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性穿着暴露是否会诱发男性犯罪?如果是,责任应该如何归属?如果不是,穿着暴露是否存在风险?

回答
女性穿着暴露是否会诱发男性犯罪?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性别、社会文化、心理学以及法律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标签化的思维,理性地分析其中错综复杂的逻辑链条。

首先,我们来审视第一个核心问题:女性穿着暴露是否会诱发男性犯罪?

从一个绝对的、直接的因果关系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女性穿着暴露本身并不能直接“诱发”犯罪。犯罪的根源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他们的思想、动机、行为模式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导致犯罪的关键因素。将犯罪的责任简单归咎于受害者的着装,是一种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Victim Blaming),这种观点不仅不公平,而且极大地模糊了犯罪行为的真正责任方。

然而,这个问题远非非黑即白。在社会现实层面,女性穿着暴露确实可能在某些情境下增加她们面临的风险,甚至可能在一些个别案例中成为实施犯罪者进行犯罪的“借口”或“触发点”,但这里的“诱发”更多是一种诱因或借口,而非直接的因果。我们需要区分“诱发”和“触发”的概念。

诱发(Induce):带有强烈的因果色彩,意味着某事物直接导致了另一事物的发生。
触发(Trigger):更侧重于一种启动或促成作用,在已经存在的潜在因素基础上,加速或促使某种行为的发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承认,在当前存在性别不平等、性骚扰和性暴力问题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穿着确实可能被一些心存不良的男性视为一种“信号”或“机会”。这种认知并非基于女性着装的固有属性,而是基于男性个体扭曲的价值观和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男性可能会将暴露的着装解读为某种“邀请”或“默许”,从而产生实施不当行为的念头。

但是,这种解读和行为的根源在于实施犯罪的男性个体自身的品行问题和社会责任感缺失,而不是女性的穿着本身。将穿着作为犯罪的“诱因”,实质上是将责任从施暴者身上转移到了受害者身上,是对犯罪行为的纵容和合理化。

接下来,我们探讨责任应该如何归属?

如果承认女性穿着暴露可能增加风险(即便这种风险并非由穿着本身造成,而是由社会对穿着的解读以及部分男性的不良动机引起),那么责任的归属依然是绝大多数在实施犯罪行为的男性一方。

行为者的责任(Primary Responsibility):任何形式的性骚扰、侵犯、暴力等犯罪行为,其直接责任永远在于实施这些行为的个人。他们是行为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为自己的不法行为承担法律和道德上的全部责任。无论受害者如何穿着,都无权剥夺他人的身体自主权和尊严。
社会和文化的责任(Societal and Cultural Responsibility):社会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社会普遍存在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对性别平等的漠视、对性骚扰和性暴力惩罚力度不足等问题,那么这些社会层面的弊病也间接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土壤。教育、法律的健全、社会观念的引导,都是构建一个安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旁观者的责任(Bystander Responsibility):在目睹不当行为或潜在风险时,保持沉默或袖手旁观,也是一种责任的缺失。

因此,即便女性穿着暴露可能成为某些情境下的“触发点”,将主要乃至全部责任归咎于女性的穿着,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并且是纵容犯罪的行为。

最后,我们来讨论如果不是(即女性穿着暴露不存在风险),穿着暴露是否存在风险?

如前所述,即使我们从最严格的因果关系来看,女性穿着暴露本身不直接“诱发”犯罪,但我们不能否认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穿着暴露确实可能增加女性面临的风险。这种风险并非由穿着本身引起,而是由以下几个层面造成的:

1. 部分个体的性偏差和侵犯性(Individual Predisposition and Aggression):部分男性可能存在性心理偏差,或者在特定情绪下(如酒精、愤怒等)更容易被某些外在的“信号”所刺激,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女性的暴露着装在这些个体眼中可能被错误地解读为可乘之机。
2. 社会对身体的物化和性化(Societal Objectification and Sexualization):长期以来,社会文化常常将女性身体视为展示品或性对象,而非个体的主体。这种物化观念使得一部分人倾向于将女性的穿着与她们的“意愿”或“行为”简单挂钩,忽略了女性作为个体的独立性。
3. 权力不平等(Power Imbalance):在某些场景下,男性可能处于某种权力优势地位(如职场、公共场合的掌控者),而女性则处于弱势。这种权力不对等,使得一些男性更倾向于利用女性的穿着作为“借口”来行使他们的权力,进行性骚扰或攻击。
4.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某些特定的环境(如人流密集但缺乏监管的公共场所、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可能更容易发生针对穿着暴露女性的骚扰或攻击事件。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女性穿着暴露本身并非犯罪的原因,但其可能在某些社会文化和个体心理背景下,成为一些心怀不轨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借口”或“触发因素”,从而增加她们遭遇骚扰或侵害的风险。

