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消协点名肯德基,称「用盲盒诱导食品过度消费,当抵制」,如何评价肯德基联名的 Dimoo 盲盒活动?

回答
中消协对肯德基联名 Dimoo 盲盒活动的点名批评,无疑是围绕着“用盲盒诱导食品过度消费”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这一批评触及了当下消费市场中盲盒经济的多个敏感神经。为了更详细地评价肯德基的这项活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活动的本质:肯德基的营销策略与盲盒经济的结合

肯德基与 Dimoo 盲盒的联名活动,本质上是餐饮行业利用当前流行的盲盒作为营销手段,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吸引年轻消费者: Dimoo 作为一款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潮流IP,其形象可爱、充满故事性,能够精准吸引对潮流文化和收藏品感兴趣的年轻群体,特别是 Z 世代。
提升门店客流量和销售额: 盲盒的稀缺性和集齐的吸引力,能够促使消费者反复购买,从而带动肯德基套餐的销量。
制造话题和社交传播: 盲盒的“开盒惊喜”和“晒盒”行为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和传播,形成病毒式营销效应。
增强品牌年轻化形象: 通过与潮流IP合作,肯德基试图塑造更加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与年轻消费群体建立情感连接。

二、 中消协批评的核心问题分析:诱导过度消费

中消协之所以点名批评,其主要担忧在于:

1. “隐藏款”和“集齐奖励”的设计: 盲盒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不确定性。当一个系列中存在稀有款(如隐藏款),或者设置了集齐一定数量的盲盒可以获得额外奖励时,这种不确定性和收集的成就感就会被放大。
诱导反复购买: 为了获得心仪的款式,消费者可能会不自觉地重复购买大量套餐,即使他们并不真的需要那么多食物。
“赌徒心理”的激发: 部分消费者可能会产生“再开一次就能开到隐藏款”的侥幸心理,这种心理类似于小额赌博,容易让人失去理性消费的控制。
超出实际需求的消费: 即使消费者本身并不饥饿,也可能为了盲盒而购买套餐,导致食品的浪费和金钱的超支。

2. 食品与非食品的“捆绑销售”: 肯德基的活动是将盲盒作为购买套餐的附赠品。这使得消费者购买食品的决策,很大程度上被对盲盒的渴望所驱动。
偏离食品消费的初衷: 合理的食品消费应基于生理需求和口味偏好,但盲盒活动将“获得玩具”置于了食品消费之上。
可能导致食品浪费: 当消费者为了盲盒而购买不那么喜欢的食物,或者购买了超出实际食量的食物时,容易造成浪费。

3. 对未成年人的潜在影响: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尚未成熟,更容易受到盲盒的吸引,并且辨别和控制过度消费的能力较弱。
模仿消费行为: 看到同龄人拥有稀有盲盒,未成年人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攀比心理,央求家长购买。
透支零花钱或向家长索取更多: 盲盒的“上头”属性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过度消费,影响其零花钱的使用规划。
“盲盒焦虑”: 无法集齐或者抽不到稀有款,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负面情绪。

4. 商业道德的考量: 虽然肯德基的活动是合法的,但从商业道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利用“稀缺性”和“概率性”来驱动消费者进行非必需的、可能超出其承受能力的消费,存在一定的争议。这触及了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是否应该承担起引导理性消费的社会责任的问题。

三、 对肯德基联名 Dimoo 盲盒活动的评价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营销创意与效果:
优点: 从营销策略上来看,肯德基此次活动无疑是成功的。它有效地吸引了目标客群,在短时间内制造了巨大的话题度和消费热度。盲盒的引入确实增强了用户粘性和复购率。
缺点: 然而,这种成功是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冲动和收集癖的“利用”之上的,而非完全基于产品本身的价值吸引。

消费者体验:
积极方面: 对于喜欢Dimoo的消费者来说,能够通过购买喜爱的品牌套餐来获得心仪的盲盒,是一种惊喜和乐趣的体验。集齐一套的成就感也能带来满足。
消极方面: 对于非盲盒爱好者,但被盲盒营销裹挟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被迫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食物。抽到重复款的失望、为了集齐而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以及可能导致的食品浪费,都会带来负面体验。

社会责任与合规性:
合法性: 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肯德基的盲盒活动可能并不违法。许多地方的法规主要针对赌博等行为,而这种“附赠品”的营销方式通常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社会责任的缺失: 批评点在于,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未能充分考虑其行为可能对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未能主动承担起引导理性消费的社会责任。中消协的点名,正是对这种责任缺失的警示。

四、 对此类活动的思考与建议

肯德基的 Dimoo 盲盒活动并非孤例,它反映了当前盲盒经济在各行各业的泛滥趋势。对此,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提出建议:

消费者角度:
理性消费: 消费者应明确自身需求,不被盲盒的稀缺性和“集齐”的诱惑所裹挟,量力而行,理性消费。
了解产品: 购买前了解盲盒的款式分布和概率,避免冲动消费。
抵制不合理营销: 对明显诱导过度消费的营销行为,可以通过消费者投诉等方式表达诉求。

企业角度:
创新营销方式,但要坚守底线: 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更具创意和趣味性的营销方式,但应避免过度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
透明化信息: 对于盲盒的生产、材质、概率等信息,企业应更加透明化。
关注消费者群体特性: 特别要注意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避免设计出可能诱导其过度消费的营销策略。
承担社会责任: 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营销。

监管角度:
加强行业规范: 对于盲盒营销中存在的过度诱导消费、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研究,适时出台更具针对性的行业规范或指导意见。
区分营销与赌博: 明确营销行为的边界,防止其滑向变相赌博。
加强消费者教育: 通过媒体和宣传渠道,提升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理性消费能力。

总结:

肯德基的 Dimoo 盲盒活动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案例,但也暴露了盲盒经济在诱导过度消费方面的潜在风险。中消协的点名,是对整个行业发出的重要警示信号,提醒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应关注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和理性消费习惯的养成。未来,如何在激发消费活力的同时,避免过度营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品牌方、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都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赌博就是赌博。

赌博的特点就在于,一旦你把一个东西变成确定性的了,它就失去了赌博的神奇魅力了。

人就是喜欢不确定的抽奖赌博的快感。

可惜的是,我们的社会禁止了一大部分赌博,却同时又容忍了另外一部分赌博。

比如我家孩子,从来不会在玩具商店里索要毛绒玩具,但是他们见到商场随处可见的娃娃机就想扑上去。

看来诱导赌博,要从娃娃抓起。


是的,现实就是这么讽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