾起了大家很多回忆和感慨。要说清楚这个“1.9k”,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2019年的.............
  • 回答
    这是一起非常令人震惊和不安的事件,发生在高速公路这样的封闭且高速运行的环境中,给人的冲击力更大。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起事件,包括事件本身、动机、法律责任以及社会影响。一、 事件本身及初步分析: 事件性质恶劣: 在高速公路上,司机是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任何对司机的攻击行为都可能导致灾难.............
  • 回答
    官方首次明确表态“海峡中线”不存在:解析其深远影响与多重考量2023年9月21日,中国官方首次以明确的姿态否定了所谓“海峡中线”的存在,这一表态在两岸关系和国际地缘政治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要理解这一表态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历史、法律、军事以及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海峡中线”的起.............
  • 回答
    华为鸿蒙 OS 2.0 的发布,标志着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全球科技界带来了新的变数。要全面看待其应用前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鸿蒙 OS 2.0 的核心亮点与定位首先,理解鸿蒙 OS 2.0 的定位至关重要。它并非仅仅是为智能手机设计的操作系统,而是华为提出的面向万物.............
  • 回答
    9月22日,李雨桐发布了一条微博回应,她在这条微博中,详细地陈述了自己与薛之谦之间关系的始末,以及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困扰。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否认炒作,强调真相: 李雨桐明确表示,她发布的关于薛之谦的内容并非为了炒作,而是为了还原事实真相,并为自己讨回公道。她认为自己已经承.............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9月8号那天,一女乘客在车上情绪失控,对着司机一顿猛打,嘴里还喊着什么“非法拘禁”。这事儿一出,立马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先说说这女乘客这事儿做得对不对。从网上流传的视频来看,这女乘客下手确实是够狠的,直接朝着司机头部招呼,这已经超出了一.............
  • 回答
    这事儿啊,发生在9月9号沈阳的地铁站,听起来就够让人心惊肉跳的。一个女人,揣着刀就往地铁站里闯,摆明了就是来找茬的。要是正常人,谁会这么干?肯定是出了什么让她特别特别愤怒、甚至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的事情。首先,得说说这女子的行为,那绝对是过激到了极点。 身上带着刀闯公共场合,这本身就是非常危险且触犯法.............
  • 回答
    9月4日,全国妇联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行居民身份证件便利化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要“依法依规推进实现就业性别平等”。这项举措,无疑在促进就业公平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首先,从国家层面推动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这是.............
  • 回答
    9月8日湖南发生的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女子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中,竟然公然持刀捅刺男司机脖子。这起突发而极端的暴力行为,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推测并整合):虽然具体细节可能仍有待官方披露,但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事情发生的场景。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私家车内,一.............
  • 回答
    9 月 22 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近 7 分钟的演讲,其中他对中国的提及次数高达 11 次。这番言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折射出当时中美关系的一些关键特征。首先,我们得理解特朗普政府当时对华政策的整体基调。那段时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酣,“贸易战”是绕不开的话题。特朗.............
  • 回答
    关于9月2日中国留学生身穿中国抗日军队服装到日本靖国神社留影一事,这在中国和日本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各方反应以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深层含义。事件本身:9月2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几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的靖国神社,身穿印有“中国远征军.............
  • 回答
    2021年9月15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5日晚间),SpaceX 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Inspiration4”任务,将四位平民送入了太空。这次任务不仅标志着SpaceX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因其“首次全平民乘组”的性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Inspi.............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9月3日美股暴跌,纳指重挫近5%,科技股领跌”这一现象,我将为您详细解读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9月3日(2020年)并非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暴跌”日,而是美股在经历了一轮强劲上涨后,出现的一次显著调整。 特别是科技股,在这之前的几个月里表现异常抢眼,成为了引领市场上.............
  • 回答
    9月27号迪迦奥特曼重新上架这件事,说实话,我一开始听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是惊喜,接着又夹杂着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毕竟,我们这代人,提到童年和英雄,迪迦几乎是绕不开的符号。说它惊喜,那是因为我们真的太久没在官方平台看到它了。还记得那些年,晚上守在电视机前,就盼着奥特曼打怪兽,.............
  • 回答
    9 月 15 日《原神》PC 端不删档测试的开启,对于不少期待这款游戏的玩家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里程碑。这次测试不再是之前那种有时间限制或人数限制的封闭测试,而是面向更广泛的 PC 玩家群体开放,这意味着《原神》离正式上线又近了一大步。从“不删档”的意义说起“不删档测试”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不少信息.............
  • 回答
    9月8日,红米K30至尊纪念版在各大平台开启首发,不出意外,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秒杀”大戏,一开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告“售罄”。对于这场热闹的景象,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逻辑在运转。首先,得承认,红米K30至尊纪念版确实是一款“香饽饽”。回顾一下它的配置,那绝对是市.............
  • 回答
    卢伟冰最近在微博上对华为保时捷设计机型的“实用价值”发表了一番看法,这事儿在数码圈里也算是引起了一点小波澜。要说怎么看这事儿,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卢伟冰是谁。他是小米集团的合伙人,国际部总裁,更是小米手机品牌最重要的发言人之一。他之所以会盯上华为保时捷设计机型,而且还是在他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