详细的论述:

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拆解:

一、关于“诱发”与“触发”的界定与现实:

理性层面: 从纯粹的逻辑和法理上讲,只有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才能为犯罪负责。犯罪是自由意志的选择,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女性的穿着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它本身不具有任何道德评判的强制力,更不具备法律上的“诱因”属性。法律惩罚的是行为,而非对行为的“引发”。
社会心理层面: 然而,人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文化观念、个人经历和心理状态。在一些存在性别歧视和性化文化的社会中,女性的穿着确实可能被某些人解读为一种“信号”。这种解读是扭曲的,是基于对性、对女性的错误认知。例如,一个长期被教导“女性穿得少就是为了吸引男性注意”的人,在看到穿着暴露的女性时,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联想,将其视为自己行为的“合理化”依据。
风险的“增加”: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风险的增加”并非绝对的,也并非所有穿着暴露的女性都会遭遇不幸。这更多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可能性,以及一种社会现实的反映。它说明的是,在一个不够安全、不够平等的社会中,某些外在的特质(如穿着、外貌)可能会更容易成为攻击者寻找的目标,或者被他们用作攻击的理由。这就像在人群中,穿着亮丽的物品有时会更容易吸引小偷的注意,但这绝不意味着穿着亮丽的人就活该被偷,责任全在小偷身上。

二、责任的归属:法律与道德的双重维度

法律责任: 从法律角度看,责任完全在于犯罪者。刑法规定的是禁止性行为,而非对穿着的限制。任何以受害者穿着作为辩护理由的行为,在现代法治社会都是站不住脚的。性骚扰、性侵犯等罪名,其构成要件是行为人自身的违法行为,与受害者的着装无关。
道德责任: 在道德层面,我们不应将任何过失推到受害者身上。女性拥有对自己身体和穿着的绝对支配权。任何基于对他人身体的窥视、物化或不尊重而产生的犯罪行为,其道德谴责对象始终是施害者。社会对女性穿着的评判,往往也暴露了社会自身的性别偏见和文化落后。
共同的社会责任: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忽略社会层面的问题。构建一个不发生此类犯罪的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包括:
加强性别平等教育: 从小培养尊重他人、反对物化和歧视的观念。
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对性骚扰、性侵犯等犯罪的惩处力度,并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
媒体的正面引导: 避免过度渲染和物化女性身体,树立正确的性别观。
提升社会安全意识: 鼓励目击者挺身而出,反对沉默的冷漠。

三、穿着暴露的风险:一种社会现象的分析

非必然性,但有概率性: 我们要区分“绝对必然性”和“概率性增加”。穿着暴露不必然导致犯罪,但它可能在某些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增加女性被性骚扰或性侵犯的概率。这是一种风险,需要女性和社会共同面对。
风险的根源是“人”和“环境”,而非“衣”: 女性穿着暴露所面临的风险,根源在于:
部分男性缺乏边界感和尊重: 他们可能将他人的穿着作为自己行为的信号解读,而非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选择。
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过度性化: 女性身体常常被暴露在公共的审视之下,成为被评价、被物化的对象。
安全环境的不足: 在缺乏有效监管、男性主导或带有歧视性文化的环境中,女性更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女性的穿着权: 最重要的一点是,女性的穿着权是其基本人权的一部分,不应该被剥夺,也不能成为限制其自由的理由。讨论这个话题,绝不是为了限制女性的穿着,而是为了探讨如何在现有社会条件下,最大程度地保障女性的安全和尊严。

结论:

女性穿着暴露本身不会直接诱发男性犯罪,犯罪的责任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男性。然而,在当下存在性别不平等和对女性身体物化现象的社会中,女性穿着暴露确实可能增加她们面临性骚扰或性侵犯的风险,因为其穿着可能被部分心存不良的男性错误解读,并被用作其犯罪的“借口”或“触发点”。

因此,责任的归属应绝大多数在实施犯罪行为的男性一方。社会和文化也应承担教育和引导的责任,以减少此类偏见和行为的发生。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不理想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穿着确实可能成为一种风险因素,但这绝不意味着女性应该因此限制自己的穿着,而应是社会需要做得更好,创造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安全的环境。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个体心理去理解和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受害者的着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的政治正确我只能说xxxxx。 我就有认识的人非要在黑人聚集区穿着暴露地步行,最后受到了不可逆的伤害。

虽然我们不该谴责她,法律也不会因为她穿着暴露而判定责任。

但换你你愿意被伤害一下吗?

你们上面那些人是不是分不清世界是什么样的和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

说到黑人就说不要歧视,说到女孩子就说“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妄图用道理免除世界上大部分的伤害。

我相信你们也知道,世界不是这样的。那因为世界并不是你说的这样受到伤害的人是什么?是“这个世界正常化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你干嘛不去付出这个代价。

你们不是傻,就是坏。要么就是又傻又坏。

知乎的政治正确才让人心寒。

你们在说起这一切“道理上正确”的事情时,可不可以稍稍提一句,女孩子尽量少独身一人去危险场合,少独身一人穿着暴露地长时间呆在高危事件发生区。虽然没有人不允许你这么做,但女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世界不是像他们口中描绘得那么美好。

世界上真的有一大堆人认为女孩子穿着暴露举止性感就是用来侵犯的,特别是在没什么人的地方,引起他们的注意就会陷入危险之中。你要做的是远离他们,然后再做你想做的,合法的,合理的事情。

罪犯更喜欢侵犯看起来不好反抗的人只是在城市进行的调查,世界上除了城市还有很多地方。罪犯要为自己的犯罪负责,而你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无论男人女人,无论什么事情。

@唐僧同志的答案那么好被踩到那么下面,知乎的政治正确压倒理性才让人心寒。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我去危险的地方,我衣着性感,举止风骚是我的自由,没有人可以因此性骚扰我”

这些话都没问题,就和我可以大摇大摆地把钱露给你们看,你们不能抢我的钱。我可以不装防盗门,不装防盗窗,你们也不能进我家偷我钱一样。

受害者无论做了什么,都不是犯罪分子犯罪的理由。

但衣着暴露,举止风骚,特别是在夜店里,在一个人的小路上,在公交车上,确实会增加受害者受到性侵害的几率,从而让受害者受到不可逆的伤害。而规避这些风险以及教育别人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这并不是你们口中的“责备受害者”。


“告诉男孩子不要强奸,不要告诉我们怎么穿怎么做”

这是典型的只有口号没有实际操作空间的事情。

如果教育罪犯不犯罪就可以消灭犯罪的话,那还要刑法,监狱,法庭,警察做什么?全部让你们这些口号学家喊喊口号就好了呀。

事实上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犯罪,这是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杜绝的,我们能做的只有自己不犯罪,让犯罪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以及增强警惕,减少自己被犯罪者侵害的几率。



“让我们多防范就相当于说:我有很多钱,炫富没有任何错,但还是不应该炫富,否则被偷就是活该。”

没有人说是活该。

事实上即使你把钱就拿手上,在黑社会老大眼皮子底下炫富,被抢了。破案后黑社会该坐多久牢还是坐多久牢。

只是如果你不这样做,你被抢的风险就会比现在要低,你就会更安全。一个是事前预防,一个是事后追责,这是完完全全独立的两个系统。

在小偷多的地方,人要看好自己的钱包,这并不影响我们打击小偷。
在暴乱的地方,人不要出门,这并不影响我们制止暴乱。
同样的,在女性容易受到性侵害的地方,女性要尽量减少自己受到性侵害的可能,不要那么引人注目。这也并不影响我们打击针对女性的犯罪。

请不要有受害妄想症,没有人会因为“你穿着热裤”就不惩罚性骚扰你的人。


“伊拉克即使都裹得像块黑布,性犯罪几率也不比中国低,说明...”

中东世界抢劫,杀人,偷窃的犯罪率都远远高于中国,这是他们那里政治高压,治安不好。如果他们中哪位女性身着热裤吊带衫,无疑遭受攻击的风险比裹着黑布要大得多。事实上在容易遭受攻击的地方,不引人注目是自保的最好方法。

拿他们举例子和中国比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偷换概念。


“可是我这样没有错啊...”

确实没有错。是这个世界错了。

这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这样,充满了罪恶,充满了有悖于常理的犯罪。

没有任何人能想出任何解决的办法,除非给每个人脑子里都装上一个芯片控制他们的行为。

我想这可比偷窃,抢劫,强奸杀人可怕多了,你觉得呢?

如果你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那你确实没有错,是这个世界对不起你,是世界错了。我是认真的。

但你如果有点良心,就告诉别人:

“保护自己是必要的,人不能有恃无恐。人没有资本信任任何一个他人”

他人就是地狱。

user avatar

先不说被骚扰强奸是不是女孩也应该负责。

就说每次看到类似问题时,我最大的困惑吧!

尼玛女人衣着暴露,举止风骚的标准,到!底!是!神!马!啊? ?!!!

你们男人光膀子才算暴露吧!还有人觉得光膀子也很正常啊!你们男人暴露的标准好简单啊!!!

女装有多少种类你们男人永远不可能想到的啊!

所以能不能给一个暴露的标准啊!!!

比如:

裙子短裤能不能穿?能穿的话要多长不算暴露?膝下膝上?可以膝上的话,膝上几指多少厘米?短裙裤算不算暴露?短裙里面穿安全裤算不算暴露?

穿短裙公共场合都算暴露的话,那球场健身房游泳馆算不算公共场所?网球裙游泳衣算不算暴露?比基尼肯定算暴露了,那么一件头腰部有透明算不算?两件头带小裙子的呢?

上衣呢??低胸露沟的肯定算了,那圆领的呢?一字领呢?系扣的扣到哪里算暴露?

这两年流行的露腰短上衣肯定算暴露了,那稍微短一点,抬起胳膊衣服到哪里不算暴露?说到胳膊,那袖子呢?吊带肯定是算了,那短袖算不算暴露?无袖算么?

还有肩膀,肩膀能不能露?能露的话,单肩算暴露还是双肩都露算暴露?

后背呢?露背肯定算暴露,那后背有镂空算不算?

至于不露的,透明黑丝肯定算暴露了,那不透明的黑色长筒袜算不算暴露?其他颜色的呢?不透明的肉色红色绿色咖啡色长筒袜算不算暴露?

打底裤呢?紧身牛仔裤呢?牛仔裤上面有洞算不算暴露?低腰的呢?九分七分长裤呢?

脚呢?凉鞋算不算暴露?罗马鞋呢?船鞋呢?高跟鞋到底穿多高才不算诱惑人嘛?材质呢?

穿着的问题暂时问完了?那化妆行不行?浓妆艳抹假睫毛烟熏妆算暴露,那淡妆呢?口红太红了是不是也不太好?

气质呢?时尚杂志上很多模特从头到脚捂得严严的,宽袍大袖发型慵懒,评论说是性感气质啊?这肯定也是不行的吧。

表情呢?到处乱看肯定是不行的,可是你低头害羞也有人说引人犯罪啊!

我不是抬杠!我是真不知道啊!我相信很多女孩子也不知道吧!

我们正常女孩没有人想诱发男人犯罪啊!!!被骚扰被强奸甚至都有生命危险啊!!!我们穿得不对,我们可以改啊!!!!

所以让我们保护好自己的那些善良的大哥们,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个衣着暴露的标准我们好照着做啊!!!

这样以后不小心该死生了个女儿,我也好照着标准教她啊!!!!

否则她被强奸了那也是妈妈从小没教育好她如何保护自己啊!!!


其实这种问题没必要回答,但是看到九千多赞的答案我也是迷惑了。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到底是个什么鬼?!

明知道危墙还跑那边站着,除了要自杀的,别说君子小人,精神病人也不不一定吧。

那“危墙”到底在哪里?

在全国这么多公交,地铁,火车,飞机里?在电影院,学校,公司,酒吧,饭店里?几点回家算晚?去哪里喝酒算正经?男老师补课能不能去?爸爸的朋友拍拍肩膀可不可以?打黑车呢?送孕妇回家呢?

那我前几个月,七点半穿严严实实素颜遛大狗,碰到暴露狂,两个男性路人经过不帮忙还回头窃笑,是嘲笑我没看到危墙么?女生碰到这种事的几率,要比穿着暴露在黑人区闲逛几率大多了吧。

危墙到底在哪里?没人想站下面啊?

能不能别一副上帝视角,大家一起修修危墙啊!

比如最简单的,男人在公共场合看到女孩被骚扰,能不能哪怕喊一声阻止啊!女孩们谈起这样的经历,为什么感谢的都是出手帮她们的大姐和阿姨们啊。

九千多赞那个大哥,你看到这种事,是不是回家写个帖子分析一下那个女孩到底哪里穿的暴露呢?

一定要写啊,这对我们女孩真的很有帮助!!!!


分割线------------------------

我仔细看了那个九千多赞的答案里面的评论,觉得很悲哀,不但男人在赞,一群女孩也在赞。

这很可怕。。。

评论里热议的门锁例子,可笑至极,竟然也有那么多人赞同?既然你们喜欢这种逻辑,好的,我来了!

一定要把锁门和女性自我保护意识联系起来的话,不可以不锁门就像出门不可以全裸一样,是个common sense的安全概念。

我没见过任何一个出门不知道锁门的人,就像没见过出门会全裸的女人一样。

没有正常人想家中被盗,就像没有正常女人想被性侵一样。

所以我一直在问,你们眼中的自我保护到底什么程度,被性侵了才不该让你们说女人也有责任?

你们的这种“被害者有罪”的思想,罪犯最常用,因为可以给自己犯罪找理由,那按你们的逻辑,我能不能因此怀疑你们就是性变态,强奸犯?

如果你们不是性侵犯,为什么要想当然的从性侵犯的心理角度出发,来评论他们会选择什么样“不会自我保护”的女人来犯罪?

我说女孩碰到骚扰是普遍现象,竟然有人说我社交圈子不正常,我想请问这问题下面的回答你没看到了么?不说女孩在现身说法,就说一个答案里面有报道链接,北京地区的小样本调查,仅在公交上经历骚扰的就有百分之六十多,这里还有经历过但不愿承认的呢?还有公交以外其他地方呢?还有熟人之间的呢?

还有报道,百分之七十的强奸是发生在熟人之间,和你穿什么有鬼关系?

你没看到这些你是不是瞎?你看到了选择性忽视,那你是不是变态强奸犯?

其实我大可不必这么激烈认真的写这个回答,因为就像一个评论说的,屁股决定脑袋,我跟强奸犯思维的人有什么可辩论的?我又能指望辩论几句,罪犯就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写这个答案,完全是为了女孩们,我希望所有经历过,或者可能经历这种事的女孩子们,不要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

女孩子们,你和男人是一样的,选择衣服的标准除了保暖,就该是好看!

你如果不幸碰到性骚扰性暴力,除了呼救反抗和报警,还要记住一点,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

user avatar

其实,犯罪分子更倾向于选择“好欺负”的侵害对象(意味着作案成本低),不一定敢找穿着暴露的女性;事实上“穿着暴露”某种程度上,代表该女性自主意识强、不好控制,反而是“不好下手”的代名词。你要是复盘各种性侵案受害者照片,排除特殊行业受害者以外,大多数受害者是气质老实可欺的。

如果你足够细心,应该能回忆到,乐清滴滴乘客受害照片穿着保守的黑色长衣长裤——而媒体传播这个案子却统一使用了受害者在微信朋友圈的露肩照——从而给大众带来错误印象,甚至为受害者招致侮辱评价,造成二次伤害。

以上是美国阿卡迪亚大学(Arcadia University)的凯瑟琳(Katherine Cambareri)拍摄的“ 她们被性侵时穿的衣服”——并没有什么很暴露的衣服,对吗?

或许犯人被穿着性感的女性购起了性欲,但最后下手的目标,永远只会是“看起来容易被自己控制的人”。性侵受害者不是最性感、最暴露的女人。

每当性侵、性骚扰等事件发生时,总有人指责受害者:“谁让你穿这么少的”?为何明明是受害者却受到社会舆论所指?旁观者以偏见的视角审视受害者,却并不了解实际的犯罪场景。
他们出于所谓的好心说:“女孩子穿保守点才是保护自己 ",表面上是体贴,但仔细想想,这说法的另外一面,分明是“你出事一定是因为你不自重 "。尽管这句话逻辑不对,但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人暗自相信这种说法。

直到凯瑟琳为性侵案的受害者们拍下这组摄影作品,昏暗背景下投有一两束摄影棚的灯光,印花吊带,破洞牛仔,各种颜色带有不同程度皱褶的旧棉布,以及可能在角落里放置很久的脏球鞋。这些看起来毫无美感的单品沉默的陈列在画框中间,讲述受害者曾经的屈辱。
穿什么真的不重要。想性侵你的人,根本不会在意你穿什么。所谓“女性穿着暴露诱发男性犯罪”无非就是在为施暴者开脱

图片来源:今日头条


我是钝感代言人徐慧琳,专业交流账号【徐慧琳】,生活分享账号【徐大徐徐】,全网通用。相关阅读:

user avatar

钱,那么好,诱发人抢劫,所以判抢劫犯坐牢的时候也要捆一捆钱去陪他,对吧?


另外:

user avatar

我们来谈谈「归因方法」。

具体的来说,是谈「成因与责任」。

一方面,是促成一件事情的发生的成因

另一方面,是事情发生后的(法律)责任

举个栗子,我上大学时的女朋友个子矮矮的,158cm,又长了一张娃娃脸,弱弱小小的。有次路上遇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偷,偷她的手机,结果被她发现。那个未成年小偷竟然嬉皮笑脸,连逃跑都没有---反正你拿我没办法。这事要是换了我,可能这个小孩连下手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随时可以将他扭送到派出所。

所以,她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偷」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有:

1,她外形较弱小,看起来是下手的对象。(她无法改善之条件)

2,她没有将贵重物品妥善保存(手机)。(可改善)

3,小偷有贪欲,并付之违法行为。(无法避免)

换了是我,至少不具备第一个条件(攻击力较强,不是战五渣),所以我天然就不是(光天化日之下)小偷的目标对象。

所以,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和她本人是有关系的。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也不止一次。

但是反过来说,一旦这件事付之法律,那么她便没有责任,因为她的「原因」都不犯法。

总结来说,如果我女朋友被偷了,这件事的发生有她的成因,但是事情的结果,她不承担责任

那么,如果她不希望这件事发生,她应该至少做到「妥善保存贵重物品」,而非寄希望于「被盗后抓到小偷并严惩」。

我用更好理解的方式举例子。就拿知乎社区来说。(虽然目前没有很多人骂我,但是为了不挑起争端,姑且拿我自己举例子。)

比如说,大家反感鸡汤答案,而假设我又经常po鸡汤答案,然后不小心有很多人喜欢,很多答案成了最高票答案。

接下来,我就可以说:我发鸡汤文是我的事情,鸡汤文是我发的,但是那些赞,可不是我让他们点的。

所以其实原则上来说,造成鸡汤文答案泛滥,我没有责任,亦不应该受道德上之谴责。

市场应该被谴责,我答很多专业问题没人赞啊。

机制应该被谴责,知乎选择了「市场化原则」,就应该接受这种局面。

运营应该被谴责,在众多人点「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为什么你不折叠它?

但是,于我个人而言,我会被贴上「鸡汤作者」的一个标签,这是一层损失。

所以,结论是:假如我经常发鸡汤文,拿赞很多,这件事,不是我的责任,但是事情成因有我一份

其实前几天「收藏夹事件」、「孔子学院事件」都可以类比,但是由于各方都是好友抑或是我尊敬的人,网络表达又隔着一层,难免误会,拿我自己举例,只是一些自己的思考,望大家多包涵,如有不适,马上删除。

说回这个问题,先抛开

@柳如婳

答案中提到的「犯罪人更倾向小白兔」这种因素(我支持柳老师的观点)不谈,假设「犯罪人倾向于穿着暴露的女性」或「犯罪人更容易因女性穿着暴露临时起意」,那么结论如下:

1,女性穿着暴露,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2,女性穿着暴露,不应承受道德批判。

3,女性穿着暴露,(在「犯罪人倾向于穿着暴露的女性」或「犯罪人更容易因女性穿着暴露临时起意」的前提下),是强奸事件发生的「成因」。

所以,我们大可以穿着暴露、大可以将自己的财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大可以不用管自己的孩子上学路上是否安全、大可以不管自家老人有没有足够了解最新的各种欺诈手段和相关防护知识,反正,反正女性穿着暴露被强奸受害者无责任,反正钱财丢了有法院管,反正孩子被抢劫绑架我们可以报警,保证老人被欺诈电话骗了我们可以起诉

多少人都被这样的「有恃无恐」给害了。

我「有恃」于「赞都是他们点的」,使知乎「鸡汤文泛滥」,使自己成为「鸡汤文」作者;

她「有恃」于「我可以骚,你不可以扰」,就成了高潜的被害对象;

你「有恃」于「反正有警察和法院」,就可以让小孩子和老人处在高威胁状况下;

题目稍有一些不清楚,假设这个「责任」是法律责任,那当然这个姑娘无错;

若是姑娘面对自己的时候,她当然应该更加对自己「负责任」一点才对。

user avatar

The hypocrisy of victim blaming:



标题:受害人报复强奸者将他点燃。

评论:

  • “他自找的,谁让他穿得这么亮!”
  • "他若不想着火,何必出门?”
  • “他大概喝多了,酒精助长火焰。”
  • “如果这真是无法扑灭的火焰,男人的身体一定有能力可以把它关掉。”
  • “天,我爱死你了因特网!”
  • “他为什么不躺在地上打滚呢?他本应这样做。他内心肯定渴望燃烧呢!”
  • “你们看报导,目击者说这个男人那天早些时候买了个打火机。他大概自己把自己点着了然后出来扯谎。这种人我见多了。”
  • “他应该放松享受。这点火苗子算什么?”
  • “我们应该教育人们出门要穿好防火服,随身携带灭火器。这是为他们自己的安全着想。”
  • “对啊!”

(Thank you @庄乐 for the awesome translation!)

user avatar

「A的行为是导致事件B发生的原因之一」与「A应该对事件B负一定责任」并不等价。例如邓小平改革开放是药家鑫杀人的必要条件(没有改革开放,药根本买不起车),但邓小平不对药家鑫事件负责。

一般而言,如果A要对事件B负一定责任,至少应该满足两个条件:

1,A的行为是事件B发生的原因之一;

2,该行为属于错误(违法,违规,违反道德等)行为

如果没有第二个因素,那么A不对该事件负责。

…………………………………………………………………………………………………………

以上的「负责」的定义是法律责任。那么如果「负责」的意思不是法律责任,而是广义上的「责任」呢?

按照「负责」的本意来说,是承担一定的后果。例如由于张三的迟到和李四的早退,使王五损失了1000元,那么张三和李四应该各自拿出500元弥补王五的损失。这里,张三和李四承担了王五的损失。

而对于被侵犯的女生来说,无论她穿着是否暴露,她都是此次损失的最大承担者(犯罪分子的几年有期徒刑损失根本无法弥补女生受到的伤害),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她已经“负责”了。

另外赞同其他答案说的,犯罪分子其实并不挑衣着暴露而是挑柔弱老实的女生下手。

user avatar

卖菜的把菜洗干净摆好,用清水喷得青翠欲滴,是为了激发买菜人的欲望,但是他是想让你买,不是让你抢;

地产商把样板间装修的天花乱坠,也是为了激发你的欲望,他也是想让你买,不是让你抢;

宠物店的老板把猫狗打扮的又萌又美,还是为了激发你的欲望,让你买,不是抢;


同样,女孩子打扮自己,穿的暴露性感,的确是在激起男人的欲望,但是她是想让你追她,赞美她,不是想让你强奸她……


你要是抢了卖菜老大娘的菜、抢了宠物店的猫、拖家带口住进样板间不出来,让警察抓了,你能怪是因为这些卖家把货品收拾的太漂亮让你无法抗拒吗?

那么强奸犯怎么就敢指责受害者的暴露性感呢?


再说了,真着急做饭的人,也未必在乎菜的外观;真等房子住有刚需的人,看了毛坯房他也会买,真想犯个强奸案的人,赶上谁是谁,也未必在乎她穿的什么衣服,穿保守了也一样……


加一句:


美是必须存在的,无论什么代价。我们要做的是创造美,守护美,而不是因为害怕失去它而消灭它。


再加一句:


村里来了几个恶霸,遇到漂亮的女孩就要动手动脚,极尽侮辱;村里的男人们不敢去和恶霸对抗,而是小心叮嘱自家的女孩子,不要穿好看的衣服出门,要裹严实自己,不要引发恶霸的欲望……请原谅我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弱者思维。


再再加一句:


女人当然要爱美,也当然要保护好自己。保护自己的方式比如有推动社会进步啊,推动人群素质提高啊,防身术啊,喷剂啊,匕首啊,保镖啊,等等等等,都可以。但是唯有为了保护自己而放弃美不可以。


又来了再加一句不是一句了是一段:


看了大家的评论,怎么说呢,其实都有道理,但是你们想不到一点:如果社会按我说的下去,的确可能会有几个女性受害者,但是随着全社会的努力与进步,受害者会越来越少,而且人们的自由和追求美的权利会得以保全,几个受害者的存在是牺牲,是代价,当然这受害者出现的比例是相当小的,人吃饭还有一定的几率噎死呢,也没见人类放弃吃饭。

而照有些人的看法发展下去,迟早会发展到女性黑袍罩身那一天,再也没有了自由和追求美的权利。毕竟女性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要打消男人的所有欲望,不立危墙,不能激发犯罪,等等,你们不觉得这套理论很熟悉吗?在现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就发生着这样的事,女人被强奸,法庭却判她死刑,因为她的穿着诱惑了男人,当然你们会说你们没有想做到那个程度,但是你们的想法的确会导致社会向那个方向发展,等真的到了那一天,你们还有勇气出来像现在这样慷慨激昂地领你们的罪吗?我可不相信你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女性穿着暴露是否会诱发男性犯罪?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性别、社会文化、心理学以及法律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标签化的思维,理性地分析其中错综复杂的逻辑链条。首先,我们来审视第一个核心问题:女性穿着暴露是否会诱发男性犯罪?从一个绝对的、直接的因果关系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 回答
    晚宴,尤其是那些汇聚了明星名流的盛大场合,女性着装的“暴露”与否,确实经历了一个颇为有趣的演变过程。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时尚、社会思潮、文化变迁,乃至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从“保守”到“展现”的起点:历史的底色回溯到遥远的过去,尤其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着装极为严谨。晚宴这样的社交场.............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美国女生被穿裙子男生性侵,父亲维权遭警方暴力拘捕”的事件,我需要澄清一些信息。首先,我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您所描述的、在美国发生的“女生被穿裙子男生性侵,父亲维权遭警方暴力拘捕”的真实新闻报道或可靠信息来源。这可能是由于您获取的信息不准确,或者该事件并未如您所说的那样广为报道。在缺乏具体事.............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性别观念、个人权利和公共道德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好好聊一聊。理解这种现象,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咱们社会在“性”这个话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种隐性的不平等。长期以来,女性的身体和行为往往更容易被社会放在显微镜下审视,并且附加了大量的道德评判。关于“.............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令人痛心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女性的安全、个人自由、社会责任以及对犯罪行为的认知。当我们面对一起如此可怕的悲剧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然而,将女性的穿着与犯罪受害直接挂钩,并将保守着装作为唯一的“安全”建议,却存在着严重的逻辑谬误和潜在的负面影响。.............
  • 回答
    .......
  • 回答
    对于山东农业大学疑似出现“女德讲座”的事件,以及校方“未发现明显失当情况”的回应,这无疑触动了当下社会对于性别平等、教育责任以及信息透明度的敏感神经。我想深入探讨一下这件事情,并且试着摆脱那种刻板的AI报告感,更像是和大家聊聊我的看法。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所谓“女德讲座”,如果真的如.............
  • 回答
    None.............
  • 回答
    广西大学发布“女生安全攻略”,其中关于“穿着暴露不符校园文明礼仪”的论调,无疑再次将“穿衣自由”与校园管理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着装规范的问题,更触及了女性权利、社会观念以及如何在个人自由与公共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深层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广西大学“女生安全攻略.............
  • 回答
    杭州地铁拒绝女性穿吊带进站,工作人员以“怕她感冒”为由并致歉,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事件的发生与工作人员的回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经过。据报道,一位女性在杭州地铁站因穿着吊带而被工作人员阻止进站。工作人员给出的理由是“怕她感冒”。随后,地铁方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复杂的,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看暴露穿着的女性,心里想的东西都会很不一样。我试着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个比较全面的感受。首先,我们得明白,“暴露”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词。 对某些人来说,露一点锁骨、肩膀或者大腿就是暴露;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得是穿着比基尼才算。所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其实,要说哪个更容易遇到危险,这还真不是一个简单就能下定论的“非此即彼”的问题。人身安全这事儿,跟穿什么固然有那么一点点联系,但说实话,那点联系跟咱们脑子里想的可能不太一样。咱们先从“暴露性感”的说起。你说,穿得暴露性感,是不是更容易吸引别人的目光?没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挺实在的。说实话,要不要算“暴露”,这事儿太因人而异,也太看具体场合和大家对“暴露”的理解了。我这么跟你说吧,同一套衣服,在海边度假村穿,可能没人觉得有什么,但在正式的商务晚宴上,那可能就会有点过了。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这样看得也更清楚些。首先,衣服的款式和设计本身.............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得好好聊聊。 “吊带拍照算不算大尺度”这事儿啊,其实挺复杂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关键得看几个方面:1. 吊带的款式本身: 材质和厚度: 是那种轻薄飘逸的雪纺吊带,还是厚实的棉质?薄的透着点肌肤,自然会比厚的显得“露”一点。 领口设计: 有些吊带领口很低,能露出.............
  • 回答
    在健身房里,女生因为训练需要,穿着可能相对轻便、展露身材的运动服,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运动时舒适透气、方便活动是首要考虑。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男生会因此盯着女生看,甚至有些偷看行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道德和尊重个人隐私的角度来看,无论女生穿什么,未经允许的过度注视和偷看.............
  • 回答
    夏天女孩穿的衣服之所以普遍较短、暴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这种着装现象:1. 气候和生理需求: 散热需求: 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湿度也可能较大。为了帮助身体散热,减少不适感,人们会选择轻薄、透气、暴露面积大的衣物。短裤、短裙、露肩上衣、吊带等都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皮肤.............
  • 回答
    作为一个20岁的女生,穿吊带到底算不算暴露,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因素:1. 吊带的款式和设计: 肩带的粗细: 细吊带(spaghetti strap)自然比粗肩带的显得更“少布料”,视觉上会更轻盈,有时也会被认为更性感。而粗肩带的吊带,很多时候更像是背.............
  • 回答
    这类服饰的选择,其实很难一概而论地用“骚”或“不暴露”来简单定义,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穿着者的个人气质、整体的搭配风格,以及所处的场合。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你提到的“女生这样穿”可能包含的元素。我猜想,当你说“这样穿”的时候,你心里可能描绘的是一些比较具有视觉冲击力,或者能突出女性身体曲线的.............
  • 回答
    穿着方面,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讲究的话题,特别是当你想尝试一些比较大胆、或者说“有点暴露”的款式时,如何拿捏得当,既能展现自己的魅力,又不至于显得低俗,这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心思。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暴露”和“低俗”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关键在于“如何穿”。这里说的“有点暴露”,我理解更多的是指那些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